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史通》读后感.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235895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通》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史通》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史通》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史通》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史通中历史学理论的几个问题史书体例与史官建置和正史发展源流08级研究生 姓名 王海辰 学号 10832004【内容摘要】产生于盛唐时代的刘知几史通,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具特色的体例完备的历史学理论著作。刘知几不但在著作名称上标新立异,而且在著作框架的设计和论述方法上都独具特色。他在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沾溉后人的史学理论问题,本文仅以六家、二体、史官建置、古今正史四篇来分析。【关 键 词】六家 二体 史官建置 古今正史刘知几撰著史通,把经学领域的“通义”体名称移植到史学领域中,创作出了历史学理论文体,开辟了中国专门史学理论研究著作体裁的先河。今本史通由49篇论文组成,每一篇都是有关历史学理论的一个

2、分论题。每篇的篇名就是该篇的中心论点,共49个论点。紧紧围绕史学“辨其指归,殚其体统”的主题展开论述。其中内篇36篇从史书体裁体例、创作方法、史学批评和史家人才要求等方面归纳一系列原则,构成一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全书的主干部分。书中用了大量篇幅,对于史籍的源流、类别以及史体的发展作了论述,提出了著名的“六家二体”说。这里所谓“六家”,是关于史籍的分类;而“二体”,则是关于史体的分类。史通以六家、二体两篇冠盖全书,说明“六家二体”说在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刘知几通过对古往今来史籍源流的考察,认为大体上不出六家范围。六家篇说:“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

3、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这里刘知几所谓“六家”之论,是要区分史籍类别,追溯史籍源流;就刘知几“六家”论的具体内容而言,其中的尚书家与春秋家,刘知几借用礼记经解的话,认为前者旨在“疏通知远”,后者要在“属辞比事”;左传家和国语家旨在述说经义,国语家是于左传之外“稽其逸文,纂其别说”,以释经义;史记家“鸠集国史,采访家人,上起黄帝,下穷汉武,纪传以统君臣,书、表以谱年爵”,创立了纪传体;汉书家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包举一代,成为后世正史范本。刘知几从史籍源流角度提出“六家”说,这“六家”应该说是综合了史书体裁和史书内容而言的。而当他纯粹从史书的外

4、部形态即史书体裁来论说时,又提出了“二体”说。六家篇通过对六种史体的具体论述后,进而总结道:“考兹六家,商榷千载,盖史之流品,亦穷之于此矣。而朴散淳销,时移世异,尚书等四家,其体旧废,所可祖述者,唯左氏及汉书二家而已。”这就是说,“六家”当中,真正流传于世者,唯有左氏及汉书二家,而这里的“二家”,则显然是指左传之编年体和汉书之纪传体,是纯粹就史书体裁而言的。二体篇说:“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这里的“二体”是指以左传为代表的编年体和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认为二书史体的创立,标志着史书编纂体裁的完备。我们说纪传体是以史记为代表还是以汉书为代表,其内涵是不同的,史记的纪传

5、体是通史纪传,而汉书的纪传体是断代纪传。如果综合史通一书所反映的刘知几的历史编纂思想来看,他所说的“二体”,应该是指编年体和断代纪传体,因为一方面二体篇又说汉代以后的史书编纂是“班、荀二体,角力相争,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后来作者,不出二途。”这里已经说得很明确,史书编纂不出之“二途”,就是班固汉书为代表的断代纪传和荀悦汉纪为代表的编年体。这里以荀悦汉纪为编年体的代表,无改于左传编年体的性质;而汉书为代表的纪传体则强调的是断代。另一方面从史通关于通史纪传与断代纪传的评价可知,刘知几是崇尚断代纪传,而不主张通史纪传的做法的。六家篇说,通史纪传“疆域辽阔,年月遐长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此采录之烦者也”

6、,故不便做也不易做。而汉书的断代纪传,“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赅密,故学者易讨,易为其功;自迩迄今,无改斯道”,故而便于做,也容易做好。当然,刘知几也看到了史之“家”、“体”还存在着一个流变问题,外篇13篇是对这个体系相关问题的补充:史官建置阐述史学创作组织源流、古今正史阐述自古讫唐历代国史的发展源流。这两篇一是从制度发展的角度,一是从国史源流的角度对以体裁为评论中心的六家、二体的内容进行补充。 他系统而深入地考察了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得失利弊,相当充分地肯定了史官修史其中包括史馆修史的卓越贡献。刘知几对史官和史籍的评述,全面系统,源流分明,评价公允,多为历代史家和文献学家所本,

7、至今亦然。诚如金毓黻先生在所著中国史学史中所说:“外篇之首,冠以史官建置、古今正史二篇,古代之史家,即为史官,而史籍之精者,悉为正史,子玄取古代之史官,及隋唐以往之正史,序而列之,以明源流所自。”史官建置的开篇便充分肯定史官的历史作用。他说:“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史学寓乎史籍,史籍撰自史家,而我国古之史家

8、即为史官。故肯定史学之重大功用,当然要肯定古代史家史官,当然要肯定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作用。不过,肯定古代的史官修史制度并不完全意味着同时也肯定作为史官修史制度发展阶段的史馆修史。史官建置中述及唐初史馆,知几写道:“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西京则与鸾渚为邻,东都则与凤池相接。而馆宇华丽,酒馔丰厚,得厕其流者,实一时之美事。至咸亨年,以职司多滥,高宗喟然而称曰:朕甚懵焉。乃命所司,曲加推择,如有居其职而阙其才者,皆不得预于修撰。由是史臣拜职多取外司,著作一曹,殆成虚设。凡有笔削,毕归于余馆。”看来,知几对唐初史馆的评述还是相当客观公允的。刘氏叙述历代史官沿革变迁,条分缕析,简要详明。

9、古今正史按着时间顺序历述古今正史,分溯其源。所言正史,系指纪传、编年二体的史书。正史之名,最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指的是纪传体史书。隋志把史、汉视为纪传史之祖,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开创了纪传体史书体例。班固因史记撰汉书,改书曰志,取消世家,整齐为纪、表、志、传四体。而纪、传是这种体裁的主体,班书以下,表、志或有缺略,但一定有纪有传,凡属于这种体例的,都叫做纪传体。刘知几把编年史和纪传史统称为正史,他论史体结构,当然不局限于纪传史,不过主要是纪传史。刘知几关于纪传史的评论,贯穿史通全书,占有关乎全局的地位,由之可以窥见其史

10、评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的确,史通一书,内篇讨论历史编纂学,外篇叙述史籍源流,杂评古人得失。统而观之,既可视之为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历史编纂学,又可视之为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史学史。所以说,把史官建置、古今正史、杂述和六家、二体联系起来,我们大抵可以看出唐之前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及规律性,当然也可看出唐以前中国史料发展的历史过程及规律性。注 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页;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页;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7页;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9页;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9页;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03-304页;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74页;参考文献:1范学辉 齐金江主编本卷 儒家史学思想研究(21卷),中华书局;2杨天宇撰 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3 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