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2443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年第7 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背景下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刘永昌,李英,陈锐,程文翰,易庆平(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荆门448000)摘要:植物保护学作为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等涉农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结合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涉农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植物保护学课程对植科人才培养意义,课程教学的现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提出改革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植物保护学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地方农业生产需求,助力乡村振兴的涉农专业人才提供参考。关键词:乡村振兴;植

2、物保护;地方需求;农业生产;教学改革0引言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规模大,农村覆盖广,农民人数多,所以农业、农村和农民,即“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各届政府都非常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要重视并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优先发展农村农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培育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2。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良种引进、病虫防治、高效栽培、农产品销售、储存和深加工及产业转型是农民、农村和农业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病虫害防控又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非常重要,但

3、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良种、良法和产业规划可以提前谋划,按部就班地开展,但是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害,受气候影响,不确定性很大。因此,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地方高等教育学校,能够培养并不资助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 2 0 6 0 48 6 9 144701);荆楚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X2021-013);荆楚理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X2022-022);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 0 2 0 12 6)作者简介:刘永昌(19 8 2 一),男,河北任丘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工作。断输送满足地方需求的

4、各类专业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社会价值。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校唯一的涉农本科专业,目的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植物学、园艺学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植物生产、生物育种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广与开发、检测和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的新农科人才。因此,加强植物保护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以植物保护学为核心的农业科技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源泉,成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力点。2 0 14年9 月,

5、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2 0 16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随后各省、市及高校也都分别制定了“双创”相关的制度,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全国性创业比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各大高校最为看重的一项国家级赛事。大赛中,很多项目围绕农作物生防菌的开发、作物病原菌抑制剂筛选、病原菌抗药性研究、农作物抗病基因鉴定、天然产物抑菌活性等方向开展的创新创业作品,并取得很好的名次。众多规模宏大的创新创业大赛充分体现了创新创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逐渐

6、受到各高等学校的重视。加大植物保护学的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从事植物保护相关工作的能力迫在眉睫。植物保护学和很多学科出现了交叉,但是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现代技术应用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比如土壤处理技术、纳米技术、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等,因此植物保护成为很多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3 。在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特色,教师特长,教学资源,强化培养人才的农业背景,对于拓宽就业渠道、鼓励人才流向农村,投入乡20乡村振兴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年第7 期村振兴大潮中具有重要意义植物保护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1理论讲授枯燥,知识滞

7、后不全面对于非植物保护专业或农学专业的植物保护学,讲授内容相对简单,课程讲授以教材主要涉及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没有实验和实习进行补充和练习,实用性不强。虽然有些教师也推荐参考材料,但参考教材作用不大。由于教材的编写,具有周期性,所以很难及时地、全面地反映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及最新的研究进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相关研究人员在重要作物害虫的繁殖、危害、防止、迁徙等方面;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人侵植物的适应机制、植物间的化感作用、人侵植物的生物防控;植物源、微生物源等新型农药的开发、利用及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但这些内容在课本上找不到的。1.2地方特色

8、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很多教材的教学内容针对常见作物病虫害,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常见作物。虽然课程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深人,但是没有结合地方农业生产的特点,突出特色作物病虫害防控措施。荆门有着独具特色的作物,如油菜、葛根、半夏及特色花卉等,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农学类的专业,设置了土壤肥料学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物联网工程农业生态学植物保护学园艺植物栽培学植物育种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及设施园艺学等涉农课程,不同的教材内容不能体现地方农业特色,不能结合地方农业生产。针对特色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深人讲解及调研,对于培养适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

9、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方高校,培养满足地方各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在植物保护学教学中加人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内容,对于培养适合荆门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尤为重要。21.3重理论轻实践,应应用性偏弱一些非农高校没有农业类院系或专业,由于社会或学校本身发展的需要,在一些专业中设立涉农课程,但是相关设施不足,导致涉农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植物保护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识别病、虫、草、鼠等危害植物的因素,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对培养懂理论、会技术、能操作的植保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非农林高校对农学类专业重

10、视程度不够,投人不足,缺少课程教学所需的实验或实践基地,或实践基地教学材料单一,造成植物保护学实践教学环节缺失,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真正植保专业教师的缺失,植物保护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仅仅局限在实验室,通过标本识别病虫害,而不能结合实际农田生态深人了解病虫害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也影响了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2.1夯实基础,逐渐延伸,突出特色对于植物病理和普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精讲、细讲、反复讲,并将其中的关键点与后面作物病害和农业昆虫对应比较,找出共性,找出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开展课程实习,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最后,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收集整理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常

11、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并作为课程重点进行建设和讲解。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搜集、整理和制作主要经济作物病、虫害的标本,建立标本室,用于课堂和实验教学。2.2结合国家政策,检验标准,阐述农药的合理施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丰产稳产保驾护航。不同农药的作用机理,施用方式,防治对象及注意事项都不同,要根据实际的条件进行选择。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国家实施“双减”政策,农药的施用需要严格的管控。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结合“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标准,讲解农药的安全使用及管理。通过一些实例讲解让同学们知道农药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同

12、时,重点讲述现代农药的开发利用途径,防治效果,对人、动物及环境的影响。因此,安全、精准、适量、环保、可降解都成为现代农业使用农药的要求,有必要将农药的合理施用作为一章内容,主要从农药的使用形势,农药检测,精准施药及施药设备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2.3围绕原理,结构及使用,剖析植物保护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4.5 。植物保护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变得很普遍、很重要了,如不同类型的喷粉机、喷雾机、弥雾机、撒颗粒机、种子包衣机、土壤消毒机、植保无人机、牵引机等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植物保护机械出现了,也在不断

13、地改进。通过植保机械应用和改良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成本、21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年第7 期乡村振兴减少了农药的用量,也提高了安全系数。植保机械可以单独作为一章进行讲解,主要围绕植保机械的种类、作用、制作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和问题及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讲解。3课程教学模式及考核过程的优化3.1引入研讨式教学法,设置灵活的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反思的过程,最后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不仅达到师生共同成长进步,平等交流的目的,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7,8 。教师可以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整理

14、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问题设置需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多个知识点,既能够在教材中找到一部分答案,也需要进一步查阅其他资料,最好也能够与其他课程相交叉的问题。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引人病虫害标本室,利用标本和挂图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论和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病虫高发季,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通过实地观察、讲解和讨论分析病虫害的特征及危害症状,可以使讲解内容更加形象、深刻。3.2考核方式引入调查和观察环节单纯的期末考试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不能判断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对考核

15、方式进行改革。病虫害的调研是植物保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植物保护的基础。通过调研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某种病害或害虫的特征及危害症状,也能把不同因素进行综合思考,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布置适当的调查任务,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制作幻灯片,然后自行讲解,最后教师点评。这种模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查阅文献、整理结果及组织语言的能力,但问题也显而易见。大部分学生的幻灯片都是从网络下载,稍加修改或不修改,然后讲解,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自己去田间地头寻找素材,进行描

16、述讲解,可能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帮助。4结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蒙全说,未来我国病虫害暴发频率会增加,危害会加重,所以呼吁加快植物保护立法守护粮食安全9。由此可见,加强涉农专业学生植物保护技能培养,提高其解决生产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迫在眉睫。植物保护学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一定的实践基地和标本室。通过理论加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重要农作物,尤其是特色经济作物的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另外,非农业院校对农学背景的教师不感兴趣,不愿引进相关人才,缺乏真正植物保护经验丰富的教师。非农业院校在植物保护相关条件和设施的建设不足,也无法吸引该领域人才的加入,也造

17、成了相关背景教师不足。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具有育种、栽培、植保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将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机遇。围绕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植物保护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病虫害,掌握基本防治方法,使用常用工具,对于扩展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面,提高其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0。参考文献1孙兴民,钱多,陈凡学,等农业职业院校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振兴“五支力量”的创新与实践 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12):9-11.2喻向前.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要义 .商业文化,2 0 2 2(3):2.3 刘永昌,曾丽亚,刘小文,等.非农业类植物保护学课

18、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3 8 6,443.4马曙光.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运用 J.农家参谋,2 0 2 1,7 0 4(18):9 3-9 4.5谢高地,陈沈斌,齐文虎,等.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集成研究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 0 0 3(1):5 0-5 3.6孙桂华.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研发适用农业植保机械J吉林农业,2 0 15,3 5 6(11):5 9.7张丽,徐上知,胡云华,等.研讨式教学在食品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J.西部素质教育,2 0 2 2,8(2 2):17 4-17 7.8邓秋柳,洪源,唐明,等.财政学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 0 16,2 6 3(2 5):7 8-7 9.9黄世钊.加快植物保护立法守护粮食安全 NJ.广西法治日报,2 0 2 3-0 3-11(0 0 3).10孟雪.高职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 0 13(6):18 1-18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