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巴西南部末次间冰期滨岸障壁岛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235641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西南部末次间冰期滨岸障壁岛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巴西南部末次间冰期滨岸障壁岛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西南部末次间冰期滨岸障壁岛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马奎祥 Luiz J.Tomazelli,Sérgio R.Dillenburg Luiz J.Tomazelli*,Sérgio R.Dillenburg 巴西南大河洲联邦大学地质研究所沿海及海洋地质研究中心(CECO)2006年10月12日收到文稿;2007年6月1日接收到修订文稿;2007年6月12日录取 摘要 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在末次间冰期高水位期沉积的沿岸沉积体,是一个沿海岸延伸数百公里几乎不间断的滨岸障壁岛。沿海平原北部几个采沙场高清露头的分析,为检验该区地层沉积性质提供了一个的机会。基于物理和生物沉积构造独特的组合,垂直的相序揭示了海退的(进积)海岸沙坝和浅海海洋沉积物。在高水位期近岸砂供应充足可能促进了进积作用,研究发现海平面初次的下降(强的海退)与末次间冰期相关,其时间大约为125ka。根据蛇形潜穴的海拔高度表明,曾经最高的海平面比目前高约7米。研究区域古水流资料表明,在末次间冰期高水位期沿海岸线方向水动力学及沉积物搬运条件与现今的相似。 2007年爱思唯尔B.V.版权所有。 关键词 :障壁岛岸线;末次间冰期海岸线;海平面变化;岸线推进;海滨沉积构造 1. 简介 海生氧同位素阶段(OIS)为5e类水平的末次间冰期高水位期,时间大约125ka,是在最重要的第四纪地质事件之一,根据The last interglacial highstand in sea level of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OIS)5e,dated around 125 ka,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ologic events of the Quaternary,and has been recorded world-wide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s as depositional and/or erosional features a few meters above present sea level(Shackleton,1969; Bloom et al.,1974;Neumann and Moore,1975;Dodge et al.,1983;Chappell and Shackleton,1986;Shackleton, 1987;Muhs et al.,1994;Muhs,2006).Along most of the Brazilian coastline,this event is mainly represented by marine terraces showing small variations in elevation above present sea level:6 to 8 m(Bittencourt et al.,1979);7±1 m(Martin et al.,1982);8±2 m(Suguio et al.,2005).On the Rio Grande do Sul(RS)Coastal Plain,in the south of Brazil,this global event is recorded as a prominent morphological feature—a sandy coastal barrier that can be traced for hundreds of kilometers along the coast( 根据 遍及全球沿海地区的沉积体系和侵蚀特征,表明该期海平面比目前的高出几米(沙克尔顿,1969;布鲁姆等人,1974;诺伊曼和摩尔,1975;道奇等人,1983;察佩尔和沙克尔顿,1986;沙克尔顿,1987;Muhs等人,1994; Muhs,2006)。沿着巴西大多数的海岸线,此事件主要表现在比现在的海平面高6至8米(当古等人,1979)、7 ± 1米(马丁等人,1982)、8 ± 2米(Suguio等人,2005)处的有微小变化的海洋阶地。在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RS)的沿海平原,这一全球性事件表现为一个突出的形态特征——在海岸沿线发育数百公里的沙质滨岸障壁岛(图1)。The last interglacial coastal barrier of RS is one of four distinctive sandy barriers developed in a broad(up to 100 km wide)and low relief coastal plain during late Quaternary highstands.The barriers,named from the oldest to the youngest Barrier I,II,III and IV(Villwock et al.,1986),have developed from the reworking of alluvial fan and shelf sediments during successive transgressive–regressive cycles.Barrier III,the Last Interglacial Barrier,is one of the best preserved of these units,and its correlative sediments can be traced from north to south along the whole coastal plain.The devel- opment of this barrier was critical for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coast because it enables the final formation,at the back-barrier area,of the largest coastal water body of the region and one of the biggest lagoons in the world(Patos Lag 南里奥格兰德州末次间冰期的滨岸障壁岛是晚第四纪高水位期发育的宽(至100公里)且低地势沿海平原的四个独特的沙质障壁岛之一。这些障壁岛从最老到最年轻依次被命名为障壁岛Ⅰ、Ⅱ、Ⅲ和Ⅳ(维尔沃克等人,1986),它们在连续的海侵和海退的周期下已经被改造成了冲积扇和沙洲沉积物。末次间冰期障壁岛Ⅲ是这些障壁岛中保存最好的之一,其相关沉积物遗迹遍布从北到南的整个沿海平原。这一期障壁岛的发育对海岸地质演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形成了在世界上有最大沿岸水域范围的泻湖(帕图斯泻湖)障壁岛后区域最终地层。 图1 研究区位置及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平原简图 在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平原第一幅地质图(德莱尼,1965)上的更新世chui地层包括末次间冰期障壁岛沉积物。沿着海岸平原这些沉积物根据它们不同的地貌、沉积特征和地层序列客观的得到辨认和标定。一些热释光年龄测定的属性(普波等人,1988;布赫曼和Tomazelli,2003)表明沉积事件发生在末次间冰期。障壁岛沉积学的奠基研究者是Tomazelli等人(1982),最近吉伯特等人(2006)对遗迹化石作出更精细地研究。 上述的研究展示了本区障壁岛相当少的关于沉积相和地层的信息。巴西南部的障壁岛具有数百公里的惊人连续性,其平均厚度和宽度分别约20m和8km。在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北部沿海地区的巨大障壁岛沉积物中提取工艺砂留了很多矿坑。在一些矿坑中可以观察到巨厚(约20米)且连续的垂直相序。在巴西缺乏对末次间冰期精细地研究,所以南里奥格兰德州的矿坑是研究如次巨厚沉积相的难得机会。本文以精细描述高质量的露头为基础,着眼于分析障壁岛的沉积相和地层。我们特别注重以波浪作用为主的小潮汐作用形成的近全砂质的物理、生物和沉积构造的性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地层形成的不同沿海环境(风成沙丘,海滩亚环境)。本文将最详尽的阐述科学界关于南美洲末次间冰期障壁岛形成日期的有关地质情况。 2. 区域环境 南里奥格兰德州The RS Coastal Plain is an elongate (620 km) and wide (up to 100 km) physiographic province underlain by the Pelotas Basin,the southernmost sedimentary basin of the Brazilia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 沿海平原是巴西被动大陆边缘最南端的沉积盆地,它是佩洛塔斯盆地一个很长(620公里)很宽的(100公里)独特自然地理区。佩洛塔斯盆地自从早白垩世南大西洋板块开始扩张(丰塔纳,1996)到现在,已沉积了累计超过10000多米的陆源碎屑物。在沿海平原凸起部位出露了这个地区较年轻的沉积地层。 南里奥格兰德州海岸位于板块内部,根据构造学观点认为其位置相对稳定。The RS coast is located in an intra-plate position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relatively stable from the tectonic point of view. 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平原的海岸线在南纬29°和34°之间几乎成直线,其中含有大量水体的凹地面积约为33,000km²,它们中的一些规模很大,比如帕图斯泻湖面积为10,000 km²;米林潟湖面积为3770 km²。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astal plain,adjacent highlands consist of Paleozoic and Mesozoic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rocks of the ParanáBasin that locally reach 1000 m.In the southern section,igneous and metamorphic rocks of the Precambrian shield form lower highlands.At present,all sandy sediments eroded from these highlands and transported by rivers to the coast are trapped in the coastal lagoons and other backbarrier environments and none reaches the oceanic shoreline 在沿海平原北部,巴拉纳流域主要是由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的高原,局厚度部达到1000米。在南部,由前寒武纪火成岩和变质岩形成次平原地带。目前,高原被侵蚀形成的沙质沉积物经河流运到沿海,被沿岸泻湖或障壁岛所阻挡而未能到达海岸线。 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全年雨季均匀分布,年均降雨大约1300毫米。风向由一个双向高能级系统控制(Tomazelli,1993),在春季和夏季主导风为东北向,其风力非常强;在秋季和冬季西—西南向风占主导地位。在南里奥格兰德州海岸以小潮汐波浪作用为主,其潮汐一天两次,平均潮差为0.5m。由于东南向波浪的影响在该区形成了向北的沿岸沉积带。构造隆起加上东向和北东向的海浪,特别是来自东向和东南向间歇性的风暴一起控制了沿岸的侵蚀和沉积过程(T omazelli和维尔沃克,1992; Calliari等人,1996)。 大陆架边缘平均宽度为150km, 陆架坡折位于水下170m处(Zembruscki和França,1976)。大The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has an average width of 150 km and the shelf break is situated at a depth of about 170 m(Zembruscki and Fran?a,1976).Bottom sediments on the shelf are predominantly terrigenous clastics with some biodetrital concentrations that seem to be mostly relict (Martins et al.,1967,1972;Corr陆架海底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碎屑物和一些生物碎屑残余物(马丁斯等人,1967,1972; Corrêa,1987)。 3. 研究领域和方法 Detailed examination and measurements made in exposed sandpit wall faces forms the basis of this research.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several sandpits located near the city of Osorio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astal plain(Fig.2).Observations of other outcrops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Barrier in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coast reveal the sa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ound in these sandpit exposures. 这次研究是以对暴露的沙坑剖面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为基础的,本次研究基于沿海平原北部奥索里奥附近的一些沙坑(图2)。通过观察海岸不同地点末次间冰期障壁岛露头,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 研究区域的障壁岛沙子现已当建筑的原材料而被开采。研究者用25年跟踪这些沙坑中一个(沙坑2)的开采变化,明显地发现这种露头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连续不断的打开一些不同空间的高质量露头,沉积物的易碎性很容易形成新的断面,使得能够观察到真实的沉积构造和沉积形态。然而这种类型的露头不断的发生变化,沉积物表面也不断地遭到破坏,比如采沙向前挖进的破坏。今天,一些最早的采沙坑被完全地遗弃,现在它们能提供非常有限的与障壁岛及地层相关的信息。因此,为了避免重要信息的遗失,我们收集一些例子反复地进行描述,并对一些有特征且寿命短暂的露头进行拍照。 本文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采沙坑的露头,挖沙机挖出的沉积物补充了一些岩性信息资料。除了观察和测量露头外,几个典型的关于沉积相的实例被收集用于研究晶粒大小和成分分析。在实验室用滤网和滴管对粒度进行了分析,通过显微镜对晶粒的构成进行了鉴定。在一些主要的露头尤其是那些古海平面露头,利用DGPS系统发现海拔对沉积相有控制作用。我们在所有的 图2 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平原北部Osório镇附近主要研究沙坑的区域地质简图 DGPS控制点设置了至少35分钟的读入记录,每次间隔3秒钟(读700次)。露头附近的大地测线位置校正了古海平面海拔,其精度通常在0.70m左右(表1)。在位于研究区北200km的因比图巴潮位站观察发现古海平面海拨与平均低潮位有关。 我们认为良好的蛇形潜穴遗迹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平均低潮线最佳的标志。在5个研究区分别对蛇形潜穴最高海拔进行测量(表1),发现它们一般分布在比目前海平面(因比图巴潮位站检测的平均低潮线)高5.1 ~7.7m的地方。 4. 沉积相分析 在研究区根据采沙坑沉积物露头和挖沙机挖出的沙(低于地下水位约5米)推断末次间冰期障壁岛的厚度约为20m左右。根据岩石的岩相以及物理、生物沉积构造特征,障壁岛可分为四种不同的沉积相。研究表明, 基本上所有的沉积相具有相似的垂向序列(见图3),下面将对这些沉积相进行详细描述,简述见表2。 图3 Osório镇附近的沙坑剖面出露着约18米厚垂直连续的相序,其中在相B上存在高密度的蛇形潜穴。 表2沉积相露头研究 沉积相 厚度 岩性 沉积构造 沉积环境 D 4-5米 红褐色石英细砂岩 底部发育大量的近于水平的层理、植物根和昆虫潜穴遗迹、古土壤。 含有植被的沿岸沙丘 C 1-2米 分选好的淡黄色细粒石英砂岩 低角度平行层理,生物扰动现象,石针迹遗迹相,植物根和昆虫潜穴遗迹。 前滨-后滨 B 4-5米 分选好的白色细粒石英砂岩 大型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一些水平的、低角度的交错层,丰富的遗迹化石:主要是蛇形潜穴和石针迹遗迹。 上临滨-前滨 A 5-6米 分选非常好的黄绿色泥质石英砂岩 丘状交错层理 中-下临滨 4.1.Facies A:lower-middle shoreface 4.1 相A:中—下临滨 底部相当于采沙坑在水位线下面被采捞的沉积物,厚度至少为5-6m。这种底部相大多数是不会出露的,对其的沉积环境演变研究基于岩性特征(沉积物的结构和构成)而不是沉积结构和几何形态。 采捞的沉积物包括黄绿色细砂岩(90-95%)和一些粉砂岩、粘土(5-10%)。通常情况下,在挖掘后被氧化前,沉积物呈现鲜明的绿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发现存在海绿石圆形颗粒(含量到达3%)(图4a),大多数海绿石颗粒呈现出淡黄绿色(10 Y 8/2),通常在它们表面有裂纹;其次是深黄绿(10 Y 6/6)色颗粒。这些海绿石颗粒的磨圆很好,平均直径(5颗沙粒)与沉积环境相一致。 图4 相A和B的沉积相特征:(a)在显微镜下拍摄的相A中圆形海绿石颗粒,请注意颗粒表面的裂缝。(b)在沙坑壁底部附近相A的细砂岩,显示有波状的结构,可能是丘状交错层理。(c)相B中含有蛇形潜穴的板状交错层理。(d)一些软体动物的贝壳模型遗迹存在于相B的细砂岩中,请注意贝壳凸起的方向。 在一些采沙坑剖面的底部,基础相由粉砂质波状层理组成,可能是波状交错层理(图4b)。这些层理厚0.20m,波长约1m。 4.2 相B:上临滨—前滨 中—下临滨到上临滨—前滨含有4-5m分选好的白色细砂岩(Mz=2.2 phi)。发育大规模的板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低角度的薄层(图4c)。 在一些地方沿层面排列着双壳软体动物的印痕(图4d),这些贝壳由碳酸盐和亚稳态的霰石组成,埋藏后由于溶解作用被完全地的破坏,但是贝壳地形态被完全的保存下来。几乎所有的贝壳印模以向上排列的形式被保存在只有牵引流和波浪作用的稳定位置(Allen,1982)。 在许多地方,内部层理的标定一般利用相邻的反向前积层——人字形交错层理(图5)。 图5 相B(上临滨-前滨)的露头显示邻近层系呈反向的层理——人字形型交错层理。 除了独特的内部层理,这个相另一显著的特点是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主要是石针迹遗迹相(图6和7)。丰富的动物遗迹群包含大量保存很好的节状蛇形迹潜穴。这种遗迹含有复杂的分枝,三维的潜穴体系由水平和垂直的管状体连网形成,在一些地方它们的长度超过了1m(图6c)。这些潜穴的直径有大有小,但通常它们的内径和外径分别在3-4cm和6-7cm之间。潜穴壁厚约1厘米,其内部平滑表面呈疙瘩状。 图6 相B的沉积构造(上临滨-前滨)。(a,b)板状交错层理,含有大量的蛇形潜穴。(c)蛇形潜穴的主杆(长1.2m)含有一些横向分枝,在分枝处含有球形的腔室。 其他遗迹化石在研究蛇形潜穴时已被鉴定,包括ichnogenera石针迹、Rosselia 、似海蚯蚓迹、双杯迹和Macaronichnuns(吉伯特等人,2006)。 .Facies C:foreshore–backshore4.3 相C:前滨-后滨 1~2米厚的相C逐渐地覆盖在相B上。相C以含有近水平分选好的层状浅色细砂岩为特征(图8),局部含重矿物富集的薄层,发育低角度(2-5°)冲洗层理。这种冲洗交错层理的单个纹层平行海岸延展可达几十米远。在这个单元生物扰动现象比下部的临滨少,遗迹化石主要有:蛇形潜穴、Rosselia、石针遗迹、Macaronichnus。 图7 照片拍摄的是沿海平原南部的Chuí镇末次间冰期障壁岛的相B的天然露头。低角度的平行层理夹有起伏的波状构造,请注意生物扰动——主要为蛇形潜穴。图中平行层理因富集重矿物而变得明显。 Beyond the distinctive internal stratifications,a remarkable feature of this facies is the abundance of trace fossils,mostly pertaining to the skolithos ichnofacies(Figs.6 and 7).The prolific ichnofauna contains mainly well-preserved Ophiomorpha nodosa burrows.The diameters of the burrows is highly varied,but the most common dimensions for the internal and outside diameter,are about 3–4 cm and 6–7 cm,respectively. The burrow walls,around 1 cm thick,are characteristically smooth in the interior,and exhibit a knobby texture formed by pelletal lining on the exterior surface. 朝这个单元的顶部存在着丰富的植物根遗迹和潜穴,表明逐渐过渡到潮上绿洲环境或陆相环境。 图8 沙坑剖面展示了相B、C、D在垂向上的连续性。相B显示了富集的蛇形潜穴;相C主要是含有低角度纹层的平行层状砂;相D中主要是发育生物扰动程度高的近水平层理;剖面最上部是风成沙丘和一些古土壤层。 4.4相D:风成沙丘带 这个单元的上部主要是厚约4~5米的块状红褐色细砂岩。底部沉积物逐渐覆盖在前滨-后滨相上,具有很强的生物扰动痕迹和遗迹化石(图9)。Gibert等人(2006年)发现这个相存在Krausichnus、Vondrichnus、Taenidium和黄蜂茧动物遗迹,其所有的遗迹表明当时为陆相环境。 在一些地方主要发育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层理,朝顶部逐渐变为高氧化无结构的红色沉积物(图9)。 沿岸沙丘带由相对平坦的低地形和波状起伏(沙丘)的地带交替出现形成,其沿岸沉积物具有障壁岛的形态特征。 5. 解释与讨论 从上述垂向连续的相序中获取的沉积学和古生物学资料清楚地表明,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平原在末次间冰期高水位期形成了进积(海退)的滨岸障壁岛。尽管滨岸障壁岛沉积物的结构一致,主要都是分选好的细砂岩,但根据沉积物的物理和生物构造可以将滨岸划分为四种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相。下面主要讨论这四种相的显著标志。 基底相A由连续的细颗粒构成,它最重要的特征是存在海绿石颗粒。Dillenburg等人(2000年) 从研究区附近的Tramandai区域搜集到岩样,通过鉴定和描述发现了海绿石,他们是首次在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平原的沉积物中发现这种矿物的人,笔者认为这些临滨沉积物与末次间冰期滨岸障壁岛有关。 根据相B含有大量的物理和生物沉积构造,认为相B是从上临滨到前滨的沉积物。在相B中相邻的前积层呈反向,是明显的双向交错层理,这种层理通常由活跃的双向潮汐作用形成。然而,在研究地区却没有发现受潮汐作用影响的其它现象。末次间冰期的潮汐规律与现在的相似(小潮汐只有50cm潮差),说明这种交错层理很可能是由近岸的沙滩受波浪影响向相反方向迁移形成的。波浪作用造成沙的推移搬运是近岸沉积物搬运的主要形式。(克利夫顿等人,1971;Hunter等人,1979;Dupré,1984;Gallagher,2003;Swales等人,2006)。 古水流遗迹的测量表明沿海地区当时的流水动力学和沉积物搬运特征与现在的沿海地区相似(图10)。NE为主导方位表明当时的沿岸沉积物运移方向为NE向,这与现在的海岸沉积物运移方向一致。 图10 在根据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真倾角方位(50°)所绘的玫瑰图中,两个极大值区域代表做海岸地形迁移的方向,表明古海岸线方向(NE-SW)与现在的海岸线方向相同。 相B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大量的蛇形枝节状潜穴和其它石针遗迹相楚地表明,沉积物是相对高能量波浪作用的浅海沙地环境中沉积的(弗雷等人,1978;Pemberton等人,1992)。由于最高出露的蛇形潜穴能非常好地指示平均低潮线的位置,假设更新世的潮差和现在的相同(0.5米),则在末次间冰期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的海平面比现在的高出7.7米。 由于露头的质量和测量可利用的设备有限,我们只能在研究区内下结论,这占整个障壁岛系统很小的比例。尽管如此,对600多公里的障壁岛形态规律研究表明,高度没有显著的变化,并与其它的关于巴西沿岸末次间冰期高水位期海平面高度的观察结果相吻合(Suguio和Mar -tin ,1978;Martin等人 ,1982;Suguio等人,1985年;Martin等人 ,1988;Dominguez等人,1992;Martin等人 ,1996;Barreto等人,2002)。 在南里奥格兰德州更新世海平面的高水位期,按时间顺序的资料非常有限。 在一个矿坑遗址发现风成沙丘沉积物迅速覆盖在前滨沙上,用热释光测定为85075年,根据Poupeau等人(1988)的研究,其精确度为30%。南里奥格兰德州末次间冰期的一些前滨沉积物用热释光测定为109,000±7500年(Buchmann and Tomazelli,2003),这些沉积物位于距研究区南部250公里的Conceição 灯塔附近(位置见图1)。障壁岛在南里奥格兰德州海岸延伸达620公里,而且在全新世晚期出现了泻湖-障壁岛系统,这充分的表明研究的沉积序列形成于大约125,000年前的末次间冰期(氧同位素测定)。 相C与D分别被看作为前滨—后滨和沿岸沙丘环境,现存的C相顶部植物根遗迹和潜穴遗迹表明沉积环境为陆相。在D相的底部,发育海岸沙丘典型的水平或者近于水平层理,反映了垂向加积的沉积模式(Hesp,1988;Short和Hesp,1999;Bristow和Pucillo,2006)。 障壁岛的进积时沙子的来源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障壁岛-泻湖和障壁岛-河口系统能够卸载河流携带的泥沙,阻止了泥沙向海滩沉积(Roy等人,1994;Morton,1994),尤其是当泻湖和河口大部分仍未充填时(Lessa等人,2000)。在全新世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大多数被潮流和河流搬运的沉积物被困在泻湖里(Tomazelli等人,1998),所以障壁岛海滩从内陆得到了非常少的沙子。就像前面提到的末次间冰期障壁岛的封闭了帕图斯潟湖一样。我们假定当时河流搬运来的大多数粗颗粒的沉积物(Camaquã 和Jacuí,所在位置见图1)像现在的一样被困在泻湖里,可我们完全缺乏河流给障壁岛提供物源的直接证据(例如云母和植物碎片的存在)。因此,障壁岛形成过程中的物源很可能是海洋。 根据Dillenburg等人(2000年)详述相A中海绿石颗粒的一些特征(磨圆度好,分选好),表明它们是搬运来的,而不是原地形成的。根据Amorosi(1995)的分类,这些海绿石颗粒可能是“由碎屑形成的”或“准原地生的”。第一种情况,它们形成于内陆架,在障壁岛进积的过程中被搬运到滨岸;第二种情况,它们是由内陆架第四纪海洋沉积物风化剥蚀而来的。这两种情况都说明海洋是障壁岛演化的主要物源。 这个障壁岛的演化可能与末次间冰期高水位期和海平面下降初期近海的富余沉积物有关。很多研究者认为,这种情况下近岸沉积物的搬运通常需要重建海滩体系的平衡,使得沿岸沉积物发生运移(参见例子Swift,1976;Dominguez和Wanless,1991;Dominguez等人,1992;Roy等人,1994;Lessa等人,2000;Dean和Dalrymple,2003年;Stapor和Stone,2004)。 6.结论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may be drawn from this study 本次研究中可得出以下结论: 1.The last interglacial highstand in sea level is represented in RS by a sandy coastal barrier(Barrier III of Villwock et al.,1986)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lithology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s.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these facies are interpreted as lower-middle shoreface,upper shoreface–foreshore,foreshore–backshore and eolian vegetated dunes.Th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of these facies is typical for a regressive(prograded)coastal sequence.1、南里奥格兰德州末次间冰期海平面高水位区被认为是沙质滨岸障壁岛(障壁岛Ⅲ,Vill- wock等,1986),根据岩相和沉积构造可将其分为4个沉积相,这些相的沉积环境分别被认为是中—下临滨、上临滨—前滨、前滨-后滨和风成沙丘带。这些连续的相是一个典型的海退(近积)的沿海地层序列。 2.The sea was the main source of sand for barrier progradation,probably from reworked pre-existing Quaternary deposits in the shoreface and inner shelf2、障壁岛进积的物源主要来自大海,也可能来自临滨和内陆架的第四纪沉积物。在末次间冰期高水位期和海平面下降初期滨岸的沉积物过量的向海一侧沉积The onshore transfer of sediments may have been a response to the excess of sediments in the offshore profile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highstand and initial fall in sea level.。 3、在末次间冰期高水位期间,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地带呈现的地理(海岸线标定)、水动力学和沉积物运移条件与现代的沿岸相似。和今天的一样,它是个开放的波浪占主导作用的向北沿岸沉积体。 4.Based on evidence obtained from altimetric measurements of the highest exposure of the Ophiomorpha nodosa burrow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ast interglacial sea level maximum in the RS coast was around 7 m above present day sea level.4、根据枝节状蛇形潜穴最高露头的高程测量结果,推断南里奥格兰德州沿海末次间冰期海平面的最大值比目前的高出7m左右。 鸣谢 我们要感谢CNPq(巴西国家科学与技术发展委员会)的资金支持,同时感谢Patrick Hesp对本文初稿的有利地评论,感谢Eduardo G.Barboza 和Maria Luiza C.C.Rosa的室外工作,最后感谢两名匿名评审员恰当地评论。 We would like to thank CNPq(Brazilian 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financial support.Thanks also go to Patrick Hesp for helpful comments on an earlier draft of this paper,to Eduardo G.Barboza and Maria Luiza CCRosa for their assistance in the field,and to two anonymous reviewers for their appropriate comment 参考资料 Allen,JRL,1982.Sedimentary structures:their character and physical basis.Developments in Sedimentology,30A.Elsevier,Amsterdam.593 ppAllen,J.R.L.,1982.Sedimentary structures:their character and physical basis.Developments in Sedimentology,30A.Elsevier,Amsterdam.593 pp. Amorosi,A.,1995.Glaucon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distribution in siliciclastic sequences.J.Sediment.Res.65,419–425. Barreto,A.M.F.,Bezerra,F.H.R.,Suguio,K.,Tatumi,S.H.,Yee,M.,Paiva,R.P.,Munita,C.S.,2002.Late Pleistocene marine terrace deposits in Northeastern Brazil:sea-level change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Palaeogeogr.Palaeoclimatol.Palaeoecol.179,57–69. Bittencourt,A.C.S.P.,Martin,L.,Vilas Boas,G.S.,Flexor,J.M.,1979.Quaternary marine formations of the coast of the State of Bahia(Brazil).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stal Evolution in the Quaternary.S?o Paulo,Brazil,pp.232–253. Bloom,A.L.,Broecker,W.S.,Chappell,J.M.A.,Matthews,R.K.,Mesolella,K.J.,1974.Quaternary sea level fluctuations on a tectonic co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