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秋期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
专题测验1
一、单项选择题
1、(A)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单选题(25分)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儒家思想
C革命文化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文化自信的显著特点是(C)。
单选题(25分)
A实现文化传承
B坚守民族立场
C坚守中华文明立场
D人类共同价值
二、判断题
3、文化自信是历史自信、文明自信生成的基础。(B)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4、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A)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专题测验2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D),既是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
单选题(25分)
A上层建筑
B生产工具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2、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优势在于(C)。
单选题(25分)
A低成本高效率
B大量资源消耗
C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
D劳动力密集型生产
二、判断题
3、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低端产业”直接退出。(B)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4、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助推器”。(B)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专题测验3
一、单项选择题
1、(A)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单选题(25分)
A教育、科技、人才
B创新、教育、发展
C生态、教育、科技
D发展、创新、科技
2、(B)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单选题(25分)
A新型生产关系
B科技创新
C全要素生产力提升
D技术革命性突破
二、判断题
3、新质生产力以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B)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4、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依然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A)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专题测验4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C)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单选题(25分)
A农民收入增加
B农民老有所养
C乡村全面振兴
D农作物产量提升
2、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守(B)亩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实施终身追责制。
单选题(25分)
A16亿
B18亿
C19亿
D20亿
二、判断题
3、从长期来看,粮食供需形势总体上已由“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供需将长期处于不平衡的态势。(B)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4、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有基本保障,粮食种子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A)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专题测验5
一、单项选择题
1、(D)包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内容,是中华民族集体实践的智慧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单选题(25分)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中国精神
C革命精神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整体建构中既善于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善于识别、批判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坚持了(B)的有机统一。
单选题(25分)
A民族性与世界性
B建设性与批判性
C继承性与超越性
D真理性与道义性
二、判断题
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文明样态。(A)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4、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的丰富源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转化。(A)
判断题(25分)
A正确
B错误
大作业及参考答案
大作业说明
1. 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次!
2. 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
3. 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0字。
注意:作答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29日,但对于拟参加2025年1月毕业生审核的学生,学生作答和教师评阅均须在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答卷评阅截止时间为2025年1月12日。
大作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质和独特的发展路径。这些特质和路径,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质
1、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相统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表现为深厚的历史传承性。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成为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极具时代创新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不断吸收现代科技、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成果,推动文明形态的创新发展。这种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的统一,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根基深厚,又充满活力。
2、多元一体性与交流互鉴性相协调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这种多元性并未导致文明的分裂,反而在相互交融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呈现出一体性的特征。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积极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丰富自身的内涵。这种多元一体性与交流互鉴性的协调,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保持独特性,又具有开放性。
3、实践探索性与理论引领性相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的。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这种实践探索性,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鲜明的实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受到科学理论的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种实践探索性与理论引领性的结合,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
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
1、深化文化自信,夯实文明根基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要深化文化自信。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珍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加强文化教育、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等方式,不断夯实文明根基,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2、推动创新发展,激发文明活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文明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活力。通过构建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等措施,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现代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促进交流互鉴,丰富文明内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走出去”等方式,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同时吸收世界文明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
4、坚持人民至上,实现文明共享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明建设的主体。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等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建设成果,实现文明发展的全面性和普惠性。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鲜明的特质和独特的发展路径。我们要深化对这些特质和路径的认识和理解,积极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深化文化自信、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交流互鉴、坚持人民至上等路径的实施,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