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一、反思:一种教师专业提高的重要举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研究、探求和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渐渐凸显,尤其是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日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一)反思的内涵与特征教师的反思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向教师专业行为与活动的反思,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
2、行为的依据,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二是指向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它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对象,引发教师对目前自我专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的思考,促使教师更加明晰自己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反思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实践性。教师的反思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的一种行动性反思,是在行动中面对问题将自己已经做的事情和看到的东西用一种新的形式重新编码,而后产生新的结果,组织新的行动模式。它是对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二是反观性。无论是何种反思,它总是指向过去,是对自己已经作的决策及其结果进行的解剖分析、反观和思
3、考。三是反省性。反思是对于教师自身实践情景和经验立足于自我以外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四是自我性。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教师的反思实际上是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多重角色的过程: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指教师在整个职业成长过程中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六是研究性。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将教学、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努
4、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过程,具有研究的性质。(二)反思的价值与优势1.彰显自我,凸显主体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己主动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是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的过程,是教师自主、自律、自发的行动。“反思使我们成了自己注意的主人”,1凸显了教师的主体性。同时,在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整个过程是教师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也是充分彰显自我的过程。2.增长智慧,丰富理论反思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
5、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不断的反思,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观摩和讨论,一方面能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实践知识,增长教学智慧;另一方面能够看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真正把外显的倡导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增长新知识与发展新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3.和谐关系,共享资源反思实践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反思,高质量的反思对象还包括实践中的各种关系,如自身与同伴的关系、活动与背景的关系等。集体同伴反思是高效能反思的要素之一,
6、经常采取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伙伴式的专业考察、交流、切磋、协调、合作、讨论、分析和反思,既能够加深同事情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不断地获得和整合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经验,可以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从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更新和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最终获得专业发展。4.提升能力,提高水平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作出更理想、更有效、更合理的教
7、学决定,提升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自我反思可以使个别意识摆脱对于个别经验的依赖,并扩展个别意识,使之接受逻辑一般性的整统,而达到理性的高度。”2(46)二、对策与措施:教师进行有效反思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树立反思的专业发展观随着教师专业化趋势的加强和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技能等)的提高,教师不仅要确立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的观念,而且要确立教学实践反思的专业发展观,这是提高反思效能、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前提。1.确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重要。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求和意识既是
8、教师成长的起点,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自我意识是人成为自己发展主体的必要条件。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调节自己,在环境中求得独特发展的。“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它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提高到自觉的水平。”3可见,教师自我专业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实现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越强,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就越大,参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就越高,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能使教师在志趣、能力和心向上具有高度活性,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
9、行为方式,能适应社会与教育的急剧变革,使职业生涯焕发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能“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4教师只有确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促使自己成长为专家型教师。2.强化反思的专业发展理念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教师是否具有反思的理念、能否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验证自身的判断,不断作出困难选择;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进自身的实践;参与教育研究
10、,丰富学识”。5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力量”,6它将促进教师由外控的专业发展向内控的专业发展转变,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7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自觉地把教育实践作为自己认识、监控的对象,在亲身经历的实践反思中获得感受。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经过实践反思更新实践的循环,其教学智慧才能得以提升。相反,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增强,固守陈腐传统,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水平不可能有本质性的提高。3.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所谓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
11、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以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8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主动研究教学中的信息,以质疑的态度来分析教学方法的价值,积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环境中不断地享受自己成功的经验,领悟失败的教训,对外在的环境变化加以评判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言行加以调节和控制;才能在不断自我反思中获取自己专业成长的养料,提高反思的效能,并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从而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快速成长。因此,具备反思能力和潜质已成为新时代合格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国外许多学者认为
12、教师职后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特点,进行自主、有效的自我反思。“专业人员必须培养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9(二)运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1.课堂教学反思的重点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多种功能的综合体,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复杂系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及教学环境的设置都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量,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众多的隐形教学因素,如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等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并为各个评价主体提供了不同的评价角度。学校领导较多注意教师的
13、提问、解释、班级控制、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老教师更多注意教学艺术风格;新教师则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管理方面。但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的分析。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是教师反思的重点。2.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教案的好坏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条件。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对过去的教案和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和教训反思的基础上,不能照搬照抄现成教案。课余练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师生
14、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学生作业和练习的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对作业布置和设计的科学性作出判断,逐步实现课余练习的创新教育功能,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对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要倾注关切和热情,这是反思的基点。3.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他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等。在观摩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的过程中,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师一起边看、边评、边议,面对面地相互切磋、交流研讨、反复研究他人或自己的成功与失误,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迫使教师多听
15、、多想、多问和多做。教师通过反思、感悟和行动,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可以增进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提升反思能力。所以学习观摩是教师直接吸取他人成功经验的过程,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行为的过程,是教学反思的基本生长点。4.信息技术反思的亮点21世纪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全面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组合灵活、资源共享等特点,给学习者全感官、全方位的刺激,有利于创设一种友好、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
16、必然。信息技术能使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方法更加简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直观、具体、生动,使学生乐于接受。然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指出:“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是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怎样用好信息技术,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仅是积极效应,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10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进行反思,而且对自身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也要开展反思,这是优化教学的有效保障。教师只有在反思过程中查清不足、对症下药、提高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更上一层楼。5.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17、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11反思需要对话,反思离不开对话。其实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与历史对话,与事实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对话不是单向的传输与接受,而是相互推动的一种互惠、互赠的交流活动。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智慧,教师也从学生那里得到回报,双方均以自己的行为促成对方完成教与学的创造性活动。在这样一个对话情境中,教师不断在对话中反思自我,反思教学过程,学生在对话中得以成长,两者“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对话是反思的表现形式,是反思的要点。6.合作共进反思的热点反思不仅是个体的,而且也应该有团体的反思。因为一方面,反思是建立在证据基
18、础之上的,其中他人的反馈是个人反思不可缺少的资料来源;另一方面,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共享(社会化)、外化、组合才能得以内化、转化和传播。个体行为不仅受个体内部条件的影响,而且受群体环境的制约。群体动力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小组合作反思的最好佐证,正是群体与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才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动力场。在这个动力场中,个体的角色和群体的角色相互发生作用,产生巨大的智慧。因此,反思离不开同伴的参与和合作,合作可以使反思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多人智慧开启创造性解决问题之门是合作小组的价值所在。“成功的合作小组可以给教师带来有实际意义的帮助,并使他们发现一个真理:不是著有教学论著的教
19、学权威而是自己,是解决自己问题的真正专家。”12(225)因此,教师在个别反思的同时,还要让同行、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使自己能从各个角度获取反馈信息,促进反思的有效进行。教师合作学习、集体反思和共同进步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7.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过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对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它既是一种自我否定,也是一种自我超越。阿尔多诺曾说:“如果否定的辩证法要求思维进行自我反思,那么这明显意味着,如果思维想成为真实的它就必须也是一种反对自身的思维。”2(365)否定自我并非易事,这意味着对我们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传统习惯进行挑战,将自己置身于
20、一个完全陌生的甚至敌对的空间去洗心革面。因此,教师需要有敢于否定自我、正视反思结果的勇气,需要怀着做一个新型教师的坚定意愿,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反思德行。要使反思有成效,教师必须跳出通常习惯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立足点,站在自己之外,以陌生的眼光审视根深蒂固的、支配、影响、限制自己行为方式的思想和观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勇于否定自我,敢于向自身的缺点、不足和失败挑战,这是反思实践的难点所在。(三)建立反思的长效机制1.创设教师自我反思的文化氛围教学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活动,它既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内部情境的影响,更依存于一定的组织机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通力合作。
21、反思不是单个教师自己的事,而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正如惠特克(Whitaker)和其他专家指出的那样,个人进行反思实践并从中受益的能力也取决于他在哪种组织文化下工作。反思实践往往容易在鼓励人们公开地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组织文化环境中培养起来。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合作的学校教师反思文化,鼓励教师个人或教师之间合作收集自身实践的资料,并经分析、判断和重建逐步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的提升,并促成教师反思的日常化,使之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使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评判和合作中逐渐培养反思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提升专业素养。2.创建教师
22、自我反思的管理制度创造一种有感染力的管理环境是促进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必要之举。管理环境是指能够对个体内部动因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管理手段的总和,以及由此形成的群体心理氛围。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自觉进行反思,个别有反思意识的教师,其反思也往往浮于表面。霍顿认为:“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你不应该试图从理智上说服他们。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引入一定的情境,使其必须依赖新观念行动,而不要争辩这些观念。”12(310)由此可见,要促进教师反思,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反思成为习惯,成为其职业生活的一部分。3.建立教师自我反思的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师自我反思评
23、价机制是教师有效开展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改善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性与有效性。教师经过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尽量创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疑惑,并与教师一起分析和探讨,对教师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尽量形成一致的认识,注重引导教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有效地进行反思和主动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运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激励措施激励之所以重要并长期受到学校领导的青睐,是由它所具有的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
24、一属性所决定的。无数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激励方法应用得当,就能发挥很大的激励效应。然而,激励又不总是必然地会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方法应用不当,可能会引发教师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情绪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因此,我们在注重运用激励机制,使其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反思积极性的时候,更要注意激励的时效性,把握奖惩的度,处理好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在教师的反思活动中,注重调动教师的反思热情,激发他们反思的兴趣,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引发其强烈的需求动机,以进一步唤起、激活和弘扬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