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1).docx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7386618 上传时间:2025-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1)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也就是在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对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等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目标监测监控和跟踪干预,逐步形成和健全目标监控管理新模式,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感染监控部门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 开展目标性监测的具体做法: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监测计划。 在全面综合性监测基础上对全院的感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基本了解后,寻找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和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制定出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监测项目。常见的目标性监测有:①ICU医院感染监测(包括成人和儿童ICU)。②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④细菌耐药性 监测。⑤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二、开展目标性监测之前做好的准备工作①提前准备看看将要开展的目标性监测在预防感染控制方面是否有什么可以做的工作,比如加强手卫生、病人体位、口腔护理、吸痰操作及其它一些感染预防措施方面现在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措施是在监测中可以逐步实施的。 ②确定监测目标后,要广泛阅读有关监测目标的文章,看看有些什么高危因素或相关因素,同时到临床去看看具体的操作,并与临床沟通,再设计相应监测表格; ③与分管领导或分管院长沟通或请示,取得支持;④与科室主任护士长沟通,召开相关科室的专题会议,对监测内容、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报告要求等进行培训; ⑤做好工作分工,本科室及临床科室各负责哪些工作;⑥与细菌室沟通一下,关于监测方面加强细菌学培养的要求; 三、主要监测内容 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位、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结果)。 四、调查登记方法 ①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每个感染患者均需填写“感染监测登记表”(由各医院根据本院情况制定,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该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填写。 ②监测表格信息来源:患者的一般信息可从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和三测单,手术信息根据麻醉记录单和手术记录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获得的信息,以及专职人员现场和追踪调查所得的信息。 ③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患者发热是否>38℃,手术切口是否发红、有无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着重注意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免疫力下降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五、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①专人负责,认真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②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③每季度总结分析,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有关人员汇报。 ④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 目标性监测是见成效的监测,通过制定结果目标,明确了今后的监测工作,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使得监测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在常规医院感染监测的基础上,对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开展相关目标监测和跟踪干预,探索形成和建立目标监控的管理模式: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监控部门三位一体的紧密联系的工作关系;从而促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和确保医疗安全。 库车县维吾尔医医院门诊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福建省肿瘤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目标性监测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也就是在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对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等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目标监测监控和跟踪干预,逐步形成和健全目标监控管理新模式,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感染监控部门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 开展目标性监测的具体做法: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监测计划。 在全面综合性监测基础上对全院的感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基本了解后,寻找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和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制定出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监测项目。常见的目标性监测有:①ICU医院感染监测(包括成人和儿童ICU)。②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③外科手 术部位感染监测。④细菌耐药性监测。⑤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二、开展目标性监测之前做好的准备工作 ①提前准备看看将要开展的目标性监测在预防感染控制方面是否有什么可以做的工作,比如加强手卫生、病人体位、口腔护理、吸痰操作及其它一些感染预防措施方面现在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措施是在监测中可以逐步实施的。 ②确定监测目标后,要广泛阅读有关监测目标的文章,看看有些什么高危因素或相关因素,同时到临床去看看具体的操作,并与临床沟通,再设计相应监测表格; ③与分管领导或分管院长沟通或请示,取得支持; ④与科室主任护士长沟通,召开相关科室的专题会议,对监测内容、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报告要求等进行培训; ⑤做好工作分工,本科室及临床科室各负责哪些工作;⑥与细菌室沟通一下,关于监测方面加强细菌学培养的要求;三、主要监测内容 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位、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结果)。 四、调查登记方法 ①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每个感染患者均需填写“感染监测登记表”(由各医院根据本院情况制定,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该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填写。 ②监测表格信息来源:患者的一般信息可从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和三测单,手术信息根据麻醉记录单和手术记录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获得的信息,以及专职人员现场和追踪调查所得的信息。 ③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患者发热是否>38℃,手术切口是否发红、有无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着重注意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免疫力下降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五、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①专人负责,认真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②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③每季度总结分析,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有关人员汇报。 ④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 目标性监测是见成效的监测,通过制定结果目标,明确了今后的监测工作,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使得监测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在常规医院感染监测的基础上,对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开展相关目标监测和跟踪干预,探索形成和建立目标监控的管理模式: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监控部门三位一体的紧密联系的工作关系;从而促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和确保医疗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