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章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 眼和视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2. 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3. 说出视觉产生的基本过程;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 1. 使用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 2. 通过对“同学患近视眼情况”的调查,提高做科学调查的基本能力; 3. 通过对图片、模型和视频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感受人体结构的精巧与复杂,自觉接受有关眼的卫生保健的教育。2. 认同异常视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关注用眼健康。二、教学重点: 1、
2、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3 、视力异常的几种现象及其预防。三、教学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六、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光闪闪,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你是靠哪些感觉、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1、提问:人体有几种感觉?学生思考并讨论后回答: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痛觉 温度觉等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信息的结构和装置。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问题引入: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视觉是怎样形成的?预习练
3、习:1.构成眼球壁外膜的的是: 和 。 2.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是指: 和 3.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人眼的 ,光圈相当于人眼的 ,暗箱的壁相当于人眼的 ,底片相当于人眼的 学生观察:眼球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思考: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总结眼球的结构 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看清物体的?活动: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2. 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学生讨论后回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3. 视觉的形成学生阅读资料:2008-
4、2009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比上一年度上升了2.13个百分点。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1。初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2。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80。二、 视觉异常及其预防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戴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的预防:“三要”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3、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1、不在直射的光线下看书。2、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3、不躺卧看书。4、不走路看书。知识拓展1 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疾病,是首位致盲性眼病。知识拓展2试一试:
5、人需要两只眼睛1. 两只手臂完全伸直,一只手拿一支笔,另一只手拿一个带中心圆的三角板。2. 双眼睁开,试着将笔插入中心圆中。3. 闭上其中的一只眼,重复2的动作。4. 换着闭上另外一只眼重复2的动作。推理:一只眼若闭着,是否会影响你判断距离的能力?知识拓展3感受盲点(课后思考与练习2)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和近视、远视的成因和预防。四、教学反思整个课堂设计了一些问题在学生小组内完成,课本里的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也配合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课堂练习:1、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C、角膜和虹膜 D、巩膜
6、和虹膜2、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在( )A、视觉中枢B、视网膜 C、视神经 D 、晶状体3、外界物体在眼球中成像的部位是( )A、巩膜 B、脉络膜 C、视网膜 D、虹膜4、眼球的结构中,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量的结构是( )A、瞳孔 B、角膜 C、巩膜 D、虹膜答案:DACA附:5分钟测试1、下列叙述中属于近视特点的是( )A、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B、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C、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D、眼球的前后径过短2、对于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3、视觉形成的过程应该是( )玻璃体;视晶体;视觉中枢;视网膜上成像;角膜;感光细胞兴奋;晶状体;瞳孔A、 B、C、 D、4、英文字母“b”在视网膜上和显微镜下成的像分别是( )A、p、p B、q、q C、d、q D、q、p5、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D、晶体状的曲度可以调节答案:AC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