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 25915.12-202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2部分: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3862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7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25915.12-202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2部分: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T 25915.12-202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2部分: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T 25915.12-202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2部分: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T 25915.12-202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2部分: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T 25915.12-202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2部分: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C S1 3.0 4 0.3 5C C SC7 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2 5 9 1 5 .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 2部分: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C l e a n r o o m sa n da s s o c i a t e dc o n t r o l l e de n v i r o n m e n t sP a r t 1 2: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m o n i t o r i n go fa i r c l e

2、 a n l i n e s sb yn a n o s c a l ep a r t i c l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I D T)2 0 2 1 - 1 0 - 1 1发布2 0 2 2 - 0 5 - 0 1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目 次前言引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监测35 检测报告3附录A( 资料性) 以凝结粒子计数器进行监测的参照方法5附录B( 资料性) 粒子计数效率和分割粒径8参考文献1 0G B/T

3、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前 言 本文件按照G B/T1.12 0 2 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 B/T2 5 9 1 5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的第1 2部分。G B/T2 5 9 1 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 按粒子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 第2部分: 洁净室空气粒子浓度的监测; 第3部分: 检测方法; 第4部分: 设计、 建造、 启动; 第5部分: 运行; 第6部分: 词汇; 第7部分: 隔离装置( 洁净风罩、 手套箱、 隔离器、 微环境) ; 第8

4、部分: 按化学物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A C C) 等级; 第9部分: 按粒子浓度划分表面洁净度等级; 第1 0部分: 按化学物浓度划分表面洁净度等级; 第1 2部分: 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本文件等同采用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 2部分: 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3 1 9) 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天道成( 苏州) 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5、、 苏州苏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市计量测试院、 江苏苏净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嘉合洁净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标准化协会、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美埃( 中国) 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 吴江市华宇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恒泰建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贺氏( 苏州) 特殊材料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尧、 姜伟康、 蔡杰、 孙玉澄、 王其祥、 王大千、 姜皓遐、 朱兰、 翟传明、 蒋乃军、邴绍同、石小雷、 高正、 吴小泉、 叶伟强、 张敏、 董玉平、 郝胤博、 惠

6、旅峰、 肖轶群。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引 言 G B/T2 5 9 1 5是采用I S O1 4 6 4 4系列国际标准, 各部分设置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拟由1 5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 按粒子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目的是区分粒子污染程度。 第2部分: 洁净室空气粒子浓度的监测。目的是指导监测粒子污染, 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污染风险。 第3部分: 检测方法。目的是指导对洁净室内各种污染和相关环境要素的检测。 第4部分: 设计、 建造、 启动。目的是指导洁净室的设计、 建造、 启动。 第5部分: 运行。目的是

7、指导洁净室的运行。 第6部分: 词汇。目的是统一规范技术术语。 第7部分: 隔离装置( 洁净风罩、 手套箱、 隔离器、 微环境) 。目的是提出洁净室用隔离装置的基本要求。 第8部分: 按化学物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A C C) 等级。目的是区分空气化学污染程度。 第9部分: 按粒子浓度划分表面洁净度等级。目的是区分表面粒子污染程度。 第1 0部分: 按化学物浓度划分表面洁净度等级。目的是区分表面化学污染程度。 第1 2部分: 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目的是提出纳米级别的粒子污染的检测要求。 第1 3部分: 达到粒子和化合洁净度要求的表面清洁。目的是提出洁净室内表面的清洁要求以避免可能产

8、生的粒子和化学污染的风险。 第1 4部分: 按粒子污染浓度评估设备适用性。目的是通过对相关设备可能在洁净室产生粒子污染的测试, 确定设备的适合性。 第1 5部分: 按化学污染物浓度评定设备及材料的适合性。目的是通过对相关设备可能在洁净室产生化学污染的测试, 确定设备的适合性。 第1 6部分: 提高洁净室和空气净化装置能效。目的是节约洁净室运行的能源消耗。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将污染物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以便完成对污染敏感的活动。航空航天、 微电子、 制药、 医疗器械、 食品、 医疗卫生等行业的产品和工艺受益于对悬浮污染物的控制。G B/T2 5 9 1 5.32 0 1 0仅限于粒径大于1 0

9、0n m的粒子分级。但在这个文件中包含小于1 0 0纳米粒子的资料性内容, 且将小于1 0 0n m的粒子称为超微粒子, 而不是本文件所称的纳米粒子。纳米技术是最近才形成的领域, 一般涉及大约1n m1 0 0n m尺寸范围的物质。为改善产品的性能, 其特征尺寸越来越小成为其趋势, 如微电子及与健康有关的许多工业, 现已生产纳米尺度的产品。有关粒径特性的背景性文献见参考文献11 8 。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 2部分: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监测粒径限值不超

10、过0.1m(1 0 0n m) 的“ 纳米尺度” 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本文件给出的监测技术要求主要用于“ 动态” 。 注1:本文件提及的“ 纳米尺度粒子” 是指所有在1维上( 纳米片) 、2维上( 纳米纤维) 或3维上( 纳米粒子) 具有纳米尺度的纳米物质。 注2:请注意, 洁净室内粒子的实际特性是由粒子的来源及其物理特性所决定的。 注3:本文件未考虑健康与安全事项。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I S O和I E C在以下网址维护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 I E CE l e c t r o p e d i a: 可从h t t p s

11、: / /www.e l e c t r o p e d i a .o r g/获取; I S O在线浏览平台: 可从h t t p s: / /www.i s o .o r g/o b p获取。3.1 通用3.1.1洁净室 c l e a n r o o m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并分级的房间, 其设计、 建造到运行均使进入、 产生、 滞留于房间的粒子受控。 注1:规定了按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划分的级别。 注2:也可对影响洁净度等级的其他因素, 如空气中化学物、 微生物或纳米尺度粒子浓度等, 以及影响表面洁净度等级的其他因素, 如粒子、 纳米粒子、 化学物或微生物浓度等, 作出规定并进行控制。 注3

12、:温度、 湿度、 压力、 振动和静电等相关的物理参数, 也可按要求受控。 来源:G B/T2 5 9 1 5. 12 0 2 1,3.1.13.1.2洁净区 c l e a nz o n e空气悬浮粒子计数浓度受控并分级的限定空间。其建造和运行使进入、 产生和滞留于空间的粒子受控。 注1:空气悬浮粒子浓度的级别已确定。 注2:也可以对影响洁净度等级的其他因素, 如空气中化学物、 微生物或纳米尺度粒子浓度等, 以及影响表面洁净度等级的其他因素, 如粒子、 纳米粒子、 化学物或微生物浓度等, 作出规定并进行控制。1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3、 1 2:2 0 1 8 注3:洁净区可以是限定于洁净室内的空间, 也可用隔离装置实现。隔离装置既可设在洁净室内也可在洁净室外。 注4:温度、 湿度、 压力、 振动和静电等相关的物理参数, 也可按要求受控。 来源:G B/T2 5 9 1 5.12 0 2 1,3.1.23.2 尺寸 3.2.1纳米尺度 n a n o s c a l e(n a n o m e t e r s c a l e)尺寸范围约在1n m1 0 0n m。 注:在此尺寸范围内粒子的特性一般不是从较大尺寸的推导而得, 但也并非绝对。 来源:I S O/T S8 0 0 0 4 - 2:2 0 1 5,2.1 3.2.2

14、分割粒径 p a r t i c l e s i z e c u t o f fD5 0计数效率为5 0%的粒径。 注:计数效率解释见附录B。3.3 空气中的粒子3.3.1纳米粒子 n a n o p a r t i c l e(n a n o m e t e rp a r t i c l e)所有外尺寸均为纳米尺度(3.2.1) 、 最长轴与最短轴没有显著差别的纳米物体。 注:若纳米物质的最长轴线与最短轴线差别显著( 一般大于3倍) , 倾向于使用术语纳米棒或纳米片, 而不用纳米粒子。 来源:I S O/T S8 0 0 0 4 - 2:2 0 1 5,4.43.3.2粒径分布 p a r

15、t i c l e 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以累积分布表示的粒子浓度与粒径的函数关系。 来源:G B/T2 5 9 1 5. 12 0 2 1,3.2.43.3.3气溶胶 a e r o s o l悬浮于气体中的固体的或液体的粒子系统。 来源:I S O1 5 9 0 0:2 0 0 9,2.13.4 占用状态3.4.1动态 o p e r a t i o n a l洁净室(3.1.1) 或洁净区(3.1.2) 设施按议定方式运行, 且有规定数量的人员按议定方式工作的状态。 来源:G B/T2 5 9 1 5. 12 0 2 1,3.3.33.5 测量仪器3

16、.5.1凝结粒子计数器 c o n d e n s a t i o np a r t i c l e c o u n t e r;C P C测量气溶胶(3.3.3) 粒子数量浓度的仪器。2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 注1:探测的粒径一般介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 注2:C P C可与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D EMC) 一起使用的探测器。 注3:在某些情况下, 凝结粒子计数器也可称为凝结核计数器(c o n d e n s a t i o nn u c l e u sc o u n t e r,C N C) 。 来源

17、:I S O1 5 9 0 0:2 0 0 9,2.53.5.2计数效率 c o u n t i n ge f f i c i e n c y给定粒径范围内读出的粒子浓度与实际粒子浓度之比。 来源:G B/T2 5 9 1 5.32 0 1 0,3.6.54 监测4.1 概述就测量而言, 唯一重要的粒子特性是其“ 当量直径” 。4.2 原理需方规定的监测限值和要求, 是根据需方和供方的商定, 按规定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并提供测试结果与测试条件的文件来验证的。见G B/T2 5 9 1 5.22 0 2 1中附录A, 它规定了以预期使用的风险评估为依据的监测计划的要求。所获得的数据提供了洁净室与纳米

18、粒子浓度有关的性能的佐证。4.3 方法为监测空气中的纳米尺度粒子, 用C P C对空气中纳米尺度粒子计数最有效。使用C P C进行监测的标准方法见附录A。按纳米尺度粒子监测空气洁净度的方法, 应给出系统性的计划、 良好定义了的步骤、 阐明评估如何实施。一般来说, 设施的告警值和行动值依据的是风险评估。如果供方和需方有要求, 则可协商定立限值。计数方法的标准内容应包括: 待测的纳米尺度粒径; 采样和分析对时间的相关性; 采样量; 采样点位置; 样本数量; 工艺/产品的关键性; 洁净区设计/平面图。至少与C P C测量具有可比性能的其他方法和仪器也可做出规定。如若没有规定的或商定的其他替代方式,

19、则使用此标准方法。应使用校准过的仪器实施符合性验证测试。5 检测报告每个洁净区的检测结果应记录下来并以综合报告提交。数据总结要包括不良趋势监测数据的审核, 运行水平, 与4.2规定的监测计划相符的调查要求。检测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a) 检测机构的名称、 地址和检测日期;b) 本文件编号, 如G B/T2 5 9 1 5.1 22 0 2 1;3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c) 清楚标明所测洁净区的具体位置( 必要时以邻近区域作参照) , 并标明所有采样点的具体坐标;d) 洁净区所规定的标识方法, 相应的占用状态,

20、关注粒径;e) 对所用检测方法的详细说明, 包括特殊的检测条件以及与规定检测方法的偏离之处; 检测仪器的型号, 仪器当前的校准证书:1) C P C及粒径分割装置( 如使用) 的识别, 以及校准状态;2) 待报告的纳米尺度粒子的粒径低限值;3) 使用C P C时它的零计数率;4) 所要求的分割粒径装置性能数据;5) 测量类型: 纳米尺度粒子浓度测量或监测;6) 纳米尺度粒子测量系统的采样口和采样体积流量;f) 检测结果, 包括每个采样点的粒子浓度数据。4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附 录 A( 资料性)以凝结粒子计

21、数器进行监测的参照方法A.1 原理使用C P C仪器在指定的采样位置, 测定空气中大于或等于规定粒径的纳米尺度粒子浓度。A.2 仪器要求A.2.1 C P C仪器该仪器应具有显示或记录空气中悬浮纳米尺度粒子数量的手段, 其粒径分辨能力使其可对适当粒径范围内的纳米尺度粒子的总浓度进行检测。A.2.2 凝结粒子计数器(C P C)该仪器对被采集到的、 因超饱和蒸气凝结在粒子核上而形成的全部液滴进行计数, 生成大于或等于C P C粒子下限的粒子浓度累计值。凝结粒子计数器的技术条件示例见表A.1。仪器的技术条件应由供应商提供并被用户认可。表A.1 凝结粒子计数器技术条件项目技术条件浓度上限3.51 0

22、8m3分割粒径(D5 0)视具体应用情况, 例如D5 0=0.0 1m计数准确度低于浓度上限时:1 0%读数稳定性的环境条件温度范围:1 03 5相对湿度:0%9 0%无凝结环境压力:7 5k P a 1 0 5k P a(0.7 5a t m1.1a t m)流量稳定性在指定的温度、 相对湿度、 压力下进行测试时, 流量为规定流量的1 0%校准周期最长1 2个月虚计数误差虚计数宜小于需方同意的最大允许浓度的1/3计数效率使用蔗糖纳米粒子或银纳米粒子。粒径下限:5 0%1 0%;5倍粒径下限:8 5%;0.5倍粒径下限:2 5%( 见图B.1)A.2.3 仪器校准仪器应具有有效的校准证书。校准

23、频度和校准方法宜依据当前所认可的规范( 见I S O2 7 8 9 1) 。A.3 粒子计数效率和分割粒径粒子计数效率和分割粒径方面的内容见附录B。5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A.4 预检测条件A.4.1 检测准备检测之前宜验证洁净区或相关受控环境保持其整体密闭性的各个方面都是完整的, 其功能符合性能技术条件。G B/T2 5 9 1 5.32 0 1 0提及到这类验证, 举例来说包括下列数据:a) 气流测试( 例如风量、 风速、 单向流均匀度) ;b) 空气压差测试;c) 整体密封性检漏;d) 已安装过滤器检漏

24、。A.4.2 预检测设备设置按生产商的说明设置设备。实施检测前, 验证C P C的流量和零计数符合表A.1的技术条件。A.5 采样A.5.1 设定采样位置采样点位置要由供、 需双方商定。A.5.2 C P C采样步骤A.5.2.1 按生产商的说明设置粒子计数器(A.2) , 其工作条件与生产商的要求相符。实施这一步骤的人员宜经过仪器使用培训。A.5.2.2 采样管的位置要朝向气流。若被采样的气流方向不受控或无法预知( 如非单向流) , 采样管的入风口应呈垂直向上状态。A.5.2.3 如必要的话, 在环境条件稳定后再进行采样, 按A.4.2所述方法确定每个采样点的最小空气采样量。选择确能有效输送

25、带电粒子的采样管, 且采样管的长度尽可能短。A.5.2.4 如三种占用状态之一时, 在多个采样点实施采样, 某特定采样位置的单个采样结果异常的高,可在该位置进行更多采样以检查问题, 并确定该位置是否符合用户要求。在需要纳米尺度粒子浓度稳定性的信息时, 按供方和需方商定的时间间隔在所选择的位置进行3次或更多的测量。A.6 每个采样点粒子平均浓度的记录A.6.1 按对应于用户技术要求的每个关注粒径, 记录下每个单次采样量的采样结果, 即粒子数量。A.6.2 当在一个采样位置上的采样次数不止1次, 从每次采得样本的粒子浓度(A.6.1) , 按公式(A.1)计算出每个位置上每个关注粒径粒子的平均数量

26、, 并记录下来。xi=xi,1+xi,2+xi,n /n(A.1) 式中:xi 位置i上的平均粒子数量, 可代表任何位置;xi,1+xi,n 每个样本的粒子数量;n 位置i上的总样本数量。A.6.3 按公式(A.2) 计算每立方米的浓度值Ci。Ci=xi10 0 0/Vt(A.2)6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 式中:xi 位置i上的平均粒子数量, 可代表任何位置;Vt 单个样本采样量, 单位为升(L) 。A.7 结果说明若每个采样位置上测得的、 以每立方米粒子数量表示的平均粒子浓度, 未超过需方设定的或供方需方商

27、定的浓度限值, 则认为洁净区符合规定的监测要求。7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附 录 B( 资料性)粒子计数效率和分割粒径B.1 计数效率凝结粒子计数器的计数效率主要受粒径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粒子成分的影响。凝结液体为水时, 粒子成分为非常疏水物质的偶然情况下, 计数效率会下降。系统测量纳米尺度粒子浓度的计数效率, 宜落在图B.1中的阴影区内。规定的纳米尺度粒径的计数效率为5 0%(D5 0) 的虚线, 就是这个性能合格区的中心。X是D除以D5 0(D/D5 0) 的比值, 其区域包括了标准化后纳米尺度粒径比

28、值为X1 0%的无差带, 就是图B.1所示的X=1.1和X=0.9的范围。该图标出了标准化粒径1 0%无差带内粒子最低和最高合格计数效率。还标出了X=5时, 计数效率至少宜为8 5%,X=0.5时, 计数效率宜小于2 5%。计数效率测量宜以蔗糖粒子或银粒子作为标准粒子。若凝结粒子计数器的计数效率曲线落在图B.1阴影部分的右侧, 则不宜用于纳米尺度粒子浓度的测量或验证。若曲线落于阴影部分的左侧, 能用B.2所述的分割粒径器使计数效率降低。这样, 调整后的凝结粒子计数器计数效率是未调整前的计数效率与分割粒径器效率的乘积。 标引序号说明:X 标准化后的粒径,D/D5 0;Y 计数效率,%。图B.1

29、所选仪器计数效率的合格范围8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 示例1:D5 0=5n mX0.50.911.15D/n m2.54.555.52 5 示例2:D5 0=1 0n mX0.50.911.15D/n m591 01 15 0 示例3:D5 0=5 0n mX0.50.911.15D/n m2 54 55 05 52 5 0图B.1 所选仪器计数效率的合格范围 ( 续)分割粒径(D5 0) 视仪器而异。B.2 分割粒径器分割粒径器以准确定义且可再现的方式降低穿透率, 将小于规定的粒径去除。只要分割粒径器的穿透

30、特性达到要求, 市场上各种尺寸、 不同配置的分割粒径器都可使用。扩散元件和虚拟冲撞器都能作为合适的分割粒径器使用。穿透率随粒子物理特性、 仪器配置、 气流量而变化。对所有的分割粒径器都要注意的是, 仅按设计气流量使用, 且安装后没有静电荷积累。确保分割粒径器做到了正确接地, 就能使电荷积累降至最低。分割粒径器一般设在纳米尺度粒子计数仪器的采样口处。分割粒径器的示例包括扩散单元和虚拟冲撞器。分割粒径器的技术要求见表B.1。表B.1 分割粒径器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测量不确定度规定粒径粒子的去除率为5 0%1 0%校准周期因设备类型而异, 一般为1 2个月采样空气流量流经粒径分割器的流量恒定( 波动

31、范围1 0%) , 且大于或等于计数器所要求的流量B.3 纳米尺度粒径的分布差分电迁移动率分析仪(D EMC) 能与凝结粒子计数器(C P C) 一起组合成差分电迁移分级系统(DMA S) , 用于测量纳米尺度粒子的粒径的分布。D EMC将带电的气溶胶粒子分级至不同的粒径舱,一次只允许一狭窄范围的粒径通过。随后,C P C将D EMC测径的粒子计数。在洁净室的应用中, 因为DMA S的扫描特性以及将电荷传给粒子的效率有限, 为获取有效、 有意义的纳米尺度粒径分布测量结果, 使用DMA S需要有恒定的粒子源和充裕的采样时间。DMA S不是为了用于洁净室洁净度的分级或监测。但是, 如果粒子浓度足够

32、高且恒定, 采样时间足够长, 它提供的纳米尺度粒径分布能作为判断的依据。9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参 考 文 献 1 G B/T2 5 9 1 5.12 0 2 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部分: 按粒子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I S O1 4 6 4 4 - 1:2 0 1 5,MO D)2 G B/T2 5 9 1 5.22 0 2 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2部分: 洁净室空气粒子浓度的监测(I S O1 4 6 4 4 - 2:2 0 1 5,I D T)3 G B/T2 5 9 1 5.32 0

33、1 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3部分: 检测方法(I S O1 4 6 4 4 - 3:2 0 0 5,I D T)4 I S O1 5 9 0 0:2 0 0 9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p a r t i c l e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D i f f e r e n t i a l e l e c t r i c a lm o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 f o ra e r o s o l p a r t i c l e s5 I S O2 1 5 0 1 - 4 D e t e r m

34、i n a t i o no fp a r t i c l e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S i n g l ep a r t i c l el i g h t i n t e r a c t i o nm e t h o d sP a r t 4:L i g h t s c a t t e r i n ga i r b o r n ep a r t i c l ec o u n t e r f o rc l e a ns p a c e s6 I S O/T S8 0 0 0 4 - 2:2 0 1 5 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i

35、e sV o c a b u l a r yP a r t 2:N a n o - o b j e c t s7 I S O2 7 8 9 1 A e r o s o lp a r t i c l e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C a l i b r a t i o no fc o n d e n s a t i o np a r t i c l ec o u n t e r s 8 I S O/T S8 0 0 0 4 - 1 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i e sV o c a b u l a r yP a r t 1:C

36、 o r e t e r m s9 E n s o r,D. S.,D i x o nA. M. A e r o s o lM e a s u r e m e n t si nC l e a n r o o m s . I n:A e r o s o lM e a s u r e -m e n t s,(K u l k a r n iP.,e d .). V a nN o s t r a n dR e i n h o l d,N e wY o r k,2 0 1 1.1 0 I E S T - G - C C 1 0 0 2.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t h eC

37、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A i r b o r n eU l t r a f i n eP a r t i c l e s.I E S T,S c h a u m b u r g,I L,1 9 9 6.1 1 E n s o r,D.S.,F o a r d eK. K. . T h eB e h a v i o ro fP a r t i c l e s i nC l e a n r o o m s . 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o n i t o r i n g,(D i x o nA. M.,I n f o r m a

38、H e a l t h c a r eU.S. A.,e d s .). N e wY o r k,2 0 0 6,p p . 1 - 2 2.1 2 H i n d s,W.C.,A e r o s o lT e c h n o l o g y . J o h nW i l e ya n dS o n s,N e wY o r k,1 9 8 2.1 3 S e m,G. J .,U l t r a f i n e(0.1m D i a m e t e r)P a r t i c l e s . I n:P a r t i c l ec o n t r o l f o rS e m i c

39、o n -d u c t o r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D o n o v a nR.P.,e d.). M a r c e lD e k k e r,I n c,N e wY o r k,1 9 9 0,p p . 7 9 - 1 0 3.1 4 W e n,H. Y. K a s p e rG. O nt h eK i n e t i c so fP a r t i c l eR e e n t r a i n m e n t f o rS u r f a c e s . J . A e r o s o lS c i . 1 9 8 9,2 0p p . 4

40、8 3 - 4 9 8.1 5 E n s o r,D.S.,D o n o v a nR. P.,L o c k eB. R. P a r t i c l e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i nC l e a nR o o m s .J.I E S T. 1 9 8 7,3 0(6)p p . 4 4 - 4 9.1 6 E n s o r,D. S.,V i n e rA.S.,J o h n s o nE. W.,D o n o v a nR. P.,K e a d yP. B.,W e y r a u c hK.J . .M e a s u r e m

41、 e n to f U l t r a f i n e A e r o s o lP a r t i c l eS i z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a tL o w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b y P a r a l l e lA r r a y so f aD i f f u s i o nB a t t e r ya n daC o n d e n s a t i o nN u c l e u sC o u n t e r i nS e r i e s . J . A e r o s o lS c i . 1 9 8 9,2 0p

42、 p . 4 7 1 - 4 7 5.1 7 A h o n e nL. R.K a n g a s l u o m a,J .L a mm i,J .L e h t i p a l o,K.H m e r i,K. P e t j ,T. &K u l m a l aM. F i r s tm e a s u r e m e n t so f t h en u m b e r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1 - 2n ma e r o s o lp a r t i c l e sr e l e a s e df r o m m a n u f a c t

43、u r i n gp r o c e s s e s i nac l e a n r o o me n v i r o n m e n t . A e r o s o lS c i . & T e c h. 2 0 1 7,5 1p p . 6 8 5 - 6 9 3 |D O I:1 0.1 0 8 0/0 2 7 8 6 8 2 6.2 0 1 7.1 2 9 2 3 4 71 8 I S O/T R1 8 4 0 1 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i e sP l a i n l a n g u a g e 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s e

44、l e c t e d t e r m s f r o mt h eI S O/I E C8 0 0 0 4s e r i e s01G B/T2 5 9 1 5.1 22 0 2 1/I S O1 4 6 4 4 - 1 2:2 0 1 8810221-44641 OSI/12022151952 T/BG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 2部分:监测空气中纳米粒子浓度的技术要求G B/T 2 5 9 1 5. 1 22 0 2 1/I S O 1 4 6 4 4 - 1 2:2 0 1 8*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出 版 发 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 0 0 0 2 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 6号(1 0 0 0 4 5)网址:www. s p c . o r g . c n服务热线:4 0 0 - 1 6 8 - 0 0 1 02 0 2 1年1 0月第一版*书号: 1 5 5 0 6 61 - 6 8 2 2 9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景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