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4第16课-1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特点2.梳理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3.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4.分析不同场面不同的写作重点及写作手法5.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6.积累生字词。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难点: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教学思路:本文按照“学习目标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四步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并恰当地使用辅助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和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情感。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玉韵溪声寻诗境,彩云轻漫歌飞扬。有多少文人墨客那飞扬的情思和炽热的诗心在云南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致与古老沉郁的历史文化之中倘佯;有多少迁客骚人对这绚丽多姿飘满花香的土地留恋忘返,沉浸于清朗的空气中荡漾着淳朴歌声的异域风情。古典的韵律和现代的激情在坦诚热烈的交流与碰撞之中,闪烁着属于文学的荣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丛文的笔触,一起享受那彩云之南
3、的视听盛宴吧。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原名沈岳焕,曾用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灯。作品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说:“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检查字词读音:迤(y)西 譬(p)喻 糯(nu)米 蹲(dn)踞 忌讳(hu) 酬(chu)和 铁箍(g) 熹(x)微 意义: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
4、打比方。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四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1.梳理文章脉络2. 准确总结歌会场面及特点3.赏析语言及体会作者情感4.分析不同场面不同的写作重点及写作手法五梳理脉络,整体感知(一)请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将课文分为四部分。总分结构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第四部分(5):
5、描写村寨传歌。 (二)学生思考课文以下问题 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六、精读课文(一)山野对歌1、请学生集体诵读课文二三段的内容。(1)“这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的是什么?明确: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远,却互不见面。(2)“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
6、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明确:“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 相照应,因此,这里的“多”字用的准确精当无可更易。“种种的方式”具体包含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二) 山路漫歌跟老师诵读第四段课文,思考:(1).“山路漫歌“这个片段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明确: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美景;赶马女孩子的歌唱。(2).作者为什么要写赶马女孩“嗓子通常没有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明确:欲扬先抑,突出女孩子歌声的淳朴本色美。(三)村寨传歌请一位同学诵读课文第五段
7、,思考:(1)“金满斗会”呢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明确: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2)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明确:人多时间长盛装a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的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b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c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3)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明确:盛况空前,十年难逢七课堂小结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我们要反复品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八、作业 1课后练习一2课外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及当地的民歌民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