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讲 神经调节
一、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1.课堂教学由学生熟知的缩手反射现象入手,师生回顾共同营造一个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由一个生活现象,升华到即将学习的反射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把理论联系实际,让课本知识生活化,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受到激发,主动渴望获取知识。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都能积极努力地获取知识。
2.教学中,以根据知识主线设计的问题为主,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之间开展积极的探究、讨论活动,将学生引入一个探究的轨道,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探究生物奥秘的乐趣,展示自己的快乐,突破难题的成就感。
3.通过学生课前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以及实验设计能力,并结合老师的引导、讲解,力求通过多种方法途径,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想象力,抽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设计背景:
该年级从高一边实施的“三段教学”,通过一年的演练,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热情、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探究活动,教师沿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检验假设,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建构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知识。
(三)本节课的基本思路:
回归课本,利用图片展示,这样通过舞台上精美舞蹈动作、竞技场上体育健儿刚柔相交的体育活动的协调统一,引导学生思考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的反应,都是来自于神经调节。由此引出神经调节的探究课题。
通过老师与两位同学合作分别进行睁眼、闭眼针刺手实验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回忆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反射的概念,再引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引导学生例举反射活动的例子,思考回答它们的反射弧;再由反射弧的动画图,引导学生探讨反射弧的组成、反射的简单过程。
引导学生回忆神经元的概念,过渡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通过分析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再从不同角度播放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过程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及规律。请同学即兴模拟兴奋传递过程中电荷电性变化情况,展示电流方向,既兴奋传导方向,增加学生的学习探究积极性并增加学习的直观性。再引导学生总结反射的规律,完成“神经调节基本过程”知识结构的建立。
(四)基本步骤如下:
将其中2、3、4、5四个环节融合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系列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类型;
(2)理解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和生理作用;
(3)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创新、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应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反射类型;
(2)反射弧的组成及其生理作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请学生举例、播放动画,展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递过程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等,形成一条探究的主线,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脉络,切实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四、 课型:
新授课
五、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探究启发法
2.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用具准备:
课件、模拟实验用品。
七、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为主活动
[导入]
老师与两名学生合作,一个向其他同学展示针刺手的缩手现象。
[设问]
刚才两位同学作出的反应都是反射现象,还记得什么是反射吗?
[观察分析]
针刺手后的缩手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解释?
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讲解]反射概念。
[过渡]
刚才两位同学就是在针的刺激下所发生的缩手反射,虽然都是反射,但是二者相同吗?
2.反射的类型
[强调]
后天性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举例。
[过渡]
反射的进行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也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呢?
3.反射弧
[讲解]
反射弧的组成。
强调感受器和效应器的结构组成。
结合动画。讲解反射的简单过程。
[过渡]
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反射弧也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把神经系统中的细胞叫做神经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经元的结构图。
4.反射弧中的神经元
[播放动画]
介绍神经元。
[设问]
大家看我们书中的这个反射弧图片,其中有几个神经元?
[过渡]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中,实质上是先在一个神经元上传导,然后在神经元之间传导,之后又在神经元上传导,以此类推,最终完成了反射。兴奋是如何在神经元上传导的呢?
[朗读]
反射的概念。
[阅读]
阅读86页左手边最下面一段,找出问题答案。
[讨论]
分析概念,归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思考]
反射弧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
[观察动画]
理解记忆反射过程,及反射弧各部分的生理作用。
[整理]
在书上勾画出描述反射过程的文字,填写学案。
[整理]
填写学与导。
[讨论]
观察书上反射弧图片,区分辨别神经元。着重讨论神经中枢中的神经元个数,怎样传导,传递。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播放动画]
1.兴奋在神经元上完整的传导过程,
2.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兴奋在此区段传导的慢放过程。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分步播放及细节分析讲解。
[归纳]
[活动]
大家是否真的理解了呢?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模拟展示一下。
引出刺激神经纤维上任意一点,神经纤维上的电荷该怎样变化?
[自学]
阅读87页“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思考分析]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荷如何分布?
接受刺激后,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的电荷是什么状态?
兴奋是通过何种方式达到了向前传递的目的?
膜内外电荷的移动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有何关系?
[整理]
深入理解,填写学案。
[学生活动]
共16名同学参与,其他同学观看。
[总结]
根据活动,推导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
总结
课堂延伸
由反射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传入神经能够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到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具有传入功能;而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又要通过传出神经传出到效应器,传出神经具有传出功能。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反射弧,请大家设计实验过程,来验证传入神经具有传入功能、传出神经具有传出功能。大家分组讨论!
结课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兴奋是如何在神经元上传导的,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又是如何传递的呢?这个知识我们下节课来探究,剩余的时间,大家整理学案。
八、教学思考
1.以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课堂的导入,用针刺实验作铺垫,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由现象逐步推到结论,传递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2.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究,并引导学生进行神经兴奋传递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通过多媒体的使用,特别是反射弧动画的制作,便于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达尔文和温特的实验过程和意义,有利于学生消化所学知识。
4.通过学生阅读、朗读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书本的驾驭能力,在识记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策略。
5.课堂上关注所有同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适时抽取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引导和激励他们。
6.以实验设计联系作为课堂的结束,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第二讲 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2.反射的基本类型
3.反射弧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过程
2.传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