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生活第五六课练习.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226544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五六课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化生活第五六课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五六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方格里,每题3分) 。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这是因为(  )。 ①没有社会实践就没有文化创新 ②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④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我们对待文化交流应当采取的全面的、正确的态度是(  ) A.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 B.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C.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D.既要加强文化交流,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又要警惕西方的腐朽文化渗透 3、2009年4月7日,北京日报报道,在北京市22所中小学试点一年后,“京剧进课堂”进入推广阶段。最快今年年底,京剧艺术将成为该市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教材《京剧》也将完成研发。上述做法( ) 。 ① 有利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结合 ② 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 发挥了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 ④ 表明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唯一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这两个成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一个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  ②全社会应当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好风尚 ③每个人应当把学习作为唯一的乐趣  ④传统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前几届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海洋•未来的财富”;“人类•自然•科技•发展”;“水与可持续发展”;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世博会的这些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达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说:“此所谓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午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金复古,别立新宗…”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 A.坚持拿来主义,全盘吸收 B.坚持排外主义,全盘否定 C.辩证对待,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D.区别对待,吸收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文化 7、唐文化的宏大气魄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和美术;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医术、建筑艺术及至马球运动等,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首都长安则是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唐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大规模吸收,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卓越范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①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 ②在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 ③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A.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8、林则徐在查禁鸦片期间,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中上联是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如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明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则表明(  )。  ①要学习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借鉴 ③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的基础上,融汇出具有新质的文化 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①② 9、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持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  )。 A.全面挖掘和抢救古代优秀剧目 B.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精粹 C.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D.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精华 10、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 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11、1978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表明(  )。 ①思想运动对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文化发展对思想运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12、“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这是比尔·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这种描述表明(  )。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 ②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④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13、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这表明(  )。 A.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   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动力   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14、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 A.文字 B.史书典籍 C.音乐 D.绘画 15、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的形成时期是(  )。 A.殷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6、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关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苏州园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国的园林艺术独树一帜 ③中国园林集世界之大成  ④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18、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所罕见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9、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做到(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是(  )。 A.苏州园林   B.埃及金字塔   C.都江堰   D.古巴比伦遗址 21、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具有______特点。 ①实用性 ②理论性 ③整体性 ④尖端性 A.①④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22、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安置了56根民族团结柱,每根民族柱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 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②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④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23、下列有关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④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唯一特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文化生活第五六课练习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A A C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B B A D D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D C C A B D 二、问答题(28分)。 17.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每天都有数十万人来到这里,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每天又有数十万人离开这里,带走人类智慧文明的火花。一个月来,世博会作为全民大课堂的作用初步得到体现。上海世博会,将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带到了我们身边,许多过去只在地图上存在的地方原汁原味地还原到我们眼前,许多过去只在新闻报道中耳闻的案例生动地在展馆中再现。在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世界东西方各具特色的文明争相绽放,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世界文明的绚烂多彩。 问题:(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分) (2)、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6分) (3)、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6分) (4)、我们应如何看待外来文化?(4分) (5)、请结合材料,说说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9分) 文化生活第五六课练习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A A C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B B A D D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D C C A B D 二、问答题(28分)。 答:(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取众长。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5)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取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在上海世博会上,参与国纷纷把他们的优秀文化展现给世人,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用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以服务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