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学期《弟子规》教案
仁和小学:石绍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 弟子规的内容是什么?
3、 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小结: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1、教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2、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
3、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吗?,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吗?
4、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会虚心向别人学习吗?
三、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四、家庭作业:
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入则孝
教学目标:
1、 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 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3、 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1、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 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理解内容:
1、 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
A、请2名学生读
B、生评议
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 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三、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1、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
2、请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
3、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样对吗?
小结: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四、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
1、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2、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3、 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关心自己的父母?
五、家庭作业:
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
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弟子规》入则孝第2段
教学目的:
1、对前2节《弟子规》知识做以梳理,进行汇报。
2、教会学生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3、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会学生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前2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孝的行为,“百善孝为先”对于孝,我们光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的第2段
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一段文字,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解答疑难字词。
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学习第二段: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1、齐读文字。
2、指名说说这段文字的意思。(两名
3、提问:冬天该怎样送去温暖?夏天该怎样送去凉爽?早晨该怎样去请安?夜晚该怎样伺候父母安眠?
4、师述:这一小节还蕴藏着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5、学生(昂)讲《二十四孝故事》“扇枕温衾”。
(一)冬则温夏则凊
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时会在父亲睡觉前,先帮父亲将床铺温热再请父亲去休息,夏天时会先将草席搧凉,再请父亲躺下.这里的同学有很多都不到九岁,所以如果你们能做到这项,就比黄香还要棒了.
提问:
1.我们现在科技很发达,所以夏天的时候父母
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什么事
学生:「开电风扇,开冷气」
2.冬天的时候父母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
些什么事
学生:「用电毯,电热器」
延伸
1.夏天时天气很热,我们可以怎样侍奉父母
2.冬天时天气很冷,我们可以怎样侍奉父母
(二)晨则省昏则定
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先向父母问早,傍晚回家的时候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父母安心.
晨则省:
现在很多同学早上都赖床,父母叫他起床还会发个起床气,对父母大呼小叫,出门时东西不整理好,到学校还要叫父母送东西过来.
延伸:早上起床除了要向父母问好外,还要自己起来,把东西打点好,衣服穿好,书包收好,如果能帮忙父母准备早餐就更好了.
昏则定:
很多同学ㄧ回家就看电视,打电动,不理会父母,要多和父母聊天,让父母亲知道你做哪些事情 交了哪些朋友 安父母亲的心.
(三)出必告反必面
出门时要告诉父母我们要去哪哩,若临时有事,父母亲又刚好不在,可以打手机或留纸条.
回家的时候要先问候父母亲,或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延伸:上学时对师长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去上洗手间的时候要举手告知,同学受伤去保健室也要请同学带话回来.
故事:
曾经有学生因为跟同学吵架就躲到屋顶上没有回来上课,让老师很担心.
有学生上课时陪同学去学务处集合,让老师找不到人,还用广播系统找人.
(四)居有常业无变
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写作业不写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电动玩到很晚.
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
四,故事说理
(一)扇席温被的黄香
1.引导发问:
(1)黄香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如何照顾父亲 冬天很冷的时候,又是如何做呢?
(2)黄香除了照顾父亲外,剩余的时间都在做什么(用功读书)
(3)黄香被派到魏郡当太守时,做了什么善行?
2.给小朋友的话:
(1)黄香在他9岁时就懂得照顾父亲,你们一定也可以,如拿报纸,倒水,按摩,捶背等.
(2)黄香用功读书,做好事荣耀父亲,这也是孝顺的行为之一.
(3)难能可贵的是他见大家有难,还把皇帝给他的赏赐全部捐出来帮助乡里,这些钱不是不见,而是变成什么了?变成给所有人的恩德,这些恩德则让大家念念想著回报,以及对他的敬重(做到了弟子规的泛爱众而亲仁).
(二)犊吞刀
有位屠夫要杀牛(牛妈妈),牛宝宝趁屠夫不注意时把刀子衔走,用牛角敲屠夫邻居孙先生的门,孙先生看小牛衔著刀,屠夫在后追赶,而小牛在情急之下竟把刀吞下.孙先生知道事情原委后,感动小牛为了救妈妈把刀吞下,出2倍价钱向屠夫把两只牛买下.牛妈妈与牛宝宝为了报恩,非常辛勤的帮孙先生耕田,小牛吞刀后平安无事一直到老死.小结:让孩子了解对父母的孝心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关心,照顾.
五,常礼演练活动
(一)晨则省,昏则定
1.询问学生每天早上是否都是父母叫起床 起床后是否都会对父母生气 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 正确的行为应该是如何
2.正确的行为:
(1)每天应早睡早起,自动自发的起床,起床后看见长辈应先向长辈说:「 早安」,并询问长辈「昨晚睡得好不好 」
(2)放学回家后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事情,好让父母放心.
「妈妈我回来了,今天我们班有一个转学生,我还借他课本和文具喔!」
3.先请老师演示正确的行为,再请学生出来模仿.
(二)出必告,反必面
1.询问小朋友出门时是否都有告知父母长辈要去那裏 回家时也要告知父母:「我回来了」.
请老师出来示范一般的说法(妈妈:「我和大雄要去运动」).请台下的小朋友仔细聆听是否有那裏有缺漏
2.教导小朋友讲事情时要注意四项:
(1)人物:要和什么人出去(江大雄)
(2)事情:要做什么事情(运动)
(3)时间:几点出去,回来(上午9:00出门12:00回家)
(4)地方:去什么地方(松柏小学)
出门前最好留下可以联络的方式,如电话号码,地址等等.
3.请老师出来演示正确的说法「妈妈,我今天上午9:00要和江大雄去松柏小学运动,中午12:00回家.王小明的手机:123456789」,请学生出来模仿老师演示.
4.请小朋友出来,按照题目练习.
(1)人物:王小明
(2)事情:看书
(3)时间:下午1:00出门4:00回家
(4)地方:图书馆
5.请学生按照附件一填写,并出来演示练习.
六、总结
对待所有的长辈像父母,老师,爷爷、奶奶都要做到晨则省昏则定,对长辈才有恭敬心,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才会让长辈放心,不用担忧.
《弟子规》入则孝第3段
教学目标:
1、 把为人做事的道理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 教育小朋友品德要从小事培养起来。
3、 培养小朋友凡事要从小处做起。
教学重点:
1、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 让小朋友理解品德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前3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孝的行为,“百善孝为先”,生活中,除了孝很重要以外,我们做人的品德也很关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的第3段,来看看我们的品德要从哪些地方做起。
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一段文字,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解答疑难字词。
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虽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意妄为让父母担心,不止是不孝的行为,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引申
1.像小朋友平常在家中或外面要移动物品,最好要先请示父母再做,尤其是家中的电器用品或瓦斯这类较危险的东西.
2.曾经有一位小朋友和妈妈去逛街,因为妈妈在买东西没空看著他,只叮咛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这位小朋友觉得很无聊就在碗盘柜东碰西碰,忽然所有的盘子都掉下来,小朋友你们猜最后怎么样呢 妈妈什么东西都没买,就把那些破掉的盘子买回家,小朋友这样的行为根本就是把他自己的过错惩罚在父母的身上.
3.有些小朋友以作弄别人为乐,喜欢趁同学坐下不注意时将他的椅子拉开,害同学跌坐在地下,却不知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同学半身不遂,更严重可能会害他一辈子躺在床上当植物人,无法动弹只能靠呼吸器过活.
4.还有像「放羊的孩子」刚开始是无聊作弄别人,说谎大野狼来了,到后来大野狼真的来了,已经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结果小羊全部被吃掉.
5.不要因为一时的好玩有趣,做了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情,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考虑清楚,是否会伤害自己或别人,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快.
提问
如果已经做了错事,该如何补救呢
(二)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别人的物品虽小,也不可以私自藏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会很伤父母的心.
引申
1.有些小朋友在合作社或外面的店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钱买又想要占为己有,就会用偷窃的方法来取得,店家都有装监视器,这种行为最后都会被发现而受到处罚.
2.有些出国旅行的人,在飞机上或饭店裏,看到毛巾,卫生纸或烟灰缸都会随手带走,这种就是没有公德心与教养的行为,除了会让你的爸妈丢脸更会让你的国家在国际上有坏的名声.
3. 就算是一块钱或一颗糖果,这样小的东西也不可随意拿取,不然就是小偷的行为.(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提问
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办法拥有时,要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呢
(三)结语
刘备曾告诫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说不要因为这件好事很小就不愿去做,如公车让座;也不要因为这件坏事很小就去做,如故意把同学的东西藏起来让人找不到,善行与恶行都会积少成多,当恶行做久时就会养成坏习惯,要改正很难,而小恶也会变成大恶,往后你就只能在监牢裏度过一生.
四,故事启蒙
(一)两块石头的故事
工匠有两块石头,准备将第一块刻为佛像受人膜拜,但第一块石头无法忍受疼痛一直叫喊,工匠只好放弃转而刻第二块石头,第二块石头为了要成为众人膜拜的佛像都没有喊叫,而第二块石头最后则被铺在地上,为众人所践踏.
1.给小朋友的话
小朋友现在正是记忆力最好的年纪,要把握这个黄金时期学好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谦虚有礼貌才是最重要的.要选择什麼样的人生都在自己的决定,所以大家一起努力吧!
(二)事虽小,勿擅为
北京有个外商公司正在招聘员工,去应徵的都是很优秀的人,而且要经过多次的考试,还要考外语及很多专业知识.考试下来,只剩几个人做最后面试.当这些通过最后考验的人到了会议室,长官就对他们说:「我现在有点急事,出去一下,十分钟以后我们继续面试.」结果他走出去以后,在这十分钟当中,这些年轻人就站起来东摸西摸,看到桌上的资料拿起来看一看,还顺手拿给其他的人看.十分钟以后,这位主管进来,他说对不起,你们统统没有录取,因为会议室里装有摄影机,你们连最基本的「事虽小,勿擅为」都没做到.他们很不服气就说:「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不可以乱动.」
确实,现代人真的很缺乏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纵使他们的能力很好,学历也很高,但是这些微细环节都没有顾及到.小事都办不好,能不能办大事 当然不可能.
五,常礼演练活动
(一)戏剧演出
1.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1)角色
陌生怪叔叔,黑狗先生,大雄,警察先生
(2)剧情
有一天大雄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一个陌生的叔叔前来搭讪.他问大雄想不想打工赚零用钱.这个陌生的叔叔立刻拿出一包东西,只要大雄帮他把包裹送到指定的地方,交给黑狗先生,并且向黑狗先生收取四千元,大雄就可以拿到二千元的酬劳.
大雄心想,这么简单的事情,又有二千元可以赚,毫不考虑就答应了这件事,到了指定地点,果真有人正在等候包裹.就在大熊正要和黑狗先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同时,旁边突然出现了两名警察,将他们逮捕,警察当场将包裹打开,里面全是盗版光碟.虽然大雄大喊冤枉,他只是帮人送货而已,但是警察仍然将大雄一同带回警察局侦讯.
※对白
怪叔叔:「小朋友想不想打工赚钱呢 」
大雄:「想啊!」
怪叔叔:「你只要把这包东西送去松柏公园交给黑狗先生,并跟他收取四千元,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二千元了.」
大雄:「请问你是黑狗兄吗 有人叫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
警察:「你们竟然在这裏从事非法交易.」
大雄:「我没有啊!」
警察:「你看这包东西裏面全是非法光碟,跟我回去警局」
大雄:「冤枉啊!」
(3)检讨
剧中的大雄犯了哪些错误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太贪心,没做到事虽小勿擅为……」
老师提醒:「有时候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小事情,但在做之前都要仔细想清楚,才不会惹出大麻烦.」
2.物虽小勿私藏
(1)角色
阿福,同学,掉钱的失主
(2)剧情
阿福看到同学掉了一块钱,捡起来后心想「这只是ㄧ块钱,就不用还了」过了一些日子,又看到同学掉了十块钱,他心里想「这只是十块钱,就不用还了」,十年后,他在路上捡到十万元,也不打算把它拿去警局,在回程的路上刚好遇到失主,结果就被扭送到警局.
※对白
阿福:「我捡到一块钱吔!刚好可以用来打电话.」
阿福:「真幸运,我捡到十块钱,可以买我的自动铅笔.」
十年后,阿福在路上捡到一个袋子:「哇!裏面竟然有十万元,这个过年可以买电视机,电冰箱还有摩托车了」
失主:「这不是我掉的钱吗 怎么会在你那里呢 」
阿福:「这个是我捡到的钱所以是我的」
失主:「这明明是我的钱,你跟我去警察局评评理」
阿福:「不要啊!」
(3)检讨
剧中的阿福做错了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不可因为是小东西就不还给别 人.」
老师提醒:「平常就要养成好习惯遇到事情时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二)法律小常识
1.案例一:妨害自由
小叶,阿毅均为十六岁的少年,小叶因与隔壁班同学小伟发生口角,经校方查明予以记大过处分,小叶乃於翌日与同学阿毅到小伟的教室找小伟理论.到达时,阿毅见该班老师在讲台前,随即退去,小叶仍向小伟恐吓称「以后给我小心一点,否则你就死定了」等语,致小伟心生畏惧.另於数日后晚间八时,小叶打电话请阿毅邀约小伟於下课后至校外谈判,阿毅於翌日下午三时十分许,约小伟至教室顶楼告知小叶约其於下课后至校外OK便利商店谈判,临走前,阿毅竟单独起意,对小伟恐吓称「如果不来或向老师报告,会让你死得很惨.」,小伟因为非常害怕,便告诉他的妈妈,小伟的妈妈立刻向警察局报案,经警察局移送少年法庭调查后裁定开始审理.
老师讲解
小叶,阿毅的行为,经少年法庭调查结果认为均有触犯刑法,裁定小叶交付保护管束;阿毅应予训诫并予以假日生活辅导等处分.
六、分组活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请学生到前面来分两组回答下列问题,答对的人就可获得一分:
1、捡到别人的东西,如果很破旧了就可以不用还.
2、脚踏车停在路边,我刚好有急事可以先借来骑一下.
3、爸爸妈妈很疼我,所以他们的钱我可以任意的使用,不用经过他们的同意.
4、对同学说:「你如果不借我东西,你就死定了」只是吓吓同学,没有关系.
5、同学走过去时,我偷偷的把脚伸出去绊倒他会有什么结果
6、当同学要坐下来时,我偷偷的从后面把他的椅子拉开会有什么结果
7、别人打架,我在旁边加油,有没有犯罪呢
《弟子规》入则孝第4段
教学目标:
1、把为人做事的道理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品德要从小事培养起来。
3、培养小朋友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影响亲人。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品德的重要性。明白品德不只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亲人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品德的故事,我们做人的品德不只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亲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的第4段,来看看我们平时应注意哪写地方。
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一段文字,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解答疑难字词。
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力准备,父母亲讨厌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孔夫子曾说过:「人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所以对父母亲我们要尽力侍奉.
提问:
1.大家知不知道父母亲喜欢吃些什么?做些什么事情?有什么嗜好?(如果父母亲的喜好是会伤害身体的,我们要怎么做?
2.父母亲最喜欢我们做些什么事
3.父母亲最不喜欢吃的是什么?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4.父母亲最不希望我们做的是什么事 ?
5.我们要怎样去体贴父母,了解父母的喜好?
(二)身有伤贻亲忧
当我们的身体受伤或生病时,父母会担忧.「贻」是遗留.父母亲常挂念儿女的健康,不时的提醒儿女,出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天气凉了要注意添加衣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亲担忧.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血肉都是父母亲给予的,所以要更要好好爱惜.
常常有同学觉得父母亲太唠叨,这都是因为大家没有把自己的本份做好,如果同学都能把自己照顾好,父母亲又何须挂念呢 所以要先反省自己.
(三)德有伤贻亲羞
若是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蒙羞.我们平常在学校里,或是各种团体中,如果和别人起冲突,违反团体的规定,像对老师不礼貌,和别人打架,破坏公物,或是偷窃东西,流连网咖,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难过.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古代有所谓「诛九族」的制度,ㄧ个人如果犯了大错,所有的亲族都会连累被杀害,现在虽然没有了,但我们依然要谨言慎行,安父母的心(例如:董卓无德弄权,连累九十余岁的老母被斩首).
(四)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亲爱护我们,我们孝顺也是理所当然的,若是父母亲不喜欢我们,但是我们还能够孝顺,就更难能可贵了,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贤人.历史上的大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闵子骞的故事)
四,故事启蒙
(一)骂人骂自己
乔琪和莉莉两个人平时喜欢斗嘴,尤其莉莉骂人很凶常常会把乔琪骂哭,有一次乔琪提水时跌倒,莉莉看见不但没过去帮忙反而嘲笑乔琪是笨蛋.乔琪回家后妈妈告诉她,如果你送礼物给别人,别人不要时,该怎麼办呢 那就自己带回去.同样的道理,别人骂你你不接受,也请他自己带回去吧!
1引导重点
(1)莉莉喜欢骂人的行为好不好?
(2)在你们班上有没有碰到喜欢骂人的小朋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3)骂人是一种坏习惯,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个坏习惯,要如何改正呢?
(二)想飞的乌龟
大石头上有一只乌龟想要学飞,他每天梦想能在天上翱翔,最后他决定要去请教老鹰如何飞行,可是老鹰告诉他乌龟的身体结构是不能在天上飞行,但乌龟苦苦哀求老鹰带他在天上飞行,最后老鹰抓住乌龟往天上飞,乌龟在天上得意忘形的将手脚伸出不停的拍动,彷佛他自己长了翅膀似的,突然老鹰抓不住他,乌龟就从天上掉下去了…….(认不清自己的特质与能力,又不听话就容易出事,像乌龟就没做到身有伤贻亲忧)
(三)彩衣娱亲
老莱子是周朝春秋时的楚国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顺,在他七十岁时,父母亲还健在.但父母亲看见儿子日渐老去,便有自己已经去日无多的感慨.老莱子见状,便想了一个办法,他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样,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边嘻嘻哈哈大笑,一边做出孩童嬉戏的动作.父母亲看到儿子滑稽的动作,乐得呵呵大笑,把烦恼忧闷都忘了!从此,老莱子在父母前绝不提「老」字,而且还常常扮成孩童模样,让父母安享快乐的晚年.
(四)舜的故事
古史传说中舜是大孝之人,但舜的早期生活,在家庭关系方面,有很多不幸的事情.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过世了,舜的父亲瞽叟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舜的父亲和后母喜爱象而疏远舜.他们三个人经常陷害舜,想杀死他.有一次想把舜推下井去淹死,或将他埋在井里.舜深知自己的处境艰困,於是处事十分小心,受了不少罪,但还能顺从父亲,后母及弟弟之意.尽管他们对舜如此无理,百般虐待,舜对父母仍不失孝道,对象也不失兄弟的友爱之情.所以,当舜长到二十岁时,以其能尽大孝而声名远播.
五,常礼演练
(一)心心相应的游戏
小朋友今天学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对於父母亲喜爱的事,我们要尽力去准备,父母亲厌恶的事我们则要避免去做,今天我们就要请小朋友与父母亲来玩游戏,看看小朋友平常是否有关心父母喜好与讨厌的事物.
1.讲解游戏规则:
请后面旁听的家长一起参与,询问是否有自愿的家长,再请该家长与其小孩一起到台前,每人至台前拿小白板与白板笔听老师的题目做答,若两人答案相同,则表示小朋友平常有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并给予鼓励.
2.题目:
(1)父母亲喜爱/不喜爱的事物
a偶像
b颜色
c水果
d运动
e动物
f喝的饮料
g吃的东西
h电视节目
i你(小孩)做的事
(2)特别题
a父母亲的生日(新历)
b父母亲的星座
c父母亲的年纪
c父母亲的血型
(二)观功念恩
小朋友玩完游戏后是否觉得对自己的父母亲不够关心,今天回去后要继续加油.父母亲工作与生养小孩是非常辛苦的事,平常我们就可做一些体贴父母的事来报恩.
※询问小朋友下列问题,请他们回答.
1.父母下班回来很累……(倒水,拿拖鞋或自动自发的把功课写完等等)
2.当家裏有客人来时……(削水果,倒茶水或陪客人聊天)
3.父母正在煮饭……(洗米,洗菜与摆碗筷)
4.父母正在做家事时…….
5.父母休息在看电视或看报纸时……
(三)答题比赛: (身有伤.贻亲忧)
老师先将写在纸条上的题目(正面)及答案(背面)逐一贴在黑板上,再将全班分为两组,派年纪较大者为组长,组长必须在15秒内答题,答对(必须是老师预设的答案,此时,再将答案的正面翻过来贴.)得1分,答错则换下一组作答.(组员负责提供答案,但要轻声细语,以免答案被别组听到.)
题目:游泳须注意哪些事
解答:(1)先做暖身操
(2)要有救生员在场
(3)不可在泳池边跑步
(4)穿著合适的衣服
题目:如何溜滑梯才安全
解答:(1)要排队
(2)不可由斜坡下面往上爬
(3)不可推挤
(4)前一人溜完才可以再往下溜
题目:上下学的路上要注意些什麼
解答:(1)注意来往行车及遵照号志行走
(2)不边走边玩
(3)不理陌生人
(4)不抄近路(尤其是小路)行走
题目:如何骑脚踏车(溜直排轮)才安全
解答:(1)戴专用安全帽
(2)不单车双载
(3)注意交通号志
(4)不做危险表演动作
(四)角色扮演:(亲所好.力为具)
请辛苦担任组长的两位小朋友扮演下班后的爸爸和妈妈坐在椅子上,再请台下自愿上台的学生扮演子女,请子女们思考可为辛苦工作的父母做怎样的服务 (捶背,倒水,拿拖鞋……..)
《弟子规》入则孝第5段
教学目标:
1、把为人做事的道理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品德要从小事培养起来。
3、使小朋友明白,自己有规劝亲人的义务。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明白自己对亲人有规劝亲人的义务。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品德的故事,我们做人的品德不只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亲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的第5段,来看看我们平时应怎么帮助亲人、规劝亲人。
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一段文字,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解答疑难字词。
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亲有过谏使更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父母亲改正.
(二)「怡吾色柔吾声」:
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怡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三)「谏不入悦复谏」: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父母亲高兴时再劝谏.
(四)「号泣随挞无怨」:
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於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补充故事
1.李世民军营夜哭:
唐太宗年轻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不可后退,否则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李渊不采纳儿子的建议,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大哭,李渊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后一次的劝谏,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渊终於接受儿子的进谏,停止撤军的行动.
2.魏徵劝谏:
唐太宗在位期间广纳谏言,政绩显赫,史称「贞观之治」.其中最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徵,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徵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鹞鹰藏在怀中,魏徵故意上奏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由此可见魏徵行不言之谏的用心.唐太宗在魏徵去逝后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引申
劝谏长辈,亲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包括我们的存心(真心为他好),时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态度(和颜悦色)及耐性(抱著一定要成功的决心),最重要的是劝谏别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则并取得别人的信任,劝谏别人才有效用.
提问
1.你身边是否有亲人或朋友平常的言行不好,你想要劝谏他,是什么事 你要如何劝谏他呢 .
四,故事启蒙
(一),火中救父的王闰:学习对待父母的态度
1,故事内容简要:
元朝时有一位姓王的富翁,家裏非常有钱,因为妻子早死,王员外便挥霍无度不喜工作.王员外的儿子叫王闰,他觉得父亲这种浪费的生活方式不久便会坐吃山空,因此暗自下决定过著节俭的生活.没有多久后家产果然被花光了,王员外无法适应穷困的生活,常对王闰发脾气,但王闰对父亲非常孝顺且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辛苦工作仍无法供应父亲花费.后来邻居常称赞王闰的孝心,父亲知道后很惭愧,逐渐改正坏习惯.有一天父亲生病,躺在床上不小心把烛火撞倒,引发火灾,王闰为了救父亲奋不顾身冲入房间,抱著父亲往外冲,自己却被火烧伤不以为意.
(二),听后引导发问:
1,虽然王闰的父亲有不好的行为,可是王闰心里怎么想呢
2,王闰是如何对待父亲呢 (依然非常敬重,不敢有丝毫怠慢)
3,父亲如何被王闰所改变 (孝心)
五,常礼演练
(一),复习今天上课内容:
先问学生这节课上了什麼请学生将内容重覆一遍.
(二),讲解:
1,师:「我们犯错,父母偶而也会犯错,因为我们大家都不是圣人,不像孔子,所以父母有错我们也要帮助他们,劝告他们.」
2,将劝谏分为四部分
(1),时间-悦复谏
(2),地点
(3),态度-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4),内容
(例:父亲喝醉了---应该在父亲吐满地时劝谏 态度要如何 孩子脸色要好,声音要温柔,动之以情,要有耐心)
(三),课堂演练:
师:「有时我们在劝别人时很难控制自己的语气,所以可以对著镜子来练习,或是用写的方式表达.」
1,用写纸条或卡片的方式,有何好处
(1),用写的不容易讲错话.
(2),等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送.
(3),保住父母的面子,让他们有时间想一想,不容易惹父母生气.
2,写卡片练习(先念一次)
先写在黑板上,以老师自己为例(劝父亲戒菸)带学生先写一遍,再让他们各自练习(发下范例纸条)
亲爱的____
谢谢您这么多年每天照顾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您是我最重要的人,但您最近_____,_____很担心,怕您_____,为了_____,希望您可以_______.
3,请学生到台前示范如何将卡交给父母亲(九十度躹躬且双手奉上),说:「爸爸,请您收下.」送完后,隔一段时间要提醒父母,问他们看了没,若无效则可多送几次.
4,来不及完成的当回家作业,下次心得分享.
(有些孩子年级较小,可以请他们直接写在纸条上,再黏在卡片上即可.)
上课时学生若分心坐姿不正,则用手拍拍他们的肩膀,眼神注视或请他们起来回答,拉回注意力.
可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卡片需事先准备好.
《弟子规》入则孝第六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照顾生病的老人是做晚辈的责任.
2、照顾生病的长辈应该有使有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照顾生病的老人是做晚辈的责任.
2、照顾生病的长辈应该有使有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上周我们做了劝谏亲人的卡片,回家后有将卡片送给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