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资本(K)和剩余价值(m)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流通:W G W(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资本流通: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循环形式不同 运动目的不同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区别:100G 100W 100G?100G 100W 105G 5G1结论:1.G=(G+G)G=m 2.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3.资本的生命力就在于运动。资本的总公式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G 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产业资本:G WPWG借贷资本:G G商业资本:G 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条件解决
2、矛盾的条件:“m和K是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A、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2但“m和K的产生又必须在流通领域中”: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矛盾解决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 Pm G W p W G(G+G)A二、劳动力的买卖二、劳动力的买卖概念: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完全自由的人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三部分:1.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2.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
3、值。3.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1 1、有一个最低限度。2、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3、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概念:即让劳动力进行劳动。特点: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超过劳动力自身以上的价值,超过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5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观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具有商品性观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具有商品性原因:1、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公有企业和社会的主人,并通过市场型按劳分配和公用事业等的受益来体现。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
4、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将自己的劳动力支配权转让给企业。2、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劳动力具有商品性是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意义: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个人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提高。6第二节 剩余价值源泉与资本属性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过程的特点: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过程的特点: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初级社会主义公
5、有制条件下劳动过程的特点: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过程的特点:自主劳动 劳动产品归社会和劳动者自己所有7 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假设:某纱厂纺纱工人劳动日的日价值是假设:某纱厂纺纱工人劳动日的日价值是3元,劳动元,劳动6小时便能生产出棉纱,小时便能生产出棉纱,又假定工人劳动又假定工人劳动6小时需要消耗棉花小时需要消耗棉花10公斤,价值公斤,价值10元,消耗机器纱锭等其元,消耗机器纱锭等其他生产资料价值他生产资料价值2元,工人劳动元,工人劳动6小时纺纱小时纺纱10公斤。公斤。具体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创造使用价值 10公斤棉纱公斤棉纱预预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1
6、2元)元)劳动过程劳动过程 付付 价值价值(12元元=10+2)劳动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资资 价值价值本本 劳动劳动 形成形成价价 劳动力劳动力 抽象抽象 创造新价值创造新价值 过程过程值值 价值价值(3元)元)(3元)元)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 (15)(15元元=12+3)劳动劳动 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8结论:结论:价值形成过程是指价值形成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但没有剩余价值。货币没有转化为资本。假定:工人1天劳动12小时,生产资料的消耗与劳动时间同比例增加,其结果如下: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使预付资本发生价值增值,
7、就要加强对劳动力的使用。9价值增值过程: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20公斤棉纱预 生产资料 (24元)劳动过程 付 价值(24元)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价值资 增值本 劳动 过程价 劳动力 抽象 创造新价值 值 价值(3元)(6元)价值增值过程(30元)(27元)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30元 27元 =3元(m)10结论:结论:1.1.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2.工人的一个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3.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4.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
8、关系。5.商品生产的性质不同,生产过程的内容和本质也不同。11劳动过程支配和指挥生产(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劳动者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劳动产品归属私有制 按资分配 公有制 按劳分配M分配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私有制集体资本私人资本社会主义公有制公共财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2二、总体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劳动过程考察: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总体劳动: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人们所投入的必要的、有效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商品生产过程考察: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
9、劳动。生产关系角度考察:为了整个社会创造有物质承担者的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13注意:体力劳动=生产劳动 非体力劳动=非生产劳动个体劳动=生产劳动 团体劳动=非生产劳动直接劳动=生产劳动 间接劳动=非生产劳动教师的教学授课是属于生产劳动还是非生产劳动?牧师布道是属于生产劳动还是非生产劳动?一个自行卖唱的歌女属于生产劳动者还是非生产劳动者?如果同一歌女被剧院老板雇佣为老板赚钱去唱歌,她属于生产劳动者还是非生产劳动者?讨论:14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不变资本(C C):):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
10、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可变资本(可变资本(V V):):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划分标准:划分标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是否增殖。划分意义:划分意义: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一原理在现代社会不会改变:这一原理在现代社会不会改变:1、自动化机器仍是机器,是不变资本。2、自动化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劳动。3、制造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4、率先使用自动化机器的企业获得是超额价值。15四、资本的特征与属性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合,性
11、质是带来私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结合或公有制主导下的私人资本,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本的一般属性:资本的一般属性:垫支性: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的资本是垫支或预付资本。运动性:资本只有不断地经过生产和流通在运动中保持自己并使之增值。增值性:资本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值,是一种增量运动。16商品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17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产品的价值构成商品的价值构成生产该产品的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从生产资料上转移过来的价值 c公式:Z=C+预付资本的构成相当于生产资料的价值 C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 V公式:C
12、 =c +v结论:产品的价值构成 C +V +m由此:m=z C=(c+)(c+v)=-v182024/2/23 周五19二、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二、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m):):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明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或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公式:物化劳动表示: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活劳动表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x 100%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两个因素: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两个因素: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量M=mv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
13、量界限:资本的数量界限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6小时 12小时 1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劳动日延长的限度:劳动日延长的限度:1、生理界限 2、道德界限21四、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四、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4小时小
14、时 2小时小时 6 小时小时 12小时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小时讨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如何实现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实现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A价值 A必需生活资料价值 A提高 社会A 个别企业追求超额m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22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两者都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前者: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后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前者是一切社会的一般基础和
15、后者的起点后者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五、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五、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大为扩展:第一、二产业 三、四产业提供剩余价值的主体有所变化:体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提供剩余价值的手段更文明:提高劳动强度 文明的“行为管理”23六、剩余价值规律六、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内容:剩余价值规律内容: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手段,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实质。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发展全过程。剩余价值理
16、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24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第四节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制度的演进简单协作:许多劳动者在同一个生产过程、在同一投资者指挥监督下有组织地共同协作劳动。74页工场手工业:是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生产过程,有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两种方式。75页机器大工业:使用机器的分工、协作和自动化体系代替纯的劳动分工和协作的大工业。75页25二、企业制度的演进二、企业制度的演进业主制:出资人是所有者和经营者,按自
17、己意愿经营并获得全部收益。合伙制: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收益、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公司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前者:不通过公开募集股份,也不发行股票,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中组成的公司。后者:全部股份分为等额,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或由发起人认购一部分股份,其余部分由社会公开募集。合作制:劳动群众自愿组合、共同出资,使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进行合作劳动的经济形式。26股份合作制:是股份经济和合作经济相互融合、渗透而成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三、企业管理及其性质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经验管理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
18、纪40年代)现代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企业管理的二重性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一般管理职能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特殊职能27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第五节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工资的本质: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1、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2、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3、把劳动看成商品,不是违反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结论: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讨论:工资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28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
19、,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2、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3、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意义:马克思在将劳动和劳动力加以区分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的工资理论。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工资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工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工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工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工资:是社会主义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29三、工资形式及其变动三、工资形式及其变动主要
20、形式主要形式计时工资: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的形式。关系:计件工资只是变相的计时工资。工资的货币形式工资的货币形式名义工资: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关系:实际工资()=名义工资(W)/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P)30变动趋势: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种类和数量扩大。四、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其他转化形式四、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其他转化形式奖金:奖金: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所支付的价值。津贴:津贴:对特殊条件下工
21、作的劳动者额外劳动和某种艰苦劳动的补偿。(岗位津贴)初级社会主义农村的联产承包计酬:初级社会主义农村的联产承包计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3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居民由于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因此成为资本家。从其货币财富的来源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些人通过自身劳动能力与智力的超常发挥。在合乎社会市场经济规范的条件下,取得了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量,这些收入资本化后就变成了资本家。一些人通过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垄断性地取得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而成为资本家。一些人通过社会不允许的欺诈、阴谋盘算、
22、巧取豪夺等不道德、不仁义的手段,占有或是剥夺了他人的财产而成为巨富的资本家。阅读材料:32 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计算题:33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k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
23、(22.65元14.90元)1.8830775 188 30=437.10元。2、m=m/v437.10元/32.24元1,351.58 答:(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题解:34 某资本家纺纱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五年,价值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万6千元;雇佣工人50人,每人平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半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
24、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计算题:351、每日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 每月工人工资=80 50=4000元每月总产值=(1000+16000)c+4000v+(4000100%m=25000元 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为16000元(1+50%)=24000元 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100)m33,000元 当月社会价值15000斤25斤=37500斤 3、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 本月的m=4500+4000/4000=2125%答:(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0元;(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题解:362024/2/23 周五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