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管理学第一二章讲义及习题.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226556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第一二章讲义及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学第一二章讲义及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管理的定义 1、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周三多) 2、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来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过程(法约尔)。 3、管理就是利用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学派代表人西蒙) 5、管理就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芮明杰) 6、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调配组织资源以有效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协调过程。(金润圭) 要点:(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内部五要素: 人: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物与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 机构: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 信息:管理的依据、媒介,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 目的:即宗旨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①各种关系:a、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a)人与人;(b)人与物;(c)物与物。b、各项活动的时空关系。c、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②协调的中心是人。 ③协调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①“硬”技术: ②“软”技术。 (4)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三、管理的特性 (一)科学性 (二)艺术性 (三)动态性 (四)经济性 四、管理的职能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周三多: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金润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但由于主管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他们在执行这些职能时也就有所侧重。分三个层次:上层主管;中层主管;基层主管。 五、管理者的角色 (一)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者即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2、管理者的角色概念 3、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十种角色: (1)人际方面的角色: ① 挂名首脑: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在组织中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 ② 领导者:必须按照组织目标和变动的环境激励、培训、惩戒下属,否则目标的实现可能会有问题。 ③ 联络者(内外)一方面可获取各方面对组织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组织的关系资源。 (2)信息传播方面的角色: ①监听者(信息接受者):即从不同渠道用各种方法接受信息,了解信息,掌握信息。 ②信息传播者:即把组织中的信息,自己收集加工的信息等向组织成员加以宣布,传递,以便组织成员共享信息,便于更好工作。 ③发言人:即管理者有时必须代表组织同外界公布态度,决定,报表,报告,进行演讲等,有时可能是组织运作的需要,有时则可能是外界压力的结果。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①企业家:指具有一种捕捉发展机会能力,进行战略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管理者。 ②混乱驾驭者(冲突管理者)(干扰对付者):即处理组织内混乱事件并通常能获得成功的管理者。 ③资源分配者:对组织的有限资源,根据组织目标分解的内容进行分解,实际上也是决策的内容之一。 ④谈判者: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与其他组织商定合作与成交的条件时,即扮演这一角色。 小结: (1)人际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内外)。 (2)信息传播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资源分配者;混乱驾驭者;谈判者。 六、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 洞察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能力 管理者整体的经营思想及行动指南 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七、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 特殊---->一般 (二)试验法 (三)演绎法 一般---->特殊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一)时间:十八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早期/传统管理阶段)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1、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人性假设; 2、英国数学家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分工减少支付工资;按劳付酬的观点 3、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物·欧文: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4、英国化学家、经济学家安德鲁·尤尔:第一个提出要在工厂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的人; (三)这阶段的特点:凭经验管理。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1、时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中期 2、泰罗制 “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创立的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代替经验操作方法,并用标准化操作方法训练工人。 (4)实行劳动时间定额 (5)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 (6)实行分工:管理人员专业化,产业工人岗位化。 泰罗制的特点及不足: ①特点: 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效率问题 ②不足: 涉及管理的范围和内容都比较窄 将工人只看作一种会说话的机器,将人看作是“经济人” 3、其他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甘特:甘特图, 计件奖励工资制 (2)杰布雷斯:动作更合理有效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3)福特:创造汽车流水生产线,并进行标准化工作 产品系列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作业专门化、机器及工具专用化。 (二)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与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1、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法约尔。 理论观点: ①六种活动:生产、安全、财务、会计、商业、管理 ②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③管理的14条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时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流派 1、管理科学派:(科学管理理论的延续与完善)用科学的方法论解决生产与作业管理问题。 2、行为科学派:应用科学的方法论解决管理中人的问题,从内因方面调动人的积极性。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管理学者试图通过行为科学的研究掌握人们行为的规律,找出对待工人的新手法和提高工效的新途径。 (1) 人群关系论:(梅奥所提出的新的观点。) ①企业职工是“社会人”。 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③企业中存在者非正式组织。 所谓正式组织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 所谓非正式组织就是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有一定行为准则或惯例的群体形式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区别: 正式组织以效率和成本为主要标准,要求成员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协作。 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为主要标准,要求其成员遵守人群关系中形成的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 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 (4)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人性假设) 四.近年来出现的管理变革 (一)管理实践方面的变革 1.管理思想的变革: (1)人本管理思想兴起 (2)由重物质资源转向智力资源 (3)竞争对立→竞争合作 2.企业目标方面变革: 由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 3.生产运作管理方式的转变:大量流水生产→单件生产 4..组织结构型态的变革 (1)金字塔型→扁平化发展 (2)橄榄型→哑铃型 (研发,营销小)→(研发,营销大) (3)实体型态→虚拟化型态 (4)组织规模的两极分化 (二)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全面质量管理(TQC:total quality control) 2、准时化生产 JIT( Just in time) (一)选择题 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2、在 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3、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 。 A、企业家角色 B、混乱驾驭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4、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5、 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6、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 。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7、作为 ,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 ,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听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8、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和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D、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9、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好? 。 A、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 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 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10、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11、管理中的组织职能首先是对管理人员的 的管理 A. 管理水平 B. 管理方法 c. 管理质量 D. 管理劳动 12、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 A、人际技能B、诊断技能C、概念技能D、技术技能 13、 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 , 所行使的是 A. 挂名首脑 B. 联络者 c. 发言人 D. 谈判者 14、 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 , 这是管理的 职能。 A. 控制 B. 组织 c. 领导 D. 计划 15、 对组织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 控制 B. 领导 c. 创新 D. 决策 16、 管理者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时 , 所扮演的是 A. 发言人角色 B. 传播者角色 c. 联络者角色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管理?管理学?管理活动具有哪些职能? 2、 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3、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三)课堂案例分析 他们在扮演什么角色? 玛丽是一家造纸厂的厂长,这家工厂面临着一项指控;厂里排泄出来的废水污染了邻近的河流,因此,玛丽必须到当地的治水管理局去为本厂申辩。奥利弗是该厂的技术工程部经理,他负责自己那个部门的工作与销售部门相协调。拉尔夫负责厂里的生产管理,他刚接到通知:每天向本厂提供包装纸板箱的那家供应厂商遭了火灾,至少在一个月之内无法供货,而本厂的包装车间想知道,现在他们该干什么。拉尔夫说,他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一个是罗丝,她负责文字处理办公室的工作,室里的员工之间为争一张办公桌刚发生了一场纠纷,因为它离打印机最远,环境最安静。 讨论:运用管理者角色理论,分析在这家企业里,玛丽、奥利弗、拉尔夫和罗丝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提示】从本案提供的材料看,玛丽、奥利弗、拉尔夫和罗丝在要处理的工作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玛丽是厂长,她要以企业的挂名首脑身份去到治水管理局为本厂申辩废水污染问题,奥利弗作为工程部门经理,主要以联系者、传播者的角色去负责与销售部门相协调;拉尔夫在本案中以资源分配者、传播者、监听者的角色去处理问题;而罗丝则主要以混乱驾驭者来解决内部纠纷问题。 一、选择题 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 2、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 B 。 A、经纪人 B、社会人 C、理性人 D、复杂人 3、韦伯认为 权威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A. 个人崇拜式 B. 理性一合法的 C. 传统式 4、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属于保健因素的是哪些个? C 。 A、工作上的成就感 B、提升 C、工资 D、责任 5、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 , 所行使的是 A. 代表人 B. 联络者 c. 发言人 D. 谈判者 6、下面哪些是人群关系派的主要观点? 。 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一类人的主导需要可能是安全需要? 。 A、总经理 B、失业人员 C、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D、工厂的一线操作工人 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哪项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 (1)就业保障 (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 (3)工作的挑战性 (4)同乡联谊会 (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1)(4)(2)(3) B、(5)(4)(1)(3)(2) C、(5)(4)(1)(2)(3) D、(5)(1)(3)(4)(2) 9、 管理者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时 , 所扮演的是 A. 发言人角色 B. 传播者角色 c. 联络者角色 10、 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 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 归纳法 B. 试验法 c. 演绎法 11、现有很多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甚至有的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互联网等资源在家里办公。这样他们对工作和个人的家庭、社交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必须每天去公司上班的。你认为该公司的管理者所持有的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倾向于哪一种? 。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社会人 12、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指 A、能影响和促进职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B、能保护职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C、能影响和预防职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 D、能预防职工心理疾病的因素 13、上世纪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当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 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14、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哪种说法最恰当? 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二、简答题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客观地评价泰罗制? 2. 差别计件工资制与计件奖励工资制有什么不同? 3.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4.现代管理的两大流派及其各自解决管理活动中何种问题? 5.通过霍桑试验,梅奥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6.什么是正式组织?什么是非正式组织?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 某公司新任命王军为销售部经理,在此之前,他在车床组做了五年组长,对情况很了解,为了使车床组面貌有所变化,使整个工段工作有所发展,他决心实行方案,方案的要点在于:(1)工时定额大幅提高;(2)完成定额发全额奖金,达不到就扣奖金,扣的幅度为1/3、1/2,直至扣完,方案实施后确实面貌发生了变化,工作量上去了。王军在新上任之后,通过对销售统计资料研究与走访同类厂,也决心推行一方案,方案要点是:(1)每月每人应完成销售量;(2)完成得全奖,如完不成则完不成一台扣20%奖金;(3)连续半年完不成指标的,则下浮一级工资,王经理认为他的方案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对销售员得采取强硬措施,好好管管,要不大家怎么肯拼命干。看了案例,你认为王经理对人的看法属于哪种“人性假设”为什么?他的方案有激励效果吗,为什么?若你是王经理,你又会如何去做呢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