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起跑线》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体验中学生活和成长感受,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主动寻求自我发展,从而转变成为内在的动力。
2、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基本的社交能力,初步的自我认识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中学阶段这特殊的心理现象、心理变化规律并尝试适应该变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人生的新体验。
2、难点: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教学过程
一、迈上成长新台阶。
教师:接到中学入学通知书时你的心情和想法是什么?
学生:激动和紧张。
教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新的起点,相信走进中学这几天,你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感受和体验。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初中生活的第一次。
学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校园里第一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是谁?为什么?
2、校园里第一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是什么?为什么?
3、校园里第一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4、校园里第一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是什么?为什么?
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体验,请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充分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感受和体验,那么,站在人生的第二起跑线上,我们该怎样走好自己以后的这段路程?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同学们要多听长辈和老师的正确指导和帮助。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我们的初中阶段的特点。
讨论:1、初中生心理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表现?
2、青少年在这个时期的生理特点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设计成长新方案。
教师:中学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期,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讨论:我们将怎样面对和珍惜人生发展的“黄金期”?
1、学会学习。
结合课本第4页“点石成金”的例子,谈谈怎样才是会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学会学习”,关键在于“乐学”、“会学”。
2、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理解道德的含义、要求、表现,以及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并完成课本第7页的“集思广益”。
3、关注自我心理健康。
了解健康的含义。
结合课本第7页的“行动指南”,说一说,中学生应该做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身心健康?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4、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结合课本第7页的“王晓的故事”,说一说你的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中学生要以良好的状态去面对中学生活,鼓励学生抓住成长的机遇,激励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主动为自身成长设计新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