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感知信息 课 题人体感知信息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3、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过程与方法:听觉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采用动画效果比较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观察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听觉形成的过程教具使用多媒体、耳朵构造模型教法选择观察、讨论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思考一、导入:播放三生三世主题曲凉凉。当我们享受着美妙的音乐时,你是否想到如果没有耳朵,那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耳是
2、如何把这些美妙的音符传递给我们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二、新课:自主学习1、耳的基本结构及功能。2、皮肤感觉。三、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听觉的形成。四、小组展示,教师点播 师:我们先来看耳朵的结构。展示耳构造模型。师:内耳还包括前庭、半规管。那么这些结构有什么功能?师:前庭和半规管:有位觉感受器。(有些人晕船、晕车、晕机,是因为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位觉感受器过度敏感。)师:听觉是如何形成的?师讲解: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震动)听小骨耳蜗(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师提问:遇到巨大声响时师:以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耳道内耳垢较多时师:鼻咽部有炎症时鼻咽部的病
3、菌可能通 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及时就诊,以免引起中耳炎。师:人的感觉器官,除了眼、耳,还有皮肤。那么皮肤感觉有哪些?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B.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三部分组成 C.听小骨连结鼓膜和耳蜗,是放大声波的唯一结构 D.位于鼓膜上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2.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A.听小骨B.鼓膜 C.耳蜗 D.前庭3.小梅听到打雷后,她会迅速地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 ( )A.外耳道 鼓室
4、 鼓膜 耳蜗B.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神经中枢C.外耳道中耳 内耳 D.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4.俗话说“十指连心”,这说明手指的皮肤中含有( ) A. 热觉感受器 B.触压觉感受器C. 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学生享受着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观察模型,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1: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 生2: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导声波鼓膜和听小骨:传导和放大声波生3:咽鼓管: 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平
5、衡。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生4: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生5:要迅速张口或闭 嘴同时双手堵耳。生6:用挖耳勺或棉棒挖。生7:皮肤感觉有: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学生自己做练习题。各个组的同学纷纷踊跃登场,按照模型的顺序介绍耳朵的结构。 板书设计 人体感知信息1、 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导声波传导和放大声波 鼓膜 鼓室 耳 中耳 咽鼓管 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平衡 听小骨有位觉感受器 前庭 内耳 半规管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 2、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震动)听小骨耳蜗(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皮肤感觉:(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观察耳朵构造模型,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直观课件等,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