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提出“无极哲学”,成为学贯中西大家——记匡调元教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1494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出“无极哲学”,成为学贯中西大家——记匡调元教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出“无极哲学”,成为学贯中西大家——记匡调元教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出“无极哲学”,成为学贯中西大家——记匡调元教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药,服药皮疹能控制,但停药或减量则发作。现症见全身散在红色风团。怕冷,微汗出,足凉,痛经明显,经血带少许血块,入睡困难,大便结燥,小便稍黄。舌尖红苔薄白,脉浮缓。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为瘾疹,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夹瘀。方用桂枝汤合枳实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用桂枝6g,赤芍12g,桃仁10g,牡丹皮15g,茯苓6g,枳壳10g,枳实10g,生姜9g,大枣12g,紫草15g,荆芥8g,连翘8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诉风团及瘙痒减轻,怕冷、大便结燥均有好转,痛经明显减轻,仍有少许血块,胃口可,无头晕头痛,入睡好转。继续守前方服,茯苓改为8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三诊风团一直无

2、发作,偶有轻微瘙痒。怕冷好转,大便正常,稍有足凉,痛经明显减轻。前方荆芥、连翘减为6g,赤芍减为10g,枳壳、枳实均减为8g,紫草减为12g,大枣加至15g,加山药20g、白术5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随访半年,荨麻疹未再发作。按:患者怕冷、微汗出、足凉、入睡困难乃太阳表虚,营卫不和;痛经明显,带少许血块,提示内有瘀血;阳明里热故大便结燥、小便稍黄。舌尖红,苔薄白,脉浮缓,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夹瘀。方中桂枝、荆芥、生姜辛温发汗,赤芍清热收敛,以防发汗太过,一散一收,营卫得调。枳实、枳壳合连翘清阳明里热,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止痛,茯苓淡渗利水以助行瘀血,紫草合牡丹皮凉血消疹,大枣甘

3、平安中养胃。病情好转后减量解表药物,加以健脾除湿之品善后。例3:傅某,女,37岁,2021年12月24日就诊。全身风团伴痒3个月余,皮疹发作时伴腹痛腹泻。曾增量口服两种第2代H1抗组胺药治疗病情无好转。现症见全身散在红色风团,脾气急,烦燥,不喜饮水,手足凉,不爱出汗,睡眠因瘙痒差,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舌体中后凹陷,舌体边缘肿胀,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为瘾疹,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方选小柴胡汤合理中汤加减。药用炮姜5g,炒白芍10g,炒白术10g,北柴胡6g,黄芩6g,泽泻15g,防风8g,黄连3g,炙甘草6g,大枣9g。4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诉皮疹及瘙痒均有好转,梦多

4、,无腹痛腹泻。脉沉较前稍起。前方加茯苓10g、党参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风团及瘙痒缓解。随访半年未复发。按:患者脾气急、烦躁,风团发作时易腹泻腹痛,提示少阳气机不畅,气郁阳气不达四末故手足凉。不喜饮水,多梦,舌淡胖大,齿痕,舌体中后凹陷,苔薄白,脉沉,提示太阴湿邪阻滞,水饮内盛。四诊合参,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方选小柴胡合理中汤加减。方中柴胡苦平,疏肝理气解郁,黄芩、黄连清热燥湿除烦,炮姜温中燥湿,炒白术健脾除湿,合泽泻利湿止泻,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配防风辛散调肝,使肝气条达不再乘脾,并可舒脾升清,胜湿止泻。炙甘草合大枣健脾益胃。二诊再加用党参、茯苓健脾除湿。2讨论伤寒论的核

5、心是六经辨证,虽然书中无直接讲述治疗荨麻疹的条文,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始终不离六经,不离表里、寒热、阴阳、虚实八纲。因此,运用六经辨证,辨析六经病位、病性、病势,选用相应的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如辨证准确,往往效如桴鼓。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病程日久,常有六经合病或并病或兼夹他邪情况。因此,在辨六经基础上,可灵活的运用1个、2个或多经方加减化裁,针对兼夹的他邪如痰、湿、瘀等,可加以化痰、除湿、化瘀。此外还可加用一些皮肤病专药,如清热凉血药紫草、茜草、白茅根、生地,清热除湿药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祛风止痒药路路通、蒺藜、蝉蜕、乌梢蛇等。总之,临床需四诊合参,充分的寻找六经病的依据,从而提高辨证选方用药

6、的准确性。准确的六经辨证论治,对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既能有效控制皮疹发作及瘙痒,还能改善多种兼夹症,减少复发。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1-5.2 郑敏,沈颖.荨麻疹药物治疗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0,37(5):508-512.3 韩宪伟,马天明,王丽.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2006,23(5):9-10.收稿日期2022-10-29 杏林人物 我与匡老相识五十几年,我们之间是“私淑”关系,即未曾正式拜师,只是在思想上默默地崇拜,认他为师,按韩愈在师说中的标准,“传道、授业、

7、解惑”,在我眼里,在我心中,匡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是恩师,在哲学、医学和人类学等学术领域,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几十年来,不论他在重庆工作,或调成都,回上海,到香港,去美国,以后定居无锡,我们之间书提出“无极哲学”,成为学贯中西大家 记匡调元教授王辉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 400010)中图分类号R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23)06-1254-03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6月 第39卷6期(总第365期)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3.Vol.39 No.61255信、微信未

8、断,内容主要是我在学术上的请教,他所发表的文论与专著都会第一时间寄我。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师表、学问修养、对中医学的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他思维敏捷,智慧过人等等,历历可见,叹为观止!我翻阅他曾读过的中医典籍,如素问、灵枢、伤寒等书上的字里行间,写满了横批、眉批,就连景岳全书这种全书也是批语很多,都是他读书时的思想火花记录。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他八十四岁以后仍不遗余力地攻读黄帝内经,发表太易心神学和无极哲学等。每次当我收到匡老的新著时,心中多有无地自容之感,惭愧之余,当然也有激励我学习和工作的作用。值此,匡教授九十华诞,又逢无极哲学再版之际,思绪万千,我有太多的心里话想说

9、,但版面有限,我还是从匡教授这七十年最值得人们铭记的学术思想,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吧!第一,匡老所提出的“人体新系猜想”是中西医结合的必由之路,虽仅是“猜想”,但在医学领域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华岐黄医学(简称中医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医学理念与西方医学技术的结合,并进一步与多学科的整合,产生新的医学体系,这是应对当今全球健康瓶颈的必然选择。近一个世纪的医疗实践表明,西医还原论的分析方法。对抗性的单靶标诊治手段,在多基因复杂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恰恰具有突破瓶颈的优势。早在1977年9月,匡老就提出人体新系的设

10、想,并得到钱学森先生的认同,1983年钱学森在信上明确表示:“人体新系猜想,我很赞成。”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创举,期待后来学者共同整合攻关吧!第二,匡老所创立的“人体体质学”为辨证论治阐明个体化诊疗原理,并为其提出临床规范。1972-1977年间,我有幸与匡老同一科室上门诊,从“体质病理学研究”到“人体体质学”的多篇文论,常数易其稿,都是经我协助抄写完成的,当时我未懂得其中的价值,经过长期临床验证,我慢慢有所体会。人体体质是人群与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机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体质辨识对于提高辨证的准确度,提高临床疗

11、效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匡老在体质学方面的研究贡献受到学术界的肯定,如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1977年6月)称之为“是中西医结合方法上的一个闪光的火花。”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1997年11月)说:“我辨证,先辨体质,虽是我行之有素的治病思想,但作为一项诊断决策,还是受匡氏学说的影响。”台湾省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会视访委员游朱义先生(2015年)在其原态(六)一书封底上,称匡氏为“体质学之父”。著名中医姜春华教授(1991年5月)在人体体质学一书中肯定:“匡教授首先提出中医体质与体质病理学理论,先后经十四年之探索写成体质学说一书,提出独特之体系,新的体质分型及辨质论治等观点,形成人体体质学的一个新学派

12、,为中西医学史上杰出成就。”等等。第三,“生命微观意象艺术”,填补了艺术界空白。它山之石可攻玉,匡老不是学美术专业的,作为重庆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副主任,1957年从事病理学研究与教学,天天见到的是显微镜下的组织细胞图片,由此产生创作灵感,采用传统国画的写意技法,发挥中国宣纸、翰墨、色彩与自然水液渲染浸润天成,表达的全是自然之美,没有半点做作巧饰之嫌,上海市博物馆陈燮君馆长称:“这是一个新画种。”匡老的每一幅画作,如果印染在服饰等生活日用品上极具美感,这是过去绘画史上没有见到的、别具一格的新画种,多次举行个人画展均获好评!我自幼酷好美术,也常学书法绘画,但却没有想到这个选题!智慧未

13、到,自愧不如啊!他创立了“生命微观意象艺术”,并以此为题,出版了两本精美画册,还令我题写封面字,至今感到荣幸,这种填补空白的画种,到底在艺术界有何意义?我不敢赘言,还是让行家去评说吧!第四,“元神作意”是匡老为人类生命奥秘提出的一个新的认识。“心藏神”,其中包括本神、元神和识神。大脑被称为“元神之府”,匡老认为元神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而逐渐形成的调控中心,是思维情绪的中心。我理解是内经心神论的一个环节,是人体生命过程的重要部分,这些过程都是以心神为主导的。元神之对外作意,当与人为善,元神之对内作意,主要是调控自愈,维持和增强本能。中华传统文化。从“易”到“道”,以及后来传入的

14、“释”,探究的着眼点,都未离人类生命过程调控机制,其中的诸多法则都集中体现在黄帝内经中,因此,使之成为大家公认的百科全书。匡老站在哲学、心学的高度读内经,去思考,得出元神作意的智慧结论。我的粗浅理解,“心神”是宇宙生命现象的代名词,其大无穷,包罗万象,也是人类生命过程的把控者,“心”是最高明的中华话语,“一切唯心造”,心是“生命本真”。第五,“整体制约论”为中西医有机结合,并实现多学科整合新型医学体系奠定理论基础。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方法来检查诊断疾病,观察分析疾病,治疗处理疾病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有所共识的。临床上如何把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找到一个契合点,实现汇通,这是多年来

15、困惑临床医家的问题。匡老所提出的整体制约论是在内经心神的统筹协调下实现的,是中医病机学的根本原理。“局部定位论”是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Virchow)提出来的,指导西医学的病机原理。纵观天人相应、阴阳一体、五行生克、脏腑助制、升降浮沉等等都是整体与局部制约,都是在亢害承制的原则下进行的,符合辨证统一的自然规律,尤如社会之法律,医学之禁忌等,也是中西医病理学的辨证统一。当今的中西医结合应该在“整体制约”的原理下,以求同探异、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解决宏观整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6月 第39卷6期(总第365期)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

16、ESE MEDICINE 2023.Vol.39 No.61256 综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逐渐降低,骨微结构破坏的全身性骨病。以骨骼脆性增加,易骨折为临床主要特征1。骨科门诊中的患者,常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后疼痛就诊,但未骨折的患者也经常因骨质疏松性疼痛(osteoporoticpain,OPP)带来诸多不便,长期的疼痛甚至困扰患者的情绪造成疼痛加剧2。在以往的研究中,临川研究更倾向于关注骨密度的改变。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激痛点指局部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并在骨骼肌内可触及的紧绷肌带。并且激痛点理论作为目前研究热点对治疗疼痛类疾病有明显的

17、效果,其选点定位与中医的“阿是穴”有共同之处3。现将干预激痛点以及“阿是穴”治疗OPP的研究综述如下。1骨质疏松性疼痛发病机制1.1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性疼痛发病机制分析祖国医学将OPP归属于“骨痹、骨萎”范畴,发病机制多在气血阴阳俱虚的基础上兼有肝脾肾三脏功能不足以及局部气血淤阻4。素问痿论有言:“肾主身之骨髓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故老年患者多因肾精亏虚、生髓不足,骨失滋养,导致骨质疏松5。黄帝内经灵枢决气又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则骨质疏松先天滋养不足,而又失于后天,骨骼肌肉废痿,骨质退化6。临证指南医案痿曾曰:“痿证之旨盖肝主筋”,“筋骨拘挛血虚不能养筋骨。”骨骼发育需肝之精血充养

18、;又有肝肾同源之说,肝阴虚则肾亏,肾亏则骨质疏松加重7。因此肝脾肾三脏亏虚导致气血生发不足从而产生“不荣则痛”的症状,同时局部气血减少以及动力下降,则会导致血瘀产生“不通则痛”的症状。由于“虚”和“瘀”同时存在导致OPP出现。1.2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性疼痛发病机制研究O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这两类临床上皆以腰背或全身疼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8。目前OP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研究中发现疼痛主要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相关9。生理因素中主要可能与骨转换出现的神经痛敏反应、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肽被释放或关节骨骼失调造成的肌紧张相关10-11。尽管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OPP与骨转换的过程有直接

19、联系,但OP形成的原因是在骨转换的过程中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失调导致骨吸收和骨破坏不平衡。在骨破坏的状态下,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过抑制前成骨细胞分化、新骨形成及钙化的过程,从而导致骨质疏松12。而TNF-又属于促炎细胞因子,并且刺激活化核因子-kB信号通路诱导炎性介质产生,TNF-又可以导致钠、钙通道的传导性增加产生疼痛并且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引起持续性疼痛13。神经肽广泛存在与人体组织中,神经肽参与神经元信息传递并且与神经肽2R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神经性疼痛的发生14。OP患者常因骨密度降低导致脊柱力线畸形造成肌紧体水平和微观精准之间脱节的问题。数十年前,匡老就曾断言“我坚信西医学在不

20、远的将来有可能东化”!钱学森先生也有文:“中医学是顶级的科学。”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吧!第六,匡老通过顿悟,发现人类生命过程的“无极态”。“无极哲学”是匡老在无锡,三年不知肉味,再次攻读黄帝内经的直觉顿悟的成果,从人类生命过程的高度探究了无极与易学、道学、佛学和中华岐黄医学的关系,对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哲学思考,对医学理论,特别是中医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哲学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思维特征,不同的思维方式则是区别人与人的特征之一。“无极哲学”的重要意义至少有如下三点:首先,可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其次,可以创造理想社会的思想基础,降伏人心的过度贪欲;第三,可以发现人生更多康寿之法,去实现人类

21、美好的追求!毋庸讳言,匡老提出的无极态和无极哲学,多数人还暂不能理解,但此论的学术意义是春秋战国以来,在易传和易学研究上的突破,即无极不分两仪,有无共存,隐而互化;无极与太极,也是共互化的,关键在于人的思维功能和思维状态。领悟其理,全在一念之间,自静其心,亲身体验,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老实说,对匡老的学术思想以及一系列研究成果,我是望尘莫及,只知一点皮毛。几十年来,不敢写,也从未写过关于匡老的相关学术评论,这次是各位老师和领导的责令,才在惶恐之中,艰难提笔。作为匡老的“私淑”弟子,谨以此文,作为学习匡老系列著作的读书作业上呈吧,恭请匡大师批阅,也请海内外贤达指教!收稿日期2023-04-26通讯作者梁晖干预激痛点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机制综述李海芳1,张鑫帅1,梁晖2,张意侗2,张明岳3(1.河北北方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骨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3.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内蒙古 宁城 024200)中图分类号R275.9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23)06-1256-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