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线、面、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2难点:探索点
2、、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3关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具准备 长方体、圆柱体模型,投影机和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活动一:提出问题:说出你熟悉的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道这些立体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吗?面与面相交的公共部分叫什么?线与线相交的部分叫什么?举出生活实际中点、线、面、体之间相互转化的实例由学生思考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新授 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 2
3、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 教师活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活动二:.提出问题:1.笔尖可以看作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2.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由学生说出点、线、面、体的动态关系学生思考回答长方体、圆柱、棱柱、三棱锥、圆锥、球等几何体是由那些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教师给出了体的概念,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体是由面围成;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4、点没有大小.老师总结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3几何体的概念 (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2)提出问题: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 4给出面的分类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 教师活动:板书:平面和曲面 提出问题: (1)用幻灯机放映图片,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得出什么结论? (3)进行小组讨论中,综合小组中每个同学意见,得出观察图片发现的结论 (4)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121122页内容,得出观察图片能发现的结论 师生互动:请学生给出
5、观察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并把学生观察结论板书 注: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思考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释 5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2页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学生回答交流,师生共同交流.关注学生:(1)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否独立思考后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否运用数学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举例: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从学生经验出发,创设
6、情境,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模型给出常见几何体,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体”.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索,从对体的进一步认识,到对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 ( 五分钟测试:一、填空题1.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有_等.它们是由一些_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_相连组成的_图形.2.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_,由一条_和经过它的端点的两条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二、判断题1扇形是圆的一部分.()2圆的一部分是扇形.()3扇形的周长等于它的弧长.()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几何体的形成: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 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3体验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1课本第120页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五、板书设计:4.1.2 点、线、面、体一、问题导入二、新授三、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