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问题的调查内容摘要:在农村,随处可见的并不是壮年劳动力,而是已经双鬓斑白的老人和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在一起守着这个家,守着年轻人内心的那份坚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最让我们心疼的孩子,现在他们的生活、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问题一、 引言(一) 研究背景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农村产业的调整,进而导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的增长,这些家庭的孩子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要么寄居在亲戚家中,要么跟着年老祖辈生活,因此,社会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目前,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有1.3亿人。根据调查分析,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2、有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也就是说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是留守儿童。 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是27.05%、34.85%、20.84%、17.27%。其中义务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在全部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另外,据介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xx、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
3、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二) 研究内容1、 问卷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的调查包括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家庭周边情况、监护人相关信息以及被调查者的情感想法等方面。在问卷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覆盖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希望借由此问卷能得到更全面的资料。2、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5个乡镇上的年龄在4-15岁不等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的地方是在xx省眉山市的几个乡镇上,由上述背景可知,xx省是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部分的抽样调查也能获取我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信性。(2) 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 由于本次调查
4、研究的活动是由我一人完成,因此,我在确保问卷和调查地点都已经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研究。在问卷中非问答题都是由被调查者口述,我记录,最后的几个问答类题目则基本是由被调查者亲自完成的(由于此次调查中有年龄较小者,不会写字,因此由我代笔)。本次问卷总共有50份,被调查者年龄4-6岁有15份,7-10岁有15份,11-15岁有20份。在调查过程中,我除了记录被调查者所述基本回答外,还认真观察被调查者的细微表情变化,希望借此获取更多信息。(3) 研究方法 由于本次研究调查数量并不是很多,因此全部调查资料借由我亲自整理归类,从中筛选出我认为对于研究报告有用的资料。并且,我查阅了关于微表情的相关解说
5、,虽然不是十分专业但是对于本次调查研究报告的编写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二、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问题的概述(一) 相关知识(1)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农民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而农民的户口仍然是农民户口,农民的经济水平仍旧停留在农村的基础上,由这两个决定性的社会条件导致了农民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所引起的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
6、泛关注,大家都在真诚地关心着这些孩子的生活、教育和情感等方面。除了相关的非盈利组织以外,政府也在尽可能地改变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以便使他们得到更良好的教育,尽量避免孩子的成长是在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2) 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上的态度体验”。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等,较具有个人化而缺少社会性的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
7、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情、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有区别的。因此,不可将情绪与情感混为一谈。(二)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性据近几年来一些国外研究数据表明,婴儿的运动型记忆最早出现,约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内便可观察得到,如哺乳姿势的条件反射。婴儿的情绪性记忆,在出生6个月以后表现为一种情绪反应。婴儿的形象记忆比语词记忆出现略早些,但是迟于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婴儿的语词记忆在出生后的第二年表现出来,婴儿
8、在1岁左右出现回忆,随着语词记忆的加深,回忆能力也逐渐提高。在中国,幼儿在3岁左右就要进入幼儿园和其他的小朋友以及老师一起学习、玩耍,在这个阶段对于多数幼儿来说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3岁左右的幼儿开始离开父母,在幼儿园中过着集体生活,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情绪性特别的强,他们的行动也常常会受到情绪的支配。3岁的孩子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会边做边想或者做完再想。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家长需要从正面教导,并且了解孩子的习性,才能使得孩子不会总是哭闹不停。46岁的幼儿已经适应了在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十分好动活泼。他们此时属于
9、精力旺盛的年龄段,他们懂得的道理相比3岁左右多了很多,并且兴趣比较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强,对自己喜欢的事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46岁的儿童的思维已经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性的尝试动作,但却必须借助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会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好奇心是儿童的特征之一,46岁的儿童对于事物的求知欲十分强烈,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应着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只是为了知道里面有些什么东西,为什么它会动。家长要学会保护孩子的求知欲,不要因为不耐烦怕麻烦而拒绝孩子的提问,更不能在孩子类似于拆卸玩具的行为中加以简单的呵斥,而是应该要以正面
10、引导孩子,并在孩子探索过程中的错误采取宽容态度,并教授孩子一些科学的探究方式。孩子的无意识心理模式在710岁时就已经基本形成了,他们表现于外的性格和特征也基本趋于稳定,即为孩子有了自己的行为特色,并且意识已经在孩子心理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710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观念,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并思考得出好坏善恶之分。在面对外界的意见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冲突时,他们有的会选择沉默,有的会选择反抗,总之在孩子的心中一切事物都有他自己的衡量标准,以及他的抗议方式。另外,710岁是孩子人格形成时期,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人,在无
11、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各种习惯已经趋于稳定,意识在心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此时通过极端的方式,如打骂,来改变孩子的某些坏习惯是不可取的。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要用好习惯来替代坏习惯,让孩子知道坏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引导孩子通过意识的努力改变。虽然710岁的孩子的无意识习惯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但是孩子通过意识努力学习而形成的新习惯才刚刚开始。父母应当引导孩子主动思考来获取知识,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并且根据孩子自身情况进行另外的适当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将父母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1115岁是人们常说的“叛逆期”,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
12、迫切地想要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他们反感成年人把自己当做小孩子,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迫切地想要向别人证实自己的才能,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也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因此他们常常采取各种手段来确立自我和外界的平等关系,即表现为一种反常的心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监护者思想传统、不接受新事物;对青少年的教育急于求成却又不懂得如何采取有效、科学的方式,只会粗暴简单地打骂他们,以求达到自己预期目标;监护者和青少年之间缺乏交流,产生沟通障碍,从而导致监护者好意的关系在青少年看来却成为了一种束缚。因此,为了宣泄心中不满或者以求得到他人关注,孩子的表现
13、显得十分极端,并且他们的行为变得让人无法理解,监护者更是不知道如何管教。(三) 童年心理对日后的发展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大”,即是说婴儿三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是日后长大的心理与个性的雏形。英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影响其日后职业之路。最近,英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说,一个人年幼时的心理状况,可能决定他成人后能胜任何种工作以及能否承受工作压力。据研究可知,童年时期拥有快乐回忆的孩子对自我的的满意程度是相当高的,认为自己的理智足以帮助你冷静地在复杂人际交往的中获得最有利的形式。这样的孩子自信,性格开朗,在朋友和同学之间人际关系较好,受大家的喜爱,他们属
14、于乐天主义,不会悲观的看待世界,他们相信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相信好人总归是多余坏人的。他们乐于助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看到悲剧的事情总是很容易难过,他们的生活是阳光多彩的,偶尔的阴雨天气也会很快过去。事业上虽然算不上如日中天,但由于他们乐观的心态,工作也算是顺利。而那些在童年时期有抑郁、焦虑的人在长大后易有心理危机。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十分严重,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缺乏信心,依赖性强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生活、学习压力,社会因素以外,还包括童年对他们的影响。在孩子性格形成时期如果不加以好好引导,则会在他们的心理形成阴影,
15、影响日后的生活和发展。三、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问题的调查结果及分析(一)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概述在问卷的第一部分被调查者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他(她)本人的部分信息,以及父母和监护者的受教育程度。由调查结果可知80%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所受教育在高中以下,临时监护人所受教育程度普遍在初中水平。也就是说,被调查者所处的应该是一个教育文化程度不高环境,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外,在课余时间几乎得不到正确科学的指导。(二) 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整理调查结果时,我发现父母回家的频率高低和孩子想念父母的程度成正比,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渐长,又有下降的趋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对于父母的依赖程度较高,即使
16、刚开始很陌生,但是很快便会和父母熟悉起来。此时对于孩子来说,最亲的人,还是父母。但是,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是缺席,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会逐渐降低,以至于对孩子来说,父母只是陌生人,偶尔会见面,偶尔会在电话里听到声音的陌生人。即表现为,在年龄稍大的孩子中,对于父母的牵挂是相对较低的。在父母无法常常回家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给孩子打电话和对孩子的有求必应,以弥补他们对孩子缺少的关心爱护。90%以上的父母在零用钱方面不会苛刻孩子,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他们会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爱孩子,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千万不可以溺爱他们,更不能在金钱方面对他们
17、无所抑制,这样的放纵难免会造成孩子日后的变本加厉,不仅害了孩子,更使父母的负担变得更加繁重。父母虽然人不在孩子身边,但是仍旧时刻关心着孩子的各个方面的成长。调查资料显示,父母询问孩子的学习超过90%,生活在80%左右,但是关于情感方面,不到20%。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孩子生活可以过得好一些,能够收到更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却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仅仅是在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心灵上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三) 被调查者内心情感宣泄途径农村留守儿童中,有90%是和(外)祖父母住在一起,8%是和亲戚住在一起,只有2%是自己一个人住。年龄较小的被调查者希望能和父母一起住,在部分处于叛逆年龄的孩子却
18、希望脱离监护人,自己一个人住。这些留守儿童中,一旦与监护人发生矛盾,70%左右的孩子会选择沉默不语,剩下的30%会和监护人反抗。在70%的孩子中,他们有些会躲起来偷偷哭泣,有些则是选择以另外方式发泄,但是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告知父母。他们常常觉得缺乏安全感,缺少关心,觉得自己是孤立无援的,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大多数选择相信同龄的孩子,或者自己所认为的朋友。他们对于年长者都具有一种排斥心理,不愿意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在他们面前总是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他们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哭泣,好像只是为了宣泄内心的委屈和不满。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件小事和身边的人(监护人、同学、朋友等)发生矛盾。他们变得敏感,小心翼翼地守
19、护自己的领地,不让任何人进入。他们会在心里制定一个小计划,或许只是为了逃避现状。在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相对成熟,常常在回答一个问题时会经过短时间的思考,有时甚至出现不该这个年龄该有的沉思。他们的回答小心翼翼,好像怕一不小心就会踏入不该涉足的领域,也怕会说错话而招致大人的不满(为了使得监护者的放心,部分年幼孩子的调查是在监护者陪同下经行的)。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常常想终止这次对话,只是怕伤害他们原本脆弱而又敏感的心。(四) 不为人知的渴望问卷最后2631题不再是选择题,我希望孩子们能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许这些题,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再一次探究了自己内心。下面我把部分答案写下来,
20、希望大家能了解这些孩子的最单纯的渴望。29、“爸爸”、“妈妈”这两个词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答:很陌生,好像只是两个词语而已。(11岁小姑娘的回答。她的父母在她刚出生不久就已经外出打工了,这么些年,只回家过3次)零用钱。(15岁男孩的回答。他比较叛逆,和家人交流很少,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会主动打电话给父母)30、如果你拥有超能力,那你最想改变什么?答:如果我有超能力,我只想拥有一个真正完整的家庭。(14岁男孩的回答。单亲家庭,和亲戚住在一起,母亲一年回家次数超过6次,对母亲十分)家庭生活条件。(15岁男孩的回答。据了解,他觉得是因为自己家庭条件太差,才会被同学看不起,父母也无暇关心他)还给母亲
21、一个健康的身体。(12岁小姑娘的回答。母亲在前年确定为乳腺癌,父亲日以继夜的工作,仍旧难以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以及她的学费)回到10年前,看清楚爸爸的模样。(14岁男孩的回答。他父亲在他四岁时因车祸去世)31、请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答:你们可以抱抱我吗?(6岁男孩的回答。父母已经2年没有回家了,和奶奶住在一起)妈妈,坚持!(12岁小姑娘的回答。母亲被确诊为乳腺癌的孩子)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你们能回来吗?(9岁男孩的回答。父母已经有4年没有陪他过年了)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还包括了很多很多孩子们的渴望,在收集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想,到底他们这般小的年龄能承受多大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即使是一
22、个成年人都很难把自己的情感好好地处理,更何况,他们都还只是孩子啊!我真心希望,他们的父母能常常关心他们,能常常回家看看他们,给他们一个拥抱,一个吻,陪他们聊聊天,玩玩游戏,这些,应该也是他们的愿望吧!四、 相关成因的讨论及解决意见(一) 生活环境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都不好,据他们说,有些孩子在父母挣到钱以后都被接过去和父母一起生活了,而他们,也在等着那一天。据被调查者监护人介绍,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没有文凭,没有技能,在繁华的都市中干着最底层、最辛苦的工作,拿到的却是最为低廉的薪水。即使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省吃俭用地生活,只为了多存些钱给孩子,可是家里的条件仍旧不如人意,孩子们在晚上睡
23、觉时常常会叫爸爸妈妈。监护者虽然可以在孩子身边,但是由于交流沟通之间的障碍,也无法给孩子正确科学的指导。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民工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处于社会底层,他们也是新时期的劳动大军,对于国家的建设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注重农民工的生计问题以及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每个学校都有留守儿童,老师们在说起他们的缺点时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每个孩子都是单纯和善良的,我们应该试着和他们用心的交流,而不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恶习就嫌弃和摒弃他们。在这样一个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不喜欢,监护人无法科学教育的环境下,一个孩子怎么能正确地判断是非
24、善恶?为了得到想要的关注,他们才会采取自己的方式,所以我们应该原谅他们,并且帮助他们!(二) 解决意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今年来群体的扩大,以及所造成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该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严重性、等特点,导致相应对策的缺位性、滞后性、被动性、非规范性。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力度解决这一严重问题。1、家庭教育方面。首先,父母应当在委托监护人之前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的能力。如果监护人条件不合适,那么这种委托不仅毫无意义,甚至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大的伤害。其次,父母应当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并给与相应的指导。第三,若条件允
25、许,则应该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这样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就会更加心疼父母,更努力学习,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2、学校方面。学校成为了影响留守儿童的主渠道,学校应当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不仅关心孩子在校时的各方面的教育,更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们的校外生活延伸,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老师应该多和家长交流沟通,提高他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并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针对性格和行为有偏差的留守儿童,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心理咨询室,以便将孩子们不正常的想法扼杀在萌芽之中。3、社会方面。应当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减少留守儿童在农民工子女中所占的比例
26、,提高农民工的就业。修改相关的法令法规,使得留守儿童的权利能够得到保护,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参考文献:1李丹.浅谈新形势下的亲子关系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7(2)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29(1):29-363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25,(4):41-p434隆建平.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J. 人口研究,2004,(4)5张春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怀.教育评论,2005,2:37-406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4,(4)附件: 关于农村留守
27、儿童的调查问卷一、基本信息1、性别( )A、男 B、女2、年龄( )3、你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么? ( ) A、只有父亲在外打工 B、只有母亲在外打工C、父母亲都在外面打工 D、单亲在外面打工4、父母受教育程度( ) A没有念过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及以上5、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 ) A没有念过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及以上二、情况调查1、父母回家频率( ) A、一年一次 B、一年两次以上 C、两年一次 D、好几年没有回家2、父母上一次回家是什么时候( ) A、两个月以前 B、半年以前 C、一年以前 D、记不得了3、父母什么时候开始外出打工( ) A、三岁前
28、 B、十岁左右 C、10至12岁 D、12至16岁4、你想他他们吗?( ) A、经常想 B、有时会想 C、不想或很少想5、家庭月收入是大概是多少?( ) A、1000以下 B、1000-2000 C、2000-3000 D、3000以上6、父母给你每月的零花钱是多少?( ) A、500以下 B、500-1000 C、1000-1500 D、20007、父母会经常和你通电话吗?( ) A、每天一次 B、2-3天一次 C、一周1-2次 D、10天左右一次8、你希望父母多久与你联系一次?( ) A、每天 B、2-3天一次 C、每周一次 D、不联系 9、父母经常问你哪方面?( ) A、生活 B、学习
29、C、情感 D、其他10、你和谁住在一起?( ) A、(外)祖父母 B、亲戚 C、自己住 D、其他人11、你和他们住一起有矛盾吗?( ) A、经常会有 B、偶尔会有 C、几乎没有12、和他们一旦有矛盾你的处理方式是( ) A、不吭声 B、和他们大吵大闹 C、找父母倾诉 D、找另外方式发泄13、你是否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 A、知道 B、不知道14、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的安全?( ) A、担心 B、不担心 C、没什么感觉15、你是否愿意父母外出打工?( ) A、愿意,并希望经常回家 B、愿意 C不愿意16、你有心里话会对谁说?( ) A、父亲 B、母亲 C、临时监护人 D、老师 E、同学 F
30、、朋友17、你最希望和谁住在一起?( ) A、父母 B、(外)祖父母 C、亲戚 D、同学朋友18、你觉得父母给你的关心足够吗?( ) A、足够 B、还好 C、完全不够19、你会哭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来不哭20、你觉得自己哭完以后的感觉怎么样?( )A、还是很难过 B、心情稍微好些 C、心情平复很多 D、更加伤心21、你哭的原因是( )A、想父母 B、被人欺负 C、心理压力大 D、被监护人骂 E、只是想发泄22、你有很多朋友吗?( )A、很多 B、一般 C、几乎没有23、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 ) A、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24、你经常受到安全教育吗? A、经常有 B、很少有 C、几乎没有25、你喜欢读书吗?( ) A、喜欢 B、不喜欢26、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27、生活上遇到哪些困难?28、学习上有哪些困难?有无解决办法?如何解决?29、“爸爸”、“妈妈”这两个词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30、如果你拥有超能力,那你最想改变什么?31、请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