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
2、展示:各类图片体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展示:各类火灾的照片体现火灾带给人们的灾害2、讲授新课一、燃烧(板书)设问: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探究:燃烧的条件思考1:烧杯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回答: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C, 因此,烧杯上的白磷能被大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的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 。C以上;仅靠热水的温度很难达到的。通过对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思考2:烧杯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回答:热水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温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 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 要有氧气存在。思
3、考3:如果向水中的白磷通入 氧气 那又会怎样?回答: 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了思考4:原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 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小结:燃烧确实需要氧气。通过以上实验总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可燃物 缺一2、条件 氧气(或空气) 不可 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讨论:古人从闪电过后的火灾中取火进山洞后发现:一旦火不小心被熄灭后,要再等一次火灾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此带来诸多的不便。于是他们就想能不能靠自己取火呢?后来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钻木取火和燧石取火!恩格斯对此有高度评价:“人类发明取火与直立行走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
4、” 请你 分析:钻木取火和燧石取火的原因。钻木取火:古人通过钻木摩擦生热使周围的温度达到木柴的着火点,这样木柴便燃烧起来就有了钻木取火燧石取火:古人通过互敲火石产生火花来点燃干树叶和木柴等!由于火花的使温度达到了干树叶和木柴的着火点便燃烧起来这就是燧石取火!判断: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那么相同物质的着火点就一定相同吗?并举例论证。回答:正确,着火点是物理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木屑比较容易点燃而木条较难点燃,是因为木屑的反应程度更剧烈。思考:反应程度与哪些方面有关?回答: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与表面积、组织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对液、气燃料与火焰的接触面积有关。大侦探:案件185
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2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声还。 谁是凶手?(提示:由燃烧的条件入手)大侦探的解答:凶手就是草料原因:船舱堆满的草料和船上的空气使燃烧的第1、2个条件已经具备了。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这样 的氧化反应很慢,不象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的 叫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也是一种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也产生热,不过放热很慢,察觉不出来。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产生的热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上升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燃烧的条件已经达到了。所以草料不经点燃就自行燃烧起来。总结:略作业: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