1、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与成因及对策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以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入手,从会计管理体制、经营者业绩考核、企业内控机制、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等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报告失真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方法填制的凭证、登记的账簿、编制的会计报表等其他会计资料。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理论中一个基本范围,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近几年来
2、,一些企业出于某种目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宏观决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投资者都带来不良影响。笔者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其成因,并且提出具体的对策。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中,有两类表现形式,即“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所谓“假账真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虚假的,而会计处理是真实的,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如虚开发票、编制虚假预算等。所谓“真账假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真实的,会计处理方法是违规的,以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不合理地利用会计政策等。会计信息失真具体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1)虚开发票
3、。主要指多开发票进行报销,提高费用,加大成本,以达到套取现金或骗税的目的;或通过与其他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产品销售发票,虚拟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2)编制虚假预算。一是为了完成成本控制目标,人为按照分部分项工程将总成本分解,调整工作量、实物量、工程进度等,以使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开支标准和范围以内。二是为了集团利益或一己之利,在预算上大做文章,造成企业的资产不实、经营成果虚假。(3)随意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法。如原采用年限平均法,为了调节成本,而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将固定资产折旧作为利润的调节器。(4)存货计价不规范。是指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不规范
4、,如原采用先进后出法,但由于物价上涨,所以改用后进先出法,以调高当期成本,降低利润等。(5)计提跌价准备具有随意性。计提跌价准备是为了更准确反映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如期末对存货的账面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采用孰低原则,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而可变现净值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预计,为了调节费用,计提的跌价准备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6)收入确认不规范。收入入账时间、金额确认不规范,不能在利润表上反映当期损益。如为了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当产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时,就确认为收入。(7)会计政策的变更处理方法不当。一是国家规定的会计政策已经发生变更,而企业仍沿用旧的会计政
5、策;二是会计政策变更要求用追溯调整法,而企业为了达到少计成本费用等目的而采用未来适用法。2.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客观上讲,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主观上讲,受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真相,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客观基础,人为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1)会计管理体制不科学。会计人员担负着执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任务。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国家政策法规的监督者,在此条件下,会计人员不可能以“独立会计”的身份完全按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这样就使会计失
6、去“独立性”和“公允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所披露的信息不可能是真实的。(2)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对经营者的考核是由主管部门或企业总部下达经营计划指标,如产量、质量、成本、利润等,通过对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决定管理者的薪金奖励及聘用提拔等,但企业的自然条件、生产工艺、采购及销售环境是千差万别的。企业主管部门由于主观原因对企业情况掌握不全面,对市场估计不准确,往往使计划指标脱离实际,造成计划指标不具有先进性,企业很难完成。在此条件下,企业管理者以计划指标为依据,采用种种手段来应付计划的完成,这样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3)企业的内控机制不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一种特殊形
7、式的管理制度,它是以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为总体,采取一系列专门方法、措施和程序,对所属控制系统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根据相关性原则,对企业内部的单位之间及其职责相互牵制,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手段对企业的经济事项进行评价,而物资管理等是以实物为计量单位对存货进行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就不能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不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及时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4)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和职业道德不良。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
8、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失真。会计信息的过失性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因为责任心、技能、心理素质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故意性失真中,除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难以发现业务经办人提供虚假原始凭证外,其余就都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了。(5)会计法规不完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会计政策,对会计每一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9、。会计制度变化后,先后有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不可能尽善尽美。会计准则中对许多业务的处理方法给出了多种备选方案,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些适用的程序和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变化,如经营政策、财务政策、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调整等,加以合法的变更。程序和方法的可选择空间,自然会产生会计的不确定性,势必造成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会计信息的不可比,不一致。此外,会计准则的制定颁布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
10、“无法可依”。3.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1)改变会计管理体制。首先,要建立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的会计管理体制,有效地克服一般会计人员“身份不明”或“双重身份”的现象。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会计市场,包括会计人才市场和会计信息市场;二是要建立起委派会计人员的经费管理机制即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三是要加强会计委派方面立法建设;四是要加强委派会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建立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五是必须加快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的改革。其次,要建立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会计管理体制。从全国各地的试点情况来看,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效果十分明显,它有利于保证会计信
11、息的真实、客观、公正。由于委派会计常驻所派单位,因而可以将各单位财务年度审查、阶段抽查和随机监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尤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更有利于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以便从制度上消除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财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当局,因而财务管理者由企业总经理负责任命;会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有关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因而会计人员不必由企业任命,可以由其外在服务对象来任命。第三,要考核和监督管理者,规范“内部人”行为,从组织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样才能有效约束内部人权力,制止内部人利用职权干涉会计工作,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2)对企业经营
12、者业绩考核要多样性、全面性。制定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会计信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但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主体是企业经营者。因此,企业所有者应制定有效的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两者利益尽可能趋向一致。只要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所有者与经营者就会得到较高的报酬。这样经营者就没有必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另外,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应当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避免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3)逐步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机制。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
13、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组织上为发挥会计反映、控制创造条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行为规范,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如合理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成本支出的范围、费用定额、支出标准、报销制度、签批权限等;引入企业内、部门外的监督机制;结合会计部门的内部稽核制度,如印鉴分存、账簿档案分管制度,处处设防,层层把关,形成立体防范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4)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作为一名财会人员,首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
14、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还要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的要求。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
15、,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5)完善会计法规。完善会计法规,就要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弹性区间,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使我国制定会计准则应尽可能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会计法规的应用要避免主观随意性,缩小会计信息与客观实际情况的出入;会计法规的制定和规划,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比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要注意协调好有关利益集团在法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各方利益都能够在有关法规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以消除或减少对会计法规的抵触和抵制行为。总之,我们应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会计行业的整顿和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