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没有完成平时作业者不能取得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资格或本课程的学分。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梁小民编著的《西方经济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和考核说明。
1.期末考试题型:
⑴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即可。占全部试题的10%。
⑵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不需要做出解释。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
⑶判断题:判断所给命题是否正确。若论点正确, 则划“√”;若论点错误, 则划“×”。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20%。
⑷计算题: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只列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10%。
⑸问答题:要求列出基本要点,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只列要点只能获得应得分数的60%。需要用图形分析的必须画图。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
2.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3.答题时限。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期末考试命题原则上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 导言
重点掌握:
1.稀缺性的含义
2.选择的含义
3.机会成本的含义
4.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5.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6.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
掌握: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3.实证分析方法
了解: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
2.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重点掌握:
1.需求的定义
2.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
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4.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掌握:
1.供给理论
2.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了解:
1.价格上限及其影响
2.价格下限及其影响
第三章 弹性理论
重点掌握: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2.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
3.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4.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5.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
掌握: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2.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3.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了解:
1.弹性与税收分摊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掌握:
1.效用与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4.消费可能线
5.序数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掌握:
1.消费者剩余
2.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
了解:
1.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决策
2.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3.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4.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第五章 生产理论
重点掌握: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
3.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
掌握:
1.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含义与关系
2.边际分析与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3.等产量线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了解:
1.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
2.不同形式企业的优缺点
3.法人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的关系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重点掌握:
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
2.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
3.短期成本分类
4.各种短期成本变动的规律
5.短期中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6.长期平均成本的规律与形状
7.利润最大化原则
掌握:
1.短期与长期的区别
2.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的区别
3.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
4.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
了解:
1.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2.短期成本与停止营业点的关系
3.规模经济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
重点掌握:
1.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3.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
4.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
掌握:
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2.寡头市场的特征
3.垄断市场上的单一定价
4.各种市场结构价格与产量决定的比较
了解:
1.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2.围绕垄断的争论
第八章 分配理论
重点掌握:
1.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2.收入分配目标:公平与效率
3.收入分配政策
4.工资的决定
掌握
1.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个人原因
2.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制度原因
了解:
1.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
2.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
3.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
4.围绕收入分配政策的争论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重点掌握:
1.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3.垄断与市场失灵
4.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掌握:
1.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2.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
了解:
1.政府失灵的产生
2.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重点掌握: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3.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4.失业率的计算
掌握: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2.失业的含义
3.失业与GDP的关系
4.经济周期的含义
5.经济增长的含义
了解:
1.宏观经济学中两个学派的争论
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一章 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重点掌握:
1.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3.哈罗德-多马模型
4.自然失业及其原因
掌握:
1.货币数量论
了解:
1.其他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重点掌握:
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4.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5.不同的总供给曲线
6.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7.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8.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实际GDP与物价水平
9.如何运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
掌握:
1.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第十三章 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
重点掌握:
1.消费函数的含义
2.投资函数的含义
3.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4.乘数原理
掌握:
1.消费函数稳定的原因与意义
2.生命周期假说与持久收入假说
了解:
1.投资波动性的原因
2.加速原理
3.总需求分析的局限性
第十四章 货币与经济
重点掌握:
1.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关系
2.IS曲线的含义
3.LM曲线的含义
4.IS一LM模型的含义
掌握:
1.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2.货币需求理论
了解:
1.金融机构的基本知识
2.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
第十五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重点掌握:
1.周期性失业及其原因
2.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4.供给拉动的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掌握:
1.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理
2.不同流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3.引起通货膨胀的其他原因
了解: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各种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重点掌握:
1.财政政策的运用
2.赤字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的运用
掌握: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
3.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了解:
1.各派在宏观经济政策问题上的争论
2.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3.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
第17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重点掌握:
1.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国际金融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3.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均衡
4.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
掌握:
1.自由贸易理论
2.保护主义贸易理论
3.汇率理论
4.开放经济中的最优政策配合
了解:
1.国际收支理论
2.国际资本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