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染色体变异1 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代表着丝点,表中表示了由该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染色体基因顺序变化a123476589b1234789c165432789d12345676789A.a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 B.b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C.c是染色体着丝点改变引起的 D.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2 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A苯丙酮尿症携带者 B21三体综合征C猫叫综合征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3 下列情况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
2、子西瓜B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而导致的不育4 图中和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和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B和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C与和相比,和上的非等位基因已分别发生了重新组合D和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5 将二倍体西瓜幼苗(基因型Aa)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西瓜,则()A该四倍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B该四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C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不能产生后代D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但
3、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6 如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7 如图表示某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Aa、Bb、Cc、Dd代表四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各选项中,可能是该植物染色体组成的是()AABCd BAaaa CAaBbCcDd DAaaBbb8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
4、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9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A过程是杂交 B过程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过程为有丝分裂 D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10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
5、定律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11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可得到二倍体水稻,含两个染色体组D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12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
6、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甲、乙、丙三图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13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可用_处理F1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
7、0W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其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取该小偃麦的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_期的细胞染色体最清晰。14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
8、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_,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_。(2)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3)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_,理由是_。短肢正常肢F1085F279245(4)根据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实验步骤:让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肢(
9、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若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5)若通过(4)确定了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杂合)果蝇与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出现短肢果蝇的概率为_。(6)图示果蝇与另一果蝇杂交,若出现图示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代中表达,可能的原因是_(不考虑突变、非正常生殖和环境因素);若果蝇的某一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子代的表现总与亲代中雌果蝇一致,请尝试解释最可能的原因_。15现有4种(2、6、7、10号)三体玉米,即第2、6、7、10号同源
10、染色体分别多出一条。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1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作用产生子代,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现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分别与上述4种三体且感病的玉米(母本)杂交,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分别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得出的F2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三体感病母本2号6号7号10号F2抗病239325191402感病217317183793请补充完整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过程,以确定等位基因(B、b)位于
11、几号染色体上。P:BB()()抗病三体感病 F1三体 ()bb()F2(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是bbb,F1三体的基因型为_,其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2)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3)综上分析,依据表中实验结果,等位基因(B、b)位于_号同源染色体上。(4)若让上述F1个体进行自交,则自交子代感病个体中的三体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1、答案C解析a中5、6、7基因发生颠倒成了765;b缺失了5、6基因;d染色体增添了一片段;c由原来的23456变成了6543
12、2,发生了颠倒,不是由着丝点改变引起的。2、答案A解析21三体综合征可通过观察细胞染色体组成来进行判断;猫叫综合征可根据新生儿的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来进行判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根据患者红细胞的形状来进行判断;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无法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因此选A。3、答案C解析A、B项均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变异,D项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结构变异;C项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因此选C项。4、答案C解析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和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都来自父方。和的形成不是由于染色体易位,而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
13、换造成的,因此会造成非等位基因发生重新组合。和形成后,需要先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然后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进入精细胞中。5、答案A解析将二倍体西瓜幼苗(基因型Aa)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西瓜,基因型为AAaa,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该四倍体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可以产生种子,B错误;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为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不能产生后代,C错误;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能用显微镜观察到,D错误。6、答案C解析图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表示易位,A错误;图中的变异
14、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B错误;图中,若染色体3正常,染色体4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染色体4正常,染色体3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正确;图中4种变异都是遗传物质的改变,都能够遗传,D错误。7、答案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植物属于四倍体,因此其同源染色体应出现四次。8、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甲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发生的交叉互换,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甲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发生交叉互换后在原来的位置可能会换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可导致丁的形成;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于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交换,因此易位后原位置的基因被换成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可导致戊
15、的形成。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9、答案A解析根据图解可以知道,过程是F1产生配子的过程,是减数分裂,不是有丝分裂。过程是雄配子直接发育成幼苗的过程,没有经过受精作用。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必须处理单倍体幼苗。10、答案C解析A和a、B和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来源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基因型为AB、Ab、aB、ab。11、答案B解析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含一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
16、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得到四倍体,其营养器官、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B项正确;四倍体水稻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杂交后得到三倍体水稻,细胞内含三个染色体组,高度不育,不能得到米粒,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分析甲图,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出现突起,可见另一条染色体出现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乙图,左边染色体为tt,另一端却不是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位于图中左边的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说明s或w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基因转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乙两图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都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发生于减数第
17、一次分裂前期,丙图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所以D项正确。13、答案(1)4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秋水仙素(2)染色体数目20W和20W1E40W(3)根尖或芽尖有丝分裂中解析长穗偃麦草为二倍体,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134(个)。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高度不育,原因是子一代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子一代,可使子一代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可育品种。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后成为蓝粒单体小麦,此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小偃麦根尖和芽尖细胞有丝分裂比较旺盛,故可以选择根尖或芽
18、尖作为观察小偃麦染色体组成的实验材料。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此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14、答案(1)雄性染色体变异(2)4条或3条(3)正常肢F1全为正常肢(或F2中正常肢短肢31)(4)子代中出现正常肢果蝇和短肢果蝇,且比例为11子代全为正常肢(5)1/2(6)与之交配的(雌)果蝇的有关染色体上相应的(有关)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线粒体中解析(1)图中果蝇性染色体形态不同,所以是雄果蝇,单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4号染色体单体产生的配子中一半染色体数目正常,一半染色体少一条。(3)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
19、F1全为正常肢,则正常肢为显性性状;由F1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正常肢短肢31,也可知正常肢是显性性状。(4)若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非单体的短肢果蝇基因组成为aa,与纯合正常肢单体A_杂交,后代基因组成为:Aa和a_,且比例为11。故若后代中出现正常肢Aa和短肢a_果蝇,且比例为11,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都是正常肢Aa果蝇,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5)非单体正常肢(杂合)Aa与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a_杂交,后代正常肢(Aa、A_)和短肢(aa、a_)比例为11。(6)若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代中表达,可能的原因是与之交配的果蝇的有关染色体上相应的
20、基因都是隐性基因;若果蝇某一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子代的表现总与亲代中雌果蝇一致,符合母系遗传特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线粒体中。15、答案(1)Bbb抗病感病12(2)bb抗病感病11(3)10(4)1/3解析(1)亲本BB产生B一种配子,亲本产生b和bb两种配子,F1代中三体是由B配子和bb配子结合形成的,其基因型为Bbb,由于含n1型配子的花粉不能正常受精,所以F1代中的雄性三体可进行正常受精的配子有Bb12,与基因型为bb的玉米杂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2。(2)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F1代中三体的基因型为Bb,其与基因型为bb的玉米杂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1。(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只有10号同源染色体为三体的感病母本的F2代中抗病感病12,所以等位基因(B、b)应位于10号同源染色体上。(4)若F1三体Bbb自交,其产生4种可正常受精的卵细胞BbBbbb1221和两种正常受精的配子Bb12,所以自交子代中感病个体有两种:bb为2/62/32/9,bbb为1/62/31/9,故感病个体中的三体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