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9762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 期: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丁 静(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市情研究室,江苏 泰州)摘 要:我国制造业存在工业基础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品牌建设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要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的万物互联统一大市场、创建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建设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数字经济;制造业;高质量;路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这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发展阶段,发展数字经济是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价值化,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成为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破圈”之法。一、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及科技创新效应上。(一)规模经济效应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推进数据共享,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让传统制造业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缩短信息传播时效,及时得到行业最新信息和有价值的各类信息,增加产品价值,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因此,在数字经济赋能下企业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使利润最

3、大化,提高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效率。企业在此基础上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二)范围经济效应各类网络平台会产生与消费者相关的海量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精准了解用户需求,进行“逆向牵引”。数字经济可以将生产者与消费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产者提供更加符合用户需求与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精准研判的基础上,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和服务,扩大数字经济的范围经济效应。利用大数据,可以提高制造业捕捉信息的精准度,推动制造业“精准化”生产,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三)技术创新效应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核心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合

4、点,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要素成为催生新发展动能的核心驱动力。信息技术已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枢纽。科技的发展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可以借助科技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等环节都要全面升级,借助数字技术进行精准分析和预判,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数字技术将变成支持经济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一)工业基础能力薄弱工业基础是制造业的根基所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目前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总体仍处于中低端,基础能力薄弱,工业“四基”很多都依赖进口。最突出的缺“核”少“芯”的问题一直存在。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丁静(),女,中

5、共泰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讲师,硕士。(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从 年至 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第 位上升至第 位。然而,我国在高质量创新方面仍存在许多“瓶颈”,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关键技术无法突破,使得制造业一直停留在生产组装和简单扩大再生产的层次上,制约着降本增效。我国虽然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但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与世界工业强国的差距还很大,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科研投入存在结构性问题,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大部分经费都用在实验上,很多研究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此外,我国技术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不

6、高,许多科技成果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许多技术不具备系统配套条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短板”。(三)品牌建设不足近年来,国货品牌崛起,但品牌实现高端化转型仍需时间,世界对中国产品的认知没有改变。我国产品的有效供给、高端供给不足,中高端产品明显缺乏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制造“软实力”不强,对品牌、品质的认识水平不高。制造业企业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和品牌维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四)技能人才和高端人才均短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形态不断重塑,产业技能融入了新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艺方法,人才短

7、缺问题愈加突出。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 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 万人,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我国人才规模庞大,但在人工智能、新材料,以及将基础研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和高端制造的人才储备方面,缺口很大。我国制造业领域缺乏研发设计、人工智能等专业的高端人才。三、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面向未来,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数字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指导意见的总规划、总方略、路线图,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继续释放数字经济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制造业

8、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弹性,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战略底座: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核心内容是数字科技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要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数字新基建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进程。适当超前部署 基站、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为未来制造业深度应用高新技术奠定基础。推进云计算与、区块链、大数据等融合创新,加快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制造业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先进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同时还要围绕制造业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要求,注重

9、强化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激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赋能的作用。(二)神经网络:构建万物互联统一大市场数字经济高效运转的前提是建立“神经网络”,让万物互联,建设统一大市场。随着、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业中的推广应用,万物互联正在从产业蓄势阶段转向快速增长阶段。数字经济万物互联的最佳实践是搭建“云边管端”一体化协同架构,主要包括 等云计算平台、贴近终端的边缘计算节点、以无线为主的网络连接、芯片和传感器等终端设备。例如,微信的各类小程序有超过 亿的网络用户,形成了非常有活力的小程序经济,构建了适应全渠道、渠道多元化的新营销体系。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兴科技

10、和终端,培育新型经济业态和数字化商业形态。在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需要多样化的终端和确保数据安全的手段。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开发诸如微信小程序等终端,创新消费业态,培育智慧超市、智慧餐厅等新型零售业态,创造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要有效保障数据商用的安全。要抓住数据共享“牛鼻子”,打破数据共享壁垒,破除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打通数据传输的痛点堵点,进一步提高数据开放水平。同时,要着力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健全有关数据共享的分级制度,加强监管,提高数据共享的商用水平。(三)数实共生:创建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应该转到与数字

11、经济的融合发展方面,要逐步从消费型互联网经济转向制造业实体数字经济。要建设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因为场景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要注重培育典型场景创新应用示范,要列出应用场景示范清单。要以高端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企业间产业数字化同频共振。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新兴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既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又要增强新兴科技产业新优势,加快形成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另外,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融入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四)核心动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要以产业链为基础,瞄准

12、物联网、集成电路、关键软件、新材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产业链和战略前瞻性领域,补短板锻长板,推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不断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终端设备研发、制造过程的关键技术,积极推动信息终端设备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大制造业数字化的投入力度,提高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数据中心合作,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在关键技术研发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数字经济创新联合体,调动全社会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孵化、新业态培育,形成多元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要完善科研成果创新机制,加快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提高产业

13、链韧性。(五)重要支撑:建设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数字经济人才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赋予产业创新动能,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坚持需求导向,以先进制造业的需求为风向标,增加对高校、科研机构数字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储备足够的人才资源,为“中国创造”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从产业和企业层面来讲,要主动实施“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战略,强化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数字人才,建立并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为制造业提供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参考文献:李娟,刘爱峰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新疆社会科学,():谢思,夏先瑞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开发研究,():陈昭,陈钊泳,谭伟杰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及其效应广东财经大学学报,():袁垚数字经济赋能盐城高质量发展唯实,():责任编辑:王东霞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