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试卷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不只有一条,西方的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不能被奉为圭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理解。参考答案1: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深刻
2、阐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新理论新范式,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
3、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展现出广泛性、人民性、协调性、共生性、开放性。第一,人口规模巨大,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性。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14亿多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人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广泛性。人口规模巨大,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同时巨大的人口规模使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挖掘人力
4、资源潜能,深入挖掘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内需支撑。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在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方面的诉求和多层次需要,通过积极创造发展过程人人参与、发展成果人人享有的环境,凝聚起14亿多人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崇高价值追求。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过
5、大、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文明的创造者,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既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物质
6、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在全体人民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中拓展了文明发展新境界。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将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到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生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7、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高品质的生
8、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性。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我们党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以胸怀天下的宏阔视野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
9、现国家发展,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动力,而且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从根本特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建设内容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实现路径看,中国式现代化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四
10、化”同步发展为推进路径,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安排,既注重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又注重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从价值追求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从国际关系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
11、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既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又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现代化发展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其成功实践和基于实践基础的理论创新,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经验。参考答案2: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
12、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也是人类发展的历史飞跃。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
13、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信心百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伟大壮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以巨大的人口规模带动全球现代化向前迈进一大步,推动人类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向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
14、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则以追求资本无限繁殖与剩余价值绝对化为根本导向,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突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有效克服资本至上、两极分化等弊病,全面提升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引领形成人类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贫困阶层的一致追求与共同向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华文明的赓续繁荣,也是人类文明的丰富发展。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将在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
15、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文明赓续繁荣。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则极力凸显物质财富的显著地位,片面追逐经济和利益增长,未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构建精神文明,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导致人的精神坍塌、道德滑坡和价值失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将有效克服西方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弊病,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大地的美丽画卷,也是人类家园的守护担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
16、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大地呈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西方现代化则完全由资本驱动,环境上实行“先污染后治理”,资源上实行“先消耗再转嫁”,先后给本国和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环境、资源与生态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走出了人类永续发展的新路子,是守护人类家园的担当者和引领者。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发展的正义之举,也是人类未来的必由之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
17、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大同世界的基因驱动,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禀赋选择,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也必将成为人类未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也是推进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人间正道。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
18、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19、。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参考答案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具有
2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
21、党人的不懈追求,不论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还是对于社会主要矛盾三次转化的判断,都聚焦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真正使农民变为市民并不断提高素质,需要长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凝聚起14亿多人民的磅礴力量,发挥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规模优势,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不断以实际举措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
22、代化的基本特征。一个国家探索自己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自己国家的最大实际有清醒而充分的认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选择。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亦步亦趋跟随别国道路,邯郸学步效仿别国道路,都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与各国现代化的对比中,彰显出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强调的是发展现代化的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的是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
23、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的是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达到什么样的现代化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体性现代化逻辑,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脱了单向度追求资本扩张增殖逻辑的窠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坚持和发展的中国式现
24、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伴随着社会内部不同程度的贫富两极分化、政治动荡、精神空虚、社会分裂和生态恶化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追求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精神世界丰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本质要求,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与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优
25、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为政以德、任人唯贤”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丰富的治理经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深厚的价值内涵,“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和谐的生存方式,“讲信修睦、亲仁善邻”为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融洽的模式借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我们要牢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