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机制的构建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5965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机制的构建路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机制的构建路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验交流23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追求教育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在高校,特殊学生是一个少数但需引起高校辅导员高度重视的学生群体。特殊学生因其身体方面的原因,导致学业受阻,且因长期以来受到的歧视会引起心理问题,各方面的问题堆积影响了该类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特殊学生群体受到个人思想水平、家庭教育水平、社会观念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高校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机制的建立不是仅凭单个部门或某位教师的力量便可以实现的。在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教思政【

2、2020】1号)中指出,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关键。三全育人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途经和方法,高校在面对特殊学生群体时,应整合校内外全员力量,全过程、多方位帮助和引导特殊学生实现健康发展、顺利成才。一、三全育人理念概述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三全育人”的概念,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分别从育人的主体、育人的时间空间和育人的多元维度三方面回答了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3、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员育人就是要求教育需要全员参与,构建学校、家庭、教师、社会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明确分工的育人格局,从而形成各方主体合力参与的局面,提升育人成效。全过程育人体现的是育人工作的系统性,它要求我们将育人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个环节。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应该是无时不在的,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做到潜移默化,体现在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全方位育人体现的是育人工作的多元目标。三全育人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的时代新人,既注重智育,更强调德育,既关注结果,也强调过程,是立德和树人两个本质要求的辩证统一。二、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现状(一

4、)负担沉重的经济困境特殊学生群体往往因为身体原因,医疗支出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使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仅能勉强维持运转。(二)力不从心的学业困境特殊学生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在校学习遇到的阻碍和困难较多,无法正常参加校园活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进度,导致其挂科多、学分绩点低,失去学习信心。学习基础较薄弱,上课课时无法得到保证,往往导致其学习上积攒的漏洞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和无力感。部分学生由于学业中途需接受手术,申请中途休学,学习的突然中断和学习环境的变化更是容易让其陷入自我放弃的泥沼。(三)自我封闭的心理困境特殊学生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希望,对

5、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和认可度都所有增加。但是进入大学后,面对学习难度增加以及身体缺陷带来的不便和阻碍,其自我价值感受到严重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机制的构建路径探索李旭芳(大理大学药学院,云南大理671000)摘要:文章从学生管理工作实际经验出发,分析了高校特殊学生群体面临着经济、学业、心理、就业等困境和压力的现状,并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机制的构建路径,即构建一个中心,整合两支队伍,实现全员育人;围绕一个目标,树立两个观念,实现全程育人;坚持一个理念,解决两个困境,实现全方位育人。关键词:高等教育;特殊学生;三全育人;帮扶机制作者简介:李旭芳(1989),女,白族,云

6、南丽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经验交流239冲击,容易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由于自己身体的特殊情况,特殊学生群体多表现为性格自卑、内向,不愿意与同学过多交流,对于同学的好心帮助较为抗拒,加上与周围健康同学身体、学习情况的对比,加重了该群体学生人际上的敏感和自卑,久而久之,形成心理压力,影响其健康发展。(四)迷茫无助的就业困境与健全大学生相比,由于政策上的矛盾、用人单位的不认可、学生个人身体条件限制、就业期望与就业市场的矛盾、就业观念不合理等原因,特殊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经济困境、学业困境、心理困境和就业困境是特殊学生学习和毕业过程中面临的几座大山,如果不及时疏导和帮扶,容易

7、导致该类学生自我放弃,学业无成,无法毕业,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危机事件。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特殊学生帮扶机制的构建路径(一)构建一个中心,整合两支队伍,实现全员育人全员育人强调育人元素和资源的聚合,要充分挖掘学校教职工、家庭成员、社会力量以及学生自身等不同群体的优势。在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过程中,高校应该充分动员校内外力量,即全体教师、党员、学生干部、学生组织和家庭,强化全员责任意识,构建高校特殊学生帮扶中心。首先,高校应通过入学学生信息筛查、家访等方式,在学校、学院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库,精准掌握特殊学生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学生特殊等级、学生学业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其次,高校

8、应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及面临的困难,统筹建立教师和学生两支队伍。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帮扶队伍的核心力量,应整合各方力量,为特殊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健康、舒心的环境保障。在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基础上,班主任、辅导员应主动联系任课教师、学业导师,针对特殊学生遇到的学业困难,共同做好学业引导和帮扶。另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动员学生党员、班级学生干部,组建手拉手帮扶小组,以便让特殊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新同学,使其克服生活不便,争取学业进步,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班主任、辅导员还应定期联系特殊学生家长,协同学生家长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价值

9、引导,做到学校、家庭、朋辈三方全员育人。(二)围绕一个目标,树立两个观念,实现全程育人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对于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为其注入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内生动力是关键。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形成全过程、长时段、持续性的育人机制。围绕立德树人为中心,高校应在教育过程中,引导特殊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奋斗观念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观念,从入学到毕业,帮助特殊学生规划好学业和职业生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努力谱写奋斗的青春之歌。特殊学生报到入学后,学校要认真了解特殊学生的身体状况及

10、个人需求,并向学生仔细讲解专业学习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如有特殊大学生的身体条件无法达到所学专业的要求,学校应及时帮助学生解读学校转专业的相关文件,为学生选择与自身条件最符合的专业,为学生未来顺利的专业学习打出通路。特殊学生的入学教育关键在于点燃其心中的梦想之光,让其看清自己未来将要肩负的责任。因此,高校应要分阶段地帮助其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为就业做最全面的准备。高校应牢牢把握特殊学生大一入学后的适应期,解决其生活上的不便和困难。高校应组织党员、宿舍长、班委三支队伍,建立朋辈帮扶机制,引导学生干部多接触和关心该学生群体,及时反馈其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为其解决。同时,利用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资

11、源,引导学生慎重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及特殊身体状况,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避免陷入学业困惑,并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大二的培养目标是创新,高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特殊学生群体勇敢尝试,使其通过参加活动、比赛,提升个人素质,进一步明晰个人定位和规划,并最大限度地与未来职业实现有效衔接。高校应高度重视大三的稳定和发展期,引导特殊学生通过各类活动稳定个人规划,并在确定个人目标后进一步发展提升。高校应牢牢抓住大四的求职期,引导特殊学生调整职业期待,对薪酬、福利待遇综合考量,使其选择理性客观、符合现实的求职目标。同时,帮助特殊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因过度关

12、注自身的缺陷而自卑,不敢与健全大学毕业生同台竞争,错失就业机会,无法就业。辅导员要做好特殊学生的精准帮扶,提前摸底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结合其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指导学生撰写求职简历,及时、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优先向合适的用人单位推荐特殊大学生。经验交流240(三)坚持一个理念,解决两个困境,实现全方位育人高校能够给予特殊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更多的困难还需要学生自己去面对。尤其是毕业后进入社会,该类群体还有更长的路要一个人走,有更多的困难需要自己去面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面对特殊学生时,提供帮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因此,对于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高校应坚持

13、助人自助的理念,在给予学生帮助的同时,应有目的地去锻炼该学生群体独立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学业帮扶,高校应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经济帮扶和心理纾解,通过解决经济和心理困境,多管齐下,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在漫长的就医、求学过程中,特殊大学生及其家庭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及财力,“因残致贫”是很多特殊大学生要面对的困境。特殊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往往是特殊学生群体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应通过谈话、走访调查、国家资助数据库筛查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特殊学生群体家庭经济情况,并及时给予贫困生认定和建档。借助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学校临时困难补助等渠道,给其更多物质

14、上的帮助,减轻其家庭负担和心理压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指出,要把“扶困”与“扶志”相结合,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和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助人自助,为了能彻底解决特殊学生及家庭的经济困难,高校要积极主动做好特殊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解读国家和政府对特殊大学生的优惠政策,提早介入,引导学生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并引导特殊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解决特殊学生就业为契机,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使其自我成长,在自立自强之后能够回报社会,成为真正的强者。在解决生活困境、学业困境的基础上,高校应协同多方力量,

15、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特殊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要帮助特殊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必须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辅导方式。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对特殊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辅导员老师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特殊生心理咨询台账,深入学生间沟通交流,了解其思虑忧喜,做到对其心理情况了如指掌,通过系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问题。针对特殊学生可能出现的敏感、自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高校应积极组织方便特殊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并配备适合的学生干部,引导他们乐观的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帮助特殊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四、总结与思考建立和完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机制有助于加快建设高质

16、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面对特殊大学生,我们应提前谋划、主动思考,协同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力量,做好特殊学生经济、精神、学业、心理、就业多方帮扶,为特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做好全程跟踪,为其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一)建立“分层次”“多渠道”的全面帮扶机制特殊学生的帮扶往往集思想引导、学业规划、心理解困、经济帮扶等多个问题为一体,单纯依靠单个力量是无法妥善解决的。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善于牵线搭桥、挖掘资源,建立“分层次”“多渠道”的帮扶机制,充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首先,辅导员应挖掘校内、校外资源,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经济帮助;其次

17、,求助专业课教师,对该群体给予重点关注,重点帮扶;同时,建立起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预警防控体系,对个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借助各方渠道的力量,辅导员应分阶段、分层次为特殊学生从助困、帮学、心理调适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引导他更快更好地适应正常的大学生活。(二)以梦想之光,为特殊学生注入努力向前的不竭动力特殊学生因为身体条件限制,往往感到自卑、胆小,没有自信,甚至有些同学因为自己的病痛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而陷入自责,有强烈的无意义和无价值感。因此,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帮助其树立自信、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与经济帮扶同样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应多为该类学生群体搭建平台,

18、引导其看到自我价值,积极接纳自我。同时,借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机会,鼓励特殊学生提早认识社会、锻炼自我、服务他人,从各类活动中提升自我效能,最终引导特殊学生健康成才,回馈社会,提升育人实效。参考文献:1张梦媚.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做好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职业教育,2021(1):165-166.2杜芬娥.“精准帮扶”背景下残疾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2021(22):16-18.3刘润,王小莉.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路径与机制的探索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0(6):115-118.4江媛.浅谈高校辅导员应对残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帮扶对策J.教育天地,2022(6):6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