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二章第一节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了解各级阶梯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点:
运用地形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和地形特点。
三、教学难点:
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填图法、观察法、讨论法
五、教学进程:
(一)过渡引入: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进行过渡: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之中呢?(板书: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一般从地形地势、河流湖泊、气候特征几方面进行,教材就是以此分三节进行表述。(板书:第一节: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
(二)读地图册P14-15《中国地形图》:
1.一读:找出中国的主要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明确: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2.二读:说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高度,明确: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三读: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
(三)读教材P19的文字叙述及“图2.1”:
1.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我国地势的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用简单的图示勾画我国地势示意图
沿300N纬线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
东海
⑤
④
③
300N
②
①
3.说出下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四)承转: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气候、河流等有什么影响?
分组讨论:
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积海洋,这对我国的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
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3.我国地势特征对东西部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五)总结,布置作业(略)
附: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
二、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平均海拔 平均海拔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1000-2000米 500米以下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一、中国的地势特点:
西(高) 东(低)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