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丁宁高一课改体会0920.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376997 上传时间:2025-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宁高一课改体会09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丁宁高一课改体会09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体会和看法 丁宁 新课程所阐述、倡导的全新理念如春风吹满校园,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新课标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材作了哪些改变,作为新课标理念的传播者与实践者----教师,又要在课堂教学中作出一些怎样的变化呢? 现就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切身的教学体会。 (一)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学理念。 以前讲高中数学老教材的时候,上课总是想讲更多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有关概念和定理。可是随着教材讲的遍数增多,教学的成就感越来越低,学生的成绩也不如以往。暑期参加了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有个学习理论强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前的教学,更多的是以老师为主导,采用的多是“挤牙膏、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压制。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二)教师要学会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新课引入,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展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在教学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景: (1)创设产生学习兴趣的情景; (2)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 (3)创设产生发现乐趣的发现情景; (4)创设产生探索欲望的知识迁移情景; (5)创设产生成就感的成功情景。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但我认为教师上课不应该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而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使用。应把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位,让数学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数学课堂中如果能适时地用几何画板去展示一些数学内容,教学的效果会更佳。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地影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改变。可概括为: 更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激发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影响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理论。 (四)教师要做一名导演,让每一位学生成为闪亮的明星。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导演,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激发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难点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做到难点突破,语言精练,方法巧妙。习题配备典型,解题方法多样,授课形式多变。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要给学生思考空间,要讲求艺术地问,让学生在一问一点拨中豁然开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要善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与激情,使每一位学生成为闪亮的明星。 那我们对教学中的“导”字会不会这样去理解呢?大家知道,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逆反的天性。他们希望尝试,他们希望创新,他们希望走出自己的路!但是,我们的教学却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设好的轨道,学生甘心吗?情愿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魅力吗?难怪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类似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我这样做不行?这样做行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真正理解教师的“主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主体”。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五)强化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变得敢讲了,能讲了,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上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也陶醉于自己创造的活跃的氛围里,却常忽略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与探索。诚然,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尺度,要动而不乱,动静分明,收放自如。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并指正错误之处,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指明纠正错误的方法,在实质上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和无言的感动。动而不乱,动静分明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六)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新教材的精髓。 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标。在新教材的知识背景下,我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试教中主要采用了“数学作文教学法”,即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实际调查,数据证明等程序后,以作文(或报告)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知识的回味、体味,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新课程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提高了兴趣,调动了潜能,经受了锻炼,培养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 教材、学生、教师构成教学的三要素。在新理念下,教材是“学材”,是在教师指导下必不可少的进行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要材料(像演戏的剧本)。 学生是主体,是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机器(像演戏的演员)。 教师是主导,其作用在于组织、引导、指导、评价,这与过去在教学中搞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大相径庭(象演戏的导演)。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万事开头难,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另外,对新教材高一的教学,我有如下几点看法,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一)在教新课前注意不忽视每册书开头的主编寄语和本册导引,教师可谈谈学数学的方法,用途和意义,指出只要遵循数学规则,按部就班地学,循序渐进地想,就绝对可以学懂,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对每一章的引言更是要充分利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数列这章自然界里花瓣数,种子的排列,树木的分叉等都有一个规律,和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有关,我先引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学一遍,再让他们预习,学习兴趣盎然,新课的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故而有效结合书中引言和阅读,重视课下预习和课堂预习讨论相结合,学生学数学就不再那么被动。有的学生还利用微机课上网查阅相关内容,如讲集合,学生找了康托尔与他创立的集合论,并了解了第三次数学危机产生的背景,关注了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冲突,再如数列中的阅读材料“九连环”,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学生学一遍还不太懂,于是再耐心读一遍,不行上网查,老师也用多媒体给大家展示,学生最后不仅弄明白了原理,而且还了解到其它一些古代的智力游戏发展历史如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等,对我们古人的聪明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真可谓一举多得。另外,为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探究与发现的教学,有时要结合信息技术应用,收集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如“购房中的数学”教学。 (二)建议反函数在指数和对数函数之前讲,由一般理论引出特殊实例,并作理论支持。在函数定义完成后就讲反函数,举例二次函数反函数时可引出幂函数,也就是说按幂、指、对这个顺序讲。在必修1函数的概念这节,三个实例引入后介绍完函数定义、表示法、定值域,就对二次不等式作一个专题补充(必修5 P77)。对集合运算的教学,逻辑联接词要补充。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程高一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和看法。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