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住院患者意识清楚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实行双向核对法,既核对床头卡、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各项操作治疗工作。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进行腕带识别,并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腕带使用制度
1、全院所有危重、一级、手术、新生儿、急诊患者一律使用腕带表识身份,医务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告知工作,做到有效配合。
2、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3、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即护士—患者、护士—患者家属、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或遗失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佩戴松紧以垫二指为宜。腕带原则上佩戴于手上若有特殊情况可佩戴于脚踝处。以便于核对。
4、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不得给予他人使用。男患者使用蓝色腕带;女患者使用粉红色腕带;(以上规定包括新生儿在内,按照护理级别进行佩戴)。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患者进行护理级别更改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5、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经常检查患者腕带标识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患者腕带标识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6、患者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转到相应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信息,及时进行更换。
7、当患者有特级护理或一级护理转为二级、三级护理时,腕带可不比特意取下,可留至出院时由护士取下。
患者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
1、全院住院患者在以下科室实行手术转科等工作时必须执行以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2、急诊、手术室、产房、ICU必须同相关科室病房护士做好以下患者交接时身份识别制度。
3、所有住院患者在转科过程中,必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同时认真执行交接身份识别制度。
4、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对意识清楚患者手术室护士要让患者进行陈述姓名确认,意识不清等患者要有家属进行陈述姓名,确定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手术后患者术毕回房时,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房护士在次进行交接,并同第一条规定进行腕带识别及交接单填写、床头卡的确认、同时让家属陈述姓名。
(3)术后根据医嘱护理级别情况,病房护士及时进行腕带的更换工作。
5、急诊转科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如意识不清,无名氏等情况,同时又不能进行身份确认的要将腕带床号、性别、住院号、科别填写完整。
(2)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携带完整的患者在急诊就诊的病历,认真与转到科室护士交接,填写患者交接单,两个科室护士同时核对腕带进行身份识别。对意识清楚患者进行陈述姓名确认;对意识不清患者由家属进行陈述姓名确认,无误后急诊护士方可离开。
6、ICU与病房相互交接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ICU与病房、病房与ICU转接患者时,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
(2)相互转接必须认真填写交接记录单,同时双方护士进行腕带识别,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3)对意识清楚患者除以上工作外,要让患者陈述姓名,对意识不清等情况患者让其家属进行陈述姓名,并及时粘贴床头卡。
7、产房与病房相互转接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病房与产房相互转接双方护士认真交接,并填写齐全交接记录单上的所有内容。
(2)在进、出产房时护士必须进行腕带及患者姓名陈述的核对工作。
(3)产房护士送产妇回病房时,在次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填写交接记录单、完成腕带识别、患者姓名陈述、床头卡核对等工作。
8、导管室与病房、病房与导管室转接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
(2)手术患者进入导管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导管室对接单,对意识清楚患者导管室护士要让患者进行陈述姓名确认,意识不清等患者要有家属进行陈述姓名,确定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手术后患者术毕回房时,导管室工作人员与病房护士在次进行交接,并同第一条规定进行腕带识别及交接单填写、床头卡的确认、同时让家属陈述姓名。
(3)术后根据医嘱护理级别情况,病房护士及时进行腕带的更换工作。
以上工作护理部将定期、不定期下科室进行检查,并例如护理质量内容,与科室绩效进行挂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