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及当代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4203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及当代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及当代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及当代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5 月May,2023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Vol.37 No.3(Sum.No.149)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韦拔群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他的丰功伟绩和工作方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2009年,韦拔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韦拔群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据黄松坚等人回忆:“喜欢读书学习和善于深入调查研究是韦拔群革命生涯中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1 384截至目前,学界专论韦拔群调查研究的文章不多。韦拔群为何重视社会调查?如何开展社会

2、调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挑战,韦拔群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和重视社会调查的工作方法对于今天有什么启示?本文试探析之。一、韦拔群重视社会调查的缘起1894年,韦拔群出生在广西东兰县,伴随他成长的是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韦拔群自小就耳闻目睹了地主、豪绅、官僚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状况,对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强烈不满。自1914年起,他多次变卖家产外出游历考察,发现“到处都有恶人把好人生吞活剥”的残酷社会现实。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韦拔群把 新青年 等进步刊物寄回家乡,立下了要打抱不平,“救家乡、救广西、救中国”2 1的誓言。192

3、5年1月,韦拔群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这段经历成为韦拔群革命生涯的转折收稿日期:2022-10-28基金项目: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一 般 项 目“红 军 在 广 西 开 展 社 会 调 查 活 动 的 历 史 考 察 研 究”(19YJA710020);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滇黔桂边区苏区精神研究”(20FDJ003)。作者简介:李慧(1971),女,湖南邵阳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广西地方史;宋艺娜(1999),女,河南伊川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周心怡(2000),女,浙

4、江台州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及当代启示李慧,宋艺娜,周心怡(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善于深入调查研究是韦拔群革命生涯的一个显著特点。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有: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考察和启发民众革命觉悟;用山歌控诉剥削阶级罪行和诉说民众疾苦;以办班的方式培养基层干部的社会调查能力;重视对敌情的调查了解;将社会调查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韦拔群重视社会调查和善于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韦拔群;社会调查;原因;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

5、: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70(2023)03-0035-0635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点。彭湃等老师向学员谈起广州和全国的革命形势,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同土豪劣绅作斗争的亲身经历。培训归来,韦拔群的思想发生了转变,逐步从一位朴素的农民革命领袖转变成一位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思考着“走海陆丰的路,还是回我的山沟”3 66这一问题,并最终决定回家乡大干一场。1926年9月,韦拔群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吾拔群,愿把五尺之躯交给党,跟党铲除天下不平,建立一个平等的新社会。热烈而生,热烈而死。”3 8

6、5表明了入党的决心。然而,要铲除天下不平,建立一个平等的新社会,光靠一个人或少数人是不行的。在中国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各族人民都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必须把各族群众组织发动起来,才能凝聚更大的革命力量。因此,韦拔群不但身体力行深入壮乡瑶寨宣传革命和发动群众,还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起来革命。我们只有依靠群众,红军才能打胜仗,革命才能胜利!”1 406强调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的重要性。二、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韦拔群一生热爱调查研究。他从小就跟村里贫苦农民下田地劳动,了解农民生活的疾苦;在假期,他常去武篆等圩镇赶圩、观察

7、社会;在桂林法政学堂读书期间,他常和同学谈心;在贵州讲武堂读书期间,他常和有进步倾向的青年军官讨论各种社会问题;青年时期,他多次到长江中下游各省游历考察,且“每到一地,必采访当地的习尚,了解民间生活状况,社会弊端”4 9。他随身携带的一摞笔记本里记满了所见所闻所感。(一)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考察和启发民众革命觉悟韦拔群一生都与贫苦群众心连心,他提出:“革命有多端民生为重,人群谋解放工农居先。”2 17为了更好地接近群众,他苦练各民族语言,通过走亲访友、打老庚和扶助穷苦等方式深入受苦最深的瑶族聚居地,调查了解他们的疾苦、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随着一声亲切的问候:“老庚,你的日子过得下去吗?”3 81

8、气氛顿时融洽起来。为了让民众知晓“为什么干革命”和“怎样干革命”,韦拔群没有向他们讲述深奥的革命道理,而是用身边的鲜活案例予以引导。一是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了解和启发民众革命觉悟。无论是在群众家里还是在圩场演讲,韦拔群总是先谈民众最关心的生计问题。如他常问“你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劳动,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这是为什么?”1 35韦龙甫、杜八这样的贪官污吏,有谁见他们扶过犁拿过锄头吗?可他们却吃穿都好,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哪里来的吗?地主老财是怎样剥削我们农民的?我们农民要想吃好穿暖该怎么办呢?通过与贫苦群众谈心,韦拔群基本了解了民众的思想状态:他们大都认为自己的遭遇是投错胎或命苦,而没有

9、意识到是地主老财剥削的结果。韦拔群进一步启发民众:我们目前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当老乡心存疑惑地问:“他们这些人有钱有势,我们能打倒他们吗?”135韦拔群用折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方法现场演示,让民众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革命道理。二是善于利用见面寒暄的机会,发动民众起来革命。如韦杰等人来农讲所报名时,韦拔群问他们:“家里种多少地?有几口人?恨不恨地主恶霸?”“在讲习所生活苦不苦?想不想家?”5 46-471928年秋,何文春来开会时,韦拔群问他:“你衣服为什么这样破烂?”“地主、土官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从哪里来?就是剥削我们劳动人民来的。”5 911931年,韦拔群路

10、遇黄举平时问他:“走得累不累?路上碰见敌人没有?”“害怕敌人不?”5 84同年还问炊事员卢卜文家住在哪个山头,“赤卫队吃的(得)怎么362023 年 5 月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及当代启示李慧,等样?”“你来煮饭有什么想法?”5 126韦拔群通过与民众日常的见面问候,既交流了思想感情,又激发了他们的革命斗志。三是给学员诉苦的机会,坚定他们的革命信心。韦拔群在农讲所上课时,总会留足时间给学员诉苦,要求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上台讲述“为什么要到农讲所来?为什么参加革命?”6 173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当一个学员诉说自己家被土豪劣绅残酷剥削的悲惨状况时,大家都流泪了,并且群情激愤,一致表示

11、要跟韦拔群革命到底。当了解到学员陈定成觉悟不高反被敌人利用时,韦拔群用陈家爷孙三代受剥削的案例感化他:你父亲是因为交不起杜家的阎王债而被逼上吊死的,你才七岁时就被杜八拉去做工抵债,“听说你祖父是韦龙甫讨债逼死的”,现在“你不报仇,怎么还替他做坏事?”2 24觉悟后的陈定成当场就揭露了杜八妄图破坏农讲所的所有罪行。(二)用山歌控诉剥削阶级罪行和诉说民众疾苦韦拔群发动群众起来革命的方法别具一格,他利用右江人民习惯以歌代言的特点创作了大量山歌,其中 拔哥山歌集 有80多首。他把调查了解到的民众疾苦、剥削阶级的罪行写成歌谣,经常在圩场、学校、农讲所等地向群众传唱。如他编写的 反剥削歌 在凌云县广为传唱

12、。该歌谣用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揭露了民团、劣绅剥削压榨农民的罪行,唱出了农民的心里话。这样的山歌还有很多。这种以山歌为媒介,控诉土豪劣绅罪行和唱出民众痛苦的宣传方法,更易于被民众理解和接受。一是部署各区县民族干部编唱革命山歌。民族干部大多为贫苦农民出身,对反动阶级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感同身受,对当地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较为了解,用编唱山歌的方法发动群众更为行之有效。韦拔群提出革命者“个个都要当演说家、宣传家,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宣传到哪里”3 67。因此,韦拔群要求各级民族干部把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山歌唱进每家每户、唱入圩场、唱至田间地头、唱响整个山区。韦拔群指示妇女骨干黄美伦“把刽子手

13、的罪行编成山歌,广为传唱,让群众牢牢记住,世代不忘”1 127。为此,黄美伦一边身体力行,一边发动其他妇女干部一起行动。板罗村的妇女干部把龚寿仪的罪行编成山歌:“老龚寿仪到东兰,人民受苦又受难。走到深山他也找,妻离子散坐不安。捉得独子拿去关,爹娘探望都不得。关到三天不见脸,真是痛恨断人肠。农民协会已经有,受亏的人一齐来。”1 127该山歌既揭露了龚寿仪的罪行,又陈述了东兰人民的痛苦,还指出了革命的出路,群众听后茅塞顿开。二是形成开展各类活动前先唱山歌的习惯。韦拔群每次外出检查工作或开会、演讲时,总会事先编好山歌,旨在让大家明白活动的主题。韦拔群在东兰办农讲所时,在讲台两边写下歌谣“土豪劣绅把穷

14、人当盘中餐,劳苦大众将豪绅作枪口靶”,既反映了土豪劣绅对农民的剥削,又时刻提醒劳苦大众来农讲所学习的目的。1926年,“东兰惨案”调查委员会来东兰调查工作时,韦拔群让宣传员陈三妹等人在魁星楼上领唱 普天齐骂黄守先 他是反革命 等山歌,强烈控诉县知事黄守先和军阀龚寿仪镇压农民运动的罪行,参会的上万群众紧跟着合唱。调查团从群情激愤的歌声中了解了东兰惨案的大致情况。此后,开大会前先唱革命山歌成为不成文的规矩。总之,右江地区凡成立有农会的地方,农会干部编唱革命山歌已成常态。(三)以办班的方式培养基层干部的社会调查能力谢扶民回忆说:“韦拔群同志一生非常关怀革命干部的培养。”5 40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

15、群众的桥梁,在当地有较高的威望,通过他们更容易开展工作。因此,韦拔群很重视培养基层干部的社会调查能力。从1925年冬起,37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韦拔群陆续举办了三届农讲所,培训学员600多人,接着又办起了青年训练班、妇女训练班、干部训练班等,学员都是右江各县的农运骨干、进步青年和学生,为右江各县的革命运动培养了一批党政军优秀人才。从培训内容看,韦拔群把社会调查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据学员黄举平回忆,在农讲所不但要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会拿枪打仗,每天三讲两操劳动,“晚间到群众家里去访贫问苦,调查人民生活,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6、。把调查所得材料,结合学习进行讨论”7 42。可见,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是农讲所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学员黄美伦不知道怎么去宣传发动群众时,韦拔群说:“你先去调查村里妇女受苦的情况,用妇女受苦的例子去启发教育,她们就懂了。”1 178这说明只有事先做好社会调查工作,宣传工作才有实效。每隔一两个星期,韦拔群和其他教员都会抽出一两天时间带领学员到附近各村屯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农民生活状况和被压迫剥削的典型材料,农民对革命(的)思想倾向”6 206等。每逢圩日,韦拔群会组织学员到武篆等圩场开展革命宣传。这些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员的革命觉悟和社会调查能力,又为政治讨论课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因此,

17、韦拔群讲课时,总能结合东兰、广西乃至全国的阶级斗争概况,以及群众生活状况和学员的思想情况,列举土豪劣绅压榨农民的罪行和事实,以此开展农运宣传和组织农会活动。从培训结果看,社会调查能力培训效果显著。1927年,韦拔群对临近结业的广西第三届农讲所学员表示:“火在东兰虽已烧起来了,但我们还要让它在三州六府,整个右江,全广西,都烧起来。”3 87他希望学员回家乡后仿照他的做法在家乡举办培训班,使农民运动由点到面在广西全面展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农讲所教师和学员的动员和宣传,右江农民运动发展到右江和红水河沿岸。(四)重视对敌情的调查了解重视对敌情的调查了解是韦拔群一贯的工作思路。他经常教育干部和战

18、士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敌人,作出不同的作战计划;要周密具体,变化无穷,造创出神鬼莫测的战术。这样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8 32。在同敌人作战前,韦拔群都会先打探敌情,然后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一是勇闯敌营侦察敌情。“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这是韦拔群的人生格言。为了获得一手情报,他有时化装成商人、有时化装成郎中、有时化装成瑶族老乡、有时化装成敌人军官,深入敌营刺探军情。1926年春,韦拔群带领数名锄奸团队员深入敌占区中和圩刺探敌情,当了解到龚寿仪在黄焕伦家召开军事会议时,韦拔群当即决定孤身潜入,参加敌人的军事会议,从而获得了一手情报。每次勇闯敌营,韦拔群都会掌握敌军的装备、人数

19、、守备情况1 427。由此,韦拔群获得了勇探敌人军情的“虎胆英雄”称号。1962年,邓小平称赞韦拔群“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9 179,这正是对韦拔群革命精神的高度评价。二是指派干部群众深入敌后了解敌情。为了全面掌握敌情,韦拔群还经常指派干部群众深入敌后了解敌情。如1927年,韦拔群派数名情报员去武篆那峨屯刺探军情;同年,他给黄子衡写信询问:“现在敌情如何?仍望再报。”2 39为了抓捕韦龙甫,韦拔群先指派瑶族青年韦立利趁挑柴进城的机会摸清韦龙甫住宅周边情况;为了在滇黔桂边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韦拔群决定成立以黄大权为组长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调查、综合敌我友三方情况,

20、为恢复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斗争提供工作依据”1 490。因为韦拔群既熟悉地形,又摸清楚了敌人的活动规律,所以在对敌斗争中屡次获胜。(五)将社会调查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相结合韦拔群深知取信于民的第一步是要解决382023 年 5 月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及当代启示李慧,等农民的实际困难,唤醒他们的阶级意识。他每次外出调研时总是尽可能地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如1930年,东兰遭遇严重旱情,韦拔群第一时间组织第三纵队指战员挑水抗旱保苗,并修建水渠应对干旱,最终获得粮食丰收。一是把农会办成群众的维权机构。每当有农民来农会告状伸冤时,韦拔群总是为他们主持正义,一律免收审理费,断案裁决合理公正,深得群众信服。

21、如1927年2月,妇女干部黄玉美向农会提出离婚诉求,韦拔群先找到她的丈夫韦钟伍了解情况,之后妥善处理了黄玉美的离婚诉求,这是东兰县农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处理离婚案件。韦拔群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县农会制定了关于离婚的十条规定,指出只要具备其中一条以上就达到离婚条件。消息传开后,民众才知道原来农会是为劳苦大众撑腰的地方,于是千千万万的群众都来农会告状:过去给地主当长工的回家了;租种地主土地的要求地主退还典当的契约以致县长陈勉恕感叹道“我做了一个多月的县长,未尝坐过一回审案台”“那些小争执事件,农会均能自己解决。”1 176由此可见,群众对韦拔群十分信任,农会真正成了群众的维权机构。二是严惩土豪劣绅,为民伸

22、张正义。如东兰地主豪绅刘日福、邓祖贻每年强迫东兰人民交“刘邓捐”,此捐不仅数目大,而且交款的时间短,如过期未交清,不但罚款,违抗者还要抄家惩办。东兰人民对此怨声载道,纷纷要求韦拔群主持正义。韦拔群一边召开群众大会揭穿“刘邓捐”的不合理性,号召大家团结一致抵制“刘邓捐”;一边去官府向刘日福陈述东兰人民的痛苦状况,严厉警告以后不许再敲诈勒索老百姓交“刘邓捐”了。武篆地主杜瑶甫贪污兴建学校资金且数额巨大,韦拔群组织数百名群众,用事先调查好的材料有理有据地揭露他的罪行,逼其交出赃款;韦龙甫称霸东兰一方,当各族群众迫切要求惩治韦龙甫时,韦拔群先是派人去串联有冤屈的民众站出来揭发韦龙甫的罪行,再在多宗犯罪

23、事实面前惩治韦龙甫;武篆最大的土豪龙显云抢劫盐商还嫁祸农讲所,韦拔群经过调查得知真相后,组织农讲所为民除害,清算了包括龙显云在内的一大批土豪劣绅。通过这一系列事件,群众纷纷感到“韦拔群确实是为我们谋利益的。要想解除痛苦,过幸福生活,就要听他的话,跟着他干革命”10 36。继而,东兰乃至广西出现了“农会遍地”的新气象。三、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当代启示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绕不开也躲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坚持用调研开路,强调“研

24、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11 38。为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为完成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党中央再次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韦拔群重视并践行社会调查工作的方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运用我们党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调查研究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12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和调研工具,就能收集到更多的数据信息。因此,在传承的基础上,调查研

25、究工作方法还要与时俱进地增添时代元素。首先,调查研究是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关键一环。韦拔群等革命先辈在实践中运用的实地调研、典型调研、开座谈会等调研方法,不39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管在什么时候,都应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为了发动和组织农民,为了建立苏维埃政权,为了做好土地革命工作,韦拔群树立了“我为人民昼夜走”的为民意识,经常“踏月走通宵,爬山又过坳,石板走成槽”。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13 37。领导干部要了解实情,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沉到一线去。其次,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和拓展调研

26、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的调研方法不断出现。要树立信息化思维,掌握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拓宽、增添掌握实情的渠道方式,灵活运用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但是,对于关键环节必须实地走访,掌握一手材料,提高调研工作效率和科学性,使获取的数据信息更加准确、全面。参考文献:1黄现璠,甘文杰,甘文豪.韦拔群评传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中共东兰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韦拔群 陈洪涛遗作和讲话选辑 M.河池:中共东兰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室,1984.3蓝汉东,蓝启渲.韦拔群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4谢扶民.韦拔群 M.北京:工人出

27、版社,1959.5回忆韦拔群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9.6 陆秀祥.东兰农民运动 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7 陆秀祥.黄举平光辉的一生 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8 黎国轴.论韦拔群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9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10 黎国轴,严永通.韦拔群传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2 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1).1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责任编辑:张 磊)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