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判定定理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以及利用“ASA”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领会“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能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推理证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角边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难点:会正确运用“ASA”判定定理,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的方法,既是难点也是关键点。
三、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3).[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种,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2、导入新课
活动1:画△ABC,∠B=60°、∠C=80° AB=4cm,用剪刀剪下来,看一下同桌的两个同学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引导学生去观察所画的边与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活动2: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A'B'C'使得AB=A'B'∠A=∠A'∠B=∠B'(即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与△A'B'C'用剪刀剪下来看是否全等。强化说明 “ASA”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两角及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
由活动1、2:让学生去猜想并归纳出“ASA”定理。
角边角判定定理: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例题讲解:
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 求证:AD=AE
五、课堂练习
1.教材第41页练习第1,2题.
2.已知:如图,AB= A'C,∠A=∠A',∠B=∠C
求证:△ABE≌ △A'CD
3.已知,如图,∠1=∠2,∠C=∠D, 求证:AC=AD
1
2
六、课堂小结:
1、根据角边角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出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定理。
七、作业:教材习题12.2第4题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SSS)、(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ASA)来判定三角形全等。我校属于乡村中学,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薄弱,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比较的薄弱。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操作上比较陌生,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将过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的学习为主,教师不断的巡视及时帮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