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37718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1第七章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2 2第七章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掌握握学学习习的的概概念念,并并了了解解小小学学儿儿童童学学习习活活动动的的一一般般特特点点;了了解解学学习习障障碍碍的的特特征征、表表现现、成成因因及及预预防防和和矫矫治治的的一一般般措措施施;掌掌握握小小学学儿儿童童思思维维发发展展的的一一般般特特点点及及概概括括和和推推理理能能力力的的特特点点;了了解解小小学学儿儿童童自自我我意意识识、社社会会性性认认知知和和社社会会性性交交往往发发展展的的特特点点;掌掌握握小小学学儿儿童童品品德德发发展展的的一般规律及构

2、成品德的各种心理成分发展的特点。一般规律及构成品德的各种心理成分发展的特点。【重重点点】小小学学儿儿童童思思维维发发展展的的特特点点;小小学学儿儿童童个个性性和和社社会性的发展;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会性的发展;小学生品德的发展。【难难点点】小小学学生生概概括括能能力力和和推推理理能能力力的的发发展展;小小学学生生品品德的发展德的发展 3 3第七章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在小学低年级,儿童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往往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

3、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4 4第一节第一节小学儿童的学习小学儿童的学习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5 5(二)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首先,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其次,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

4、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6 6再次,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儿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不仅发展了社会交往的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的水平,培养了合作、互助的集体精神,自我意识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儿童逐步形成了班集体和各种同伴团体,掌握了各种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了各种良好的品德。7 7(三)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可分为四类:(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3)为了个人的前途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

5、、人民的利益而学习。8 8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虽然每个儿童的兴趣并不完全相同,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但他们又有共同的年龄特征,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9 93.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1)对教师的态度(2)对集体的态度(3)对作业的态度(4)对评分的态度1010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尽管学习障碍的定义还有许多分歧,但许多人都同意学习障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差异性;2.缺陷性;3.集中性;4.排除性;5.可逆性;6.贯穿性;1111(一)学生障碍的分类美国联邦教育署特殊教育处将学习障碍归为三类:(1)语言接受和表达

6、方面的学习障碍;(2)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3)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柯克(1983)则将学习障碍分为发育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障碍。1212(二二)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 1.1.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 学习障碍儿童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明显的学习障碍儿童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如视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能障碍,如视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能力很差、信息加工过程有障碍、缺乏应变能力等。力很差、信息加工过程有障碍、缺乏应变能力等。儿童常见的儿童常见的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感知、思维和语言方

7、面存在障碍 一是视觉空间知觉障碍。一是视觉空间知觉障碍。儿童的视力检查正常,但儿童的视力检查正常,但辨别形状却有困难。例如,难以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识辨别形状却有困难。例如,难以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识别图形和汉字,分不清字的反转或倒转,典型表现为上别图形和汉字,分不清字的反转或倒转,典型表现为上与下、与下、6 6与与9 9、d d与与b b等分辨不清;有时单独一个字能认识,等分辨不清;有时单独一个字能认识,放在句子中就难以辨认。儿童的空间定位能力也较差,放在句子中就难以辨认。儿童的空间定位能力也较差,不易分清左与右。由于这种视觉空间知觉障碍不易分清左与右。由于这种视觉空间知觉障碍,明明显影响了儿童

8、的识字和阅读能力。显影响了儿童的识字和阅读能力。1313二是听觉功能障碍。儿童的听力属正常,但辨别听觉刺激的能力很差,如分不清d、t、n、m 等类似音素,对较长的词句难以重复,不能按照大人的指示做事情等。这些也都影响儿童的理解与阅读。1414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学习障碍的儿童通常有这样一些问题,如注意力缺损、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法犯罪、忧郁、焦虑、控制点不适宜、自我概念较差、自我评价较低、受同伴的欢迎程度较低、社会技能缺损、人际关系不良等等。1515行为方面的障碍的典型表现之一行为方面的障碍的典型表现之一多动症多动症儿童期的多动行为 年龄:610岁 特点: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9、冲动 原因: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发展不平衡;环境(节奏、玩具)1616多动症儿童与多动儿童的区别多动症儿童与多动儿童的区别1、注意力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集中:2、多动行为的目的性多动行为的目的性:3、自控能力:陌生自控能力:陌生VS熟悉熟悉4、药物诊断试验结果药物诊断试验结果: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顽皮儿童服小剂量巴比妥类药物后即镇静顽皮儿童服小剂量巴比妥类药物后即镇静欲睡。欲睡。多动症患儿服后却更加兴奋不宁。多动症患儿服后却更加兴奋不宁。17173.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发育迟缓、品行问题等学习障碍的儿童中有60%的儿童表现为骨龄较小。他们开始走路、说话的年龄也较晚,从学前期过渡到学龄期的

10、时间较正常儿童要长。一些调查指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也大都表现出一定的学习障碍。学习障碍儿童存在性别差异。1818(三)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1.胎儿期、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2.遗传素质假说问题行为儿童的脑电图有异常,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与年龄大小不符的成熟延迟。艾尔丝提出感觉综合失调是儿童学习障碍的重大原因。一些研究者认为遗传可能是学习障碍的一个原因。19193.生物学假设有些研究者认为,轻度脑功能失调是中枢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改变的结果。已有不少研究提出,轻度脑功能失调的发病机制即是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某种神经递质不足或增加。20204.心理与环境假设调查表明

11、,家庭因素、父母对儿童态度、期望及教育方式也是引起儿童学习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良的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儿童学习潜能的发挥。不良的家庭社会因素与学习困难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2121(四)学习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治预防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2)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3)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差生的帮助,使他们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2222已有学习障碍的咨询与治疗:(1)提供特殊教育。目前,美国有些特殊教育专家指出,让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正常班级里学习,同时接收特殊班级的特殊指导的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有学习障碍儿童的方法。2323(2)进行

12、行为矫正行为矫正有两个途径:一是应用操作条件反射技术直接改进儿童的学习技能;二是运用操作条件反射技术改善学习障碍儿童有效学习的行为方式。2424第二节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点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2525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特点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

13、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2626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思维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学的影响下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概括能力又具有自己的特点。2727对小学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研究指出,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可分为五个等级:第级:直观概括水平。第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第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第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第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2828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如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

14、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29292.分类能力的发展分类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学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从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析分类能力。3.比较能力的发展(1)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是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从事物的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语在头脑中比较。(2)小学儿童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一种对象进行比较时都是相同的。3030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一)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深刻化小学儿童的概念水平,在性质方面逐渐从事物的直观属性中解放出来,而以本质的、一般的因素为

15、形成的基础,因而逐步形成深刻而精确的概念。31313232(二)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丰富化1.字词概念的发展研究发现,小学儿童选择不同字词概念的定义或下定义时,都表现出五种不同的水平:、错误的定义;、概念的重复;、功用性或具体形象的描述;、接近本质的定义或作具体的解释;、本质的定义。3333研究还发现,同一年龄小学儿童对不同性质内涵与外延的字词概念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维特点。34342.数学概念的发展在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运算过程中,小学儿童的数学概念迅速地获得发展,数学概念日益丰富、不断深刻。http:/ 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3939

16、4040小学儿童的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第一,小学儿童的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能力的发展既存在着年龄差异,又表现出个体;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推理范围的抽象度也在加大,推理的步骤愈加简练,推理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推理品质的逻辑性和自觉性也在加强;第三,在运算能力的发展中,小学儿童掌握归纳与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是相近的。4141五、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五、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点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一)小学儿童思维敏捷性的发展(二)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三)小学儿童思维深刻性的发展(四)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4242第三节第三节

17、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性发展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小五到小六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4343(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一些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哈特尔(S Harter,1982)要求儿童在认知能力、社

18、会能力、运动能力、普通的自我价值四个方面评价自己的能力。结果发现,小学三年级儿童已能在喜欢或不喜欢项目上认识自己;儿童对其不同领域的能力作出重要区别,因此其自我评价依赖于情境;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与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相一致。4444(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增高。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增高。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从比较笼

19、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发展。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4545(三)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4周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小学阶段,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自尊

20、心。自我体验包括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的体验,其发生和发展是不同步的。4646二、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二、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儿童在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如下几个趋势:(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4)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5)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6)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47471、角色采择技能所谓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Flavll,1

21、985)。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取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约36岁)。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约68岁)。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约810岁)。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约1215岁以上)。48482、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儿童对他人的认识首先是了解其外部的、具体的特征。儿童对他人行为的归因往往受情境因素的人格品质的影响。在小学时期,儿童开始根据他人的行动来了解其观点,并进行评判。儿童的友谊概念表现了儿童对社会关系认识的一个特点。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则更多反映了儿童对成人儿童关系的认识特点。4949三、小学儿童的社会

22、性交往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一)父母儿童关系首先,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一方面,儿童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有所减少。其次,在小学时期,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再次,在小学期间,儿童与父母的冲突数量也减少了。除此之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5050(二)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

23、他人所采取的行动。(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51511、小学儿童的友谊儿童对友谊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6、7岁的儿童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911岁的儿童强调相互同情和相互帮助,认为忠诚是朋友的重要特征,朋友关系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塞尔曼(Selman)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5252儿童的友谊概念儿童的友谊概念 一项研究(对加拿大

24、和英格兰的一项研究(对加拿大和英格兰的1 1 8 8年级儿童)年级儿童)表明儿童的友谊概念发展大致经历了展大致经历了三表明儿童的友谊概念发展大致经历了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个阶段:(1 1)报酬)报酬成本阶段(成本阶段(reward-cost stagereward-cost stage)(7 78 8岁),认为朋友是住在附近的一个伙伴,有玩岁),认为朋友是住在附近的一个伙伴,有玩具共享;(具共享;(2 2)规范阶段()规范阶段(normative stagenormative stage)()(8 81010岁),认为朋友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忠诚;(岁),认为朋友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忠诚;(3

25、 3)移情)移情阶段(阶段(empathic stageempathic stage)()(10101111岁岁),认为朋友可),认为朋友可以共享相似的爱好,并倾向于共享个人秘密。以共享相似的爱好,并倾向于共享个人秘密。5353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1、直接接触关系;2、接受关系;3、敬慕关系;4、其他关系。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1、同质性;、同质性;2、趋上性。、趋上性。54542、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之为“帮团时期”在学前期,基本上还没有形成同伴团体。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同伴团体往往是非正式的,通常是由儿童自发形成的,同伴交往缺乏正

26、式的规则,团体成员经常变换。从中高年级起,同伴团体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同伴团体的压力日益显著,开始对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5555同伴影响的特点同伴影响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青少年早期同伴的影响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同伴的影响大小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伴的影响及同伴与父母的相对重要性,随着生活领域的变化而不同。5656社会测量技术社会测量技术(sociometric techniques)同伴提名(peer nomination):“说出你喜欢的三个同学”或“说出你不愿意跟他/她玩的三个同学”同伴评定(peer rating):让同伴群体内的每个儿童对其他所有儿童进行利克特式量表评定

27、(Likert-type Scale)5757 受受同同伴伴欢欢迎迎的的儿儿童童(popular popular childrenchildren),受受到到同同伴伴正正向向的提名较多。的提名较多。被被拒拒斥斥儿儿童童(rejected rejected childrenchildren),受受到到同同伴伴的的负负向向提提名名较较多多。这这类类儿儿童童又又可可被被分分为为被被拒拒斥斥的的攻攻击击儿儿童童和和被被拒拒斥的退缩儿童两类。斥的退缩儿童两类。矛矛盾盾的的儿儿童童(controversial controversial childrenchildren),又又称称为为有有争争议议的儿童。

28、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都较多。的儿童。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都较多。被被忽忽视视的的儿儿童童(neglected neglected childrenchildren),不不管管是是正正向向提提名名,还是负向提名,都很少的儿童。还是负向提名,都很少的儿童。一一般般的的儿儿童童(average average childrenchildren)。除除上上述述四四种种典典型型的的类型外,剩余的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则属于一般的儿童类型外,剩余的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则属于一般的儿童。5858影响同伴接影响同伴接纳纳的因素的因素体貌特征 社会行为 5959小学儿童的集体就是班集体:刚入学的儿童,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集体

29、关系和集体生活,他们还没有形成集体的意识一年级下学期时,儿童初步形成集体关系和集体意识。二年级的小学儿童已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名成员,能逐步把集体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要求,把班集体的荣誉当做自己的荣誉,服从集体的要求,完成集体所交给的任务。二年级时,班集体内部成员也逐渐分化,一部分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儿童成为班上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另一部分儿童则成为班里的基本群众。6060(二)师生关系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有关调查发现,84%的小学儿童(低年级小学儿童为100%)认为要听教师的话。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教师的评价影响着小学儿童对教师的反应。61612、教师的期望罗森塔尔实验教师对学生有高期望时,他们就表现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言语、教学材料、赞扬与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的期望和他们与学生的关系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控制程度也影响教师的期望。6262第四节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一、品德发展的特点一、品德发展的特点(一)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一)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二)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二)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三)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三)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