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A4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愠怒(yùn) 收敛 绽开(dìng) 疲倦不堪
B.盔甲(huī) 倏忽 倘若(tǎng) 美不甚收
C.屋檐(yán) 急躁 发髻(jì) 人声鼎沸
D.搓捻(niǎn) 澄清 黄晕(yūn) 个得其所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宛转 嘹亮 抖擞 人迹罕致
B.茏罩 澄清 化妆 花枝招展
C.烘托 粗犷 莅临 翻来覆去
D.澄青 憔悴 分歧 各得其所
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B.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香港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
C.加强安全教育,是为了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5、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7、名句默写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杜甫在《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在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
(4)《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hào)?”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zú):箭头。揉:同“煣”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砺:磨砺 敬:感谢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好长剑 (2)学岂有益哉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3.孔子认为学习的好处的是什么?孔子运用什么方法劝服了子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儿 歌
邓云乡
古人说:“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不羡神仙羡少年。”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
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
(甲)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小孩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
(乙)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被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道:
风来了,雨末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
(丙)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地爬行着。北京话很奇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不点,写出来两个字完全一样,这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来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
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
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听惯了妹妹们和同院小孩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
(选自《燕京乡土记》,有删改)
1.文中描写了三个唱儿歌的场景,分别是: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说:“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哪些情感?
3.分别说说文中三处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及作用。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_
(丙)_________
2、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5期,有删改)
1.老婆婆走进义连香饭店只是想花一元钱喝碗热汤,却受到了特别的对待。请概括老婆婆受到的第一次特别对待。
第一次特别对待:______;
第二次特别对待: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她帮助;
第三次特别对待: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2.小说的开头写道:“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
4.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5.依据全文,概括老婆婆的性格特点。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
C
C
B
A
B
A
(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
1. (1)爱好 (2)好处
2. (1)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2)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得不更深吗?
3. 提升人的知识与能力,让人变得更强大。孔子运用比喻说理劝服了子路。
三
1.雷阵雨时,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 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
2.对儿歌的喜爱,对充满童趣的幼时生活的怀念,对老北京风俗的留恋。
3.示例:甲处的语言文白相间,描绘了夏雨忽至时的场景,与孩子们玩耍时活泼轻快的情形相映成趣。乙处连用了两个相关的比喻,表现了雷阵雨中小院的安稳和小屋的摇撼,烘托出妈妈唱儿歌的安详气氛。丙处多用叠词,表现了雨后小院花草的自然清新,富有画面感,使下文蜗牛的形象显得更加可爱。
【答案】
1.服务员背着老婆婆给她买了一碗打卤面,一个肉饼。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因为天冷,老婆婆才会想要喝一碗热汤。环境的寒冷和服务员,经理的热心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二三等奖还未抽出,如果不继续的话,经理就食言了。写继续抽奖才能引出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放弃领奖的内容。表明顾客受到经理善心的感染,突出了善心的传递,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突出经理不想让客人看穿他刻画安排这次抽奖活动为帮助老婆婆的心理,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机智
5.为人实诚,本分。关爱老伴,有责任心。坚强乐观。要求不高,容易满足。
四
9 /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