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
2、”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注:车轊(wi):车轴头。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皆以轊折车败 败期年不克 克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南面而王耳 王 2、 “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何陋之有B将军宜枉驾顾之C辍耕之垄上D怅恨久之3、翻译下列句子。(3分)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汝何敢言若此! 4、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4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1、解释加点字词。 (1)坐盗 (2)其实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2、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齐人固善盗乎
4、? (2)景公使使者至。 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邓羌:人名。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
5、夫”均指官职名。王猛:人名。太后:符坚的伯母。豪横:恃强横暴。收:拘捕。报:答复。同志:志趣相同。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刑免:判罪免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 为 (2) 患 (3) 市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译文: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5、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
6、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注释:自新:人名。方简:刚直简朴。檠(qng):灯架。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意气:神色,精神。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1、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是()A.男有分,女有
7、归。(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2、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自 新 以 灯 檠 投 之 油 污 满 几 正 色 切 责 若 老 师 然4、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题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会稽
8、:地名。王大:人名。簟din:竹席。荐:草垫。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长:旧读zhn,多余,剩余。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可以一领及我 以:后大闻之 之: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 的品德。(2分)六、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京师:京城。果蔬:
9、泛指菜肴。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切成块的肉。箸:筷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公约之饭(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1分) 子 妇 之 亲 萧 氏 子 至 京 师。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2分) 七、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去 问其故 故: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
10、画线的句子。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八、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
11、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景公:齐国国君。霁:天放晴。陛:皇宫的台阶。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实味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3)叶徒相似(4)公被狐白之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
12、评析。(2分) 九、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童趣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 A昂首观
13、之,项为之强B徐喷以烟C作青云白鹤观D余年幼,方出神2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2分)十、阅读师旷问学,完成15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问于师旷
14、安敢戏君乎 如日出之阳 臣闻之2、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4、 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5、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十一、阅读颜回好学,完成14题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
15、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 发尽白,蚤死(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4、翻译下面的句子。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十二、阅读螳螂捕蛇,完成14题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注:1觇(ch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
16、:极、很,完全。4攧(din):跌。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 以剌刀攫其首 攫:(2) 蛇竟死 竟:3、翻译下面句子。然审视殊无所见。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A、 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B、 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C、 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D、 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十三、阅读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完成
17、13题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1雨(y)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2)立有间(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2、 翻译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3、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
18、饥寒者”?十四、阅读勉谕儿辈,完成14题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解释加点字(1)可办粗饭几日(2)何必图好吃好着(3)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十五、阅读打捞铁牛,完成14题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1、 解释下列加点字含义。(1) 一牛且数万斤。(2) 募能出之者。(3) 徐去其土。(4)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 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3、 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