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4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证明梯形的性质定理用到了许多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充分探索,体会转化的思想,使转化思想逐渐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自觉意识。然后通过观察感受反证法也是证明问题的一种方法,体会反证法证明问题的基本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体会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同过具体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2通过探索等腰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理解等腰梯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通过观察发现,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探
2、索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难点:对反证法的理解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什么是梯形?2什么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怎么证明它呢?二、一起探究请同学们写出这个性质定理的已知和求证。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B=C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考下列问题,然后独自写出证明过程1已知AB=DC,要证明B=C,有哪些方法?2如果借助“等边对等角”来证明,就需要把AB(或DC)进行平移,使它们与另一条腰组成等腰三角形。怎样平移?3如果用全等三角形
3、来证明,就应作出一对全等三角形。怎样作出呢?证明: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如图ADBC,DEABB=1,且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B=DEAB=DCDC=DE1=CB=C三、做一做其他同学是这么证明的么?谁能说说不同的证明思路?学生积极思考,说出其他思路,老师补充,一起写出证明方法。法2 思路: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如图,作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然后证明RtABERtDCF。法3 证明:过点A作AEDC,交BC与点E,则AEB=CB=CB=AEBAB=AEADBC,AEDC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AE=DCAB=DC因此我们可知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
4、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三、观察与思考老师给出法4法4 如图,假设ABDC,延长BA,CD,相交于点EADBCEAD=B,EDA=CB=CEAD=EDAEA=ED又B=CEB=ECABDCEBABECDCEAED这与上面证明出的EA=ED矛盾所以AB=DC法4与前面的证明有什么不同?这种方法不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和已证过的定理直接证明命题,而是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再从这个假设出发,推出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四、练习1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B=45,AD=1.8cm,BC=6c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2证明: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五、小结1总结证明角相等的方法都有哪些?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六、板书设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定理 证法2 证法4 练习证法1 证法3 反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