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戏曲舞美中“盔”浅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028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曲舞美中“盔”浅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戏曲舞美中“盔”浅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能力无疑影响着舞台表现效果。数字媒体技术的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字媒体技术水平,而且需要掌握一定舞台美术设计的相关知识,具备舞美设计的审美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舞台上表演者要传达出的思想和其内在的情感,数字媒体设计人员需要将数字媒体设计的技术转化成为能够渲染整个舞台的审美能力,规划整个舞台美术设计中需要什么样的灯光、烟火以及各种3D虚拟道具和造型,再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表现出相应的舞台美术设计。在舞台表演期间,数字媒体工作人员还需要及时对舞台上的各个灯光、道具等表现效果进行重新组合,把灯光、音响等不同效果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把想要传达出来的审美体验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能够享受到全方位的观

2、赏体验、沉浸在舞台美术设计出的氛围当中,使舞台上的审美效果融入每个观众的心里,最终实现成功而精彩的表演。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是LED 技术的应用和室内外3D技术的运用,这两种运用形式能够极大地丰富舞台上包括舞台背景在内的道具内容层次,使舞台上的表演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另一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在舞美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主要指的是数字媒体技术需要基于完善的应用理论体系,依赖于数字媒体人员的创造能力,利用写实造景技术实现对舞美设计革新,不仅能够弥补传统舞美设计中的缺陷,极大地提高舞台表现能力,而且能够降低舞美的成本投入,减少传统的道具、灯光等设备投入,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未

3、来的舞美设计中,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而舞台表现效果也会随着两者应用结合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强的表现力。在古老的戏曲舞台美术体系中,服、化、道、盔被称作“行头”。“盔头作为戏曲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其发展与戏衣和靴鞋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不同的剧中人物,穿着款式,颜色与头饰,足饰的搭配必须吻合,力求完美统一,由此造成戏衣与盔头在长期的演变中,始终紧密相关,同步发展”。盔头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软胎和硬胎。软胎一般用棉布、丝质绸缎等加以刺绣缝制,所以质地较软。而硬胎一般用硬纸板制成帽坯,然后经过“镞活”“掐丝”“合里”“成型”“上红土”“沥粉”“包胶”“贴金”“点绸”“承装”

4、这些步骤和流程,硬胎才能制作完成。盔帽作为一种重要的头上装饰,不同的造型和图案,反映出的人物、身份和地位都是截然不同的。盔帽也可分为冠、盔、帽、巾这四大类。“冠”是帝王,贵族,道仙佛圣所戴的礼帽。一般都是以硬胎为主的,比如 1699 桃花扇 里的福王戴的平天冠、长生殿 里唐明皇戴的九龙冠,唐帽和杨贵妃戴的凤冠,连环计 小宴 中吕布戴的紫金冠等,这些都属于冠。没有身份的人是不能戴的!“盔”为武将所戴,也基本是以硬胎为主,像 长生殿 埋玉 中陈元礼戴的帅盔、单刀会 关羽戴的老爷夫子盔和周仓用的周仓盔,三国戏中赵云戴的夫子盔,挑滑车 里高宠戴的扎巾盔,刺虎 里一只虎李过戴的虎头盔等,都属于盔类,多用

5、于武将上朝或行军打仗场景所戴。“帽”有软硬之分,也有贫贱之别,上自君臣,下至百姓!毡帽就是社会地位较低者所戴的,毡帽分三种颜色,白,蓝,红,扮演老人者戴白毡帽,比如 说亲回话 里的老蝴蝶,扫松 里的张广才戴的都是白毡帽,像 醉打山门 里的酒保和 长生殿 酒楼 的店小二戴蓝毡帽,青袍就戴红毡帽。纱帽一般就是官僚所戴,如知府,知县等,纱帽后面有两根帽翅,帽翅有三种类型,行话叫忠展、奸展、圆展,还有一种叫桃形帽展。忠纱是有功名位分较高的忠臣所戴,比如 白罗衫 看状 里的徐继祖、见娘里的王十朋等,奸纱一般都是扮演奸贪坏吏者所戴,比如1699 桃花扇 里的阮大臣。圆纱一般是位分较低的官员所戴,多用于丑行

6、,由诙谐滑稽的人物戴,比如 狗洞 里的鲜于佶。纱帽除了帽展形状上有差别,老生和小生所戴忠纱在其他细节上面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小生纱帽的帽檐中间要有美玉,老生则没有。还有一种常见纱帽叫判帽,一般为净行所饰演的判官所戴,像 天下乐 嫁妹 这折戏里,净行所饰演的钟馗就带的判帽。还有像鞑帽、僧帽、皂隶帽、罗帽。罗帽一般用得比较多,像家院(佣人),还有武戏中的短打武生所戴!一般扮演家院,佣人戴的罗帽都是以黑素罗帽为主,武生所戴罗帽就比较多了,黑素罗帽,花软罗帽,还有硬罗帽,根据人物,佩戴不同罗帽。像 打虎 里的武松戴的就是黑罗帽,三岔口 里的任堂惠戴的就是花软罗帽,硬罗帽一般京剧武侠戏里用得比较多,如花蝴

7、蝶 中姜永志花冲出场时就戴硬花罗帽。“巾”,臣子百姓家常戴的一种便帽,种类比较多,软、硬胎都有。有员外巾,相巾、文生巾、武生巾、高方巾,将巾,棒槌巾等近30个品种。员外巾,即员外戴的帽子。另外凡是绅士、富户,也戴员外巾,比如 跪池 里的苏东坡,相巾一般都是达官、显贵在家里穿便服所戴,一般净行戴的居多。这些帽子颜色都和戏服所相呼应。还有文生巾和武生巾,文生巾也叫小生巾,凡是比较潇洒、清秀的书生和一般扮演儒雅公子的角色都戴文生巾,像 牡丹亭 里的柳梦梅。武生巾式样与文生巾 邰卓佳戏曲舞美中“盔”浅解舞台实践剧影月报72相同,巾子的顶部正中插有软火焰,武生巾背没有飘带。为剧中扮演武生或武小生所戴,昆

8、曲武生巾相对用得比较少,京剧用的比较多。高方巾一般都是家境不太富裕书生,秀才所戴,比如 绣儒记 教哥 中的郑元和。将巾一般武将配箭衣所戴,比如 长生殿 酒楼 里的郭子仪。棒槌巾一般都为戏中扮演诙谐滑稽的丑公子所戴,比如 望湖亭 照镜 里的颜秀。以上就是盔帽的四大类,戏曲盔帽远不止这些,各种盔帽数目笼统加起来超过百种,上述提及的帽子只是舞台上经常所用的。除了这四大类,盔帽上面还有好多和戏帽相搭配的配件。髯口又叫口面,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男人的胡子,它主要起着夸张人物性格和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塑造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口面的种类也分三大类:三,满,扎。三,一般都是文人墨客,帝王官吏等人物所戴,有黑三

9、,黲三,白三之分。满,一般老生,大花脸用得居多,老生用得薄而短,净行用得浓而长。一般也都是黑,黲,白三色。扎,一般是性格豪爽、粗犷、勇猛、和莽撞的人物所戴,一般用得比较多的颜色是黑色和红色,也有其他颜色的扎,一般用得比较少。凡是戴扎的角色都要插耳毛子。还有穗子、面牌、茨菇叶、领尾、驸马套,耳毛大大小小配件有几十种,每个配件都是搭配不同戏帽,也可单用,这样就使演员在舞台上所塑造的人物更加形象也更符合人物特征。以上所述是对戏曲盔帽的简单概述。作为一位盔箱师傅,不仅要了解和认识盔头,更重要的是要会帮演员佩戴,行话叫“勒头”。勒头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艺,勒不好,轻者影响美观,严重者会影响舞台表演,甚至于造

10、成演出中的事故。演出当天,盔箱师傅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演员勒头戴盔、候场、赶场。一般勒头要先勒网子水纱,再上盔头!如果网子水纱扎不紧,盔头戴不牢固,戏台上一旦舞蹈动作幅度加大,盔头很容易就掉下来,但网子水纱如果扎得太紧,演员又会很不舒服,所以盔头师傅还要熟悉剧团里每一出戏,知道这出戏演员在台上应的是什么活儿,是文人墨客,还是将领英雄,这样勒头手上才会有数了。演员上台后,一般盔箱师傅要在下场门候着,以防万一,万一演员在台上掭头,待其下场时,盔箱师傅需要迅速补救,以便演员可以在调整完毕后再次上场。赶场一般在大戏中会比较多,由于演员中间的换装时间很短,因此往往需要在一两分钟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服装和盔头更换

11、。盔箱师傅和各部门师傅一样,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赶场工作。比如像 1699桃花扇 这出大戏中,软巾子和硬盔头加起来共有三四十顶,而且场场都会有演员赶场换装,如果不看戏,不了解剧中人物和赶场时间的话,根本就没办法完成盔箱的工作。所以盔箱师傅不仅要有娴熟的手艺,还要经常看戏,了解剧中人物,上下场门设临时盔箱台,把赶场盔头在上下场门分配好,这样才能从容地完成大戏当中赶场和换装的工作。演出结束摘盔头也是有规矩的。比如硬盔比较脆弱,因为结构复杂,装饰小件比较多,比较精细,稍不注意,就容易磕了、碰了或损坏变形,硬盔头都应该由盔箱师傅亲自摘下,然后存放、保管。软巾子也要摘完后稍作整理,这样也方便盔头师傅收

12、拾和整理。但现在有些演员下场后离老远就把盔头朝台子上一扔,这种态度既是对盔箱的不尊重,也是对盔帽的亵渎,对盔头也有一定的损害。盔头不用时,必须妥善保管好。硬盔头一般要有单独的箱子存放保管,然后将某些零部件拆下来分别收放,像软巾之类可以叠放的,也须折叠整齐,放入箱子。还有水纱网子每次演出完一定要晾、吹、晒,不然就会发霉、发馊。盔头还要定期检查零部件有没有破旧,损坏,如盔头绳时间久了容易老化、不结实,就需要更换掉。硬盔上的珠须破了,也要及时更换,软巾子时间长了,帽上的金线、银线容易脱落,就要用胶水重新粘上。尤其是去外地演出前,盔箱师傅一定要把每顶盔帽检查几遍,一是对照戏单,将演戏中即将用到的盔帽一

13、一分拣出来放在台子上,然后下箱的时候再核对戏单人物所戴盔帽,这样就避免了遗漏和忘带的情况。待演出物资到达演出地点,盔头师傅也要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物资检查、核对,如有遗漏,还有时间补救。随后便按照戏单有序地把盔帽摆放在台子上,待演出时给演员勒上。当下的戏曲舞美部门不再只是以前所说的五箱一桌,即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头箱、旗包箱和梳头桌,现在一般就叫,服、化、道、盔。除了这四个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戏曲舞美部门慢慢又有了装置、灯光、音响、字幕,一共八个部门。作为舞美的一分子,个人觉得,自己对每个部门都应该有所了解。比如服装和化妆部门,在赶场的时候,就是盔箱师傅和他们打配合、赶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帮演员切换到另一个角色或者另一个场景中去。还有音响部门,有时因为演员在舞台上动作幅度比较大,如果话筒头还夹在护领或者戏服上,就容易出现杂音或者啸叫,这时话筒就要上头,就是把话筒头服帖地贝在演员的耳边,不能露出太多,太多会影响美观,也不能太少,太少怕收音不好,这时就要音响师和盔箱师傅合作帮演员戴到一个精准合适的位置。每到要出外演出,灯光、装置、音响就要提前先去装台,因为人员有限,盔箱部门和道具部门的师傅都会一同前去帮忙装车、装台,这也体现出舞美同志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职业操守,是传统美德。剧影月报舞台实践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