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护理原则和实施精神卫生中心王相红1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学是一门有其特定研究对象和独立学术领域的学科。长期以来,由于受生物学模式的影响,整个护理工作都侧重于躯体的生物的护理模式。2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以疾病为中心、就病论病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医疗实践的要求,这是因为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既有躯体的生理活动,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3要想做好护理工作,就必须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把病人看成是躯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整体,必须将生理上的护理和心理上的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4因此,在现实的护理工作中也正从过去的疾病为中心的分工制护理制度逐步地改变为以病人为中
2、心的责任制护理制度,既由责任护士专门对病人从心身健康需要出发,实施全面的系统的整体化护理。5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以护士为主的医务人员的言语、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等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痊愈和康复,以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效果。6心理护理是护理学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患病以后,由正常的社会角色向病人角色转变,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进入门诊或住院诊疗环境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适应等问题,都会促使病人产生明显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反应,同时也会萌发相应的某些心理需要。7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1、心理护理是基于人的心理与
3、生理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之上,所以它的实施有助于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以及不利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防止各种疾病发展和恶性循环。8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2、有助于调整进入病人角色以后的人际关系,使病人能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从而更顺利地进入病人角色,为更好的治愈疾病创造条件。3、有助于增进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合作,作好各种心理准备以利于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9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4、有助于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充分发挥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10心理护理的一般性原则心理护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医疗环境中,医务人员
4、与病人的接触的每个阶段和场合,都包含了心理护理的内容;而且心理护理不仅护士要做,甚至医疗环境中的其他人员及病人的家属亲友也要做。因此,心理护理的内容十分复杂、丰富,工作的范围和牵涉的人群也十分广泛。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显然不是一件简单、轻易的事情。11负有心理护理责任的人们必须熟悉和掌握其中有关的理论、知识、原则和技术,需要学习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尤其要学好护理心理学。12心理护理的一般性原则1、交往性原则心理护理是在医疗环境中病人和医务人员(主要是护士)的交往过程中完成的。通过交往可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协调关系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帮助病人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交往可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交往过程中,医务人员,主要是护士应起主导作用。13心理护理的一般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每个患者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会有所差别;所患疾病也各不相同;个人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以及在疾病不同阶段所出现的心理状态等也有所不同。14心理护理的一般性原则因此,对于有着不同个性、不同经历、不同疾病和不同病情的具体病人,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须是有针对性的,即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切不可千篇一律地对待不同的病人。15心理护理的一般性原则3、健康教育原则医护人员的职责不应简单地被理解为给病人治病。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要帮助病人获得身心健康,提
6、高生活质量,增强健康防病意识。16心理护理的一般性原则因此,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还应不断的用与心身健康有关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即一方面对病人进行传播有关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卫生知识;17另一方面指导和帮助病人克服各种不良的卫生习惯以及对待健康和疾病的错误观念与信念,建立有利于健康、防病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18心理护理的一般性原则4、自我护理原则过去的生物学的护理模式,只着重于关心病人的生理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并且形成了病人被动的接受护理,或只知道接受别人护理的倾向。心理护理则强调,护理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事而且也是病人自己的事。19因此,护士
7、应帮助、指导和启发病人尽可能地进行自我护理。这是一种病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和舒适进行的自我实践活动。自我护理的内容是维持健康、自我诊断、自我用药和自我治疗,预防疾病,参与保健工作。20自我护理有助于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新型医患关系。病人在医护人员的鼓励和指导下积极参与对自身的医疗活动,会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才信心,满足其心理需要,为疾病的痊愈创造了有利条件。21医疗实践证明,有良好自我护理的病人比那些只是被动接受护理的病人,其疾病治愈与康复要快得多。22心理护理的实施护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它包括了对病人的身心的整体护理,而心理护理则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体护理的过程和每个护理的步骤之中。心
8、理护理的实施过程一般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23一、广泛收集和分析病人的心理信息医护人员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应尽快掌握病人的疾病状况、生活环境、社会经历和个性特点等信息,还可以通过心理测查手段来收集病人的行为表现、个性特征、情绪体验和思想状况等有关的心理信息。如果能比较准确地掌握了病人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心理信息,就能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取得更大的医疗效果。24此外,还要收集病人关于对待疾病的态度,对待治疗的想法等信息,这对于更好地作出护理诊断,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为了分析病人的情绪状态并作出判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2
9、51、通过自我报告的信息,及病人自我描述来进行分析。由于病人的自我表达能力不同,故对病人的自我报告要适当的分析,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病人说了些什麽,还要了解病人为什麽这样说。262、通过生理变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如果病人有睡眠障碍、饮食减退、肢体震颤等,就表明有焦虑、抑郁情绪;如果病人有血压、脉搏、呼吸节奏等的改变,就可能是情绪紧张和激动的表现。273、通过行为改变的信息进行分析,如果病人出现双手握拳、表情沮丧就表明有严重的抑郁;如果病人拒绝进食,拒绝治疗就有可能是因病情严重而有绝望情绪等。28二、心理护理的方法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必须有良好的护理对策1、建立医护人员与病人的良好关系医护人员和病
10、人之间应有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良好关系,这是作好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的必要条件。病人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治疗和护理;29医生护士的工作需要病人的信赖、支持和配合。虽然在护患关系中,护士应起主导作用,但除了婴幼儿及昏迷患者等特殊病人以外,护士都应与病人建立起“共同参与型”或“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30心理护理的方法2、形成病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在任何生活环境都要进行社会交往活动,当病人到了新的医疗环境,例如新病人住进医院,面临不仅是陌生的环境,而且是生疏的集体,这时,护士应该让新病人与同室的病友进行互相介绍,以促进大家尽快熟悉起来,并引导同病室病友之间建立互
11、相鼓励、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关系。31对于那些文化较低或不善于交际的病人,对于家属亲友较少探视的病人或病情有明显变化的病人,护士应引导病友多主动与其接触,以防止起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感。32心理护理的方法3、创造良好的疗养环境 医院应有一个幽静清新的环境。病区内外的布局要协调和合理。病室内外的颜色选择要适宜,室内墙壁、天花板应为乳白色或白色,过道的墙裙应为淡兰色或淡绿色;要保持病区的安静,噪音应严加控制。33疗养性的医院可适当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以给病人愉快舒适的感觉。病房布置应简朴、清洁、整齐,病人的被服要保持洁净、松软,使病人感到舒适,以利于健康的恢复。34心理护理的方法4、合理安排病房的治疗
12、生活病人住院治疗时,在医院环境内活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除了危重病人外,一般病人应有适当的消遣、娱乐或其他的活动,有益于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也有益于调节和稳定情绪。35心理护理的方法5、加强护理心理健康教育护士在医疗环境中,主导作用还表现在经常对病人进行个别或集体的护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有关的护理心理卫生知识。宣讲的知识内容包括与疾病有关的医学防病知识、心理护理、心理卫生、心理治疗以及如何克服不良的卫生习惯,确立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36从而使病人懂得除了一般的卫生保健知识外,还能深刻认识人的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同疾病的因果关系。这里除了护士亲自宣讲以外,还可通过录像、录音、
13、阅读报刊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用乐观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最好的疗效。376、组织疗效理想的病人现身说法做经验介绍医护人员可以组织疗效突出的病人,向病友进行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其中包括如何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怎样以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情绪去对待和抗御病痛的折磨,如何作好对各种治疗措施前的心理准备,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这对于克服其他病人因疾病手术或各种治疗操作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会产生相当积极的作用。38心理护理的方法7、积极争取家属及单位的合作与配合病人住院治疗后,有的惦念着家务和孩子的管教问题;自费
14、病人则常常担心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的病人常常挂念着单位的工作;有的则担心领导和同事会怎样看待自己;这些都是住院病人的后顾之忧。39因此,医护人员主要是护士,应及时联系积极争取家属及单位的合作,以帮助病人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这类足以引起情绪波动、心情烦扰的问题。40三、心理护理中的言语性与非言语性交往(一)、心理护理中的言语性交往言语性交往是指使用语言信号所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使用美好、科学的语言与病人进行交往,这不仅是个医德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41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语言在临床医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要十分注意言语交往中的技巧,要善于用美好、科学的语言,避免
15、伤害性的语言。42第一、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人们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会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护士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称呼病人可称呼其名字或对老人称呼“大爷”“大妈”等,切忌用床号,此外,护士的语言还应有积极的暗示性和鼓励性。例如“您昨晚睡得好吧,看您今天气色很好”等等。43第二、使用语言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表达要准确、清楚、贴切,回答病人询问、解释疑虑、谈及病人的诊断、治疗、预后等都要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护士还要善于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境、不同问题来选择有针对性的谈话内容和方式。由于病人性格有别、文化修养各异、所患疾病不同,护士的语言也应随之而异。44例如,“急性子”的人喜欢开门见山,直截了
16、当;“慢性子”的人喜欢慢条斯理;儿童喜欢滑稽;青年人喜欢语言活泼;老年人说话喜欢详尽,唠叨重复,又如,对急性痛苦病人说话要言简义赅,富于同情;对长期患病的人说话要多带安慰和鼓励;当病人不满时要多诚恳解释;病人忧怨悲痛时好言安抚劝慰;病人受挫折时应婉言疏导等等。45第三,要避免使用伤害性的语言,伤害性的语言作为劣性信息会给人以伤害性的刺激,并通过皮层与内脏相关的机制扰乱人体的生理机能,使病情加重。例如:护士漫不经心的话语可以使冠心病发作,甚至猝死。46第四,在交谈时态度要认真,采用开放式的谈话,护士与病人交谈或听病人说话时,要有认真的态度,要互相注视对方的面部尽量放下手中的活计,要集中注意,真诚
17、的倾听对方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此外,在与病人交谈时,要尽量采用“开放式”而避免“封闭式”的谈话。47(二)、心理护理中的非言语交往非言语交往是指通过非言语信号如行为、举止和表情动作等所进行的信息交往活动。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只要和病人在一起,通过自己的仪表形象,表情动作,行为举止等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与病人进行着非语言性的信息交往三、心理护理中的言语性与非言语性交往48护士与病人交往,要衣装整洁,朴素大方、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文明礼貌、步履轻盈、动作轻柔、办事稳重、临危不俱,这样会给病人以庄重、大方、受过良好教育、可敬、可信的形象以及相应的信息;同时,护士熟练、干净、利落的操作也能使
18、病人增加信心;还可提高护士在病人中的威信。49面部表情的沟通、目光接触、身体接触也是非语言性信息交往的重要手段。“微笑是最好的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些话是有道理的50在临床上,护士和病人交谈时,要用短促的目光接触来检验信息是否被病人接受,从对方的回避视线、瞬间的目光接触等来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接触在医院这样的公共场合,多只限于儿童,对于成年病人,护士的某些做法如若得当,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为呕吐病人轻拍后背,搀扶病人下床活动等等,对病人有鼓励安慰和支持作用,从而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51护士的心理素养1、敏锐的观察力2、灵活的注意力3、准确的记忆力4、思维的独立性52护士的心理素养5、积极而稳定的情感和情绪6、坚强的意志力7、良好的性格和人际交往能力8、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53谢 谢!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