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文 摘 要贾平凹的散文在当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散文理论及其创作,向传统文化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充分发挥自身天赋,融会古典和现代汉语语言的成功运用,创作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语言,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价值观,为新时期本色派散文的美学大厦添砖加瓦,他的散文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读起来耐人寻味。本文主要从贾平凹散文的思想风格,语言艺术,细节艺术和审美类型来阐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关键词:贾平凹;艺术特色;思想;语言风格目 录引 言 1一、 富有个性的思想风格4(一) 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活4(二) 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5(三) 深
2、厚的民族文化意蕴5(四) 流溢着哲理思想5二、 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7(一) 朴素中见真情7(二) 朴素中蕴哲理8(三) 朴素中含幽默9(四) 朴素中出诗画10三、 精妙入微的细节描写10四、 丰富多样的审美类型11结 论 12注 释 12参考文献 12致 谢 13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蔡海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9级 汉语言文学0941001258583)指导教师:黄芬香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贯穿性人物,贾平凹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与影响。贾平凹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存在,不同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能异彩顿生,以一人“兼具数美”,实为当代文学创作界的奇才。其小说创作成就巨大,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以
3、广泛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脱颖而出,卓然独立。贾平凹散文取材自由,关注日常生活,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近似杂记,不同的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异彩顿生,实为创造界的奇才。他的创作内容十分丰富、广博浩瀚,包罗万象,五彩缤纷。贾平凹的散文理论及其创作,向传统文化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充分发挥自身天赋,融会古典和现代汉语语言的成功运用,创作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语言,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价值观,为新时期本色派散文的美学大厦添砖加瓦,本文主要从贾平凹散文的思想风格,语言艺术,细节艺术和审美类型来阐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一、富有个性的思想风格贾平凹散文无论在视
4、角,结构,意蕴和哲理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思想风格。(一)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活贾平凹从开始写散文起,就能从另一个视角来发觉人性中的美妙的东西,同美丽的心灵和辉煌的理想去编织出绚丽的生活花环,以丰富的内心情感轻拨着读者的心弦,使主体和客体的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月迹中这样写道:“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她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我们又抬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平凹这时期的散文显示出了生气勃勃的思想和解放个性的风格,他自由自在地抒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充分
5、表露自己的个性,情随事迁,心无旁骛,偶有感慨系之。在贾平凹散文里,作者通过笔锋来展现自己所处年代的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感悟及讲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他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力来写平常人生的微妙情绪和意趣,他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使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 1(二)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贾平凹散文里的散文数量虽多,但读后没有千篇一律的雷同感。散文篇幅虽短小,但布局非常巧妙,绝不平直僵化。
6、贾平凹说:“散文最讲究严密的结构,但却来得轻轻松松。” 这是因为贾平凹虽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文章的结构形式,但又能在不刻意中创造出严密多变的文章结构。首先,文章内部结构灵活变化。作者从一开始就着重于紧扣读者的眼球,似将读者慢慢引入一道道迂回曲折的画廊中,令人时有惊喜的发现,给人一种越读越想往下读的吸引力。如,在访兰中,作者采用了“峰回路转”的铺设。先写父亲从山中挖野兰回家培栽,引来众人玩赏,父亲因此而愠怒,不再挖兰,为一伏笔;“我”感到奇怪,问个中缘故,父亲不肯说出,又添一疑;父亲带“我”去访山,“我”欲挖兰,却被父亲制止,又令人困惑。知道最后,父亲与“我”谈兰,才揭示谜团。这种层层铺设的结构富有
7、张力,时时吸引着读者深入探究。其次,文章外部结构形式多样。从文章外部看贾平凹的散文结构,可谓不同篇章的结构呈多元化状态,更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作者的散文有的以时间为序安排结构,如一匹骆驼,线索明晰,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有的采用时空交错的网状结构,如关中论;有的采取欲擒故纵、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如丑石;大多记游作品则以旅游行踪变化为构架,如走三边入川小记,使得行文有条不紊,井然有致。正是由于这些多变的结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让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就像在鉴赏由不同风格式样的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处处新鲜,时时不同。(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贾平凹通过描绘秦汉文化环境中特有的生存方式和风土人情
8、,展现出来自民间的美好人情,以一种清新,淳朴的笔调营造出一个具有诗意美感的艺术世界。对他文学作品中秦地民俗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陕西人淳朴、善良、忠厚、直爽的性格,同时也蕴涵着保守、固执的性格。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无不充满着对秦地及其人民的深厚的热爱。这也正是他创作的内因和动力之一,他肯定希望把自己热爱的这块土地展示给读者和更多的人,使人们认识这个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的地区。贾平凹对民俗的浓涂重彩,是率真的,是直奔主旨的。我们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了丰富的民俗内容,各类民俗事项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而这些正是秦地民俗的真实反映,是来源于生活真实的艺术创作。后期的散文也是以此为主线,逐步走向厚重,朴
9、实,雄浑的风格,有一种对社会和自我大有意义的民族精神,如他的代表作老西安。他描写商州的那系列性的散文,如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三录,还有在米脂、走三边之类,像沈从文笔底的湘西,美得让人忘怀流连,其风物与民众,原始而淳朴,山人都过着安详宁静的生活,桃源诗般。连偶尔涉笔到的、掩盖不住的苦涩和灾难,都被作者填满的诗情画意抹平了。对民俗内涵的描摹与开掘是贾平凹探讨民族文化与心态、表现创作的“民族的味”的一种尝试。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有着几千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由此孕育出的民俗,在贾平凹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民族风俗积淀折射着一个民族久远的历史与文化心态。 (四)流溢着哲理思想哲理是人类
10、智慧的一种体现,文学作品中的哲理是作家对宇宙、社会、人生思考的结果。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体现出较为深刻的思想性,可以满足读者的认知欲。然而,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哲理表达不同于哲学家抽象的理论演绎,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阐发方式。文学作品中的哲理阐发,最佳的境界是既能给人以理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趣的愉悦,是理与趣的完美统一。贾平凹的散文在抒写自我情性、描写社会山水之外,常常归穴为一定哲理的阐发,凝聚了他对生命、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感悟与理解,闪射出理性的光晕,同时在哲理阐发上又十分注重艺术方式,具有很高的审美趣味。首先,其哲理阐发带有强烈的自我主体色彩。贾平凹散文的哲理阐发,
11、不是搬用现成的抽象的哲学论断和政治论语,而是作家个人对于社会、人生的独到感悟和敏锐思索,因而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建国以后在相当长时期内,散文创作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创作一样,受制于政治的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散文创作缺乏个性、思维僵化。真正的哲理在文学作品中已失去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不敢或不屑于表现“自我”的主体意识,个性化创作被看作是个人主义,个人的思想只能服从于社会政治。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领军人物,也是新时期最早觉醒的一代中青年作家,敢于冲破思想的束缚,高举张扬个性的大旗,勇于开拓,力求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反思观照人类自身的历史和现实,积极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试图确立以自我主体为核心的人
12、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强调主体意识对认知客体的融合,表现出强烈的内向型、个性化特征。他的众多散文作品大都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自己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精微独特的感悟、认知,不刻意牵强,不随意拔高,并力图避免从政治层面进行定位。同样是兰草,他鄙视“供人玩赏”的盆栽兰草的“媚俗”,欣赏“不为被欣赏而生长”的野兰的“纯”,“它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并最终归结到做人的品格人“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兰草)”。这些感受,“并非现成哲学结论的形象性注脚,并非美文写成的讲义,而是出自作家的特异感受和体察生活所获得的独到见解2。”这种感受融入了作
13、家的独特的心灵体验,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对于他来说,一颗露珠,一粒砂石,一弯月亮,一叶兰草,一瓣落英,都可以找到一定的美学含义,都可以找到一定的哲理诗情和哲理3。”其次,哲理与具象的完美统一。贾平凹散文的哲理阐发,并非空泛的抽象的议论,亦非简单地对生活进行图解,而是融哲理于鲜活的具象之中。因此,“它的价值重心常常不在某一结论的终点,而在于引发这一结论的艺术过程。这个艺术过程是属于作家个人的,那些极富韵致的、为阐发哲理而蓄势的闲笔,其审美价值是远远高于那些给人所共知的普遍见解做图解的散文的3。”这一特点在他的散文中尤为突出。他善于托物喻理、因事说理。他凭着一个作家特有的敏锐,能够从常人司空见惯
14、的事物和现象中,发人所未发,感悟出至理妙语。写他三次去华山,都因流连沿途奇草异石而未达目的,然而作者并不感遗憾:“山下都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还未上山就得了这许多好处,如何能享用得了?如今不去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惑力。但好花折在手里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到了,光泽就没有了。”(三游华山)这种蕴含着深刻人生体验的“哲理”是从常态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不是刻意的附会,任意的拔高,而是水到渠成的点拨。贾平凹的散文总是善于给读者铺设一条峰回路转的通天小径,你尽可观览小径两侧的奇花异草、怪石流涧,而不必急于到达峰巅。待到你山重水复之时,他轻轻一点,不期然
15、而然地出现一片柳暗花明的奇境,以精妙的譬议,打开一爿洞天,令人称奇叫绝。哲理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哲理与诗情交融,是文学艺术的至高境界,是美的极地。此外,哲理中包含禅意,贾平凹在读张爱玲一文中说:“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如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4这话用来概括他自己的散文也是恰如其分。因此有人称他的散文为“大散文”、“美文”,在一定角度来说,这“大”、“美”就在于他的散文“佛道气”,特别是表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禅”的精神和美质:意境淡泊深远,词句朴素古拙,富有意味,同时还充满神秘感和智慧性。他从容不迫,朴实无华的述说融贯
16、着深情,自由自在,阐发了精辟的议论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佛家那种物我两忘,清静无为的禅宗意识是贾平凹散文的重要特征。如他在静虚村记中写道:“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如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作者在此迷恋清茶淡酒,陶情的是谈山水和月,得到的是无我两忘,进入了一个清静空幽的迷人境界,这是艺术境界也是禅定的境界。二、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审美价值要靠语言来实现。贾平凹认为,写作上“语言是第一的”。与小说相比,散文对语言的要求非常高,甚至有些苛刻。
17、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既是散文的形式,也是散文的内容。小说可以通过曲折有趣的故事、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吸引读者,散文就没有这种优势。贾平凹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朴素自然。著名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贾平凹的散文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从不用气势去鼓动,而是用平和朴素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此刻的情绪感悟,达到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一)朴素中见真情贾平凹曾说过,“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它不靠故事来吸引人,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就靠的是情绪
18、的感染和思想的启示” 5。他认为有无真情是衡量散文艺术质量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好的散文无不直接地袒露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乃至人格和灵魂。认为那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矫情不是真情,真情是作者的生命意识与自然宇宙、与社会人生相碰撞而闪烁的火花。正是对“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美学原则的坚持,使贾平凹的作品无处不显现出真情美。这种真情首先表现在对故土的眷恋;“商州”这一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的行政区域,对于贾平凹来说已融进了他的精神生命里。“商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一片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异常美丽,其山川走势、流水脉向、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乃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构成了极丰富的、独特的神秘天地
19、。在这个天地里,仰观可以无奇不有,俯视可以无其不盛。”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看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之深,情之切。家乡原本是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作者却说“异常美丽”,用尽美好的语言,极写家乡的富有,仰观可以无奇不有,俯视可以无其不盛。真有“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味道。“商州曾经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法门十几年里,商州确是耗去了我的青春和健康的身体,商州也成全着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此时的商州,对于贾平凹来说,已不再是行政区域的商州,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作家的全部情感。如此看到,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已融到血液之中了。其次,作家的真情表现在对亲人的思念中;读过贾平凹 祭父 酒 我不是个好儿子 的人都会强烈地感受
20、到,这些文章是作家用心和泪水凝聚而成的肺腑真言。在作家群中,贾平凹对父亲的孝敬是出名的。现在,父亲去世了,他说“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义上我全明白,面对着父亲我却无法超脱”。忍受巨大的悲痛,作家终于完成了 祭父 这篇充满至爱真情的纪念文字。“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于是作家又写出了 我不是个好儿子 :“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
21、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第三,作家的真情还表现在自我真情的袒露。贾平凹认为:“散文是情种的艺术,纯、痴,一切不需掩饰,甚至暴露、解剖自己。”在无需掩饰的散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贾平凹,这里既表现他对生活的热情,也披露他对人世的超脱;既抒发他对美的追求向往,也吐露因美的失落而生的抑郁烦恼。无怪三毛在给贾平凹的信中所说:“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时里有些惊吓。原先看您的小说,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没有窗帘可挡,我轻轻地翻了数页。合上了书,有些想退的感觉。令人不舍一下子进入作者的家园。”可见在散文创作中,贾平凹真正做到了袒露自己,他自然也是个重情之人,
22、对能理解他的人、理解他的作品内涵的人,会引为终身知己。当得知三毛死讯后,贾平凹悲痛著笔,写出了 哭三毛 再哭三毛 :“这些天来,我一直处于恍惚之中,总觉得常常看到了您,又都形象模糊不清”,“现在,我的笔无法把我的心情写出,我把笔放下来,又关了门,不让任何人进来,让我静静地坐一坐,不,屋里不是我独坐,对着的是您和我了,虽然您在冥中,虽然一切无声,但我们在谈着话,我们在交流着文学,交流着灵魂。这一切多好啊,那么,三毛,就让我们在往后的长长久久的岁月里一直这么交流吧。三毛!”多么令人感动啊!真情的袒露无遮无挡,淋漓尽致。(二)朴素中蕴哲理上文说到,贾平凹的散文,哲理性的感悟随处可见。在贾平凹的文章中
23、,哲理不是对某种现成思想的形象阐释,也不是生硬的哲理说教,而是来自鲜活的生活体验。作家往往能从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世事中洞悉人生妙谛,随感而发。 三游华山 ,是充满哲理的文章,作者从三次游历华山写起,看似写游记,但最后笔锋一转,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地点出:“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知之不知才要欲知”。这种智慧的语句,在许多篇章中都可以见到。评论家费秉勋指出:“除了游记作品外,贾平凹大部分散文的结穴,都归总到哲理的阐发。”这种哲理阐发,并非现成哲学结论的形象注脚,并非美文写成的讲义,而是出自作家的特异感受和体察生活所获得的独特见解。再如:“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
24、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迟欢;于嚣烦尘世中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好读书 )这里作者不是板起面孔说读书的好处怎样,而是与读者平等地娓娓叙谈,给人无穷的沉思。在对月中,借月亮来思考人生“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
25、而喜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到这里,作者已具有了一种超然的心态:真正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并且劝诫人们:活着就是一种荣幸,尽管活着有苦,但苦里面也有乐。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去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圆。作者借月亮的圆缺变幻,对人生进行思考,由月及人,饱含人生启迪,充满哲理趣味。地平线道出了人生命运和理想
26、抱负之间的关系和人生追求的意义,“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地平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颖、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决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张扬,在朴素自然的描述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5(三)朴素中含幽默幽默是贾平凹散文语言的又一大特色。说话就是贾平凹的一篇非常幽默的文章,“我出门不大说话,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
27、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一切应酬由他说,遗憾的是他口吃,话虽说得很慢,仍结结巴巴,常让人有没气儿了,要过去了的危险感觉。偏有一日在长安街上有人问路,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语不发,过后我问怎么不说,他说,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启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每每把有聋哑学校的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看到这你会笑出声来,真是太幽默了,把学说普通话,比成有醋熘过的味儿,一定会让人想起酸酸的感觉。口吃的
28、朋友竟不敢回答口吃的人的问话,想一想还真有点学问。因自己出门不大爱说话,因此就提一个印有“聋哑学校”字样的包,觉得很自在。真是既真实又幽默。饮者又是一篇让人发笑的作品,“饮者一般都彬彬有礼,酒席上差不多经历三个境界,先轻声细语,再高声粗语,最后无声无语”。短短几个词,高度概括了喝酒人的神态和形态,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笑口常开描述无数个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令人发笑的人和事:“路遇一女子,回望我嫣然一笑,极感幸福,即趋而前去搭话,女子闪进一家商店,尾随入店,玻璃上映出自己衣服纽扣错位,不禁乐而开笑。”在说孩子中,对于那些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的人,他认为“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
29、庸。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这一见解既深刻又独到,“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提起说她的孩子她会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说下去”。这观察真是细致入微,语言纯熟老到,在说笑中,在幽默的闲聊之中,将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盘托出。正如评论家所说:“是天籁之音,人籁之声,极自然的流露,完全泯绝了硬做的痕迹,里边的幽默,机智,无奈,都是生活与心灵自身就有的,无需外加,浑然天成,可谓有什么话,说什么话的最佳实践。”(四)朴素中出诗画贾平凹说他最早的文学创作就是写诗,他曾说:“诗可以使我得到休息和安怡,得到激动和发狂,使心中涌动着写不尽的东西,永远保持不竭的精力6。”同时他对中国的书法、
30、绘画和戏曲又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常以诗的激情和语言去熔铸他散文的美感意蕴,把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趣融于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之中,使作者之情和客观景物水乳交融、自然和谐,形成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看其作品就像欣赏一幅画,内涵极为丰富,韵味无穷。商州又录是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这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全文有十一个段落,整篇就像是由十一幅写意的素描画组成的画卷。如第一部分开头写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石头裸裸的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这里“红”“绿”“瘦”形成一个有形有色
31、的艺术画面,营造了一个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静虚村记 也是作者为我们描述的一幅有形有色、动静结合带有古典神韵的艺术画面。在这幅画中,形、色、声俱全。有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着的仄仄斜斜的屋舍;有浓得像绿云一样、枝叶交错的树木及持续不断的鸡鸣狗叫之声,它们构成一幅完美的村舍图。 月迹 更是一幅诗情与画意相融,且富有动感的画面。贾平凹散文描写的客观景物或人文景观大多是静物,但这些静物在他笔下却是婀娜多姿,极富生命的动感。他善于运用动词和比喻,用拟人化手法寓动于静,使静态的月亮有了动作,有了形象,生动有趣。月“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月“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以动
32、写静, 将静物写活,动静交融地写出了月迹的可爱可怜、美轮美奂。“杯酒里边果真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不仅新鲜生动,而且还极富诗情画意,“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比喻新颖。贾平凹就是善于从纷繁的事物表现中巧妙地提炼出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句,简洁生动地表情达意。一切都自然流畅,无雕琢之痕,无矫揉之态,给人朴素自然之美。三、精妙入微的细节描写不论是小说、散文和诗歌,生活化的细节始终是引人入胜的地方。贾平凹一直把这当作一个秘决,他说:“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故事性很强的,情节也不连贯。可细节总是一个接一个的。细节是生动的,像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就有了生气。
33、如果你只是干巴巴地交待故事,就像冬天的树枝一样枯躁乏味,你写得费劲,读者也读得痛苦。有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一是调整了你的创作情绪,使文思泉涌,使文笔跳跃;二是启发读者,感染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为下文的展开引得神来之笔。” 7贾平凹的散文真实感人,细致生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对细节的捕捉。细节即细小的环节。细节并非细枝末节,而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它是散文的“细胞”和“血肉”。贾平凹很重视细节描写,他指出:“散文重要的还是细节,甚至比小说来得更精,来得更纯。8”“要注意那些细微之处。妙微精深,微的东西才往往是表现了深的东西9。”如风筝一文,写下放到乡下看管磨坊的女“右派”,自己处于
34、遭受不公正的冷遇环境中,却去抢救一条被冰冻住的鱼儿。“那老女人正弯向站在河边的一个水洼里,努力地用石头砸着洼里的冰。冰是青青的,裂开无数的折缝。她开始用手去扳冰块,嘴角里唏唏溜溜着我们动手去扳,老女人却千叮咛万叮咛着小心,一直到我们把鱼放进水里,才笑了。”这一细节,真实反映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知识分子热爱生命、顽强求生、渴求自由的心理状态,从而否定了一个扼杀人性、窒息思想的荒诞时代。这正是严冬里透露出的春的气息,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所在。当然,细节描写并不是复述生活琐事,它是在特定情境凸显出细微的东西。文学靠的就是细节征服读者。又如冬景:“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
35、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孩子们)趴在窗子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气,擦开一块,看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在这些细微的刻画中,冬天的景物一一跃然纸上。这篇文章就是靠微妙的细节和生活体验来创作的,在某种程度上就弥补了知识面不广的缺限。 又如,石头沟里一位退伍军人写一位年轻寡妇不顾村人流言蜚语,暗中与退伍军人相爱,退伍军人偷偷把毛驴放出来,给年轻寡妇拉碾“那女人也站住了,动手将毛驴套上了碾杆,却大声骂道:你来干啥?你还敢来?!看我打你!一根树枝扬在半空
36、,似乎使出了全身力气,但落下来,轻轻飘飘的,只在毛驴后胯下一捅,毛驴小步溜丢推着碾子吱口丑吱口丑转。”这一细节,把年轻寡妇虽骂实爱、虽打却怜的微妙心理活动,给传神地揭示出来了这恰恰是中国农村劳动妇女传统的特有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留神那些细微的东西,并不就是生活的琐事,这里有一个起码的标准,必须是形象的,能表现某一人、某一事或某一景的特点的能引起艺术上的美感的。如果看到了获得了生活中那些能表现某人某物某景的形象而细微的东西,这也就是抓住了细节。文学靠的是细节,而所谓素材的积累,说穿了就是细节的积累10。”这些不经意间信手拈出的细节描写,使其散文锦上添花,耐人品味,情趣横生。四、丰富多样的审美类型
37、贾平凹为文20多年来,他扩展散文的写作内容,不断追求新的审美样式,表现出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散文创作开拓新的审美类型,由写实到抽象,从抒情到写意,从乡村到城市,从现实到历史。丰富的生活文化内容,使他的散文映照着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展示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化的轨迹。综观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其作品可以大致分为自传类、风情类、世相类、禅思类、文化类等多种审美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作,如自传类,这种忆写家庭和个人生活及其解说创作情况的散文,大都写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此时的贾平凹身处火热的时代大变革之中,他以一个农村青年对生活的激越的热情,去记叙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对幼小童贞心灵所造成的深
38、深的伤害,对患难与共的血亲真情寄予深切的赞美。此类作品讲求情节,记叙细致,内中承载着强烈的人生际遇的感受,读来生动感人。纺车声声、初中毕业后、童年家事可为代表。纺车声声通过“我”缀学砍柴买回纺车,母亲日夜纺线换回家人生活的描写,抒发了母子患难的深情。母亲对做教师的父亲的理解,对孩子的慈爱和自我牺牲精神,令人感佩,催人泪下。又如禅思类是山水游记、生活感悟性散文,这些散文寓意并不在山水形态和生活琐事。作者于娓娓叙写中蕴藉文中的是主客体感应交融的境界,主体专注于一境,心灵静虚时的思想。这种具有佛家禅定之思意味的散文,权作禅思类称谓。在月迹、月鉴、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静虚村记等80年代散文中,贾平凹
39、的禅味更多地体现在客体所具有的启唤主体感应的特质上,即物我交融形成的一种幽静的意境。其中的月迹已选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课本中,可见其在文坛上的广泛影响。 在文学价值方面,贾平凹的散文在当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总体而言,在当代散文名家中也称得上是独具风格的一家,不仅数量多,而且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品位。可以说是一种颇为特异的现象,有人就将此称之为“贾平凹现象”。 他的散文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读起来耐人寻味,确实值得我们去仔细地研读。注 释1贾平凹. 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6.P147.2 费秉勋.贾平凹散文自选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
40、992. 7-9.3 赵允环.浅谈贾平凹散文创作的特色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16(1): 31-34.4贾平凹.贾平凹散文随笔集M.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9. P353.5贾平凹. 贾平凹散文大系(第2卷)M.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6孙见喜 鬼才贾平凹 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7贾平凹. 贾平凹散文大系(第3卷)M. 桂林: 漓江出版社,1993.8 贾平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569.9 贾平凹.观察人道与文道杂说之二J.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577-588; 571-574.10 何为.关于散文写人与锤炼文字A.曾绍义.中国散
41、文百家谭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参考文献1宗白华. 美学散步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2曾令存民俗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J嘉应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4)3何轩. 论贾平凹美文中的禅味 N. 湖北大学学报.1998(2).4 孙见喜.鬼才贾平凹(第二部) 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5 孙见喜.鬼才贾平凹(第一部) 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6 何为.关于散文写人与锤炼文字A.曾绍义.中国散文百家谭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致谢感谢黄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精心的指导,给予我很多鼓励与支持,提出很多新的看法,拓宽了我的写作思路.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