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6 忆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舅、宴”等15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传、卷”,会写“舅、津”等13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舅、宴”等15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传、卷”,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引导: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吗?下面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快速阅读下列文字和图片,猜猜他是谁。
2.根据信息猜人物名称。
(1)出示词语,猜人物名称:诸葛亮。
课件出示: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巧借东风、三气周瑜……
(2)出示关键信息,猜两位武将的名字:关羽、林冲。
课件出示:
出生时代
人物介绍
人物一
东汉末年
l 蜀国名将,忠义的化身。
l 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
人物二
北宋末年
l 绰号豹子头,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l 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
(3)出示描写片段,猜人物名称:贾宝玉、林黛玉。
课件出示:
l 人物一:
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l 人物二: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
3.引出课题。
刚刚这些人物都是书本中的人物,他们分别出自名著——(引导学生说出)《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和这几本名著有关,(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及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
主要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
(2)过渡: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提取信息,通过展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的文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名著中人物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为后文学习冰心奶奶读名著的经历作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课件出示:
舅父 无限 凯旋 述说 烦琐 诸葛亮 报刊 朴实
水浒传 荡寇志 书卷 兴亡盛衰 天罡地煞 栩栩如生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2)多音字正音:“传”在这里读zhuàn,“卷”在这里读juàn。
2.浏览课文,找出写冰心读书感受的语句。
男生读: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女生读: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全班读: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要素
引导: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读书是一种快乐)
3.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1)引导: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的感悟。如果想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判断好书的标准,需要提取、整理哪些内容呢?
(2)小组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内容: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对这些书的感受和评价。
4.自主阅读,提取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〇”圈出作者的读书时间段,用“ ”圈出作者所读书目的名字。(出示方法示例)
课件出示: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5.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课件出示表格:
课件出示:
七岁
十二三岁
中年
1980年后(老年)
《三国演义》
《红楼梦》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封神榜》
《荡寇志》
现代文艺作品
像这样利用表格的形式,我们很容易就将冰心的读书经历梳理清楚了。
(2)小结:通过圈画梳理信息,我们发现作者回忆了自己——(引导学生回答)童年、十二三岁、中年、1980年后(老年)的读书经历,也就是一生的读书经历。
【设计意图】课初,对学生字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圈画的方法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用表格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为后面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和读书方法进行方法指导。
板块三 运用方法,品读课文
1.引导:我们梳理清楚了冰心一生的读书经历,那她在读书中又获得了哪些感受呢?她认为“好书”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深入文本好好品味吧。
2.小组合作。
(1)自主学习第2~5自然段,用圈画的方法,圈出文中作者读《三国演义》感受的词语,思考:作者是怎么读的?
(2)小组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和读书方法。
读书的感受
怎么读
首先
津津有味……
听舅父讲
接着
后来
3.学习第3~5自然段。
(1)梳理第3自然段。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津津有味”“好听极了”“无限期待”“含泪”等词语。
(2)梳理第4自然段,抓住词语“一知半解”“明白”。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词语“一知半解”的意思。
(3)梳理第5自然段,抓住哭了两场。
引导概括:“带着感情读”。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小结:哭了两次说明她读的时候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为故事中的人物喜,为故事中的人物悲。
引导:这里需要我们对作者读书的感受进行概括,哭了两次,说明作者读的时候“非常伤心”。据此引导:我们在梳理信息时需要适时概括。
(4)指导朗读:一部《三国演义》承载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作者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全班齐读第2~5自然段)
过渡:你知道作者读《三国演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对章回体小说有了兴趣)接着,她又读了哪些书?(《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
4.学习第6~7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读第6~7自然段,圈出作者读《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感受,思考: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感受?用横线画出来。
(1)《水浒传》:抓住“尤其欣赏”。
①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尤其欣赏”。
预设:“尤其欣赏”是因为《水浒传》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②指导:《水浒传》中有性格生动的人物与《荡寇志》中并没有个性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总结“对比读”这一读书方法。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自己的体会。
(2)《红楼梦》:抓住“厌烦”“滋味”。
①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厌烦”“滋味”。
预设:“厌烦”是因为“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滋味”是因为“到了中年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包含的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②引导:作者感受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她中年的人生经历)
5.你有没有这样的读书经历或感受呢?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感受。
6.出示名言,感悟读书。
课件出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1)学生齐读,感受书要多读、反复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滋味。(板书:反复读)
(2)小结:七岁时,作者对书中故事的下文充满无限期待,开始读《三国演义》;接着,读了人物性格鲜明的《水浒传》;十二三岁,由读《红楼梦》感到厌烦到中年时才明白其中的滋味。总而言之,冰心奶奶认为:“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7.引导交流:回顾第1~7自然段,梳理要点,与同学交流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预设:
(1)故事情节吸引人、令人废寝忘食去读的书。
(2)人物个性鲜明的书。
(3)越读越有味的书。
(4)让人明白做人道理的书。
8.小结:凡是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所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故事耐人寻味;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的书都是好书。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主要内容,让学生交流讨论课后习题第一题,运用老师教授的梳理信息的方法,品味作者的读书感受,概括作者的读书方法,总结好书的标准。
语文要素
板块四 总结方法,交流感受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梳理信息的方法?(学生回顾交流)
(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作者的年龄或读书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
优点:方便快捷。缺点:信息散落在文中。
引导讨论:在圈画重要信息时,如何利用圈画符号,做到既准确又一目了然呢?
预设: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重复的信息不勾画;用符号勾画出重要的或存疑的内容。
(2)分条列出。
分条列出信息的好处是条理清晰,信息概括性强,并且准确。
(3)借助图表梳理信息。
用图表梳理信息,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但需要对图表进行合理设计。(相机板书:圈画、分条、表格)
2.齐读下面三个句子,谈谈对读书的感受。
课件出示:
l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l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l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小结:冰心通过呈现大量的读书经历,就是想告诉我们应该——“多读书”;通过分享她对好书的看法和感受,告诉我们应该——“读好书”。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探讨冰心的读书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总结梳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各种梳理方法的不同特点,感受读书的乐趣。
【板书设计】
26 忆读书
《三国演义》 听舅父读、一知半解地读、融入感情读
七岁 《水浒传》 对比读
《荡寇志》
十二三岁——《红楼梦》
中年——《红楼梦》 反复读
《西游记》挑选、比较
1980年以后 《封神榜》
现代文艺作品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并找出相关信息,把握要点。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1.回顾: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作者的读书经历,谁能给大家讲讲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回答,相机点拨、提示。
2.过渡:冰心老年时期又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
板块二 自主探疑,合作解疑
1.引导:课文第9自然段描写了冰心老年时的读书经历,你能找出文中概括描写她是怎么读书的句子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2.自读课文,用合适的方法梳理第9~10自然段的信息。
(1)冰心在读书的过程中是如何挑选、比较的呢?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快速默读第9~10自然段,用不同的记号勾画圈点作者挑选书的信息。
l 梳理作者挑选、比较书的信息,分条归纳要点,完成作业单。
l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梳理的信息。
l 作业单:
喜欢读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不喜欢读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全班反馈。
课件出示: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同桌对比着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作者的喜欢和不喜欢。(指导分“喜欢”和“不喜欢”去读)
(2)男女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3)相机出示要点,完成作业单。(相机板书:故事精彩;人物逼真;真情实感)
课件出示:
第一组:“精彩的《西游记》”“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第二组:“烦琐的《封神榜》”“索然无味的《荡寇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
(4)教师小结。
冰心不仅介绍了自己老年时的读书经历,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我们也要学习冰心读好书。(板书:读好书)
【设计意图】通过强化上节课所学的分条列举的方法,让学生继续对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进行信息梳理,并体会作者的读书感受和判断好书的标准。
板块三 体验分享,读中学写
1.引导:回顾冰心一辈子的读书经历,读书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快乐,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能体现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运用勾画圈点、分条梳理信息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读书给冰心带来的哪些收获使她感到快乐?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取信息,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
(1)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2)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4.提问:你们在读书中有过哪些收获呢?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我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科普书籍,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知道了很多知识,和小伙伴分享这些知识时,大家都叫我“小博士”,我感到很快乐。
师:你从读书经历中,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呢!读书真好啊!(板书:读书好)
5.冰心写了有关自己一辈子的读书感受,在给儿童写读书指导时她写下了这样的寄语: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出示句子,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板书:多读书)
6.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学生谈理解。
7.小结: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冰心回忆了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围绕中心句分段叙述,花了大量笔墨讲述了“读书好”,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分段叙述,突出重点。这节课我们根据不同的要求勾画圈点相关信息后,用分条列表格的方式来概括要点。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可以用到上节课的图表法去梳理信息。
【设计意图】品读作者有关读书感悟的句子,理解“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在读中学会梳理文章中的重点信息,进而真正从中感受到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板块四 辩论交流,发散思维
1.回顾交流:冰心读书时使用了哪些读书方法呢?
预设:一知半解地读、反复读、隔段时间再读、比较读、挑选读。
2.引导思考:同学们,在你们的读书经历中是否也用到过冰心谈到的这些读书方法?你们还有其他好的读书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3.引导讨论: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小组内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课件出示:
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预设一:赞同。“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开卷有益,多读就有收获。
预设二:不赞同。如果读不懂,就会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因理解错误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4.读中学写,拓展延伸。
(1)请大家联系自己所读的某一本书,写一写自己读书的经历。
(2)结合自己读书的经历,借鉴冰心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作者的读书方法,辩论交流读书的感受,激发读书的兴趣。
【板书设计】
26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获得快乐 物怕比 故事精彩
明白道理 人怕比 人物逼真
增长知识 书也怕比 情感真挚
【教学反思】
1.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交流明确要梳理的主要信息,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对作者读书时间段和书目进行圈画,并整理成表格,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遇到疑惑时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白梳理信息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意在让学生精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展示交流,学以致用。
针对学生展示的不同梳理方法,让他们互相学习,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建议学生选择合适的梳理方法来解决文中“读书方法和读书感悟”的主要信息的梳理,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把理由说清楚,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有积极回应。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梳理作者的“读书感悟”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理解“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让学生深深感悟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与美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梳理作者的“读书方法”后,让学生围绕作者的读书方法进行讨论,结合自己平时的读书方法,说说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学生明白读书还需要寻求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pínɡ wěn hénɡ liánɡ tuǒ xié tiě quān shè zhì
diǎn fàn zuì ɡuò qiè ruò kànɡ jù jīnɡ tiáo
二、 用“____”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风一更(gēng gèng),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yūn yùn),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3.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gàn gān)在什么地方。
4.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瑕 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5.一个朋友(拔 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三、 形近字组词。
挨(_______)郎(_______)嫂(_______)瞌(_______)俭(_______)
埃(_______)朗(_______)艘(_______)磕(_______)捡(_______)
四、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____)不克 (____)(____)气壮 (____)(____)请罪
(____)(____)之宝 (____)心(____)力 (____)口不(____)
战无(____)(____) 难以(____)(____) (____)璧归(____)
1.和氏璧是_________,秦王非常想得到它。
2.只要我们_________,美丽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3.他表面上一副__________的样子,实际上心虚得很。
五、 选词填空。
身临其境 记忆犹新 戛然而止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终生难忘
1.读了《迷人的张家界》我仿佛(___________),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之中了。
2.演奏会上,音乐(___________),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3.奶奶摇着蒲扇,(__________)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4.田老师将小诗编成(___________)的故事,事隔多年,我仍然(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说培养人才不容易,也是长久之计。
六、 按要求写句子。
1.现在的小朋友写作文缺少故事。这是因为他们不关注身边的事。不了解自己生长的地方。
(用一个关联词将三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出来了,星星不亮了。(根据情境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后,天边出现了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中描写月亮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雨天安闲钓鱼的老者形象。
3.《忆读书》的作者是_____,文中寄托了她对少年儿童的期望,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长生果”》一文中,作者通过阅读积累,悟出了一些写作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呕心沥血的创造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八、 阅读课文《慈母情深》(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⑦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⑧“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⑨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⑩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你如何理解第②③两段的人物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的四个“立刻”,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⑥两段是“我”心灵受到震撼后,对妈妈的认识、理解和自我感受。你从中能读出“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妈妈的责备和数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____(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选文有改动)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________(yíng)②娇________(nè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______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妙笔生花。
每一个汉字都能引发我们许多遐想,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奇妙的故事,请以“我与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在横线上填一个汉字或词语,可以写习字练字的经历,可以写对某一个汉字的学习认识过程,可以写围绕这个汉字所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写由某一个汉字产生的许多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平稳 衡量 妥协 铁圈 设置 典范 罪过 怯弱 抗拒 荆条
2、gēng yùn gàn 暇 拨
3、挨着 郎中 姑嫂 瞌睡 节俭 尘埃 明朗 一艘船 磕头 捡起
4、攻 无 理 直 负 荆 无 价 同 协 绝 提 不 胜 置 信 完 赵 无价之宝 同心协力 理直气壮
5、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记忆犹新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6、(1)之所以现在的小朋友写作文缺少故事,是因为他们不关注身边的事,也不了解自己生长的地方。 (2)月亮探出了头,星星不亮了,它害羞地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脸。 (3)这是伟大的奇观。 (4)雨后,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5)多读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提高我们的水平。
7、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张志和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冰心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作文 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 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 要写真情实感
8、
1.当母亲的同事认为“我”要钱买闲书,劝阻母亲给“我”钱时,母亲的回答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体现了母亲的深明大义、爱子情深。
2.表现出母亲不辞辛劳,抓紧工作,刻画出了母亲的辛苦,体现了慈母情深。
3.辛酸、激动、感动。
4.“我鼻子一酸”,说明“我”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感到内疚;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而内心激动,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省略了“我”跑出去后的情景。
1195满足“我”读书的愿望,可“我”却拿钱买了罐头,辜负了母亲对“我”的希冀。写母亲的数落,更加突出母亲的善良和对“我”的慈爱。
9、
1.盈 嫩
2.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淡雅(或平凡)。
3.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4.蒲公英 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6.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有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7.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10、示例:
我与“爱”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是“爱”,它包含着许多意思,其中有两种意思:一是溺爱,二是真爱。两个意思恰恰相反。
我曾经和爸爸比赛养植物,我和爸爸都种的绿萝。当时我第一次养植物,我对我的那盆精心呵护,还在旁边插了把伞,为它遮风挡雨,让它不受太阳晒。可看着爸爸除了去看它的绿萝,就对它不闻不问,天天专心致志地看着世界杯,我觉得胜利在向我走来。日月如梭,我大吃一惊,我的绿萝和爸爸的完全不一样。爸爸笑着对我科普了一番,我这才恍然大悟,正是我的溺爱,伤害了它。
虽然爸爸妈妈都在苏州工作都很忙,但依然把我放在第一位,每天都不忘和我视频,更何况爸爸妈妈今天,还能回来看我,我很开心,也很兴奋,因为爸爸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