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知识目标:了解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学习评价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
情感目标: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需要。
重点: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6-P37,完成以下问题
1、铁农具: 时期出现, 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 使用牛耕, 时期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说出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时期、人物、地位。
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
1、商鞅变法背景(原因)、目的、时间、主要内容、历史作用。
2、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主要矛盾 与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①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主要因素。
②课本P39动脑筋
(三)拓展延伸
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四)系统总结:简要说出本节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五)巩固训练
1、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使用铁器 C.推广牛耕 D.兴修水利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阶段矛盾尖锐 B.周王室日益衰微 C.生产力迅速发展
4、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
A.春秋 B.战国 C.夏朝 D.商朝
5、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
A.开科考试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荐 D.军功大小
6、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
A.革命斗争 B.变法或改革 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 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
7.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谁的名言?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为了“治世”“便国”他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进行变法?
④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六)当堂反思
本节收获:
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