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0053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年发展论坛2023.4论党的二十大精神视野下共青团历史经验的再认知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刘柯欣第 33 卷第 4 期2023 年 7 月Vol.33,No.4Jul.2023YOUTH DEVELOPMENT FORUM摘要 根据2022年第11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对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进行了分析,发现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以教师行业为主,性别、城乡差异、学习成绩以及亲子关系都会对职业理想的选择产生影响。针对职业理想选择集中、性别差距大、职业评价体系单一、职业认知固化、城乡差距大等问题,建议从媒体宣传、职业评价标准重塑、加强城乡信息沟通以及提高未成年

2、人个人素质等五方面入手,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合乎时代和自身发展的职业理想。关 键 词 未成年人;职业理想;就业选择作者简介 刘柯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前言职业理想之于未成年人,微观来看决定了一名未成年人日后的自我要求和职业发展方向;宏观来看,则决定了国家人才储备的中坚力量和未来趋势。职业理想是理想教育中重要的内容。除职业理想外,未成年人理想教育目标应包含自我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和生活理想等。不同时期,未成年人理想的发展也不同。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重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过程之间的联系,认识理想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持续性的教育活动过程。1本文中提到的“职业理

3、想”指的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岗位。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职业种类层出更迭。未成年人的职业选择反映了这种职业兴替的社会趋势,直接影响当代未成年人的就业成长和发展路径,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职业理想与价值观念。二、调查数据说明本文基于2022年第11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数据撰写,此次共涉及9087个样本。在样本中,性别分布相对均衡,男性占46.8%(4

4、251人),女性占53.2%(4836人)。年龄范围涵盖了6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但具体的年龄分布数据未提供。就年级分布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占31.1%(2829人),初中生占29.3%(2661人),高中生占39.6%(3597人)。家庭所在地方面,65.9%的未成年人来自城市,17.1%的未成年人来自乡镇,17.0%的未成年人来自农村。这反映了调查对象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习成绩方面,24.9%的样本成绩优秀,59.4%的样本成绩中等,11.5%的样本成绩较差,还有4.1%的样本成绩不清楚。这显示了调查对象在学业方面的表现差异。家庭居住情况显示,71%的样-34本

5、与父母居住,11.2%的样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居住,0.9%的样本与亲戚居住,16.9%的样本自己住校。这反映了未成年人的居住状况和家庭结构的一定变化。从与父母的感情状况来看,57.5%的样本与父母感情很好,28.7%的样本感情较好,11.1%的样本感情一般,1.3%的样本感情不太好,0.4%的样本感情很不好,还有1.1%的样本不清楚与父母的感情状况。这反映了未成年人与父母之间情感关系的多样性。三、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基本现状(一)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具有集中性,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种新兴职业纷纷涌现,比如新农人、网络博主等。虽然职业多元,但未成年人的职业

6、理想上选择却较为集中。数据显示,从总体趋势或结合各种变量要素来看,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教师比例居于首位,占比为31%(见图1),远远超过了其他职业选择。而选择农民作为职业理想的比例仅占1.6%。图1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状况未成年人在职业理想选择中务实功利的成分增加。同20世纪相比,当代未成年人注重理想是否有实现的可能,也更关注和自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较强的务实性。2这种务实性体现在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的集中性,从选择教师的人数最多可以体现出来。现如今我们所说的未成年人,他们的出生区间大约在2004年至今。自从出生之日起,他们无一不被互联网文化浸染和包裹着,求新求变的时代特性也在

7、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个体间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被极致放大。从城乡角度也不难看出,城乡教师行业选择比例差距大,城市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更为开放。从未成年人职业理想的动态选择中我们不难看出城乡差异的影子。家庭所在地即城市(包括县城)和乡村(乡镇和村)与其职业理想的选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城市未成年人在职业选择时更为多元,而乡村未成年人则较为集中。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理想的乡村未成年人占比为 12.2%,而城市未成年人占比只有9.7%。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35青年发展论坛2023.4图2城乡地区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状况(二)未成年人职业理想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倾向于文职类工

8、作文职类工作是指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组织中,从事非专业技术类工作的职位。这类工作通常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基本的办公技能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与之相对应的是专业技术类工作,例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性别因素也是研究未成年人职业理想选择的重要变量之一。女性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女性对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约占48.76%。女性人口不仅基数庞大,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也不容小觑。相比男性,未成年女性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相对弱势,就业上面临更大压力,因而关注未成

9、年女性的职业选择具有深刻的意义。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男性和女性在职业选择上呈现相反趋势。未成年女性选择教师的占比为22.5%,而男性选择教师行业人数比例只有8.5%。除了教师这一行业,未成年女性选择艺术家、作家这样的文职类工作的比例分别为14.9%和9.0%,而未成年男性只有4.3%和3.1%。而男性在技术工人、科学家和企业家等这样的专业技术类工作的比例为4.8%、11.1%和9.8%,而未成年女性的这几项占比分别为2.9%、6.1%和9.7%。未成年男性的职业理想排前五名的分别是军人、科学家、企业家、游戏玩家和教师,占比分别为11.8%、11.1%、9.8%、8.5%和8.5%。而未成年女性

10、的职业理想前五名的是教师、艺术家、医生、企业家和作家,所占比例分别为22.5%、14.9%、13.0%、9.8%和9.0%(见图3)。图3性别差异下职业理想的选择状况 数据来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36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和性别因素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社会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包括社会地位、等级、文化、心理等方面,即社会基于男女的生理差异而形成的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期待、限制和规范。社会性别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对性别的塑造作用,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社会建构中男女性别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3,故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期待完全不同,普遍认为女性更适合从事竞争压力小和相对

11、稳定的文职类工作。事实证明,约定俗成的社会性别观点也渗透进了未成年人的择业观,这从不同性别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中可见一斑。(三)学习成绩处于下游的未成年人对职业理想的选择更无价值偏见学习成绩是评价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作为评价标准的学习成绩显得尤为重要。从成绩可以间接反映出该生的学习能力、自律情况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等。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好坏更会影响方方面面,比如未成年人自我效能感、朋辈群体的交往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方向等。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学习成绩处于下游的未成年人对职业理想选择的包容度更高,在职业理想选择时更无价值偏见。学习成绩优秀的未成年人在职业选

12、择方面的集中性更强,职业理想优先选择的比例依次是教师、科学家、企业家、医生、高级干部等(见图4)。这些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职业,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可以看出,职业选择与学习成绩紧密相关。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和下游的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集中性较弱。在学习成绩中等的未成年人中,19.6%的未成年人选择教师行业。选择医生、企业家、艺术家、军人的比例依次递减,呈断崖式下降(见图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变弱。学习成绩处于下游的未成年人在职业理想选择中教师依然占据榜首,但是每种职业选择的比例呈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偏重分割。甚至连游戏玩家、网红、电脑高手等这些新兴行业的“冷门选项”也有了明显

13、的缓和态势(见图4)。且不难发现,这种平均倾向的选择使得学习成绩和职业理想的相关性变得更弱了。换句话说,学习成绩处于下游的未成年人对职业理想选择的包容度更高,在职业选择时更能保持中立态度,减少价值偏向。图4学习成绩与职业理想选择之间的关系学习成绩作为一个人才筛选的机制来说,有助于更高效地挑选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培养人才效率的一种优先捷径。但是成就评价体系过于单调也会带来许多弊端,比如会忽视未成年人成就的多样性,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等等。长此以往,单调的评价标准就会推动未成年人同质化的形成,被压抑的内心得不到认同也会使得未成年人身心受创。因此,重视倾听未成年人的兴趣想法,引进建立健全多重职业

14、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这是未成年人社会主体参与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37青年发展论坛2023.4性的充分体现,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四、未成年人职业理想选择中的问题(一)职业理想选择趋势集中,倾向传统行业而非新兴行业职业选择普遍倾向于传统行业而非新兴行业,这一现象并非青少年职业理想选择独有。研究青少年的职业选择对于了解个人职业意识形成、社会需求匹配和推动职业多样性都至关重要。虽然职业选择普遍倾向于传统行业而非新兴行业,但研究青少年的职业倾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对不同行业的兴趣和意愿,为教育、家庭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通过推广新兴行业和职业的优势,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选择

15、机会,促进职业多样性和创新。从历史来看,职业理想有渐进性偏移现象。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是一种不很确定但又有强烈倾向的职业预期,这从他们对心目中的“最崇拜的人”中可以看出。4调查数据显示,将近30%的未成年人把教师作为自己职业理想的首选,传统行业中的医生、企业家也位居选择前列,占比约20%。首先从社会环境上来说,现如今未成年人选择多元职业种类的阻力是变小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把现实因素加入来看,疫情三年下行的市场经济让人不得不坚持保守的理财策略。稳定的就业岗位在疫情防控期间优势凸显,比如公务员、教师等职业在此期间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十分显著。这也可能是未成年人在多元的就业背景下依然选择传统行业的原因。其

16、次,未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少,缺乏对各种职业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有效分辨的能力。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未成年人接触最多的职业就是教师岗位,出于熟悉性原则,自然会对老师这个行业了解更多,产生向往。从问卷中未成年人职业理想选择的整体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有意识地结合当前就业环境和自身发展情况进行选择,不仅体现了未成年人逐渐成熟的择业观也是其社会主体意识成长的表现。保守就业从抵御风险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因此磨灭未成年人多样化的职业理想太过可惜。(二)职业理想选择受限于社会性别,部分行业存在性别分割现象从总体趋势来看,加入性别变量后的数据分析更耐人寻味。调查问卷中未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占比分别是46.8%和

17、53.2%,二者在性别数据占比几乎是持平的,但是职业理想选择却迥然不同。未成年男性的职业理想排行前三位的分别是军人、科学家和企业家,而处在未成年女性职业理想前三位的则是教师、艺术家以及医生(见图5、图6)。综合来看,未成年女性选择文职类工作要远高于未成年男性,未成年男性选择技术类职业的比例也要高于女性。以上数据说明不同性别的未成年人在选择理想职业时,离不开社会性别的影响。社会性别是指基于生理性别的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刻板印象存在,漠视了单一性别发展的多样性和可能性。社会上由于社会性别造成的不合理现象比比皆是,譬如“家庭主妇”被认为是女性的归宿,而男性回归

18、家庭会被人诟病“吃软饭”等。一言以蔽之,社会性别是社会建构的。针对不同的社会性别有专属的固定角色期待,例如,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被教导和强化男孩子应该坚强和勇敢,女孩子应该温柔和善解人意等等。严肃刻板的社会性别一旦被设为未成年人择业的基础门槛,社会和各行业将会面临就业人员性别比例失衡、性别分割严重、就业资源更加倾斜、女性职场地位降低等严重后果。当女性从传统社会的母性角色中脱离出来进入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时,将面临市场和传统意义上对女性所规定的各种限制和要求。-38图5未成年男性职业理想选择排行图6未成年女性职业理想选择排行(三)以学习成绩导向为主,囿于单一职业评价体系学习成绩是评价未成年人知识掌握

19、情况的一种常见方式,也是未成年人选择职业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中,学习成绩被认为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进入高等教育和未来就业的门槛之一。单一的评价指标容易忽略未成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和特点。例如,一些未成年人在学习上可能表现不够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具有出色的能力和天赋,如创造性思维、艺术才华或领导力等。这些特质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可能更为重要,但却难以通过单一的学习成绩来准确地评价和发掘。据调查结果显示,成绩优秀的未成年人倾向于选择知识密集型职业比如教师、科学家、企业家、医生和高级干部等;而成绩处于下游的未成年人则更容易接受各种职业选择、比如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电脑高手、明

20、星、网红等。这些未成年人在做职业选择时更加开放和包容,没有过多地受到成绩方面的限制和影响。每个未成年人都具有独特性,仅凭学习成绩作为选择理想职业的主要指标太过武断,不能全面真实地评价未成年人。(四)理想职业存在刻板印象,职业认知固化农民在我国依然是一个数量极其庞大的群体,在“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口号的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39青年发展论坛2023.4带领下,传统农业一改小农经济的劳作模式也增添了不少科技化元素。例如,水稻种植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作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传统面朝黄土的农民刻板形象一去不返。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到来,“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拓宽了农作物销售的渠道。

21、国家提倡的“新农人计划”也在一片欢呼喝彩中登上了舞台。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内容,许多怀揣着热忱与技术的年轻人走向农村,为农村发展注入新“血液”,引入新活力。一个“新”字不仅是农业形态的改变,农民形象也在“新”的助力下摇身一变,走入更广阔的天地中了。令人唏嘘的是,在问卷里的理想职业作答时,“农民”这一选项所选人数比例极低,只占不到总人数的5%,其他职业选项所选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农民。那为什么占据我国主导职业的农民,作为职业理想选择时如此不被未成年人看好呢?其一从刻板印象来看,未成年人不了解“农民”这一职业,头脑中仍存在对该职业刻板印象,未把自己置于更广阔的产业格局中,未看到科技发展中农业领域

22、的潜力。其二从社会整体来看,虽然各社会阶层都在跃迁,但是农民仍然处于社会地位的末端。早期由于农民是机械化的参与者,机械化有利于农民提高收入,农民地位暂时得到提高。后来随着工业大爆发,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这一改变虽然把农民从传统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传统中小农很难富裕,故而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五)职业理想选择具有明显差距,择业“信息鸿沟”依然存在自户籍制度建立以来城乡差距一直存在,尽管国家出台种种政策力求弥合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共荣局面,但是不可否认这一差距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面对城乡就业资源差距,城市和乡村的未成年人在进行未来职业

23、道路规划时,也出现了显著不同。结合问卷调查中未成年人家庭所在地的变量同职业理想选择进行分析,城市未成年人和乡村未成年人在选择职业理想时,职业理想选择集中在两个趋势。虽然教师行业是城乡未成年人的首要选择,但是乡村未成年人在选择教师和其他选择之间有明显数据断层,乡村未成年人选择教师行业占比为12.2%。较乡村未成年人来说,城市未成年人职业选择分布更均匀,也说明其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更为开放,比如,选择明星这一职业的城市和乡村未成年人占比分别为2.8%和2.5%。“艺术家”这一选项在城市未成年人职业理想排行中占比7.3%,而乡村未成年人只有5.2%。乡村未成年人的“技术工人”选项占比为3.6%,处于乡村

24、未成年人职业理想排行的中部,而“技术工人”在城市未成年人职业理想排行位列倒数第三,占比为2.1%。(见图7、图8)。造成这样局面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城乡信息差距。从行业所需资源来看,城乡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在行业上存在明显的区分。就城市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来说,明星、艺术家、作家和电脑高手多属于近些年兴起的新兴职业。考虑城市地区的社交网络更加发达,更容易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并分享兴趣,这些联系可能包括参加艺术、科学和文化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在社交媒体上交流。这些社交网络可以为城市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和学习关于新兴行业的信息。同时进入这些行业的门槛较高,所需资源不仅是对未成年人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量,也

25、取决于其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背景。从文化环境来说,城市地区的文化环境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城市通常是文化中心,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表演和展览。这种文化环境可以激发未成年人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才华。而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且流动较少。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文化环境可能相对较为单一。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和展览相对较少,限制了他们的兴趣和才华的发展。从就业机会角度来看,城市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科技、文化和娱乐行业,明星、艺术家、科学家、作家和电脑高手等职业面前,城市未成年人可能更容易接触到像这些职业的人才。在农村地区,军人、技术工人和医生等职业的工作机会相对较多,这些职业可以提供

26、相对稳定的收入和就业保障,因此被农村未成年人视为理想的职业。-40最后从传统文化和社会认同的角度来看,在农村地区,传统文化和社会认同对职业选择有一定影响。例如,对于一些农村未成年人来说,军人、技术工人和医生等职业具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被视为家族骄傲和代表,因此被视为理想的职业。而城市的开放思想和多元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加广阔和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图7城市地区未成年人职业理想选择排行图8乡村地区未成年人职业理想选择排行(六)亲子关系不良的未成年人更倾向选择非传统行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的优劣(主要是指精神环境)直接影响甚至左右未成年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家庭结构不稳定导致未成年人择业取向

27、不稳定。有研究指出,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也会影响青少年的理想选择。5原生家庭作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景,蕴含了由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能量来源,如满足日常生存所需的物质支持以及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情感支持等。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这对未成年人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正在经历第二次人口转变,离婚率上升是第二次人口转变的重要特点。父母作为这个社会化场景里的重要他人,亲子关系的好坏对未成年人未来的发展更是不言而喻。和父母关系不良的未成年人(笔者把和父母关系不太好、很不好和不清楚统归为和父母关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41青年发展论坛2023.4系不良)选择非传

28、统行业的比例大大上升。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非传统的、个性的、新兴的、更具有想象力和自我表现空间的职业,如艺术家、游戏玩家、电脑高手、明星以及网红的占比分别为0.51%、0.47%、0.31%、0.24%及0.22%(见图9)。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新兴行业出现时间短,但是具有门槛相对较低、发展快速、以第三次信息革命为依托等特点。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未成年人和作为“互联网移民”的未成年人父母在面对这样的新旧之争时也会产生矛盾。比如,如何看待稳定工作和灵活就业?毕业以后是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回老家?就业是以兴趣为导向还是以薪资为导向?这样的矛盾与差异在现代青年的家庭中悄然而至。究其原因离不开“代差”二

29、字,本文所说的“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正是在“代差”的更迭与磨合之中,时代才得以发展。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代差”,不应轻易否定“代差”中的任何一方。6图9亲子关系不良的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状况在进行问卷整理和数据分析之初,本文将若干变量与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进行分析后发现:单亲与否,走读与否以及和谁生活等选项对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影响甚微,但是和父母感情好坏这一选项与未成年人的职业选择之间呈明显的相关性。这就表明在未成年人时期,不论是单亲家庭还是长时间寄宿与父母分离,能否与父母建立稳定亲密的关系对该未成年人的自我定位和未来职业发展都是紧

30、密相连的。与父母关系不良的未成年人选择非传统行业比例上升,除一部分人兴趣因素外,未成年人凸显的叛逆心理以及渴求关注的动机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五、促进未成年人形成合理职业理想的多重建议新时代下的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社会越来越开放和多元,未成年人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职业岗位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然而,信息爆炸也让未成年人的选择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容易迷失在众多职业的选择中。结合2022年第11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来看,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仍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和现象,为此,加强对未成年人就业素质的培养,优化政策环境,完善职业评价体系,同时缩小城乡信息-

31、42差距,为未成年人打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一)利用各媒体平台优势,助力未成年人塑造现代职业观现代职业观是一种主流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正确的职业观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教育在于引导学生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理想教育更是如此。7在碎片化、错位化的生存环境之下青少年身上的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对称性、矛盾性、不一致性,甚至形成二元对峙。8甚至有研究指出,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抑郁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自我效能感水平随着

32、年龄的增长而降低。9对于政府和社会来说提升未成年人自我效能感,引导未成年人形成现代职业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如教育、文化媒体、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第一,从主流媒体出发,发挥国家倡导优势。倡导主流媒体积极推广适应时代发展的就业观,批判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为他们打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就业环境。广泛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普及,引导正确就业观念,增加职业信息的透明度和频率。例如,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公布招聘需求和岗位,同时在线上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和职业资讯,以帮助未成年人在求职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职业领域。第二

33、,从社会效应出发,通过文化媒体、名人访谈等途径,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文化媒体可以通过宣传一些具有正面影响的职业人物的事迹,让未成年人了解到成功背后需要的付出和努力,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观念、对“劳动创造财富”观念的正向宣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名人访谈则可以让未成年人了解不同职业的优缺点和挑战,帮助他们理性看待不同职业的选择。公益活动也可以让未成年人接触到社会中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和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之心。总之通过各种途径,让未成年人接触到积极向上的事物,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从而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

34、自我发展。(二)打破就业歧视,对职业的虚高评价祛魅奥格本认为,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物质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变迁速度往往是很快的,而制度与观念等部分的变化则较慢,这就产生了一种迟延现象。这种迟延现象可延续较长一段时间,有时甚至达数年之久。这种迟延产生的差距即文化堕距。由此可知,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使未成年人能打破世俗偏见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业理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应打破就业歧视,对未成年人灌输平等就业观,提升其职业竞争力。更新大众职业观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对未成年人群体进行长期引导。同时,社会媒体应发挥宣传作用。如在网络平台上设立专门的栏目和定期发布新媒体作品,帮

35、助未成年人建立更多的信息渠道,使他们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第二,应对职业虚高评价祛魅,为职业选择提供正确指导。由于当前人们对于一些职业过于推崇,使得职业的评价虚高远超出职业本身,比如公务员和编制岗位等。这样的舆论氛围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因此未成年人在选择理想职业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正确评估自身能力和每一份职业的匹配度,还需要结合社会评价、家庭评价等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分析。(三)完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建设,缩小城乡择业信息鸿沟未成年人缺乏职业信息和途径的不平等,是导致城乡未成年人选择职业产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城市地区,未成年人可以通过就业信息网站、

36、招聘会、实习、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43青年发展论坛2023.4各种职业信息。而在农村地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未成年人的就业选择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缩小城乡择业信息鸿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农村未成年人了解不同的职业类型和职业信息。其一,加强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建设,建立职业信息库,为其提供更多的职业信息及就业前景、薪资待遇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其二,通过开展就业培训、职业规划、职业导向等活动,帮助未成年人了解不同的职业类型和发展方向;其三,政府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普及拓宽未成年人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通过建立线上职业信息发布平台、

37、在线职业规划咨询、网络培训等方式,让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获得更加全面、及时的职业信息。比如鼓励企业到农村地区开展招聘活动,让农村未成年人了解城市企业的需求和就业机会。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建立城乡合作机制,让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便捷、高效;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提供包括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培训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帮助农村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职业信息,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职场环境;缩小城乡择业信息鸿沟、拓宽未成年人信息获取渠道,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各种职业选择,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也可以促进城乡间就业机会的平等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8、。(四)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有效应对新时代就业风险相比于政策调整,完善就业机制等外部环境的改变,提升未成年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更为重要。“斜杠青年”变成了就业常态,除了主业之外拥有一份副业也成了都市年轻人的标配。“双重职业保险”是风险社会提醒我们要时刻提升现代社会抵抗风险的能力。职业理想与职业规划的区别在于:能否拆解成切实可行的步骤,职业规划承载了职业理想。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把职业理想拆分成具体可行的职业规划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第一,拓宽未成年人视野,帮助未成年人了解各种职业类型和行业,包括新兴的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媒体报

39、道、职业展览会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各种职业的优缺点、薪资待遇、未来发展趋势等信息,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对不同职业的兴趣和热情。了解未成年人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优势,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天赋和优点,并引导他们将这些优势与职业相结合,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的职业理想。第二,让未成年人通过实践来体验和了解各种职业类型,包括参加暑期实习、职业体验营、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了解职业的真实性质,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也能获得实践经验和社会认知,提高职业素养。引导未成年人理性思考,让未成年人了解职业发展的风险与挑战,避免过分追求薪资待遇和表面的职业光环,必要时借助职业规划师的专业测试和咨询服务

40、,从而形成合理的职业理想和规划。第三,学校和社会应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让未成年人了解职业规划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场技能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挑战和变化,形成健康、合理的职业理想。(五)父母应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深挖未成年人职业兴趣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智能化特点,与不良亲子关系有着直接关联。这类事件反映出未成年人心理普遍忽视的健康问题以及不良的亲子关系所带来的危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却在下降,这也是类似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但有研究表明,理想具有显著的压力调节作用。不管在累积压力

41、情况下还是在当前压力情况下,个体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能有效地缓冲压力对个体消极情绪的影响。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显著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弹性。10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一直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重大课题。霍尔在关于青少年的-44复演论中指出,青少年时期问题与矛盾频发,正是人生的风暴期。11在敏感的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漠视心灵感受,忽视个体之间的沟通,只会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酿成悲剧,譬如叛逆、抑郁、逃避等问题。因此家长与社会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氛围,为职业理想教育提供方向与引导,帮助未成年人挖掘自身的特长以及兴趣点。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

42、长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在家庭氛围营造方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挑战和压力,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其次,尊重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孩子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父母应该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活动和领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同时,家长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自主决策,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再者,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是父母了解孩子的重要指南,也是有效引导和支持孩子成长的基础。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

43、和特点,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最后,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信息。父母可以向孩子介绍不同职业领域的信息,让他们了解职业发展的多样性和挑战,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潜力。同时,还应该给孩子提供职业规划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家长应该注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兴趣,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参考文献:1 于欧.当代青少年理想状况分析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29-31.2 张灵,姚本先.当代青少年理想的现状、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2):34-42.361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

4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204-214,190-191.4 叶松庆.未成年人人生价值观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7(4):46-49.5 姚本先,周宵,全莉娟,等.当代中国青少年理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1):71-77.7 朱水萍.时代境遇下青少年生存问题与学校教育理想J.教育学术月刊,2012(8):40-42.8 艾楚君.青少年责任感缺失征候、原因与培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99-102.9 祖雅桐,杜健.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对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间关系的调节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3):360-366.10 李晓文,孙晓玲.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的丰富性及其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46-51.责任编辑:马超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与择业取向-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