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四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A.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D.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2.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年有两次汛期,汛期时间长
B.冬季有结冰期,出现断流现象
C.径流量大,泥沙含量大
D.水位不稳,季节变化大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4.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
A.封山育林 B.退耕还林 C.修建梯田 D.修建小型水库
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此图以小时为单位)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A.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B.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C.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D.f4地段流速最快
6.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a′
B.跨流域调水参与d环节
C.人工降雨是a环节
D.d的数量大小与a无关
读某区域等温线及其对应的甲河段附近的潜水位线图,回答7--9题
7.甲河流域的气候特点为
A.全年温和多雨 B.全年干燥少雨
C、冬季温和多雨 D、雨热同期。
8.据上图信息可知,甲河流域此时
A:盛行西南风 B、盛行西北风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日落时刻在18时以后
9.与河流南岸相比,河流北岸
A、雨季补给河流泥沙量较少 B、雨季地表径流量小
C、泥沙淤积较严重 D、河流侵蚀较严重。
10. 福建武夷山,其岩石为沉积岩(红色砂岩)。下图为该山典型地貌发育的过程,其
经历的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丁丙 B. 丁甲丙乙 C. 甲丙丁乙 D. 丁甲乙丙
下图中等值线是海洋等降水量线,阴影为黑夜。完成11-13题。
11.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7:20 B.19:20
C.8:40 D.19:40
12.甲海域比同纬度海域降水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控制 B.山地的背风坡
C.寒流的减湿作用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13.当阴影部分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值时
A.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B.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
C.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D.L河处在丰水期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处对我国某地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表。当地表层为潮湿、粘稠的红土土壤,其下为沉积岩层,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14-15题。
地点
A
B
C
海拔(米)
600
350
700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
521
103
512
14.该A、B、C之间的地质构造可能属
A. 褶皱 B. 断层 C. 向斜 D. 背斜
15.影响该区域地表形态的外力最主要的是
A.风力沉积 B.冰川侵蚀 C. 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读某平原下游河段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图,完成16—17题。
16.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则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17. 该河段④所在时期与其它时期相比
A.凸岸向北扩展 B.凹岸向南扩展
C.河床变宽加深 D.河水流速变缓
18、某探险协会组织“火山主题探险旅游” ,目的地分别为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半岛或岛屿上的火山,图中某一地火山附近的板块边界类型与其它三地不同,它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表示岩石圈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回答19—20题
19、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
A.① B.② C.④ D.⑤
20.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④ D.⑥
二、综合分析题(共40分)
21.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描述飞来峰A的形成过程(4分)
(2)图示甲区域内部岩层形态的构造形成过程(6分)
22.16岁的荷兰少女劳拉·德克尔在经历重重波折后,抵达加勒比海圣马丁岛,成为最年轻的独自环球航海者。阅读她此次环球航行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劳拉从荷兰出发后,为什么并未直接向西横渡大西洋,而是先向南航行再横渡大西洋?(6分)
(2)当劳拉航行到A处时,该地的气候特征是什么,请分析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4分)
2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2013年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分别描述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特点(2分)
(2)简述C出地貌形成过程。(4分)
(3)分析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4分)
24.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10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