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网络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刍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0409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刍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刍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络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刍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9 卷 第 2 期2023 年 4 月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ol.39 No.2Apr.20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大数据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发展研究”(15YJA710035)作者简介:昝玉林(1976),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涂美焕(1994),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网络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刍议昝玉林1,涂美焕2(1.华南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1;2.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2、 罗定 527200)摘 要:网络文化是信息技术、资本、网民和平台等共同作用的产物,呈现出娱乐狂欢、趣缘圈层、虚实融合、深度参与等特征,并伴随着泛娱乐主义、虚无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向青少年精神生活渗透乃至扎根的演进态势。作为双刃剑效应的存在,网络文化既契合青少年求乐的青春天性,吻合广大青少年对“自我”的预设与期待,也会引发其自我认同危机,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塑,乃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拒斥。思想政治教育经由与网络文化平台合作,确保网络文化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实现合力育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从内容供给侧出发,大力建设一批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网络文化作品,实现对网络文

3、化的自觉引导。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自发;自觉DOI:10.15938/ki.iper.2023.02.016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2-0092-06 作为信息技术、网民和资本等互动聚合的产物,网络文化正随着新媒介技术迅猛发展而渗入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的主力人群,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对象之一。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指向青少年群体,均服务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1网络文化作为青少年内心世界的展现之窗,以独特

4、的方式满足了青少年的内在诉求。但因其缘起及内容的自发性,亦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高度自觉性的教育活动,要“做得好”,应重视、适应网络文化的存在及青少年成长需要,并对其进行方向指引。在“物超人”时代,随着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加速推进,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网络文化正是资本、技术及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人民提供数字化精神消费与服务的一种文化产品,涵盖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等诸多领域,具有趣缘圈层、情绪传导、深度参与、娱乐狂欢等特征。根据第 5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

5、模为 10.67 亿,其中 29 岁以下网民共占比 32.9%,占全年龄段的三分之一。2青年、青少年作为网络文化的主要人群,其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受网络文化影响深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网络文化嵌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青少年通过网络文化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日益独特而多样,与主流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一定的裂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无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不能简单粗暴的否定网络文化,而是要从源头上认识到网络文化的形成发展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内在关联,自觉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

6、展。否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教育者的独角戏,被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拒之门外;网络文化亦会自发野蛮生长,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障碍。第 2 期昝玉林等:网络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刍议一、青少年热衷于网络文化“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4脱贫攻坚的历史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成功推进,使得新时代中国青年向往有品质的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有了更为扎实、丰盈的物质基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且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5盛世造就、成就青少年,青少年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尽所能地改造社会

7、。他们对自我有着迫切的追问与期待,对高层次高境界的人生有着不倦地要求,对自我发展有着强烈地渴望。青少年对网络文化产品的需要表面上是追求娱乐,本质却是自我探寻、自我构建乃至自我“解放”的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6从精神层面上讲,网络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其作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精神文化产品,受制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并反过来以其娱乐狂欢、趣缘圈层、虚实融合、深度参与等特征满足青少年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第一,网络文化的娱乐狂欢满足青少年求乐的青春天性。追求快乐是所有

8、人群的共同属性,是人的自然境界,只是不同主体的人生旨趣、精神追求不同,其人生境界就会不同,所渴望的快乐也不一样。有些人追求的快乐,是浅层次的快乐;有些人追求的快乐,是触及灵魂的深层次的快乐。青少年正处于朝气蓬勃的人生发展阶段,具有独特的青春天性,求乐的方式、程度与过程,较之成年人,显得更为主动、直接及强烈。同时,面对时代发展浪潮的压迫感,青少年无法通过与现实博弈,或“躺平”“摆烂”等言语自嘲或者文字游戏得到有效缓解与抵消。青少年急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进行自我释放、自我排解,具有娱乐狂欢特性的网络文化便成为了其求乐的良药。网络文化是多元文化产品的组合体,其产品既能实现商业层面的娱乐输出,又能实现文化

9、层面及价值层面的意义输出,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化人的功能。为顺应青少年“爱玩与求乐”的天性,网络文化以网络游戏、动漫画、网络视频、弹幕互动等娱乐方式满足瞬间的感官愉悦,实现青少年的浅层次快乐;也能寓多种娱乐元素于艰难高深的人生问题,满足心灵愉悦,帮助青少年提高做人的境界,引导青少年认识和体验做真正人的快乐。当前,弘扬正能量及主旋律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化消费的主要产品,其教育价值与社会效益进一步凸显。第二,网络文化的趣缘圈层满足青少年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需要。作为网络文化爱好者和践行者的青少年群体和个体皆个性十足。他们注重自身个性的发展,亦在社会化过程中追求归属感与认

10、同感。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再加上算法技术的助力,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更容易实现聚类及群分。“现在的孩子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群体化了社群可能是他们最重要的身份标志。比起老一辈,社群对于年轻人而言重要得多,也有意义得多;社群给他们归属感、目标感、意义和接受感。”8然而,这样的人以群分现象,并非仅是技术操控、信息茧房造成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及价值的吸引。2022 年 4 月,健身主播刘畊宏因毽子操而走红,因此而诞生的“刘畊宏女孩”和“刘畊宏男孩”就是年轻人群体特性的符号表征。他们有直播跳操的网络

11、寄居地、话语体系、服饰和饮食习惯等,乃至其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个体的网络文化爱好者,青少年保持有青春期强烈的情感本能,追逐喜好,善于呈现自我化的内在世界。他们参与的网络文化实践活动是高度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更多地是以自己的情感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为导向,本质上是一种对个性及自我特殊性的表达。第三,网络文化的虚实融合满足青少年建构自我认同的需要。在追问自我的基础上探索自我和建构自我是青少年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和实践活动。无论是 2023 年由 B 站网友共创的诗集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还是苏菲的世界在青少年群体中的风靡,我们都不难看出青少年对“我是谁”“我应该成什么样的人”的

12、重视。简单的回答“你是某某某”无助于对“我是谁”的追问、对“做自己”可能性的探寻,因为姓名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符号,没有涉及到人性和人的本质以及作为“我”的独特性。“我”其实展现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过程之中,既受社会和他者的影响,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建构。社会希39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2023 年望年轻一代勇立潮头,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然而,在现实中,青少年面临着一系列不可预测的风险及困境。在他们被期许的同时,快速迭代的社会没有给予青少年足够多的容错机会与尝试空间。青少年渴望证明人生价值,却还不具备立马实现的能力。于是,青少年只能通过“想象性问题解决”的策略

13、完成自我构建。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使得青少年可以将自我的多面性投射进网络文化作品,化身或者想象乃至变成各种理想的自我形象。近日,任天堂动作冒险类游戏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一经发布,便引起了游戏迷的高度关注,几天内全球销量突破了1 000 万份。游戏的火爆在于其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建构自我的空间。青少年可以附着于游戏中的化身,体验不同的人生道路。对理想自我的建构,可以有效平衡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释放青春期的压力和焦虑,降低试验和试错的成长风险和成本。作为网络文化的受众,青少年不仅可以构建理想自我的形象,还可以利用网络文化对现实世界的渗透和浸润,让理想自我产生现实的影响力,让虚拟的理想自

14、我照进现实,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张力,又可以引导自我的合理建构。第四,网络文化的深度参与满足青少年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烈。他们不愿意被代表,更不愿意被比较,但乐意接纳并践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理念。面对父母的规训,他们的口头禅之一就是“我就是我,那是别人家的孩子”。表面看是青少年追求个性和主体性,其实是需要作为“我”的被尊重。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为什么年轻人反抗加班等,在这些“为什么年轻人”句式当中,青少年的“反向选择”与传统观念及秩序相异,往往被理解为个性、自我等普遍性特征,“代际”“叛逆”几乎成为可以解决青少年

15、问题的根源。从某种程度上看,青少年的各种“反常”其实是激情与抗争的体现。这种“斗争”的精神状态正是凭借自己力量解决现实问题、完成自我实现的体现,只是我们对问题的反思习惯停留在对传统观念对抗上,没有意识到这些“反向选择”的产生正是青少年自我实现必经的社会启蒙。青少年自我实现需求逐渐递增,而参与及改变社会客观现实的有效性非常有限,现实世界存在的竞争、内卷等让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周期越来越长。时下的年轻人对玄学的追随似乎愈发执迷,他们敲木鱼、逛寺庙、烧香拜佛,就是期待在“尽人事”“改天命”而非“听天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经典台词“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

16、决定!”说到青少年的心坎上,好多观看者纷纷通过弹幕表示被触动了。去中心化的网络文化强调青少年受众的参与,无论是代入游戏角色,还是开直播、拍短视频,青少年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尊重感,乃至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荣誉感甚至是金钱。“丁真现象”井喷式发展亦是一个典型例子。青少年以个性化直播方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坚持运用“对立统一”的基本方法分析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内在联系,否则会招致在方法论上简单粗暴对待网络文化,不能正确打开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网络文化以其娱乐狂欢、趣缘圈层、虚实融合、深度参与等特征

17、满足青少年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但网络文化的自发性和商业性缘起一味地迎合青少年关于自我的预设与期待,从精神价值层面上看,网络文化的迎合并没有明确的“意义感”。“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 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 文化成为了一场滑稽戏。”9一味地迎合只会背离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追求,将使网络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渐行渐远。绝大多数青少年仅满足于从网络文化得到消遣的快乐,甚至秉持娱乐至死的理念,并不期盼从中收获巨大的精神力量。过于凸显的娱乐功能是网络文化自发性的一个典型表征。可是,网络文化的自发性远不止于

18、此。在娱乐化的外衣下,网络文化实则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又一战场。网络文化与网络有与生俱来的联系。在互联网的赋权下,多样化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必然通过网络文化产品广泛传播,泥沙俱下的文化产品与旨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产生了阻隔,使得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飞地,作为受众的青少年就只能任凭网络文化的自发性影响和商业化侵蚀,久而久之49第 2 期昝玉林等:网络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刍议将使得打造晴朗的网络空间成为奢望。一是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掺杂虚无主义,易引发青少年认同危机。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不仅需要反求于己,而且需要与他者和社会进行互

19、动。从认识论上讲,主体对自我的认知需要作为他者的客体认可,俗语中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说也将自我认知指向他者。由于现实社会赢得他者认同的成本越来越高,青少年群体的弱势心态强化,逐渐转向虚拟世界寻找自我认同感。然而,青少年经由虚拟形式呈现的自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经过包装的自我以超我的形象示人,尽管其非常理想、唯美,但可能会陷入孤芳自赏的境地,更有可能掉入自恋的陷阱。也有部分网络文化作品为了追求点击量,青少年在其中以自损乃至自毁形象示人,有可能是本我的流露,但是现实生活中不能以本我的方式呈现,引发本我与自我的矛盾激化。现实世界是最高的实在,是其他一切的基础。网络文化是对现实世界的

20、反映,应辅助青少年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和实现自我,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可是,一旦挣脱现实,即便虚拟形式呈现的本我、超我如何完美,都不能达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此外,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更加深了青少年的认同危机。在网络虚拟性助推乃至纵容下,人的声音、肖像等各种生物识别信息正遭遇数字化模仿、篡改。AI 换脸明星直播卖货、公众人物被制造重大假新闻等事件层出不穷。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长期置身在深度伪造“事实”的场域,在真实与虚假来回切换中,自我建构的经验与自我认知的模式、自我判断力在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屡屡失效,导致信任系统危机,从而陷入一种本体安全的焦虑。二是网络文化的娱乐性掺杂泛娱乐主义,不利于

21、形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至上的信条使得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创新性被低俗化、娱乐化取代。不少网络文化作品的道德底线越来越模糊、羞耻心越来越弱、幽默与低俗的界限近趋于无,时常表现为恶搞、戏谑英雄及歪曲历史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位于低俗乃至恶俗文化,集体主义让位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位于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根本在于文化观与核心价值观的异化。“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

22、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11心智不成熟的他们在娱乐消遣中对网络文化产品中所隐含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逆悖的泛娱乐主义浑然不觉,并不假思索地接受,习以为常地遵循。虽在青少年受众中也不乏批评与反对的声音,但是在“流量为王”的态势下,更多青少年甘愿化为培植“流量王”的土壤,使得泛娱乐主义有了存在的价值及合理性。而利益驱动使然,更是强化他们的“价值盲目”(部分青少年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网络文化产品所衍生的消极价值观,并深信不疑)与“价值执迷”(部分青少年在接受了消极价值理念后,执迷不悟,并执着遵循)。不少青少年跟风模仿群起效尤,更有甚者视其为职业追求。网

23、络文化的娱乐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平台,对于满足青少年娱乐需求亦无可厚非。可是,随着时间地推移,青少年的精神成长与感官愉悦未能获得相对同步的发展。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热闹”过后,青少年将陷入精神迷失与灵魂空虚。泛娱乐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青少年会因对价值观的困惑、迷失而产生厘清价值观“迷雾”的自发性诉求。三是网络文化的圈层性掺杂价值相对主义,引发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拒斥。以趣缘为导向的网络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态,亦是一种群体生活方式。这种自发性的圈层聚类虽能满足青少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但也极易激发群体的心理表征。群体心理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群体具有暗示性和传染性等特征,在这些特

24、征的作用下,群体共识极易引发共鸣与同化,“乌合之众”随之形成。“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突出才能被削弱,他们的个性也被淹没在群体中,大部分异类都被集体同化,最终无意识品质主导了群体行为。”12近年来,从“小镇做题家”到“鼠鼠文学”再到“孔乙己文学”,青少年网络文学虽形式流变,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内核得以被“认同”。许多有着相似境遇、共同情感的青少年集聚一起,或疯狂呐喊,或自我妥协、自我否定,“劳而少获”的无力感、焦虑感广泛传播,使得“乌合之众”群体愈发庞大,对“艰苦奋斗”等价值理念造成更为严重的消解。“群体从来不受理性的指引”13,不接受矛盾,容不得半点猜疑,并强烈59思 想 政 治 教

25、 育 研 究2023 年排斥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甚至有时专横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群体的偏执和专横赋予集体内部的价值以无需证明的至上性或者绝对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供理性指引的自觉性教育实践活动。“群体的发展借助于它们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感性逻辑定律,使得理性在和感性对抗中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单凭网络文化和圈层群体的自发性,难以实现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自觉教育。“自发因素实质上无非是自觉性的萌芽状态”。14自嘲文学的流行,虽是青少年自我退却的自嘲,但是也折射出青少年关于自我实现的自觉性的某种程度觉醒。只不过这种自觉性的萌芽,仍旧处于价值自发状态。青少年表面自嘲,内心深处亦有向上的精神追求

26、,不过他们尚不能深刻理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等价值理念。因此,仅靠青少年的自发意识,青少年群体只能形成感性认识,难以形成对自身价值存在状况的清醒觉知,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觉性教育还需主动融入青少年网络圈层群体中。三、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网络文化创新发展 在爱的基础上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网络文化创新发展的原则遵循。“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15爱的教育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牢记“守正”根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也要从青少年角度学

27、会创新思维,正视与重视青少年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青少年沉浸网络文化,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因为这是青春和时代所特有的现实。“青年要向年长者学习,年长者也要向青年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信任帮助。”16教育者必须树立“后喻文化”理念,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不能再局限于“水火不容”的对立思维模式,或者以“收编”的方式强势地将网络文化归于主流文化。而是要主动研究网络文化的时代内涵与意义,主动对隐含时代脉动的问题进行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网络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才能了解与掌握网络文化所透露出来的文化预警信息,加深对青少年的理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平台进行充分互动,实现合力育人。资本都是追

28、逐利润的,资本逻辑的消极效应带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但是可以用相应的规范引导其在追逐商业利益的过程中担负起一定的育人职责,达成合力育人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对此始终有清醒的自觉,在文化生产上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17。现象级播放的跨年晚会即2019 最美的夜,增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元素。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成功案例领风者,其为马克思主义由自觉引领融进青少年的自发生活创造出新的可能。从中不难窥探出商业利益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产生交集,共同的指向就是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同的是网络文化平台有盈利的要求,但是盈利并

29、不排斥其教育的“副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意识地“入圈”,与网络文化平台充分互动,做到全方位育人。对网络文化进行政治方向引领。网络文化主要体现的是青少年的自发诉求。单靠青少年的自发性难以实现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诚如列宁所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8网络文化向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皈依显然不可能靠其本身的自发性,只能通过教育尤其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网络文化进行正确政治方向的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者经由向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建言献策,通过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方式,规范网络文化产品的准入和上线机制,确保网络文化产

30、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一批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网络文化产品。一是要坚持理论自信,主动制作蕴含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网络文化作品。网络文化的虚实融合虽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唯美的“乌托邦”,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讲,无论“乌托邦”多么虚幻,终究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创作一批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网络文化作品,引导大学生认识网络文化乃至虚拟世界的本质,努力发展个性和潜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二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极力塑造一批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络文化产品。“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

31、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69第 2 期昝玉林等:网络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刍议增强,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19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青少年由自发地文化自信践行者变成自觉地文化自信践行者,进而肩负起赢得高层次文化他信的历史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20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文化的自觉引导,实现了自发到自觉的腾升,自觉引领融合到自发生活。这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精神诉求,提升了网络文化作品的内涵层次,也在某种程度上

32、避免了尼尔.波兹曼的文化担忧“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21参考文献115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9.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41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33、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大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45.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135.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8 托马斯科洛波洛斯,等.圈层效应 理解消费主力 95 后的商业逻辑M.闫晓珊,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142.92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2,170.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3.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0(2).1213 古斯塔夫.庞勒.乌合之众M.任现红,译.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20,121.1418 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325.16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4-30(2).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中国青年N.人民日报,2022-04-22(10).20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1).责任编辑:张学玲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