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 说一说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具、学具:小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例6及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数的大小(说出比较的方法)。39366996
2、5050+7(运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为新知的铺垫,从而顺畅的揭示出课题。)3、今天继续来学习“比一比 说一说”(板书课题)。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1、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采用“猜猜看”的游戏引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教学的开展。)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在学生初次估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
3、顺理成章的告诉学生估计的技巧。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指导了学生的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多种能力,建立较强的数感。)师:这次同学们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小棒有48根。)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8根呢?(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发表意见。)师: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2、师:你还有别
4、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在学法指导的同时,还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的不同角度的合理解释给予肯定,允许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三、多种情景,深化新知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师:对,说的很好。那10根与15根呢?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师:这位同学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在
5、学生用语言描述的时候,有不恰当的用词应适时的纠正,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科交融的精神。)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师:同位互相说一说。小结: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10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出示教科书第43页例6彩球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彩球的个数(黄球10个,蓝球15个,红球58个),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设置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出示第43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然后再交流订正。2、小结:今
6、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在知识反馈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充分交流的空间,在生生之间的合作中,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五、全课小结1、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2、课外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此环节重在贴近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在学生描述身边的事物间的关系时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