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3464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PDF 页数:128 大小:89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5 5 1 7 0 . 7 6 3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咨询服务中心微信二维码,扫一扫信息更多、服务更快销售分类:水利水电工程/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 L/T6 1 72 0 2 1*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 1 0 0 0 3 8)网址:w w w .w a t e r p u b . c o m . c nEm a i l:s a l e s w a t e r p u b . c o m . c n电话:(0 1 0)6 8 3 6 7 6 5 8( 营销中心)北京科水图书销售中心 ( 零售)电话:(0 1 0)8

2、 8 3 8 3 9 9 4、6 3 2 0 2 6 4 3、6 8 5 4 5 8 7 4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相关出版物销售网点经售清淞永业 ( 天津)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 4 0 mm2 0 3 mm 3 2开本 4印张 1 0 8千字2 0 2 1年9月第1版2 0 2 1年9月第1次印刷*书号1 5 5 1 7 07 6 3定价5 0 . 0 0元凡购买我社规程,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的,本社营销中心负责调换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I C S2 7 . 1 4 0P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 L/T6 1 72 0 2 1替代S L6 1 72 0 1 3水利

3、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c o m p i l i n gp r o j e c tp r o p o s a lo fw a t e rp r o j e c t s2 0 2 1 0 8 0 6发布2 0 2 1 1 1 0 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等6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 0 2 1年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 L/T5 3 32 0 2 1)等6项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替代

4、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灌 溉 排 水 工 程项目 初 步 设 计 报告编制规程S L/T5 3 32 0 2 1 S L5 3 32 0 1 1 2 0 2 1 . 8 . 6 2 0 2 1 . 1 1 . 62水 利 水 电 工 程项目 建 议 书 编 制规程S L/T6 1 72 0 2 1 S L6 1 72 0 1 3 2 0 2 1 . 8 . 6 2 0 2 1 . 1 1 . 63水 利 水 电 工 程可行 性 研 究 报 告编制规程S L/T6 1 82 0 2 1 S L6 1 82 0 1 3 2 0 2 1 . 8 . 6 2 0 2 1 . 1 1 . 64水 利

5、水 电 工 程初步 设 计 报 告 编制规程S L/T6 1 92 0 2 1 S L6 1 92 0 1 3 2 0 2 1 . 8 . 6 2 0 2 1 . 1 1 . 6续表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5 河 道 管 理 范 围内建 设 项 目 防 洪评 价 报 告 编 制导则S L/T8 0 82 0 2 12 0 2 1 . 8 . 6 2 0 2 1 . 1 1 . 66 水 利 对 象 基 础数据 库 表 结 构 及标识符S L/T8 0 92 0 2 12 0 2 1 . 8 . 6 2 0 2 1 . 1 1 . 6水 利 部2 0 2 1年8月6日前 言

6、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 L12 0 1 4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 L6 1 72 0 1 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进行修订。本标准共1 8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综合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水文、工程地质、建设规模、节水分析、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化、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结论与建议。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调整了总则、综合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的相关内容; 修改了机电及金属结构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节水分析、工程信息化以及结论和建议的章节内容;

7、 删除了节能评价一章。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S L6 1 72 0 1 3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参编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有限公司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凤生 朱党生 乔建华 王志强王九大 李原园 郦建强 侯传河蒋 肖 何定恩 林德才 雷兴顺袁 浩 刘 伟 段世委 尚友明唐景云 孙双元 张艳春 李 林李彦强 赵 蓉 闫俊平 张福然李 臻 杜全胜 刘海瑞 吕 洁齐崇崇 纪 强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汪 洪 段红东本标准体

8、例格式审查人:于爱华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 0 0 0 5 3。电话:0 1 0 6 3 2 0 4 5 3 3。电子邮箱:b z hmw r . g o v . c n)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目 次1 总则12 综合说明4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7 3 . 1 项目建设依据7 3 . 2 项目建设必要性7 3 . 3 工程任务8 3 . 4 项目建设外部条件9 3 . 5 图表及附件94 水文1 0 4 . 1 流域概况1 0 4 . 2 气象1 0 4 .

9、 3 水文基本资料1 0 4 . 4 径流1 0 4 . 5 洪水1 1 4 . 6 排水 ( 涝)模数及流量1 2 4 . 7 泥沙1 2 4 . 8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1 2 4 . 9 江河水位与潮水位1 3 4 . 1 0 水面蒸发和冰情1 3 4 . 1 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1 3 4 . 1 2 图表及附件1 45 工程地质1 5 5 . 1 勘察概况1 5 5 . 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1 5 5 . 3 水库区工程地质1 5 5 . 4 场址工程地质1 5 5 . 5 输水线路工程地质1 6 5 . 6 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1 6 5 . 7 灌溉工程地质1 6 5 .

10、 8 天然建筑材料1 6 5 . 9 图表及附件1 76 建设规模1 8 6 . 1 防洪1 8 6 . 2 治涝1 9 6 . 3 河道及河口整治2 0 6 . 4 灌溉2 0 6 . 5 供水2 2 6 . 6 水力发电2 4 6 . 7 综合利用工程2 5 6 . 8 工程实施影响分析及处理2 7 6 . 9 图表及附件2 77 节水分析2 9 7 . 1 现状节水水平评价及节水潜力分析2 9 7 . 2 节水目标与指标2 9 7 . 3 节水符合性分析2 9 7 . 4 节水措施方案及节水效果分析2 98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3 1 8 . 1 设计依据3 1 8 . 2 工程等级和标准3

11、 1 8 . 3 工程选址及选线3 1 8 . 4 主要建筑物选型3 1 8 . 5 工程总布置3 2 8 . 6 主要建筑物设计3 2 8 . 7 图表及附件3 29 机电及金属结构3 4 9 . 1 水力机械3 4 9 . 2 电气3 4 9 . 3 金属结构3 4 9 . 4 图表及附件3 51 0 施工组织设计3 6 1 0 . 1 施工条件3 6 1 0 . 2 施工导截流3 6 1 0 . 3 主体工程施工3 6 1 0 . 4 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3 6 1 0 . 5 施工总进度3 7 1 0 . 6 图表及附件3 71 1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3 8 1 1 . 1 概述3 8

12、 1 1 . 2 建设征地范围3 8 1 1 . 3 建设征地实物3 8 1 1 . 4 移民安置3 9 1 1 . 5 图表及附件3 91 2 环境影响评价4 1 1 2 . 1 概述4 1 1 2 . 2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4 1 1 2 . 3 环境影响分析4 1 1 2 . 4 环境保护措施4 2 1 2 . 5 图表及附件4 21 3 水土保持4 3 1 3 . 1 概述4 3 1 3 . 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4 3 1 3 . 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4 3 1 3 . 4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预测4 3 1 3 . 5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初步防治方案4 3 1 3 .

13、 6 水土保持监测4 4 1 3 . 7 图表及附件4 41 4 工程管理4 5 1 4 . 1 设计依据4 5 1 4 . 2 工程管理体制4 5 1 4 . 3 工程运行管理4 5 1 4 . 4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4 5 1 4 . 5 管理设施与设备4 51 5 工程信息化4 6 1 5 . 1 概述4 6 1 5 . 2 需求分析4 6 1 5 . 3 总体设计4 6 1 5 . 4 网络信息安全4 6 1 5 . 5 图表及附件4 61 6 投资估算4 8 1 6 . 1 概述4 8 1 6 . 2 编制原则及内容4 8 1 6 . 3 投资估算成果4 91 7 经济评价5 2

14、 1 7 . 1 概述5 2 1 7 . 2 费用估算5 2 1 7 . 3 国民经济评价5 2 1 7 . 4 资金筹措方案分析5 2 1 7 . 5 财务评价5 3 1 7 . 6 图表及附件5 31 8 结论与建议5 5附录A 项目建议书编制格式5 6附录B 项目建议书阶段工程特性表格式5 7标准用词说明6 7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6 8条文说明6 91 总 则1 . 0 . 1 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内容、深度和编制要求,制定本标准。1 . 0 . 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其他类型工程项目建议书可参照执行。1 . 0 . 3 编制

15、项目建议书应以批准的江河流域 ( 河段) 、区域综合规划或专业规划为依据。1 . 0 . 4 编制项目建议书应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论证建设该工程项目的必要性,提出工程任务,对工程的建设方案和规模进行分析论证,评价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重点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和效益、投资和资金筹措方案。对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布局的重大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题论证。1 . 0 . 5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基本确定工程任务及综合利用工程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2 基本确定工程场址的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3 初步评

16、价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成库条件,基本查明影响工程场址 ( 坝址、闸址、厂址、站址等)和输水线路比选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初步查明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初查。4 基本选定工程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分析项目建设对河流上下游及周边地区其他水工程的影响。5 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类工程相关范围的节水分析,初步确定节水目标、节水指标和节水措施。6 基本选定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工程场址和输水线路等,基本选定基本坝型,初步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及其他主要建筑1物型式。7 初步选定水力机械、电气和金属结构的主要设备型式与布置。8 基本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施工导

17、流方式,初步选定料场、导流建筑物布置、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初步确定施工总工期。9 初步确定建设征地范围,初步查明主要实物,提出移民安置初步规划。1 0 分析工程建设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提出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拟定环境保护措施。1 1 分析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影响,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1 2 初步确定管理单位的类别,拟定工程管理方案,初步确定管理范围和主要管理设施。1 3 拟定工程信息化建设任务及系统功能。1 4 编制投资估算。1 5 分析工程效益、费用和贷款能力,初步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初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1 6 初步提出各

18、章节主要结论,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初步应对措施,提出需要有关方面协调和支持的建议。1 . 0 . 6 项目建议书章节设置以及编制格式见附录A。本标准报告文字应规范准确,内容应简明扼要,图纸应完整清晰。1 . 0 . 7 项目建议书可包括下列附件:1 有关规划的审查审批意见及与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2 相关专题论证、审查会议纪要和意见。3 水文分析报告。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规模论证专题报告。6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初步规划报告。7 贷款能力测算专题报告。28 其他重要专题报告。1 . 0 . 8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9、。32 综 合 说 明2 . 0 . 1 绪言应简述下列内容:1 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经济社会现状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2 项目所在地的流域 ( 河段) 、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以及规划成果审查和审批意见中与项目有关的主要内容。3 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影响,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4 项目前期工作概况。2 . 0 .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应简述下列内容:1 所在河流 ( 河段)和地区的近、远期发展规划及对项目建设的要求。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任务及其主次顺序。2 . 0 . 3 水文应简述项目所在流域、区域的水文、气象概况,水文基本

20、资料和主要水文成果。2 . 0 . 4 工程地质应简述区域地质、工程区及建筑物场址的地质概况、主要地质问题及其初步评价意见,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主要成果。2 . 0 . 5 建设规模应简述下列内容:1 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实施安排。2 工程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特征值等。2 . 0 . 6 节水分析应简述现状节水水平及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与指标分析、设计水平年节水符合性分析、节水措施方案和节水效果分析。2 . 0 . 7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应简述工程等级及标准、工程场址或线路、主要建筑物型式、工程总体布置。2 . 0 . 8 机电及金属结构应简述水力机械、电气以及金属结构主4要设备的型式、

21、布置。2 . 0 . 9 施工组织设计应简述施工导流标准和方式、料场选择、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和总工期。2 . 0 . 1 0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应简述建设征地范围,实物调查方法和主要实物成果,农村移民安置初步规划、城 ( 集)镇迁建初步方案、企 ( 事)业单位和专项设施处理初步方案,具备防护条件的防护区防护方案等。2 . 0 . 1 1 环境影响评价应简述区域和工程建设区及影响区环境状况、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分析主要成果与结论,环境保护措施等。2 . 0 . 1 2 水土保持应简述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

22、。2 . 0 . 1 3 工程管理应简述管理单位类别和性质、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初步方案、管理和保护的初步范围、主要管理设施设备及管理经费来源等。2 . 0 . 1 4 工程信息化应简述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2 . 0 . 1 5 投资估算应简述工程部分、建设征地移民补偿、环境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价格水平和投资,以及工程静态总投资、价差预备费、建设期融资利息和总投资。2 . 0 . 1 6 经济评价应简述费用和效益估算、国民经济评价、资金筹措方案分析、财务评价的主要方法和结论。2 . 0 . 1 7 结论与建议应简述下列内容:1 各章节主要结论,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

23、性和工程任务,评价项目建设的合理性。2 初步提出建设项目在工程技术、征地移民、节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3 初步提出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灾害、工程地质、工程技术、征地移民、环境、财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风险,提出针对性的规避或应对措施。54 初步提出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征地移民、环境、融资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5 建设项目实施中,初步提出需要有关方面协调和政策支持的意见和建议。2 . 0 . 1 8 本章宜附下列图表:1 工程特性表,格式见附录B。2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3 建设项目所在河流 ( 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4 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5 工程区综合地质图。6

24、 工程总布置图。7 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及剖面图。8 施工总布置图。9 水库淹没影响范围示意图。1 0 工程涉及的环境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及其与工程位置关系示意图。6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3 . 1 项 目 建 设 依 据3 . 1 . 1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经济社会现状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3 . 1 . 2 说明项目所在流域 ( 河段) 、区域的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中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和审批意见,以及项目在有关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和开发次序。3 . 2 项目建设必要性3 . 2 . 1 阐明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要求,水

25、利水电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安排。分析项目在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江河治理开发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3 . 2 . 2 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工程任务与建设目标,在流域 ( 河段) 、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3 . 2 . 3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应包括下列内容:1 防洪 ( 潮、凌)工程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水、风暴潮、冰凌灾害情况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防洪 ( 潮、凌)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 ( 潮、凌)能

26、力的要求。分析本项 目的防灾 减灾作用与效益。2 治涝工程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涝水灾害情况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排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排涝能力的要求。分析本项目的排涝减灾效益及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73 河道、河口整治工程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和冲淤变化情况,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和水沙特性变化对河道、河口的影响,河道、河口整治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水沙特性,河道、河口演变趋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河口治理和工程建设的要求。分析本项目对地区防洪 ( 潮、凌) 、治涝、农业与土地开发、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与效益。4

27、灌溉工程应阐明灌区水土资源、农牧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盐、碱 ( 渍)化情况与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区灌溉设施、农村人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本地区农牧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对灌溉与排水的要求,及项目建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农牧业综合开发和粮食生产的作用与效益。5 供水工程应阐明受水区水资源、水质状况,城镇生活与工业、农村、环境用水和供水、节水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与制约,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建设的要求。分析本项目对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供水安全的作用与效益。对生态与环境保护供水,应阐明区域

28、生态与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本项目对地区和周边地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说明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6 水力发电工程应阐明地区能源情况、电力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开发水电的需求,概述本项目在流域梯级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在电力系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建设中的作用。3 . 2 . 4 阐明本项目在保障社会和谐安定、改善生态环境和航运、防止水土流失和促进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作用与效益。3 . 3 工 程 任 务3 . 3 . 1 根据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述和建设条件,论证本项目需8承担的治理、开发、保护方面的任务。3 . 3 . 2

29、 具有多项任务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要求的合理性。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区域规划中的作用,基本确定任务的主次顺序。3 . 3 . 3 分期建设的项目应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任务与目标,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基本确定分期建设内容。3 . 4 项目建设外部条件3 . 4 . 1 收集有关报告和技术文件,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和邻近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生态、土地利用等外部条件,说明其他行业对本项目的要求。3 . 4 . 2 说明项目所在地区和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协作关系和有关协议。3 . 4 . 3 说明需与有关地区、部门、行业协调的主要

30、问题、条件以及进展情况。3 . 4 . 4 说明影响项目立项和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初步解决措施。3 . 5 图 表 及 附 件3 . 5 . 1 本章可附下列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2 建设项目所在河流 ( 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3 . 5 . 2 本章可附下列报告: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证报告。2 项目建设任务论证报告。94 水 文4 . 1 流 域 概 况4 . 1 . 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4 . 1 . 2 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概况。4 . 2 气 象4 . 2 . 1 简述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31、4 . 2 . 2 简述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性和主要特征值。4 . 3 水 文 基 本 资 料4 . 3 . 1 简述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4 . 3 . 2 简述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等情况。4 . 3 . 3 说明水文资料重点复核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初步评价。4 . 4 径 流4 . 4 . 1 简述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4 . 4 . 2 当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较大时,应进行还原计算。4 . 4 . 3 对短缺年份的径流进行插补延长。4 . 4 . 4 根据工程特性

32、,确定径流系列的计算时段 ( 月、旬、日) 。4 . 4 . 5 分析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基本确定工程场址或区间的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和径流年内分配。4 . 4 . 6 计算年径流,对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年径流频01率计算成果。4 . 4 . 7 分析枯水期径流特性,基本确定枯水期、最枯月径流计算成果。4 . 4 . 8 分析并基本确定丰、平、枯水年 ( 月、旬、日)径流过程。4 . 4 . 9 对灌溉或供水工程,说明有关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补给、水位变化、水质、可开采量、空间分布等情况。4 . 5 洪 水4 . 5 . 1 简述流域暴雨特性、暴雨成

33、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量级和稀遇程度。4 . 5 . 2 简述洪水成因及其时空分布特性。4 . 5 . 3 简述历史洪水调查情况,分析并基本确定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和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4 . 5 . 4 简述上游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说明洪水系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4 . 5 . 5 说明已批复的防洪规划和有关设计的河流、水库等设计洪水成果。4 . 5 . 6 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采用的洪水系列年限、频率曲线线型和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基本确定工程场址、有关断面和区间的洪水参数及成果。选择典型洪水

34、并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4 . 5 . 7 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暴雨资料情况,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经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洪水成果。4 . 5 . 8 说明入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经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入库设计洪水成果。4 . 5 . 9 说明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的计算方法,经综合分析,基本确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4 . 5 . 1 0 说明汛期分期设计洪水的成因,提出年内各月最大流量11散布图,划分分期洪水的时段,提出汛期分期设计洪水成果,分析成果的合理性。主汛期应采用年最大设计洪水成果,非主汛期可采用相应分期的设计洪水成果。4 . 5 . 1 1 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说明

35、非汛期分期时段,分期洪水计算方法,提出分期设计洪水成果。4 . 5 . 1 2 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时大洪水组成情况、防洪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方法、典型洪水选择、放大方法以及洪水演进参数,提出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成果。4 . 5 . 1 3 说明小流域洪水计算方法,初步确定与输水工程相交的沟渠洪水和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成果。4 . 6 排水 ( 涝)模数及流量4 . 6 . 1 说明排水区流域特征值、洪水资料或暴雨资料情况,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情况。4 . 6 . 2 提出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排水( 涝)模数及流量。4 . 7 泥 沙4 .

36、7 . 1 说明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的泥沙系列,基本确定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4 . 7 . 2 泥沙问题严重的工程,应提出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平均或中值粒径、矿物成分等资料。4 . 8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4 . 8 . 1 说明采用的实测和调查水文资料情况,设计断面位置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4 . 8 . 2 说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外延方法。4 . 8 . 3 初步确定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4 . 8 . 4 根据场坝区水文资料情况,提出建设专用水文站或水位21站的要求。4 . 9 江河水位与潮水位4 . 9 . 1 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位流量

37、关系曲线推求江河设计水位时,说明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流量数值、采用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4 . 9 . 2 根据水位资料直接分析计算江河设计水位时,说明水位资料插补情况、采用水位系列长度,对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提出水位频率计算成果,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4 . 9 . 3 引 ( 输)水工程与河道交叉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采用工程带状地形图绘制交叉断面的横断面图,利用曼宁公式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根据断面设计洪水流量推求设计水位。4 . 9 . 4 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遇情况,评价潮水位 ( 年最高、年

38、最低、年平均潮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和趋势性,基本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对于过海工程,还应说明海流规律、工程沿线水深、海流流向、流速分布,基本确定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4 . 1 0 水面蒸发和冰情4 . 1 0 . 1 说明蒸发皿类型、观测情况,不同蒸发皿的蒸发换算系数,大水体与蒸发皿蒸发量的换算系数,提出大水体的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4 . 1 0 . 2 有冰凌危害的河段,应说明冰情特征值内容和工程冰情分析计算内容,初步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出现的冰情问题,提出防冰和排冰措施的建议。4 . 1 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4 . 1 1 . 1 论证水文自动测报系

39、统建设的必要性。4 . 1 1 . 2 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初步规划。314 . 1 2 图 表 及 附 件4 . 1 2 . 1 本章可附下列图:1 流域水系图 ( 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2 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3 年 ( 期)径流、年 ( 期)降水频率曲线图。4 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5 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6 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7 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8 其他有关附图。4 . 1 2 . 2 本章可附下列表:1 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2 年、月径流 ( 雨量)系列表 ( 设

40、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3 洪峰、洪量 ( 暴雨量)系列表 ( 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4 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5 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6 其他有关附表。415 工 程 地 质5 . 1 勘 察 概 况5 . 1 . 1 说明本阶段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主要成果与结论。5 . 1 . 2 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勘察工作布置原则、累计完成的勘察工作量。5 . 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5 . 2 . 1 简述区域地质条件。5 . 2 . 2 根据搜集的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初步评价工程所在地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提出地震动参数。5 . 3 水库区工程地质5 . 3 .

41、 1 简述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5 . 3 . 2 初步确定浸没范围、滑坡和塌岸的分布和规模。初步评价产生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等问题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必要时,针对成库、工程安全或项目建设征地实物影响较大的岩溶渗漏、滑坡、塌岸和浸没问题等进行专题研究。5 . 3 . 3 初步分析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必要时,提出建设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议。5 . 4 场 址 工 程 地 质5 . 4 . 1 简述各比选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5 . 4 . 2 初步评价各比选场址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闸、泵站以及水电站等场址比选的地质意见。5 . 4 . 3 初步评价推荐坝址地质条件对不同坝型的适宜

42、性,提出坝型比选的地质意见。5 . 4 . 4 初步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初步评价推荐场址主要51建筑物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5 . 5 输水线路工程地质5 . 5 . 1 简述输水线路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5 . 5 . 2 初步评价各比较线路及控制性建筑物地段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线路比选的地质意见。5 . 5 . 3 初步确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初步评价推荐线路的渠道 ( 管涵) 、隧洞和渠系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5 . 6 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5 . 6 . 1 简述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5 . 6 . 2 初步评价各比选堤线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

43、堤线比选的地质意见。5 . 6 . 3 初步确定主要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推荐堤线进行工程地质初步分段,初步评价各段及主要穿堤建筑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5 . 6 . 4 初步评价既有堤防的堤身填筑质量和存在问题。5 . 6 . 5 初步评价河道护岸段岸坡的稳定性。5 . 6 . 6 对疏浚河段,初步提出疏浚土分类、分级。5 . 7 灌 溉 工 程 地 质5 . 7 . 1 简述灌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5 . 7 . 2 初步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初步评价灌排渠道( 管涵) 、隧洞、泵站及渠系建筑物等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5 . 7 . 3 简述地下水灌溉水源的水文地质条件,

44、初步确定主要水文地质参数,初步进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5 . 7 . 4 初步预测工程运行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的可能性。5 . 8 天 然 建 筑 材 料5 . 8 . 1 说明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数量。615 . 8 . 2 简述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产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开采和运输条件等。5 . 8 . 3 初步评价各料场的储量和质量。5 . 9 图 表 及 附 件5 . 9 . 1 本章可附下列图:1 区域地质图。2 水库区综合地质图。3 各比较方案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剖面图。4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剖面图。5 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示意图。

45、5 . 9 . 2 本章可附其他相关附件。716 建 设 规 模6 . 1 防 洪6 . 1 . 1 概述本地区经济社会概况和发展规划,流域洪水特性、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洪灾情况、防洪体系现状和防洪要求。6 . 1 . 2 分析不同防护对象的要求,基本确定本项目的防洪保护范围、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6 . 1 . 3 说明洪水地区组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主要防洪工程的作用及洪水调度运用原则。6 . 1 . 4 通过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实施方案。6 . 1 . 5 堤防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1 说明堤防工程保护的范围和保护对象。2 说明堤防建设沿革、

46、断面型式及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的建设年代、数量、种类、功能、特征指标和毁损情况,基本确定堤防治理的范围、治理原则,初步选定堤防整治工程措施。3 基本确定各河段的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计水位,复核现状河道的行洪能力。4 基本选定堤线、堤距。初步选定河道行洪断面型式。5 基本选定堤防工程的规模。6 初步选定跨河、穿堤建筑物位置和规模。7 对感潮河段,应分析潮位对行洪的影响。8 有防凌要求的河道,应分析冰凌特性,初步确定防凌流量和水位。6 . 1 . 6 蓄滞洪区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1 说明蓄滞洪区的任务、范围、启用标准和控制运用条件。2 基本确定蓄滞洪区的面积、设计水位与相应库容、分洪81水

47、位和流量。3 基本确定蓄滞洪区工程总体布局和骨干工程规模。4 提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工程管理规划方案。6 . 1 . 7 水库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1 说明下游防洪要求,基本确定防洪控制断面的允许安全泄量或防洪水位。2 初步选定水库工程控制泄量,初步确定防洪库容。3 提出水库工程防洪调度运用原则。对于梯级防洪水库,应拟定梯级洪水联合调节原则。4 说明调洪计算采用的基本资料及汛期限制水位选择的原则与范围,基本选定汛期限制水位,初步选定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和泄水建筑物规模,初步确定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其他特征水位。5 有防凌要求的水库,应分析库区和河道的冰凌特性,初选防凌库容。6 .

48、2 治 涝6 . 2 . 1 概述涝区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概况、地区发展规划、治涝要求,说明涝区的降雨、水系和地形特点、涝水特性和涝灾情况与成因,以及治涝工程现状。6 . 2 . 2 分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利规划和治涝要求,基本确定治涝区范围。对大型涝区应拟定治涝分区。6 . 2 . 3 提出治理原则,基本确定治涝标准。6 . 2 . 4 基本确定洪涝水调度原则和排水河道、滞涝区、承泄区及排水方式。基本选定治涝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实施方案。6 . 2 . 5 分析涝区实际观测资料或参考邻近地区资料,提出排涝模数。初步确定设计排涝流量及排涝河道、泵站、涵闸、滞涝区以及承泄区等治涝

49、骨干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6 . 2 . 6 拟定治涝工程调度运用方式。916 . 3 河道及河口整治6 . 3 . 1 概述流域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概况,以及河道和河口整治现状与规划。对通航河道,应阐明航运现状和有关规划。6 . 3 . 2 基本确定河道整治和河口整治范围。6 . 3 . 3 基本确定治理河段的治理标准。计算造床流量,基本选定治理河段的设计水 ( 潮)位、设计流量和设计河宽。复核现有河道断面的过水能力。6 . 3 . 4 说明水文、泥沙特性,分析河道滩槽、河口演变规律及河势发展趋势,结合岸线利用、航运等规划,基本选定治导线。6 . 3 . 5 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

50、选定河道及河口整治方案和工程总体布局,重要河段控制节点位置,以及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实施方案。6 . 3 . 6 基本选定控导工程、河道疏挖、洲滩整治、堤防 ( 海堤)建设、河口挡洪 ( 潮)闸等骨干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分析河道疏挖、堤防建设对跨河及穿堤建筑物的影响,初步确定建筑物改造方案。6 . 3 . 7 对河口挡洪 ( 潮)闸,应对建闸的影响和替代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河道径流、闸下水 ( 潮)流与河势条件、建闸前后河口的泥沙冲淤特性,拟定防淤调度运行方式和措施,提出冲淤用水要求。6 . 4 灌 溉6 . 4 . 1 简述灌溉工程所在地区及灌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水土资源利用、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