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2052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9 卷 第 2 期2023 年 4 月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ol.39 No.2Apr.20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探索历程与经验研究”(20BDJ09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百年历程及经验研究”(21BDJ034);临沂大学沂蒙精神与党的二十大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研究”(Z7123008)作者简介:张业蕾(1982),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

2、思主义学院博士;夏从亚(19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探析张业蕾1,夏从亚2(1.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2;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摘 要: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的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之高远、创新思维之开放、辩证思维之灵活、法治思维之规范、底线思维之清醒。学习好运用好这些哲学思维方法,是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做好民

3、生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关键词:习近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哲学思维DOI:10.15938/ki.iper.2023.02.004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2-0021-05 治国理政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运用哲学思维方法科学制定、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领导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做到“政治过硬”,也要做到“本领高强”。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并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以提升“政治领导本领”,科学制定、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1落到实

4、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运用哲学思维方法思考分析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丰富的哲学思维方法,学习、领会并运用好这些哲学思维方法,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战略思维方法战略思维方法是指思维主体对事关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方法,在关涉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人与自然的复合系统及复杂过程中运用较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从战略上思考谋划问题。他认为,战略问题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而言,是“根本性问题”,他深刻指出,只有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并

5、“赢得主动”2,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大有希望。运用战略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事业顺利发展。第一,运用战略思维思考解决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解决具体问题与深层问题相结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主张解决民生领域具体问题与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原则,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大家高度关注的疫苗安全问题,他强调要“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2023 年心”,完善更具根本性意义的“疫苗管理体制”3,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6、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对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教育的压力普遍前移,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遍存在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现象”等,他指出应从更深层次的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考虑,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4。第二,运用战略思维思考解决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把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各部门容易忽视的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不仅使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5,要综合施策,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对建设“四好农村路”,习近平总书记“从实施

7、乡村振兴战略”全局角度引领我们进一步深化建好“四好农村路”意义的认识,他指出,这“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6,并要求各部门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第三,运用战略思维思考解决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相统一,避免“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人民福祉,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协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稳步实现“共同富裕”7。对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既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8、也不能“寅吃卯粮、急功近利”8,他要求领导干部要避免靠“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要在坚定“推进绿色发展”中使“自然资本大量增值”,努力做到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9。第四,运用战略思维思考解决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善于把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相结合,避免“闭目塞听、固步自封”。他常说,领导干部应自觉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10紧密相联的高度,审视我国与世界的发展,各国不断提升本国人民生活水平还面临很多全球性挑战,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存在动能不足的问题,收入方面还存在“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问题,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威胁,诸如“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

9、疾病”以及“气候变化”11等还在持续蔓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大家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他希望世界各国人民一同努力,积极构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特征的世界。12二、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是指突破常规思维,克服思维定式和因循守旧,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要求人们不断刷新对事物的认知,不断调整已有结构,更新思路促成事物新发展,打开工作新局面,开创事业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公开讲话和报道中使用频率很高,足以体现其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涵盖了创新的方方面面,涉及众多领域。他指出,

10、注重创新发展,须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创新融入“国家一切工作”13,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良好社会风尚。实践总处在变化中,因此我们要注意实现理论与时代的同频共振,持续推动实现理论、实践、制度、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4第一,运用创新思维思考解决民生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在全社会营造创新解决民生问题的氛围和环境。他主张将创新贯穿到民生一切工作中,同时,他还要求问题解决主体要增强创新解决民生问题的意识,时刻心怀创新,善用创新思维方法,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他提出加强、

11、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方略,并多次指出,我们要“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难题”“补短板”“防风险”,“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分析和准确研判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治理规律,把握时代特征”15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先进的治理理念,为大国治理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第二,运用创新思维思考解决民生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因、内涵与路径等相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16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这22第

12、 2 期张业蕾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探析一理念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新路径。他指出,“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打造“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具体到水污染治理,须“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才能取得“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17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精准治理”的思想与方略,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为更好应对相对贫困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应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通过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大力提高“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

13、发展水平上”18有效解决相对贫困,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第三,运用创新思维思考解决民生难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问题解决主体要学习掌握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他常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对此,他要求将各级相关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分层分级加强培训抓出实效;“省级负责同志”由中央负责进行轮训,各省、市、县都要相应“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将提升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培养“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能力”19作为重点。对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出台的新的政策措施,习

14、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配合执行好政策”。20三、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指从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出发,对矛盾和问题全面分析、把准关键与重点、明晰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内在矛盾的发展变化,全面考察分析其内在关联,形成对认识对象内在本质的整体认知。治国理政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运用辩证思维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他要求领导干部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21。他常告诫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自觉运用辩证法,坚持“两点论”,找准“

15、平衡点”22。认识和处理矛盾,要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配套好,“治本和治标”结合好,“渐进和突破”衔接好,进而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23统一好。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观察、分析民生问题,善于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民生领域复杂的关系问题。一是为我们正确认识民生领域工作成绩与存在不足的关系指明方向。他指出,我们应在充分肯定民生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看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4;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危机风险时,捕捉有利条件、创造机遇,“化险为夷、转危为机”25。二是他引领我们科学把握外因与

16、内因即外在力量和内生动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26。我们在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夯实外在基础、增强外在力量的同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号召人民群众依靠“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三是他明确指明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有利于扩大内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他主张我们要走一条“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27。第二,习近平总

17、书记运用辩证思维观察、分析民生问题,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以此作为突破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他常说,做好民生工作要找准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堵点”“痛点”“盲点”,聚焦不同地区“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时效性、可持续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发力”28,通过实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9等重点举措,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他始终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加大投入,着力发展“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18、,构建“学习型社会”,努力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30的教育。他强调“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求“着力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不32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2023 年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31。生态建设方面,他明确以“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解决重点,“预防为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强化对“水、大气、土壤”等方面污染的防治,对“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32的防治与治理要着力推进深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他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3

19、3,要求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分析“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核心问题,找准真正贫困人口,认清贫困程度、致贫原因,中央、省、市县等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重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以点带面,奋力实现了 2020 年脱贫攻坚目标。四、法治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方法是指人们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判断、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一种理性思维方法。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应运用“法治思维”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此后,他一再强调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运用能力的提升对各级领导干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

20、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建立在对中国改革大势深刻理解之上,在继承已有理论中又有新发展,在总结已有实践经验中又有创新;同时,将对于发展全局的系统认识与实践层面的具体部署相结合。他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34,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着力推动形成“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35第一,运用法治思维思考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我们深刻认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对于生态建设,他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36,才能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对于社会保障工作,他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

21、节加强,应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37对于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他说,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38,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第二,运用法治思维思考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情况越是紧迫越要坚持法治思维。对公共卫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求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并认真评估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他引导我们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生物安全问题,要求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对国家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进行系统规划,通过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及“

22、制度保障体系”39,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第三,运用法治思维思考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各项工作有机统一。对民生之本的就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法治各个环节发力,注重吸取一些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尽快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40,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同时各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41,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依循他强调党的领导是依法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最

23、根本的保证,将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构建起大扶贫格局,成功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五、底线思维方法底线思维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自身需要和客观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思维方法。“底线思维的主旨在于防范危机和风险”42。底线思维要求以底线为基本导向,正确把握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将“有守”和“有为”有机结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43,更好防范化解危机和风险。如对于改革发展,他指出

24、,“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清醒”,“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44;在党建方面,他42第 2 期张业蕾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探析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遵守法律”,做到“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红线不能触碰”“底线不能逾越”45等生动体现了底线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运用。第一,运用底线思维思考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形势进行科学研判,明确“底线”。明底线是坚持底线思维的前提。为此,他明确指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25、是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是环境质量底线;“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要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是资源利用上线46,这些划定的生态领域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越雷池一步。第二,运用底线思维思考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底线思维的同时,更要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底线思维是一种辩证法,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他指出,“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善于

26、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47,将底线思维转化为具体行动,掌握防控和化解风险的主动权,找到化危为机的对策、路径和办法。第三,运用底线思维思考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仅要坚守底线思维,更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斗争不会少,“而且越来越复杂”48,领导干部“该斗争的就要斗争”。他进一步指出,斗争中“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49进行斗争。解决好

27、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须“群策群力”“打一场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50。要将底线思维充分运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中,才能“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51以战略思维谋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局,以创新思维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活力,以辩证思维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面,以法治思维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善治,以底线思维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边界。这些哲学思维方法体现于习近平总书记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具有内在联系,构成了一个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光辉的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体系,是新时代搞好民生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体会。参考文献1

28、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8.2710131518202427283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40,101,198,385-386,271-272,363,366,361-362,363,362.345611121416171929434648495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3,347,344,342,45,46,21,360,363,157,35-38,61,362,226,227,368.8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64-16

29、5,164-165.2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42.22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550.23 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8.25 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1-06(2).263032 33 34 35 36 4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4,191

30、,210,189,138,142,210,149.3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46.3841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N.人民日报,2020-02-06(1).39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0-03-01(1).40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8.42 洪岩.论底线思维的逻辑前提、核心意识和实践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13.44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15.4751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2).责任编辑:孙 皓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