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计划五篇教学打算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互相构造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治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关于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协助。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一一、学生根本情况分析: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恪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察中,合格率97%.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松散,上课时能勉强恪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展自律教育。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构成和社
2、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依照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理解社会和品德构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标准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交融,引导学生通过与本人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开展本人的经历、情感、才能、知识,加深对自我、对别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根底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成根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才能,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才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三、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构成和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
3、参与社会、习惯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质量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节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质量。3、初步构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认识。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认识。5、关爱自然,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培育,初步构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二)才能1、可以初步认识自我,操纵和调整本人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根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
4、为习惯。2、可以清晰地表达本人的感受和见解,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与别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处理生活中的咨询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咨询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评价。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可以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咨询题。(三)知识1、初步理解儿童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明白得规则、法律关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理解消费、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明白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重要妨碍。3、理解一些根本的地
5、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简单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咨询题。4、明白在中国长期构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明白妨碍中国开展的严重历史事件。初步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立的伟大成就。5、明白世界历史开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明白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四、详细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的,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学习,忽略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咨询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敏选用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的
6、自主学习和生动爽朗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二一、指导思想: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习惯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根底。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构成和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
7、主线,将品德、行为标准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交融,引导学生通过与本人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开展本人的经历、情感、才能、知识,加深对自我、对别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根底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成根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才能,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才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三、学生根本情况分析本年级有学生35人,男18,女17,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特别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才能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体验”、“
8、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构成和社会良好开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打算。四、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构成和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习惯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质量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节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质量。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本人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4、初步构成
9、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认识。(二)才能1、可以初步认识自我,操纵和调整本人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根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可以清晰地表达本人的感受和见解,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与别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处理生活中的咨询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咨询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可以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咨询题。(三)知识1、初步理解儿童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明白得规则、法
10、律关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理解消费、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明白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重要妨碍。3、理解一些根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简单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咨询题。五、详细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的,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学习,忽略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咨询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敏选用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爽朗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
11、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庭、学校、社区10课时第一、二周我爱我的家第三、四周我们的学校第四、五周我生活的社区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8课时第七周我学会了第八周向“谁”学第九周做学习的主人第十一周大家都在学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6课时第十二周规则在哪里第十三周规则有什么用第十四、五周我们给本人定规则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6课时第十六周我是谁第十七周我的责任第十八、九周我能做好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三
12、一、学生根本情况分析:全体学生都爽朗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特别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四周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展养成教育。二、教材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开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构成和社会性开展打根底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构成和社会性开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依照学生的生活
13、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构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三、总目的要求:1、开展自我认识和自我概念,构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展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展理解,谅解别人的社会认知才能和情感倾向。3、确信本人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历,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明白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养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考虑,做学习小主人的经历与体会;体验时间的珍贵,逐步养成操纵本人,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4、明
14、白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展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咨询、多想的思维习惯。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历规则的制定与修正正程,初步树立公民认识与民主观念。6、明白常见的交通讯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明白得不恪守交通法规会给本人、家人、别人和公众带来损害,树立自觉恪守交通法规的认识,留意平安,平安回家。7、学习日常生活中平安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认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平安地成长。8、提高分辨才能,不受骗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损害的场
15、所,抵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本人的身体和生命。9、明白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构造),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明白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本人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怀和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明白得本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12、理解家庭的开展变化,明白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本人的成长与家庭开展变化的关系。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的,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学习,忽略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擅长调动
16、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咨询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敏选用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爽朗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五、教学进度安排表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计十三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进度为每课时一课,并在每单元布置进展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安排一课时
17、进展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1、我爱我的家(2课时)2、我们的学校(2课时)3、我生活的社区(2课时)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1、我学会了(2课时)2、向“谁”(2课时)3、做学习的主人(2课时)4、大家都在学(2课时)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1、则在哪里(2课时)2、规则有什么用(2课时3、我们给本人定规则(2课时)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1、我是谁(2课时)2、我的责任(2课时)3、我能做好(2课时)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四一、学情简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才能、情感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别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
18、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理解社会和品德的构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三年级三个班共139人,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拟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可以互相协助,互相讨论咨询题,勤于考虑,勇于发言,大多都能遵从老师指导,恪守学校纪律,恪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谦虚接受,积极改正。二、教材简析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平安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
19、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别人;7、家乡培育了我。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妨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本册有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展自我认识与同学关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进展平安生活教育;第三单元主要进展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依照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构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20、。因而教材呈现如下特点:1、树立最根本的社会公德认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本人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本人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明白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络,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认识、责任认识、规则认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认识。2、留意了对学生道德推断才能的培养。三年级的儿童特别容易遭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拟、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拟,协助儿童构成初步的是非推断才能,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留意了这一内容的表达,如我想要我能要协助学生建立
21、如今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防止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本人?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四周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考虑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如此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四周的典范,关注本人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4、富有开放性,给老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
22、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留意了引导老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点教育资源,使老师能制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老师能联络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咨询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三、教学目的1、理解本人的态度特点,发
23、扬本人的优势,有自决心。明白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2、明白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本人的声誉。学习反省本人的生活和行为。3、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协助。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构成规则认识,恪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认识。7、理解有关平安的常识,有初步的平安认识和自救自护才能。保护本人的身体和生命。8、明白本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
24、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尊敬和关怀,孝敬父母长辈。9、学习料理本人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烦恼;关怀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10、明白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方式,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节俭节约。四、课时安排第二周1、自画像(2课时)第三周2、同学之间(2课时)第四、五、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如此好?(2-3课时)4、同样是学习(2-3课时)第六周国庆放假第八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第九周6、平安回家(2课时)第十周7、让危险从我们四周走开(2-3课时)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课时)第十二周9、家庭树(2课时)第十三周10、父
25、母的疼爱(2课时)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如今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12、家庭的经历(2-3课时)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第十九周复习总结第二十周期末考察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五一、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表达素养教育的思想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思想品德陶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妙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德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打算。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好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理解社会,习惯社会,参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
26、整合,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才能。二、学生根本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认真、思想纯朴,进取心强。对各文化课学习特别投入,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拟爽朗,这些条件对完本钱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协助。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家长对本课程不是特别注重,因而对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参与率不够高。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构成和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依照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
27、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构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标准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地交融,引导学生通过与本人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开展本人的经历、情感、才能、知识,加深对自我、对别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根底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成根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才能,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才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四、全册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自决心;明白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竞
28、争认识,合作精神2、明白本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明白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明白得时间是特别珍贵的,要珍惜时间。4、明白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奉献,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荣耀的,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节俭节约的态度,工作打算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打算。才能与方法:1、能正确对待本人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别人所长,弥补本人所短;学会区分什么是真正值得
29、学习的;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认识,能自觉地恪守竞争规则。2、借助“家庭树”的形象理清家庭构造;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劳累,体会家人对本人的关爱,学会关怀和体贴家人。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本人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拟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置简单生活用品和学惯用品的才能。知识目的:1、明白每个人都有本人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本人的缺乏;明白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明白得取长补短可以协助本人不断进步。2、明白本人是家庭的一员,明白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
30、根本礼仪。3、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明白“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明白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意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理解我国农业消费的历史,理解“绿色食品”;明白得农业消费、工人消费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五、全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质量。2、明白本人是家庭的一员,明白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体会家人对本人的关爱,学会关怀和体贴家人;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根本礼仪。3、理解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
31、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初步理解消费、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明白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重要妨碍。难点:1、能正确对待本人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别人所长,弥补本人所短;2、可以初步认识自我,操纵和调整本人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根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处理生活中的咨询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咨询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评价。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的,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学习,忽略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咨询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敏选用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爽朗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二 、教学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我们一起成长 6课时第二单元 我的家庭 8课时第三单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课时第四单元 七彩的社会生活 8课时机动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