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
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 (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地方归中央直接管理才能体现政府的统一。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以上材料说明 ( )
A.嬴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嬴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
解析:皇帝及所用物品有专门的称呼,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
答案:B
3.下列中国古代官职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
①御史大夫 ②“理藩院” ③刺史 ④内阁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解析:御史大夫是秦朝设立的在中央监察百官的制度。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的机构。
答案:D
4.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并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
A.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B.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军机处
D.尚书台 督察院 内阁
解析:中朝出现于汉武帝时,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构成,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则形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相权削弱,君权加强。内阁正式设立于明成祖时,后来权势和地位逐步提高,权压众臣,六部百司实际上被架空,皇权进一步加强。军机处由亲臣重臣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皇权达到顶峰。所以答案为B项。
答案:B
5.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选官制度 D.监察制度
解析:“卖”和“粜”体现了C项,“丝”和“谷”体现了D项,古诗的内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这主要是为了交纳官府的赋税,与土地兼并无关。
答案:B
7.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
8.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解析:从材料分析得出商人富裕后买田置地,从中即可看出传统观念对其的影响。
答案:A
9.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解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
答案:C
中国古代的思想博大精深,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10~13题。
10.《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
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在孔子看来,治国方式有“足食”“足兵”“民信”,但最重要的是诚信,即“民无信不立”。故本题选D项。
答案:D
11.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是从哪一个朝代开始的(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汉朝时,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方面以儒家经典进行教化,一方面厉行专制以控制臣民,此后各朝代也依循此方式,以儒家与法家并行,进行统治。
答案:B
1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
解析:从材料中“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等信息中可知是赞成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答案:D
1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
解析:文人画是集书法、篆刻、绘画等为一体,追求抒情写意,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答案:C
17.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
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造极于赵宋之世”说明宋代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上述说法都正确。
答案:A
6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