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1447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张景远(平度市同和街道白埠中学,山东 青岛266700)摘要:素养立意的新时期,赋予初中道德与法治更为崇高的教育使命,法治意识不仅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更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法治意识培养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势在必行。文章紧扣社会发展新要求、教育教学新理念、学生成长新诉求,分析法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并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性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学生成长与成才奠定良好的思想根基。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教学策略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

2、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在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的现如今,法治意识是国民基本素养。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注重法治意识的塑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思政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在青少年道德修养、法治素养以及人格修养的培育中都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2016年,教育部将 思想品德 教材统一更名为 道德与法治,将法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开启了法治意识培养的新篇章,如何让法治精神在课堂落地生根,成为教师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一)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需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更是国家长

3、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为落实依法治国,针对强化法治教育所提出的理念导向与方针政策层出不穷。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坚持把全面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加强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又如,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开展法治宣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强调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

4、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牢牢抓住青少年这一思想品质与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更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二)落实新课标理念在大力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引发社会深入思考。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教育内涵,推动基础教育步入素养立意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兼具政

5、治性、思想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确定了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五个维度在内的核心素养要求,引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新一轮改革。法治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将法治意识培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必由之路。具体而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呈现知识本位的倾向,教学重心聚焦向学生传递了多少客观知识或基本技巧,而对学生思想品质155课堂内外初中教研的塑造不够深入,教学效果停留于浅学浅教的层面,无形中制约了课程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而将法治意识培养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体系,促使教师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围绕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发展需求设计

6、教学活动,大幅提升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放性与多样性,有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为核心素养要求的落地提供有力加持。(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当代初中生面临的成长环境较复杂,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袭而衍生思想或行为的偏差,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其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有效手段。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依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向学生系统、深刻地介绍法律性质、地位及其作用,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法律的崇高地位,认可法律对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规范与保护作用,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之

7、心,做到依法律己、依法行事。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用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身心受到威胁的情况,通过加强法治教育,促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我国法律法规内容及其使用情景,当遇到不公正、不合理待遇时,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让法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法意识。对成长于象牙塔的初中生而言,提到维护法律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自身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向学生渗透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改变学生“远离法律”的刻板认知,学会拥护法律,形成支持法治建设的思想动力。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8、的实践策略(一)创设情境,激活法治意识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而感官刺激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点燃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法治意识。1.增强课堂代入感。以法律在每个人身边为例,教学要点为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体会法律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创设感官情境,赋予法律知识以具象化的载体,拉近学生与法律知识的距离,起到激活法治意识的作用。2.点燃主动探索的热情。以选择与法律相关的影视素材作为导入,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例如,播放 人民的名义 中审查赵德汉的片段,用法律的权威与严谨撕开了贪官

9、伪善的真面目,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教师可借由生动形象的影像,向学生渗透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利器,一切不法行为终将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为每个人创造了和谐、文明、有序的发展空间,进而深入浅出地展示法治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形成初步感知。3.激活学生的法律意识。以法治节目观摩反映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促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产生与本质。例如,普法栏目 法律讲堂,内容紧扣现实生活,实用性较强,直观体现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又如,今日说法 以真实、鲜活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讲解法律,涉及范围广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法治视角。在情境的加持下,让原本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将法律知识赋予具象化的载体印刻于学生脑海,促进

10、法治意识的形成。(二)案例教学,发展法治意识案例教学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师生围绕具体的情境或事件展开分析与探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基础知识、核心能力与情感体验。案例教学法的高效应用更易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不失为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以公民基本权利教学为例,教师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某初中八年级的李华和张鹏是同桌,一天李华发现放在课桌上的手表不见了,怀疑是张鹏偷走了。放学后,李华将张鹏带到僻静的地方,强行进行了搜身,但是并未找到手表。气急败坏的李华对张鹏进行了殴打,造成张鹏多处创伤,并拿走了张鹏的日记本,到

11、处散播张鹏是小偷的谣言及其日记本中的秘密。教师应组织学生解读案例,提炼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李华侵犯了张鹏的哪些权利、张鹏应该怎样做。教师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我观点,引发多维认知互动与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三)项目探究,强化法治意识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化的教学方法,围绕核心156参考文献:咱员暂朱璠璠援 新时期下法治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培养咱允暂援 学苑教育袁圆园圆圆渊圆圆冤院圆圆原圆猿垣圆远援咱圆暂张琴琴援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咱允暂援 试题与研究袁圆园圆圆渊员源冤院源愿原源怨援咱猿暂刘岩峰援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道

12、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咱允暂援 天天爱科学渊教育前沿冤袁圆园圆猿渊园缘冤院员缘圆原员缘源援渊责任编辑院陈华康冤议题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为有机整体,依托指向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促进认知、思维与情感的深度发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突出认知过程,促使学生经历疑问、思考、探究的全过程理解目标知识,促进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进一步提升,对法治意识的发展起到有力的加持作用。例如,在讲解“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时,本章节的认知要点为知道自由的内涵,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首先,教师可以从教学核心内容中提取出“自由是有限制、相对的”辩证探究议题,组

13、织学生展开深入研究。接着,教师综合考虑道德与法治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兴趣特点等因素后,分配项目研究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促使每一位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有所获得,促进法治意识的提升。其次,围绕核心议题布置开放性、启发性的项目任务,比如搜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都是用什么规则来约束人们行为的、结合具体的实例说明什么是自由与平等、社会为什么要倡导自由与平等、每个人应该追求怎样的自由与平等,最后,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探讨空间,以群策群力的方式探寻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自由与平等建立更为清晰、深刻的认知,进一步深化对法治的理解。(四)思辨探讨,塑造法治意识受到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普遍存

14、在拿来主义思想,在学习过程中,盲目的跟随教师的步伐随波逐流,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缺乏辩证地思考,造成法治认知肤浅,法治意识薄弱。对此情况,教师可设计思辨活动,在激烈的辩论与探讨中激活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主体与知识客体的深度融合。1.教师应以合理利用网络教学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走进日常生活,在为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网络暴力、隐私泄漏等现实问题。2.教师应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设计辩论题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学生的观点划分为不同阵营,展开思辨探讨活动。首先,为学生提供思考时间,双方从教材知识、法律积累以及生活经历中提取支撑自我观点的佐证,并整合语言增强说服力。其次,

15、双方分别派出代表展开辩论。第一轮为观点论述,双方以精简的语言阐述所持有的观点,第二轮为观点反驳,捕捉对方论述的漏洞提出反对意见,第三轮为自由辩论,双方轮流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加强自我观点,以此帮助学生厘清知识本质,进而强化了法治认知。(五)社会实践,拓展法治意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治意识的培养并非仅停留于纸上谈兵,更不是背诵各种教条,而是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真谛,让法治意识自然生长,并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亲历性与体验性,让法治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素养。1.教师可组织模拟法庭活动,以真实的社会案例为背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等角色,还原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营造真实的情境氛围,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感受法治、法律、法庭的神圣,引发对法律的敬畏之心。2.教师可组织志愿协警活动,带领学生观摩协警的日常工作内容,并尝试参与到简单的辅助工作,如法治宣传等,近距离地接触现实生活中法律,切实感受法律在身边,理解法治的现实意义。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辟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提升教学的开放性与实效性,促使学生将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