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心思与大格局——论纪昀的个人关切与社会关怀.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6067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心思与大格局——论纪昀的个人关切与社会关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心思与大格局——论纪昀的个人关切与社会关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心思与大格局——论纪昀的个人关切与社会关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果29小心思与大格局小心思与大格局论纪昀的个人关切与社会关怀口陈庆【摘要】小说家纪昀一方面以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来“消闲”,来体验谈狐说鬼的乐趣,来表达他对聊斋志异的挂怀和介意,这些小心思透露了他的个人关切;另一方面又在作品中表彰仁慈、正义,传达丰富有益的人生经验,谈谐幽默地讨论学术问题,这种大格局对应的是其社会关怀。有意味的是,纪昀的小心思与大格局,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共有一片模糊地带,即中国传统的世俗儒家伦理。放下身段,面对芸芸众生谈论因果报应、狐鬼百态,无论是小心思,还是大格局,都能带给读者愉悦和亲切感。【关键词】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个人关切;社会关怀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记录了至少4 5 0

2、位与之有过交往的人物,其中,官员有大学士伍弥泰、内阁大学士刘统勋、文华殿大学士蔡新、阁学汪晓园、左都御史窦光鼎、御史胡绍鼎、编修蒋士铨、编修程晋芳、司农曹丈垣、制府袁愚谷、同知朱文震、教授林清标、御史叶旅亭、副宪汪承需、太常寺卿吕含晖、少司寇杜凝台、少司马景介兹、四川藩司张宝南、副都统刘鉴、舍人刘约斋、中书宋瑞、乌鲁木齐提督巴彦弼、乌鲁木齐千总柴有伦等,宗室成员有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爱新觉罗敦诚、诚谋英勇公章佳阿桂之子章佳阿必达、蒙古王孙沁公丹、贝勒春晖等,老师有宗人府主事何、吏部尚书汪由敦、礼部侍郎介福、孙端人、吕臀斋、及孺爱等,此外,还有藏书家钱曾、书法家朱岷、画家张赐宁、篆刻家

3、聂际茂、诗人陈景元等。阅微草堂笔记提到的人物,除去无法查询的外,计有进士6 0 余名、举人2 0 余名。进士中包括同年进士胡绍鼎、范家相、王昶、庄培因、戈源、柯瑾、曹学闵等8 人,还包括同时代的进士董元度、钱维城、刘跃云、顾德懋、蒋麟昌、吴鸿、戴震、裴日修、朱嵇、裘麟、诸重光、沈初、任大椿、蒋士铨、吴鸿、宋鉴、李翊、汪辉祖、李文藻、蔡新、窦光鼎、侍朝、汪孟、贾霖、赵*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清代小说研究”(19CZW027)阶段性成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本文所引阅微草堂笔记均据此版本,为避繁琐,仅随文注明页码。纪的肖闲”娱老。30人

4、文探寻佑、孟邵等,举人中包括朱孝纯、李若龙、申兆定、程振甲、梁奇通、袁愚谷、吴钟侨、李基、刘善谟、王金英、朱生焕、金可亭等。从以上罗列可以看出,纪昀大量接触达官显贵、名流巨子,其生活优裕且风雅。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几处叙述尤能反映这一特点。一处是“张桂岩自扬州还,携一琴砚见赠。斑驳剥落,古色然。右侧近下,镌西涯二篆字,盖怀麓堂故物也”(第3 4 1 页)。纪昀友人赠予他的礼物不是日常生活用品,而是古砚,明后期茶陵诗派核心人物、官至礼部右侍郎的李东阳收藏过的古砚。另一处是“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东偏,一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初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第3 7

5、0 页)。纪昀名下的一处宅邸原为岳飞第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期四川提督威信公岳钟琪的府邸,府中的那块太湖石是雍正皇帝御赐的。这些情形,有助于读者了解纪昀的人生状态。一般说来,个人关切与社会关怀是泾渭分明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两者之间也可能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的区别,就像春夏之交一样:暮春的某一天,感觉更像夏初;或夏初的某一天,感觉更像暮春。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大体而言。纪昀写作阅微草堂笔记,其情形与此有些相近。纪昀以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来“消闲”,来体验谈狐说鬼的乐趣,来表达他对聊斋志异的挂怀和介意,这些小心思,无疑偏于个人关切;而以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来书写淑世情怀、人生经验和学术情趣,格局宏大,则显然偏

6、于社会关怀。在纪昀的一已关切和社会关怀之间划出大体的界限并不困难,但要将两者截然分开却不大可能。这给研究带来了困难,却也增加了几分乐趣。纪的小心思与阅微草堂笔记所承载的个人关切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的作品,凡二十四卷,依次为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始于乾隆五十四年(1 7 8 9),这一年纪6 6 岁;迄于嘉庆三年(1 7 9 8),这一年纪昀7 5 岁。嘉庆五年(1 8 0 0),其门人盛时彦将上述五种合刊印行,名为“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在6 6 岁高龄时开始阅微草堂笔记的写作,十年之间,平均两年一种。这个进度不算快,也不算慢,难得的是纪持续不已

7、地保持了良好的写作状态。其背后的动力何在?他何以津津有味地做这桩事情?从个人关切的角度看,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安顿生命和情感的一种方式。的小心思之一:用一种个人喜欢的方式“氵66岁那年夏天,纪昀开始了阅微草堂笔记第一种滦阳消夏录的写作。滦阳消夏录小序说:“乾隆已酉夏,以编排秘籍,于役滦阳。时校理久竟,特督视官吏题签皮架而已。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都无体例。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聊付抄胥存之,命日滦阳消夏录云尔。”(第1 页)古人习惯于把人生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有少年游侠、中年游宦和晚年游仙的说法。所谓少年游侠,是说年轻时生活可以奔放

8、一些、热烈一些;所谓中年游宦,是说中年人以事业为主;所谓晚年游仙,是说年事已高的人,首务是颐养天年。颐养天年的方式,不限于一种,各人可以根据自已的情形作出选择。从唐宋以来的普遍情形看,晚年从事笔记写作在文化人中较为常见。如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作于晚年辞官31小心思与大格局归田之后,故名“归田录”。同为北宋人的王辟之,其绳水燕谈录自序说得更为明白:“闲接贤士大夫谈议,有可取者,记之,久而得三百六十余事,私编之为十卷,蓄之中,以为南亩北窗、倚杖鼓腹之资,且用消阻志、遣余年耳。”欧阳修、王辟之都着眼于笔记写作的“消闲”娱老功能。乾隆癸丑(1 7 9 3)七月二十五日,阅微草堂笔记第四种姑妄听之写定,

9、纪昀自题小序一则:“余性耽孤寂,而不能自闲。卷轴笔砚,自束发至今,无数十日相离也。三十以前,讲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三十以后,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骤,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五十以后,领修秘籍,复折而讲考证。今老矣,无复当年之意兴,惟时纸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而已。”(第3 5 9 页)纪昀指出,不同类型的写作,劳心费神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考证之学”要求博览群籍,而“抽黄对白”的朝廷“制作”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苦心经营文辞,总之,都是刻意为之,以满足朝廷或学术共同体的要求。只有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时代,才适合领受这样极为劳心费神的职责。所谓“今老矣,无复当年之意兴”,其实是说,人

10、到老年,已经受不了那些因职守需要而苦心经营的写作方式。对于纪昀来说,在晚年从事笔记写作,无疑是“最优选项”,既与自己的身体状况吻合,又与自己的个人性情吻合,可以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在纪昀的同时代学者中,论经学,他也许不如戴震等人专精;论史学,他也许比不过钱大昕、赵翼等人;集部之学也不是他的专长;纪昀之所以为并世学者所推重,一是无人可以匹敌的博通,一是对子部之学的专精,尤其是子部小说家类,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族叔桑庵言”一则,据博异传列异传等子部小说考证飞天夜叉的来历;卷十九“嘉庆戊午五月”一则论瑞骨书至唐乃盛行,所依据的太平广记定命录嘉话录剧谈录,

11、除太平广记是宋初李防等人编纂的文言小说总集外,其他三种子部小说均出于唐人之手。读过这些书也许不算什么,但熟悉到可以信手括来,把其中的材料用于考证,就不是等闲功夫可以做到的了。纪昀有了那么多积累,在晚年闲暇之时写成趣味益然的笔记,当然是一件惬意的事,纪昀的小心思之二:他自幼喜欢谈狐说鬼,那些有趣的故事绕于心,真有一种不写不快的感觉。纪昀滦阳消夏录自序有云:“夫正言庄论,人每倦闻;神怪仙诡之说,好之者必众。然五岁受书,今已垂老,不能考证经史,阐圣贤之义训,乃以小说数卷,剖枣梨,余负愧则多矣。观者谅其非所自为可也。”所谓“非所自为”,即不由自主,忍不住要写。纪昀说的确属实情纪昀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

12、7 2 4),在他的记忆中,儿时曾经历过许多神奇的事情。如:余两三岁时,尝见四五小儿,彩衣金,随余嬉戏,皆呼余为弟,意似甚相爱。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6 年,第3 5 8 页。纪晓岚著,吴波等辑校: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1 2 年,第1105页。32人文探寻稍长时,乃皆不见。后以告先姚安公。公沉思久之,爽然日:“汝前母恨无子,每令尼以彩丝系神庙泥孩归,置于卧内,各命以乳名,日饲果饵,与哺子无异。后,吾命人痿楼后空院中,必是物也。恐后来为妖,拟掘出之,然岁久已迷其处矣。”前母即张太夫人姊。一岁忌辰,家祭后,张太夫人登寝,梦

13、前母以手推之日:“三妹太不经事,利刃岂可付儿戏?”然惊醒,则余方坐身旁,姚安公革带佩刀出鞘矣。始知魂归受祭,确有其事。古人所以事死如生也。(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第9 4 页)纪昀说过,年幼的时候,他在黑夜中看东西,跟白天看得一样清楚;也能够看到鬼、怪上一则所记,就是他亲眼所见泥孩成精的事。在他的感觉中,这种情形并不可怕,因为这几乎就像日出日落一样寻常,当这种事情和长辈的关切连在一起时,尤其让人感到生活的温馨。乾隆十三年戊辰(1 7 4 8),纪昀2 5 岁,家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狐事”,见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余家假山上有小楼,狐居之五十余年矣。人不上,狐亦不下。但时见窗

14、靡无风自启闭耳。楼之北日绿意轩,老树阴森,是夏日纳?处。戊辰七月,忽夜中闻琴声棋声。奴子奔告姚安公。公知狐所为,了不介意,但顾奴子日:“固胜于汝辈饮博。”次日,告昀日:“海客无心,则白鸥可。相安已久,惟宜以不闻不见处之。”至今亦绝无他异。(第4 1 页)“姚安公”即纪昀的父亲纪容舒,康熙五十二年举人,曾任姚安府知府。在姚安公看来,与鬼狐相处,以相安无事为宜,不要互相滋扰,更不要互相为敌。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经常引述姚安公的话,既是因为父子情深,也是因为服膺于姚安公的见解。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 7 6 3),纪昀4 0 岁,出任福建学政,留下了一段意味隽永的掌故。事见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

15、一):福建汀州试院,堂前二古柏,唐物也,云有神。余按临日,吏日当谐树拜。余谓木魅不为害,听之可也,非祀典所有,使者不当拜。树柯叶森耸,隔屋数重可见。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秒两红衣人,向余磐折拱揖,冉冉渐没。呼幕友出视,尚见之。余次日树,各答以揖。为镌一联于祠门日:“参天黛色常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此事亦颇异。袁子才尝载此事于新齐谐,所记稍异,盖传闻之误也。(第13页)这件掌故,足以见出纪的文采风流。翁心存和王伯恭的评语,亦从不同侧面赞赏了其睿智与才情:“江西南康试院前老桂二,相传为朱子手植,未必然也。然要是古物,余癸已岁试时尚见之,甲午科试再往,则以添盖号舍伐去矣,深为婉惜。”“余摄鹤峰

16、厅时,署有柏树,百年物也。前官倭神者建小祠祀之,并塑男女两木偶为神像,朔望祭之。余到任废其礼。仆从有窃议者,余复碎而焚之。后某生问以何说,余笑诵坡诗,答之云:我是门生33小心思与大格局丹霞烧佛手。”翁评赞赏纪昀的“木魅不为害,听之可也”,王评则赞赏纪昀的“非祀典所有,使者不当拜”,无过无不及,有分寸又有风度。与上述例子类似的记载,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不下二十则,可见纪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欢狐鬼故事,他相信,狐鬼就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怀有这样一种信念的纪昀,他热心于写作阅微草堂笔记,与通常所说的“以文为戏”有所不同,而是其一己关切的直接表达。纪昀的小心思之三:他试图以阅微草堂笔记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17、对其子弟的负面影响。说到纪昀对聊斋志异的介意和不满,有必要提到两个人,他的儿子纪汝估和他的门生朱子颖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之末附有其长子纪汝佶的六则笔记,纪昀的按语说:“亡儿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颇聪慧,读书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举于乡,始稍稍治诗古文,尚未识门径也。会余从军西域,乃自从诗社才士游,遂误从公安、竟陵两派人。后依朱子颖于泰安,见聊斋志异抄本,(时是书尚未刻。)又误堕其白,竟沉沦不返,以于亡。故其遗诗遗文,仅付孙树庭等存乃父手泽,余未一为编次也。惟所作杂记,尚未成书,其间琐事,时或可采。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又惜其一归彼法,百事无成,徒以此无关著述之词,存其名字

18、也。”(第5 6 2 5 6 3 页)纪昀对“幼颇聪慧”的儿子纪汝估是寄予厚望的,而纪汝佶最终的成就,与纪的期待距离甚大。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纪昀看来,是由于人门不正,走了公安、竟陵和聊斋志异的路子。按语中提到的朱子颖,是纪昀的门生。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二(滦阳续录四)记下了他们的翰墨因缘: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 7 5 6),纪昀3 3 岁,以辑修志书,从热河,在古北口读到“一水涨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第5 2 5 页),赏爱不已,后来才知道是朱子颖的作品。乾隆王午即乾隆二十七年(1 7 6 2),纪3 9 岁,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朱子颖出于他的门下。朱孝纯(1 7 2 9 一约1 7 8

19、 4)字子颖,号思堂,一号海愚,人呼戟髯。隶奉天汉军正红旗,东海(今山东郑城西)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任四川叙永县令。官至两淮盐运使。工诗善画。乾隆三十九年(1 7 7 4)前后任泰安知府,纪汝佶“依朱子颖于泰安”就在这段时间。其时聊斋志异的初刻本青柯亭本问世已有七八年之久,纪昀说“时是书尚未刻”,当属误记。纪汝估所读的聊斋志异,也许是刻本,也许是抄本。如果是刻本,说明聊斋志异流传已广。如果是抄本,也许还得到了朱子颖的帮助,因为抄本不是寻常人可以得到的。一个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儿子,读了聊斋志异之后,竟然成了蒲松龄的追随者。纪昀由此痛切地意识到,聊斋志异和公安、竟陵的诗文一样,在年轻一辈中效法者甚

20、众。这是纪昀所深感遗憾的事。以他的眼光来看,聊斋志异和公安、竞陵的诗文,都不属于正途。纪昀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而四库全书未收蒲松龄的为聊斋志异。之所以拒收聊1纪晓岚著,吴波等辑校: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1 2 年,第3 5页。34人文探寻斋志异,纪昀并未专文说明理由,也许在他看来,聊斋志异还不够资格由他撰写专文加以否定。不过,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他会偶尔就此透漏一二,也会在跟弟子聊天时仿佛不经意地说出相关想法。综合他的这些言论,大体说来,他以为聊斋志异的缺陷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聊斋志异有大量“海淫导欲”的内容。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槐西杂志三)有这样一则:董秋原言:

21、东昌一书生,夜行郊外。忽见甲第甚宏壮,私念此某氏墓,安有是宅,殆狐魅所化歌?稔闻聊斋志异青凤、水仙诸事,冀有所遇,蹈不行。俄有车马从西来,服饰甚华,一中年妇女揭炜指生日:“此郎即大佳,可延入。”生视车后一幼女,妙丽如神仙,大喜过望。既入门,即有二婵出邀。生既审为狐,不问氏族,随之入。亦不见主人出,但供张甚盛,饮撰丰美而已。生候合,心摇摇如悬旌。至夕,箫鼓喧阑,一老翁塞帘揖日:“新婿入赘已到门,先生文士,定习婚仪,敢屈为相,三党有光。”生大失望,然原未议婚,无可复语;又铁其酒食,难以辞。草草为成礼,不别而归。家人以失生一昼夜,方四出觅访。生愤愤道所遇,闻者莫不掌日:“非狐戏君,乃君自戏也。”(第

22、3 0 3 页)“聊斋志异青凤、水仙诸事”,讲的是书生与花妖狐魅的艳遇。那些有情有义的花妖狐魅,不仅为穷困潦倒的书生带来了命运的转机,而且让他们的感情生活丰富多彩。蒲松龄写这种故事,也许是为了抚平现实挫折所留下的创伤,自有其充足理由;但这一类故事的反复出现,照纪昀的看法,是会误导读者的。“东昌一书生”就是被误导的读者之一。自然,他只是被狐捉弄了一番,后果并不可怕,但后果可怕的也所在多有,阅微草堂笔记就一再加以举例说明。对纪晓岚的这一看法,他的门人盛时彦心领神会,所以在阅微草堂笔记序中写了这样一段:“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社酒社,夸

23、名士风流。是以退食之余,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滦阳消夏录等五书,诡奇,无所不载;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故海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没。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久而不厌,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第5 6 7 5 6 8 页)所谓“海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没”,当然指的是聊斋志异一路作品。其二,聊斋志异体例不严,一部分作品像史部的传记,与飞燕外传会真记相近,一部分作品又像子部小说,与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相近,名为“志异”而又逾越了传统志怪的规矩,不符合著述惯例。其三,聊斋志异不是自

24、叙,却又经常描写细腻的私生活,他是怎么知道那些事情的?这个看法,纪昀曾与门人盛时彦交流过,后来盛时彦写姑妄听之跋,直接引用了纪昀的原话:“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媒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第4 7 2 页)基于上面三个理由,四库全书没有收录聊斋志异;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纪昀要写一部为子部小说参见陈文新:明清小说名著导读(第三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8 年,第1 6 7 页35小心思与大格局确立标准的“笔记”。纪昀不满于聊斋志异,源于其子纪汝佶的“误堕其白,竟沉沦不返,以于亡”(第

25、5 6 3 页)。纪汝佶生于乾隆七年(1 7 4 2),时纪晓岚1 9 岁;去世于乾隆四十一年,时纪晓岚5 3 岁,在翰林院侍读学士任上。以纪晓岚这样显赫的身份,却有一个痴迷于聊斋志异“沉沦不返”的儿子,这种挫折感无疑是极为强烈的。可以说,他与聊斋志异之间,有着解不开的“个人恩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即致力于廓清聊斋志异的的负面影响。二、纟纪昀的大格局与阅微草堂笔记所体现的社会关怀在纪昀的社会关怀中,淑世情怀、人生经验和学术情趣是三个不能忽略的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淑世情怀。在阅微草堂笔记的最后一篇,纪昀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惟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劝惩之旨,不颠倒是非如碧云,不怀挟恩怨如周秦行记,

26、不描摹才子佳人如会真记,不绘画横陈如秘辛,冀不见槟于君子云尔。”(第5 6 2 页)碧云是北宋魏泰托名梅尧臣所作的一部笔记,于宋代公卿,多所低毁,虽范仲淹亦未能幸免。周秦行纪是唐代李德裕门人托名牛僧孺所作的一篇传奇小说,旨在栽赃陷害牛僧孺。会真记即唐人元的莺莺传,记张生与崔莺莺不合礼法的恋情。杂事秘辛是明代杨慎托名汉人所作的一篇小说,叙汉代梁后被选及册立事,含有色情描写。纪昀引上述作品为戒,意在表达他的淑世情怀:他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于风化有补的作品。如徐纪氏嘉言序所说:“可异者,劝善惩恶之书,人所乐读,而或得一搜神、志怪等编,则舍此读彼者有之矣。将何法以挽之,使不移其所好乎?则莫妙于河间相国

27、纪晓岚先生所著消夏录等书,能寓劝善惩恶之意于搜神、志怪之中,使人读之不厌,感之易深也。”纪昀所劝的善,以仁慈最为突出;纪昀所惩的恶,包括了所有违背人类正义的行为。倡导仁慈和正义,是纪昀淑世情怀的两个主要侧面。仁慈是社会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一种品格。没有谁可以强制别人做仁慈的事,所以,仁慈总是自发的、自愿的。惟其如此,一个仁慈的人,尤其应该得到奖赏或喝彩。纪的阅微草堂笔记,就常常发挥了这种奖赏或喝彩的作用。如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齐大,献县剧盗也。尝与众行劫,一盗见其妇善,逼污之。刃胁不从,反接其手,缚于凳,已褥下衣,呼两盗左右扶其足矣。齐大方看庄,(盗语谓屋上了望以防救者为看庄。)闻

28、妇呼号,自屋脊跃下,挺刃突入日:“谁敢如是,吾不与俱生。”泌这一段论述,参考了陈文新纪晓岚对聊斋志异的批评与调侃一文(蒲松龄研究2000年第1 期)。纪晓岚著,吴波等辑校: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1 2 年,第21110页。36人文探寻:泌欲斗,目光如饿虎。间不容发之顷,竟赖以免。后群盗并就捕诛,惟齐大终不能弋获。群盗云:“官来捕时,齐大实伏马槽下。”兵役皆云:“往来搜数过,惟见槽下朽竹一束,约十余竿,积尘污移,似弃置多年者。”(第5 4 页)一个“剧盗”,何以一定要让他躲过追捕?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仁慈的事。并不是有人逼着他这样做,恰恰相反,他这样做还面临着被同伙斗杀

29、的危险。齐大因而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在人类伦理中,仁慈应该回敬给仁慈的人,也只应该回敬给仁慈的人,即孔子所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齐大的仁慈超乎寻常且出乎意料,他理所当然应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纪昀不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给予他相应的回报,那就不符合道德的标准。情节的逻辑其实也是道德的逻辑。又如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献县史某,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视者如也。偶从博场归,见村民夫妇子母相抱泣。其邻人日:“为欠豪家债,妇以偿。夫妇故相得,子又未离乳,当弃之去,故悲耳。”史问:“所欠几何?”日:“三十金。”“所几何?”日:“五十金,与人为妾。”问:“可赎乎?”日:“券甫成,金尚未付,

30、何不可赎!”即出博场所得七十金授之,日:“三十金偿债,四十金持以谋生,勿再也。”夫妇德史甚,烹鸡留饮。酒,夫抱儿出,以目示妇,意令荐枕以报。妇领之,语稍。史正色日:“史某半世为盗,半世为捕役,杀人曾不眼。若危急中污人妇女,则实不能为。”饮,掉臂径去,不更一言。半月后,所居村夜火。时秋获方毕,家家屋上屋下,柴草皆满,茅檐篱,斯须四面皆烈焰,度不能出,与妻子膜坐待死。恍闻屋上遥呼日:“东岳有急煤,史某一家并除名。”割然有声,后壁半妃。乃左挚妻,右抱子,一跃而出,若有翼之者。火熄后,计一村之中,蒸死者九。邻里皆合掌日:“昨尚窃笑汝痴,不意七十金乃赎三命。”余谓此事佑于司命,捐金之功十之四,拒色之功十

31、之六。(第6 3 页)仁慈是不能强求的,即使是兄弟之间、朋友之间,也不能强求。村民夫妇与史某之间,素无交情,当然不会指望他提供格外的帮助。而史某不光赠送了七十两银子,还能“见可欲而心不乱”。这样难得的仁慈,如果不让他得到现实的回报,良好的道德风尚就难以为继。这样看来,让好人得到好报,这样的因果逻辑是有助于社会风气之改善的。佛家常以因果报应之说劝化世人,其合理性在此。阅微草堂笔记采用这一逻辑,也是基于同样的动机。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槐西杂志三)“王符九言”一则,某妇因行善而得到了神的护佑,而神一定要让其周围的人看到这一事实,目的就是证明“善有善报”。行善的人明明白白地得到好报,在纪昀看来,这就是

32、生活应该有的逻辑。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常常就是这一逻辑的演绎。比起仁慈来,正义对社会更加重要。一个社会缺少了仁慈,只是不那么美好,不那么令人喜欢。但一个社会如果缺少正义,就有可能土崩瓦解。所以,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平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1 2 年,第1 5 8 页。37小心思与大格局民,还是官员,都应该主持正义;而官员由于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也更应发挥主持正义的作用。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就强调了这个意思:献县令明晟,应山人。尝欲申雪一冤狱,而虑上官不允,疑惑未决。儒学门斗有王半仙者,与一狐友,言小休答多有验,遣往问之。狐正色日:“明公为民父母,但当论其冤不冤,

33、不当问其允不允。独不记制府李公之言乎?”门斗返报,明为慢然。因言制府李公卫未达时,尝同一道士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者,道士太息日:“命在须史,尚较计数文钱耶!”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李公心异之。中流风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诵咒,风止得济。李公再拜谢更生。道士日:“适堕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贵人也,遇厄得济,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谢。”李公又拜日:“领师此训,吾终身安命矣。”道士日:“是不尽然。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桧,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

34、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晨门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侯日:鞠尽痒,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赌。此圣贤立命之学,公其识之。”李公谨受教,拜问姓名。道士日:“言之恐公骇。”下舟行数十步,翳然灭迹。昔在会城,李公曾话是事。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也。(第4 5 页)所谓“圣贤立命之学”,就是在应该主持正义的时候,绝不后退或畏缩。而主持正义的特征,就是让作恶者无可逃避地受到惩罚。如果作恶者可以漏网,由此产生的侥幸心理可能导致更多的恶果。英国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就此作了切实的说明:“违背正义的行为所以应该在今生就受到惩罚,纯粹是因为若非如此,社会秩序将无法维持;以致自然

35、女神教我们希望,而宗教信仰一我们认为一一也授权我们期待,违背正义的行为将受到惩罚,即使是在来世。”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姑妄听之四)让“四救先生”处于“四不救”的境地(第4 5 8 页),就是要惩戒这些未能主持正义的人;卷五(滦阳消夏录五)“星士虞春潭”一则也强调对非正义行为必须严惩。胥吏以及与胥吏相近的长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毒瘤之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四讲论“明清两代之胥吏”,有云:“明清两代的地方行政官,大都是管官的,不是管事的,事都交给师爷,由吏胥去办。这种师爷,各衙门都有,上下相混,四面八方相勾结。而管官的官却从科举出身,哪里懂得这些事?一个真想做事的官,一到衙门,至少须三四个月或一

36、年半载,才把衙门里详细情形弄懂了,而一辈吏就不免起来反对他,暗中作梗。这种情形,从明代起,以前是没有的。而直到清代,这种趋势,日甚一日。”大体说来,传统社会的舞弊作恶,以胥吏最为目惊心,阅微草堂笔记写到胥吏,也总是带有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意味,如卷六这样写道:“其最为民害者,一日吏,一日役,一日官之亲属,一日官之仆隶。是四种人,无官之责,有官之权。官或自顾考成,彼则惟【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谢宗林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 0 0 8 年,第1 1 0 页。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2 年,第1 2 8 1 2 9 页。38人文探寻知牟利,依草附木,势作威

37、,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四大洲内,惟此四种恶业至多。是以清我泥犁,供其汤鼎。以白皙者、柔脆者、膏者充魔王食,以粗材充众魔食。故先为差别,然后发遣。其间业稍轻者,一经离割烹炮,即化为乌有。业重者,抛余残骨,吹以业风,还其本形,再供刀粗;自二三度至千百度不一。业最重者,乃至一日化形数度,剔炙,无已时也。”(第1 0 3 1 0 4 页)这里遵循的乃是正义原则。长随与家人容易混淆,而实有不同。家人是严格意义上的家中奴仆,与外界联系较少;长随是随主人赴任的跟班,负责差役和官员之间的沟通,常常伙同差役上下其手。差役可恶,长随也一样可恶。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州县官长随”写一个长随得了一种奇

38、怪的病。这种病,据徐时栋评语所说,煞是令人感到恐怖:“妹夫慈溪葛崧生言:其乡一富家曾患此疾,初发时,足拇指疼痛,视之,并不肿烂。医视之,无识者。后来一城中医惊日:“不意尊府乃有此疾?疾当自下而上,寸寸烂断,强壮者必烂至心方死,年高者气血已衰,则不及心可死矣!后此果烂至两腿即死。当时,崧生尝言此疾之名,今忘之。”之所以让长随得这样一种极其痛苦而又无法治愈的病,是因为常随带给其他人的痛苦太多太剧烈,不如此不足以彰显社会正义。中国传统的世俗儒家伦理,源远流长,其特征是把劝善跟因果报应结合在一起。精英儒家伦理和世俗儒家伦理本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层面,而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作为知识精英的纪昀,却成了世俗儒家

39、伦理的倡导者。“它们所显示的意义就是:当时精英士大夫阶层非但与市民共同拥有一个伦理世界,他们甚且更是这套伦理观的主要推动者,自觉地担负着推广它的责任”,“所写的那些书遂都像是善书”,“可发挥教化”之功”。放下身段,以教化芸芸众生为已任,纪昀的狐鬼故事承载着他对世道人心的关注。第二个关键词:人生经验。向读者传达人生经验也是纪昀写作阅微草堂笔记的重要关切。其书名日“阅微”,是说他的那些人生经验,多得自具体而微的日常生活;而见微可以知著,足供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参考。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载:余在乌鲁木齐,因牛少价昂,农者颇病。遂严禁屠者,价果减。然贩牛者闻牛贱,皆不肯来。次岁牛价乃倍贵。弛其禁

40、,始渐平。(第1 7 4 页)纪的本人也许没有意识到,他所观察到的牛价变化,包含着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价格不只是关系到大众生活负担的一个问题,更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如果看成大众的生活负担,那么价格越低越好,这样大家的经济负担轻一点。如果看成资源配置问题,价格就不是越低越好,而是恰当才好。”“懂得价格起了资源配置的信号作用,就懂得为什么东纪晓岚著,吴波等辑校: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1 2 年,第3 2 7页。龚鹏程:中国文学史(下),台北:里仁书局,2 0 1 0 年,第4 3 5 页。23茅于轼、岑科:人文经济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41、1 3 年,第6 8页。39小心思与大格局西少了就该涨价。东西少,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这会造成生活中的极大不便。如果允许市场自已运作,价格自然会上涨。涨价以后需求会减少,供给会增加,供不应求的情况就能扭转。所以当市场是自由的时候,我们总能够买到任何一种商品。”纪昀记叙牛肉价格随资源配置而变化一事,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实例的尊重。尊重生活实例,而不依赖似是而非的常识,这是纪昀的忠告。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案例:王兰泉少司寇言:胡中丞文伯之弟妇,死一日复苏,与家人皆不相识,亦不容其夫近前。细询其故,则陈氏女之魂,借尸回生。问所居,相去仅数十里,呼其亲属至,皆历历相认。

42、女不肯留胡氏。胡氏持镜使自照,见形容皆非,乃无奈而与胡为夫妇。此与明史五行志司牡丹事相同。当时官为断案,从形不从魂。盖形为有据,魂则无凭。使从魂之所归,必有诡托售奸者,故防其渐焉。(第6 7 页)按照王兰泉的叙述,确实是“陈氏女之魂”借“胡中丞文伯之弟妇”之尸而“回生”,而官府依然判她“与胡为夫妇”。官府判决的依据,并非不相信“陈氏女之魂”,而是因为“魂”没有凭据,而“形”是有凭据的。假如根据“陈氏女之魂”的陈述做出判决,虽然可能是正确的,却会贻害无穷,因为其他别有用心的人会假托魂灵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宁可委屈“陈氏女之魂”,也不能开据魂灵所述判案的先例。纪昀对这一判案方式的认可,基于

43、他的生活经验和法律素养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槐西杂志四)讨论了官员微服私访的得失: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八余矣,见公合掌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日:“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日:“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日:“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日:“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熟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日:“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忧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为郡不减龚、

44、黄,然微不于众心者,日好访。此不特神奸巨囊,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熟无亲党,熟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子,闻见不真;病衰翁,语言昏惯,又可据为信献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熟肯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沉思其语,竟不访而茅于、岑科:人文经济

45、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1 3 年,第6 9 70页。40人文探寻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日:“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日: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此事杨丈汶川尝言之,姚安公日:“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第3 3 5 3 3 6 页)官员微服私访,就主观动机而言,是为了弄清事情真相,这当然是好的。但动辑私访,反而予奸人以可乘之机,其弊害不可胜言。故徐时栋评日:“私访偶一为之,亦无不可。今如僧言,是此公遇事无不访者。则诸弊丛生,理之必然。”纪昀借僧人之口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

46、事情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不去研察,而仅凭主观推断,其害也同样不可胜言。篇末引用其父亲姚安公的话,旨在提醒读者注意到事情的另一面。在讨论问题时注意从不同角度加以考察,表明了纪昀人生经验的健全。揭示生活的复杂和人心的隐微,正是阅微草堂笔记之所长。第三个关键词:学术情趣。与那些总是正襟危坐的学者不同,纪昀虽有正襟危坐的时候,例如在为四库全书撰写提要时,但他也经常怡然自得地以读书取乐,尤其是以读子部小说取乐。其门人盛时彦作姑妄听之跋,提醒读者留意阅微草堂笔记的“学问”和“文章”,而不要仅视为“笔墨游戏”(第4 7 2 页)。盛时彦的话无疑有他的道理,但注重学术趣味,或者说,有趣地谈论学术,却也是纪昀所热

47、心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测狐鬼之情状”的篇目,尤富趣味。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外叔祖张公紫衡”一则,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哪些妖精有写诗的能耐?外叔祖张公紫衡,家有小圃,中筑假山,有洞日“泄云”。洞前为艺菊地,山后养数鹤。有王昊庐先生集欧阳永叔、唐彦谦句题联日:“秋花不比春花落,尘梦那如鹤梦长。”颇为工切。一日,洞中笔砚移动,满壁皆摹仿此十四字,款斜,不成点画;用笔或自下而上,自右而左,或应连者断,应断者连,似不识字人所书。疑为童稚游戏,重垩而其户。越数日,启视复然,乃知为魅。一夕闻格格磨墨声,持刃突入掩之。一老猴跃起冲人去。自是不复见矣。不知其学书何意也。余尝谓小说载异物能文翰者,惟鬼与

48、狐差可信,鬼本人,狐近于人也。其他草木禽兽,何自知声病。至于浑家门客并苍蝇草帚亦俱能诗,即属寓言,亦不应荒诞至此。此猴岁久通灵,学人涂抹,正其顽劣之本色,固不必有所取义耳。(第1 4 9 页)在纪昀看来,妖精分为三类:动物精、植物精和器物精。植物精和器物精通常智商不高,当然不会写诗。即使是动物精,其智商也不一定高到写诗的程度,只有狐精的智商跟人不纪晓岚著,吴波等辑校: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1 2 年,第7 0 21页。鲁迅撰,郭豫适导读: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9 年,第1 6 9 页。41小心思与大格局相上下。这样的话题和谈论话题的方式,

49、都是轻松有趣的。世上留意狐鬼故事的不止纪一人,但像纪昀这样,能从故事中不时发现一些有趣的想象逻辑,却不多见。他常常忍俊不禁地把这些体悟记录下来,自己别有会心,也希望读者会心一笑。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人死了成鬼,不死成仙,何以冥司和仙界,从未见过洋鬼和洋仙?“人死者,魂隶冥籍矣。然地球圆九万里,径三万里,国土不可以数计,其人当百倍中土,鬼亦当百倍中土,何游冥司者,所见皆中土之鬼,无一徽外之鬼耶?其在在各有阎罗王耶?顾郎中德懋,摄阴官者也,尝以问之,弗能答。人不死者,名列仙籍。然赤松、广成,闻于上古;何后代所遇之仙,皆出近世?刘向以下之所记,悉无闻耶?岂终归于尽,如朱

50、子之论魏伯阳耶?娄真人近垣,领道教者也,尝以问之,亦弗能答。”(第1 2 5 1 2 6 页)所谓顾德懋、娄近垣不能回答,其实是纪昀留给读者的一个悬念。后来徐时栋读到这一则,忍俊不禁地加了一段评语:“但游中土之冥司,自然但见中土之鬼,譬人周历幅员之中,其所见自皆衣冠之伦,而遂谓徽外更无人爲,可乎?大抵地有人民,国家即于其地设有官长。人民繁远,立官即亦众多。深山穷谷,人迹不到之地设官分职,将焉用此?冥司有无,度亦不过如是,是则徽外焉得无冥司耶?荒外冥司之有无,吾不能知。然近年西夷错处四明,其死也闻有被宁波城隍司所拘唤者,此正如流民所到之地,即为其地官长所管辖耳。阴阳无二理,此可类推。”徐时栋之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